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软件开发 >

信息工程技术的老年健康方法探讨

当前我国人口结构正逐渐向老龄化迈进,据估算,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4亿。老年人属于社会结构中的特殊群体,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具有多样性,既有生理性的,又有社会性的;既有物质层面的,又有精神层面的。如何建立并逐步完善老年人这类特殊人群的健康管理体系,近年来逐渐引起了各学术领域的广泛关注。中医学在老年人的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支持等方面有很多重要的学术理论。其中,“治未病”思想为老年人健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方法支持。“治未病”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后世医家将这一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发扬光大,逐渐形成了3方面的含义:一是未病先防;二是救其萌芽,早期治疗;三是已病防变,即预防疾病传变,防止并发症发生。这3个方面与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密不可分。从广义上讲,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包括人文、关怀、尊重、归属以及生理需求等。在医学领域,老年人的健康需求主要分为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对于老年人来说,从心理角度能够重视当前已经存在的健康隐患,能了解未来可能出现的疾患,保持良好心态,从生理角度能够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已病防变,积极正确去应对,才能实现真正的养生和真正的健康。“治未病”理论与方法在老年群体中的特殊性近年来,构建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预防保健体系是“治未病”健康工程的目标。不断提高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需求是“治未病”健康工程的目的。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逐渐成为“治未病”健康工程的服务模式。

“治未病”思想贯穿了老年人群健康需求的始终,然而,如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与老年健康实际需求的有效结合,解决老年健康需求的实际问题尚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目前,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服务在时间、空间、类型数量、范围上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大;信息服务的质量、水平及价值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信息服务的应用研究更是不断的深入和成熟。这些成果的取得让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与“不断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这两者之间互通的“桥梁”逐渐清晰起来。首先,“治未病”理论内容充分体现了老年人对健康需求的“主动性”特点,即主动了解、主动治疗、主动预防等。而近年来信息服务模式也从原来的“用户找信息”的被动服务,逐渐向“信息找用户”的主动模式转变,可见两者在这些方面的特征是相似甚或相通的。其次,信息服务模式在不断网络化、集成化、全球化和社会化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向家庭化的方向发展,信息资源的共享可以及时、准确、主动的向老年人群或其家属提供相关信息,做到“了解自己”,才能“保护自己”,即“未病先防”。再次,信息服务平台的双向性特点可以有效检测并及时反馈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状态。老年人群往往由于生理功能和机体反应速度的下降而“贻误病机”,若能将比较便捷的信息采集器装备于老年人身上,实施全面监测,一旦处于非正常状态,设备将会向医疗服务器发送报警信息及老人的身体异常数据,医疗服务器再发送相应的初步诊断报告和基础信息到医院救护中心及病人监护人等,及时干预、及时治疗,这也正是“治未病”理论中“有病早治”“已病防变”思想的具体体现[1-2]。

信息工程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信息工程技术最大特殊优势在于与其它学科的亲和性,比较容易形成交叉性边缘科学,产生新的学科门类或学科方向。近年来,信息工程技术已开始被应用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医疗领域中,比如医院、居家诊所、事故以及紧急救助情况下对患者进行诊治并实施监控。欧盟委员会在其医疗服务数字信息技术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将《在线医疗》(e-Health)作为欧盟2020战略七大旗舰计划之一数字议程的重点优先行动,于2011年在欧盟范围内正式启动《在线医疗》网络服务系统。将信息工程技术运用于医疗,可以不受空间、距离的限制,其最大优点是资源共享的高效性、对紧急情况能紧急处理的时效性、节省医院和患者开支的经济性。首先,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能实时、准确的了解病人的多种生理参数信息,使病人能够及时而准确的获知自己的生理情况,减少边远地区病人求医的费用和求医诊断花费的时间,节省医院医生往返各地的费用和时间。其次,由于采用了无线传输模式,减少了监护设备与医学传感器之间的连线,使得被监护人能够拥有较多的自由活动空间,可以在不影响自身活动的基础上,并获得较准确的测量指标的同时,免除病人在家庭与医院之间奔波的劳苦。再次,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可实现海量生理参数数据的自动检测分析,从而有效地节约医疗人力资源,使人们享受随时随地的、低廉的医疗服务。另外,电器技术的高度发达使越来越多的患者拥有了与自己病情相应的小型诊疗设备,如老人监护仪、血压仪、血糖仪等。中国的老龄化趋势对信息工程式医疗提出全新要求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数量还将持续增长,各种非传染性慢性疾病、老年性疾病的诊疗、护理问题、医疗资源的短缺、医护费用的恶性膨胀问题已经引发了严重社会问题和医疗危机。香山科学会议第427次学术会议围绕“老年健康信息化服务的科学问题与前沿技术”议题,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加剧,照料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刻不容缓。《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到“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老龄事业信息化协同推进机制,建立老龄信息采集、分析数据平台,健全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跟踪监测系统”。国家《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年-2015年)》强调指出:“运用现代科技成果、采取便民信息网、热线电话、爱心门铃、健康档案、服务手册、社区呼叫系统、有线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构建社区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和服务平台,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在养老机构中,推广建立老年人基本信息电子档案,通过网上办公实现对养老机构的日常管理,建成以网络为支撑的机构信息平台,实现居家、社区与机构养老服务的有效衔接,提高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信息工程技术对宏观表征的识别和监控成为实现老年健康“治未病”的有效途径“表征”是对人体疾病状态下表现出的征象的梳理和概括,是显示出来的现象和表现出来的特征的总和,也是通过某种手段或者某种信息来反映事物的实质或者本质。表征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WrightJ等[3]提出了基于稀疏表征的人脸识别模式。刘树民等[4]应用代谢组学的方法从体内微观角度表征了代谢网络的异同,同时实现了对中药“寒热”药性的表征。应用信息工程技术所采集到的患者心电图、血压、血氧含量、体温、肥胖指数、血糖等指标都可视为患者的“表征”。应用远程医疗监控系统检测患者的各项生物表征,将测量数据通过网管无线传输,医生在远程端对数据进行监控,从而实现对慢性疾病的长期跟踪监控,以便提出准确的治疗方案[5-6]。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型、便携式家用医疗仪器设备的研制使患者生物表征信息的全面采集成为现实。

