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软件开发 >

微博时代下的公民意识综述

一、微博对于公民意识的影响是把“双刃剑”

微博作为新媒体的代表,“一枝独秀”地闯入人们的视野,为公民意识的塑造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微博能够流行起来的主要原因是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媒体,具有如下几个特征:一是关注机制的社交网络平台,把微博归为社交网络。分为可单向、可双向两种。任何人可以在微博上将自己感兴趣的人加为好友,或者彼此形成双向的关注,结为“粉丝”。这种“关注”与“被关注”本质上是人们之间的一种内在价值的认同,而且通过微博人们能够因此形成现实生活以外的交际圈,彼此信息传播得到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效果。二是简短内容的广播机制,通常为140字。不需要文字功底,只要简单表述,就能够通过各种通信终端得到发布,广播成本低廉、实现过程简单。三是实时信息的共享机制,第一时间通过各种通信终端把信息发布到微博上,让自己的“粉丝”能够第一时间接收信息,取得“共鸣作用”的团体力量。当然,现在作为主流的新浪微博可以发长微博、隐私设定、悄悄关注等。微博的出现和流行带来巨大的能量释放,最为突出的莫过于我国微博的“母体”——“脸书”和“推特”在2010年底和2011年席卷整个北非地区的大规模的政治动荡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特别是政治动员功能,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政治变革理念。对于我国的微博来说,“正能量”的有微博上面发起的“微博慈善”、“微博举报”等,“负能量”的有微博上的谣言,以及具体如“郭美美事件”等。

(一)微博“正能量”的释放

首先,重塑社会权利结构。权力拥有者的权力影响程度,最终表现出对话语权的拥有程度。传统的信息传播是一种自上而下“单向输出”的传播模式。这种模式的权利拥有者是政府,通过传统的媒介向公众输出,公众无法对政府进行评价,处于绝对的劣势地位,人们的选择余地是少之又少。微博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的信息传播模式,“互动”传播更容易受到人们的认可。正是由于微博具有正向的民主价值,削弱了信息集权控制的能力,销蚀着金字塔式的等级集权制的权力结构[9]。从而推动政府的权力结构由以往的纵向垂直结构趋向于一定程度上的扁平排列。政府、媒体和社会公众借助微博形成了一个共同的信息交互探讨的过程,打破了传统的“金字塔式”单向信息传播顺序,同时打破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单一格局。微博的“互动”传播模式带来了人们对于政治参与的热情度,相比传统的传播,人们的参与在速度、范围、互动程度等各方面都有较大的提升,开始用全新的视角审视整个国家,参与政治决策和表达利益诉求,使得“微博问政”成为可能。其次,拓宽公民话语渠道。极低的准入要求,或者说根本没有准入要求,只要在主流媒体运营商那里开通账号,就可以使用微博。媒体和公众能够通过微博互动影响政府,成为社会活动的间接参与主体。微博的出现对于话语权的平民化,是功不可没的,切实提升了话语权的平民化,使得每个网民都可能参与公共话题,表达对社会的兴趣、了解和关注,从而使得被关注的事件在虚拟空间中因为被放大而重新定义,滋生出推动事物变化和社会变迁的动力[10]。通过微博的“社交圈”,人们能够通过单向或双向的形式结为“粉丝”,第一时间进行信息的分享,并且私人空间的开放性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微博这个平台,被人们所知悉,社会大众对于个别感兴趣的话题能够彼此在感情上产生共鸣,通过“病毒式”的转发,让话题演变为社会焦点,形成微博舆情,促使了该话题能够被政府机关所重视,为问题的解决、提上政府议程创造了可能。比如让人们能够直接与相关的政府部门对话的“政务微博”;让人们拥有一个“官方声音”以外的另一个信息接收点的“草根微博”;让事件的发展能够推向另一个高潮的“名人微博”等。最后,改变主体地位关系。话语权的平民化,是多种“发声”体在微博平台上体现出的格局多元化,提升了公众地位。其体现于格局当中各个主体间的关系中:一是政府与媒体的关系。政府在微博时代下不再具有强势地位,不是唯一的信息源,政府寻求的信息一致性越来越困难,各个主体不再是被动接收信息。二是社会公众与政府的关系。传统时期下政府与社会公众的信息不对称,得到了颠覆性的改善,微博缩短了政府与公众间的距离。一方面政府通过微博及时、主动公布公共信息,另一方面公众从政府以外的渠道获得信息,并对信息的可靠性产生质疑。作为一种“点对面”的新媒体通讯工具,公众可以通过微博接受官方输出的政府信息,输入自身对政府的认知和评价。公权力在“金鱼缸”中被社会大众所审视,公众的政治参与和民主监督有了全新有效的途径,提高了公众对于公权力的监督作用,任何“丑恶事件”都将第一时间受到人们的关注。

