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软件开发 >

高职教育计算机人才培养方案

近年来,中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2015年已有1000多所高职院校,在数量上已经超过普通高等院校,形成了规模化发展。2014年高职(专科)招收335万人,2015年高职(专科)招收334万人,招生人数分配基本趋于稳定。目前,高职规模化发展已告一段落,如今正是课程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内涵建设的最佳时期。如何应对高职学生基础知识差,办好三年特色教育,怎样培养技能型人才与行业紧密衔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地方等问题,给很多学校课程设置带来了很大压力。本文通过人才需求调研,结合高职办学特色和实际情况,对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以下建议。

一、合理安排通识类课程,形成课程衔接、课时合理、规范有序的基础通识课程体系

通识类课程一般分为公共类和思想政治类课程。公共类课程由体育、语言类课程、计算机基础组成,学分一般在36分左右,选修和必修比例控制在6∶1。体育课程要求学生达到基本的体育训练,开设3个学期为宜;语言类课程根据专业培养方向要求设置,如英语、德语、日语等,与学生高中开设课程衔接有关。由于我国中学阶段已开设英语课程,甚至有的地方小学已开设英语,高职阶段英语开设不要过多占用时间和学期,最多占用2个学期,培养目标是学生能够进行一些简单对话,借助工具查阅文献和翻译文档即可,由于高职学生绝大部分英语、数学较差,不可能在一两年内有大的提升,而且,语言类课程如果不是常用,容易遗忘。如果是德语、日语等课程,可根据学生后期的培养方向和就业方向,如在德资企业,要用到德语知识,而学习德语是从新开始,与中学时代基础关系不大,可根据办学方向设置语言类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培养学生能熟练使用操作系统、Word文档、Excel电子表格、PowerPoint幻灯片、网络和安全知识,也就是一般办公使用,开设一学期足够,建议采用实践为主教学方式,该课程还借助于网络平台慕课(MooCs)和微课实现教学。思想政治类课程也常称两课,很多技术类专业忽视该课程的开设,认为没有开设必要,其实不然。这些课程的开设目的是指导学生知晓我国社会制度和基本理论体系、道德素养、法律基础,了解国内国际现阶段的形势和政策。课程的讲解要注意生动合理,可以采用案例教学、视频短片引导、设置问题互动等灵活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利用晚上或其它课余时间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创新创业、就业等教学和指导,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素质。

二、专业基础课设置要渐进式、递推式、分阶段设置,为后期的专业核心课服务,重点培养学生的基础专业技能

专业基础课的开设要注意适用性和延续性,如计算机类专业对程序设计有要求,一般需要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或C++程序设计;如果程序设计与硬件密切相关,一般需要开设单片机原理与接口,而前继课程需要开设电子技术基础,对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有一定的了解。由于高职学生录取分数比应用本科低很多,院校之间差别较大,人才培养一般采用“2+1”或“2+0.5+0.5”的通用培养模式,强调其实践性和实用性,培养技能型人才,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建议使用理论和实践按1∶1或者1∶2的比例排课,而且要考虑人才培养方案的实用性,建议采取18周或15周排课(主要是新生第一学期),课程的学时是周数的整数倍,倍数则为该课程的学分,方便老师有规律上课,而且有利于教务系统排课和实行学分制。专业基础课学分控制在40~48分,其中包含集中实践课,课时总量控制在720~864学时,为后期的专业核心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三、专业核心课要紧跟专业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就业方向、企业要求等多方面课程规划和设置,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关系该专业学生就业、市场需求,要满足现有市场,着远未来发展。专业核心课程设置通常是学校和企业专家、校企合作单位共同制定,课程一般为5~7门,总学分为24~28分,课时总量控制在432~504学时,而且开课具有灵活性,采取小班教学,投入成本高,师资短缺,大部分学校外聘专职教师或聘请企业专家补充师资。上课采用集中上课或者分阶段上课,建议连续排课不低于4学时,课程中理论和实践部分可按照1∶1或1∶2开设,如果实践要求较高,也可以全部开设实践课。总之,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具有灵活性、自主性等特点,课程开设和执行要根据学校、企业、师资等多方面考虑,权衡利弊,做到既有利于课程执行,也有利于培养学生。

四、专业选修课紧跟企业、行业要求,具有前瞻性,课程设置与时俱进

专业选修课的设置是为了拓展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领域视野,课程选修面向二级学院或系部,有的课程还可以面向学校。建议开设在第2~4学期或第2~5学期,与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执行计划密切相关,课程设置建议4~6门课,学时不要太长,一般每学期开设36学时,每门课2学分,总学分控制在8~12学分,考核方式可以实践为主。

五、学生专业基础技能和综合技能实训要与职业技能相紧密衔接,逐步深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职学生实训分为课内实训和集中实训,课内实训根据每门课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安排,要求不低于整个课程学时的1/3,如数学一般不安排课内实训,可以采取课内上课互动和现场作业的方式;专业基础课和核心专业课实践性较强,采取课堂教学和实验室实做结合的方式。集中实训采取一门实训课集中实践一两周,甚至更长,主要以项目驱动或完成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第三学年的实习和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设置覆盖军训、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基本素质模块,还包含专业基础技能、专业综合技能,涵盖了学生的顶岗实习、论文撰写。这部分课程不低于40学分,课程开设与学校、企业实验室建设和师资紧密相关,直接关系到学生就业是否适应市场,需要及时与老师、学生交流,跟踪培养过程,完善培养计划。

六、讲座开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对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的认同,对未来学习、实习、就业充满希望

讲座开设可以更好引导学生了解高职办学特色,提高对高职学习的认同度,解除高考失衡心理负担,引导学生注重技能,希望以后能成为社会认可的“大国工匠”。在三年的高职教育中,根据每个学期学生的成长设置讲座,每学期至少设置一次讲座,如新生入学可开展入学教育,聘请心理专家或大学生职业规划专家,解除学生心理负担,规划三年学习计划和目标;毕业前可以聘请行业专业专家指导学生怎样提高自信,撰写自荐信、简历、面试、工作等重点注意事项,还可以开设创新创业的指导课程,激发学生的热情。讲座的开设要更好地起到引领作用,其开设可按系部和相近专业一起上课,既可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又可节约经费。总之,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已经过了供不应求的阶段,招生难、就业难已经成为制约高职该类人才培养的最大困难,而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相关专业,竞争压力非常大,办好计算机类专业教育,建立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适应新形势下政府、企业人才的需求是当务之急。

作者:王建中 柳惠秋 单位: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更多软件开发论文详细信息: 高职教育计算机人才培养方案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rjkf/147737.html

    相关专题:供应链 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上一篇:镀锌生产线自动化控制系统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