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中强调“有病早治”,“善治者治皮毛”,通过四诊信息的准确获得,从细微的身体变化(即表征信息)判断出疾病可能的转归发展,在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中,如“中风”“胸痹”“消渴”等,在发病的早期,其相应的表征已经提示。防微杜渐,有病早治是老年健康中的重要环节。有些疾病,在发病后,不仅不断发展,而且还会出现转变或传变。中医认为,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是很重要的,然而更应该重视可能出现的转变,即“已病防变”。老年人正气多已虚弱,某脏腑患病多容易波及全身,及时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注重疾病的发展变化,整体治疗,能很大程度上帮助疾病的诊治。中医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依据主要来源于四诊信息。四诊信息的获得实际上是对患者宏观表征信息的汇总,再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类与再整合,从而形成对疾病、证型等的判断。中医证型是“四诊信息表达”的机体病理生理变化的“整体反应状态”,比如舌象是人类证候体征中最重要的指标,也是机体整体反应的外象[7]。笔者前期的研究提示:以复杂网络、决策树等数据挖掘方法作为媒介方法,可以有效的实现对冠心病患者四诊信息的整合,进而实现对证型的识别[8-10]。以往对中医宏观表征信息的判断和解读多停留在主观层面,形成了难以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尴尬局面。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新方法的出现使得中医表征信息的采集逐渐趋于客观,比如舌象信息的客观化和数字化研究已经实现了舌体区域性分割、舌苔舌质分离、舌下络脉提取以及舌象信息智能处理等技术。信息工程技术用于老年健康“治未病”的发展前景近年来,我国政府和科研机构非常重视“数字医学”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并拟定了医学诊断数字化的研究方向。结合当今信息工程技术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WIFI技术将信息技术运用到个人医疗设备上,并整合互联网与社会医疗资源,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将HIS、LIS.CIS、CMS.PACS等系统进行整合,从而实现数字化信息的共享、网上服务活动与院内信息的互通以及基于网络的全数字化医疗服务活动等。“治未病”的“防微杜渐,未雨绸缪”的预防思想凝聚了数千年来中医学的智慧结晶,信息工程技术的“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等方面的特点诠释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性。现代医疗的发展方向是融合更多的人工智慧,使医疗服务逐步向个性化、移动化方向发展,到2017年超过50%的手机用户使用移动医疗应用,如智能胶囊、智能护腕、智能健康检测,借助智能手持终端和传感器,将可以有效地测量和传输数据。

信息工程技术在医疗领域的运用可以使老年患者享受随时、随地、低廉且及时的医疗服务,并将逐步融入老年患者的生活中,必将为老年健康水平的提高做出重要贡献。由此,只有将信息工程技术和“治未病”的思想理念进行有机且有效的结合,才能促进我国老年人群的健康保健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进而构建起具有中医药特色、技术先进、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老年人健康预防保健体系。

作者:史琦 王辛秋 阎玥 孙慧媛 李友林 李春雷 单位:声乐艺术论文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肺病二科(中医呼吸二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


    更多软件开发论文详细信息: 信息工程技术的老年健康方法探讨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rjkf/183392.html

    相关专题:电影中色彩的运用 论文投稿流程


    上一篇:微生物学设计性实验教学探索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