(二)微博“负能量”的释放

首先,促进事件恶性发展。微博是交流互动平台,让人们能够构建交流圈来达到信息的迅速传播。微博时代下话语权的平民化更是让人们能够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突出表现就是当社会事件在疯狂转发后最终演变为热点事件,逐渐显著化为公众的“大辩论”,并且不管事件的真实性如何,甚至会变身为“公众议题”而提上议程。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倾向于将现实生活当中的不满发泄于微博当中,在这个交际圈中发酵,以几何级的增长方式得到传播。特别是现实生活中的“涉富”、“涉官”、“涉权”的相关事件更容易受到关注。偏离大多数人的中立观点往往得不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变成了一边倒的状况,导致群体的无理性。社会事件能够借助微博这个便捷的交流互动平台在短时间被迅速传播,变成社会热点事件,形成不管真实与否的社会压力。如“李刚事件”、“有蛆柑橘”等,都是微博在促进话语权的平民化的同时所形成的社会事件极端化的具体体现。其次,扩大社会信息鸿沟。微博在扩大话语权的同时,对于那些受各种条件限制的群体来说,无疑加剧了“数字鸿沟”的扩张,使得信息占有少的一方在政治参与社会活动处于不利地位,而他们却是最需要获得信息和利益表达的群体。少数知识精英在信息的掌控中明显处于有利地位,凭借自身的优势,将个人意志和政治诉求包装成公众的利益诉求来影响政府的方针与政策。微博本身的特质对于信息的不平衡发展更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在“草根微博”与“名人微博”之间,一个信息转发量的比较就可以明显体现出二者的这种不平衡的信息地位,往往“名人微博”的转发量以“万”计,并且迅速被推送为“热门微博”。而对于“草根微博”来说,转发量过“千”就很令人吃惊了,除非是那种能引爆社会热点,或是得到“名人微博”的转发,否则是很难得到人们注意的。最后,破坏政府有效管理。信息的流动既可以凝聚民族力量,提振爱国主义精神,也可以削弱民族力量、削弱政府管理。特别是微博上的“涉官”、“涉权”话题,能够瞬间得到引爆,一旦有不法势力暗箱操作,很容易激起群体的无意识,导致事件的发展态势恶化,进一步向反政府主义化方向发展,严重破坏政府的有效管理。由于微博的自身特质,以及“零门槛”的入门要求,西方国家完全有可能在中国培养代言人或是直接派遣这些人进入中国,将西方的资本主义观念、价值取向以和平方式入侵我们的文化领域,从而弱化属于中国特色的政治意识形态。邪教组织、恐怖组织等也可以通过微博,经过包装而变为合法的形式。如果任由这些肆意发展,必将严重影响社会生活的健康发展,导致社会不安定,威胁政府的有效管理。

二、微博时代下公民意识的综合塑造

公民意识需要协同各方进行综合塑造。微博为公民意识的塑造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各个社会主体在维护“正能量”的同时要严防“负能量”,为公民意识的塑造提供高质量的基本环境保障。要认识到,公民意识的质量取决于制度的完善程度以及主体自身素质[11]。只有多方协同合作,才能促进我国公民意识的发展。

(一)完善政治经济体制,筑造制度保障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要实现人们意识的现代化,就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公民意识的形成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只有生活水平提高了,基本生存需求得到满足,人们才能够向往更高层次的需求,追求人的解放,“独立思想”才能够开花结果,公民意识才能够得到发展。政治体制的改革要保证公民的基本权利得以实现,弘扬宪法精神,坚持宪法的核心地位,保证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实现。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当下的政治体制难免会留下时代的烙印,用邓小平的话来说,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涉及许多工作和领域,当前应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一要建立现代市场经济新秩序,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法规体系,坚决“依法办事,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培养公民的守法和责任意识,加快建立信用体系,对于违反诚信原则的坚决记入个人诚信档案,并以此作为其未来生活工作的评价标准。二要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农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整个社会的总体水平也就会得到提高,为实现农民意识现代化提供可能。因此,要加速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协同城乡经济发展,进行制度创新,确立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增强农民的创造活力。当下体制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部分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不利于民众参与渠道的拓展,严重制约着公民意识的培育,政府体制的转变迫在眉睫。廉政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政府是政府的建设方向。要切实做到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唤醒公民的参与意识、规则意识,对公权力的运行进行监督,为公民意识的塑造提供制度保障。对我国现有的政治体制要按照民主的基本原则进行改革,当前除坚持和完善我国已构建的一系列民主制度外,应把加强自治作为政治体制创新的切入点,因为草根民主和社区自治是培育人们公民意识的有效平台。

(二)发展社会组织和公民教育,达成社会共识

全社会要认识到,公民社会是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只有达成统一的社会共识,才能够同心协力朝目标前进。公民社会是公民意识得以存在的土壤,是“公民价值的潜在储备库”[12]。其中社会组织是政府行使公权力的有效补充,能够有效防止公权力滥用,是公民社会的必然要求。公民社会是国家和市场失灵的产物,通过自愿提供公共利益,公民社会就成为一种合理的结果出现。公民通过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处理,表达个人利益述求,有权利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并监督实施过程。同时,尊重并拥护不同意见的存在,展现良好的法律道德修养和责任感,保持言论理性并具有独立判断力并敢于承担责任,逐渐形成应有的责任意识以及对待社会矛盾的宽容意识。公民社会形成的主要推动力来自国家。在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同时,还应致力于改革我国公民组织管理体制。我国目前的公民组织管理模式基本上还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管理模式,公民组织基本上是政府伸向公民社会的一部分。并且社会组织所具有的非政府性、自主性等特征,只能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模式下才能获得。对于政府主导的公民社会,实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转型,需要政府的制度安排和资源支持,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催发公民社会的形成,为公民意识的培养提供生存环境。微博为民众与政府之间以及民众与民众之间的信息互联提供了可能,成为不同行为主体之间进行自由沟通的纽带。通过在“意见领袖”与其“粉丝”之间,政府部门与普通网民之间,形成对信息的属性判断和价值认知,让个体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有效防止群体无理性的出现,强化公共理性和培养公民意识,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实信息的生产与传播。不实信息得以传播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由于社会大众对于信息的鉴别能力不强,因此对于公民的教育就尤为重要。一是努力补充个人的陌生领域的相关知识,对于不了解的领域积极请教相关教授、专家,能够对于相关问题的认识有进一步的深入,而不是只停留于表面。二是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尤其是正确的生活态度,对于不实信息要有正确的认识,不因个人的情绪宣泄而传播与制造不实信息。三是相关部门积极定期做好基本的教育知识宣讲,比如引导大众参观相关机构,培养科学文化素养,融洽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四是引导公众在公共平台上的个人诉求应该在法律的范围内,要实事求是、以事实说话、不做违法事件的煽动者和发起者。

(三)规范微博媒体,营造有序平台

规范微博媒体,建立诚信机制,让媒体也有责。互利互惠以及能包容并反映道德和谐性的媒体是维系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反过来又会赋予共同目的以新的含意,并在各具特定利益的人和集团之间架起新的桥梁。媒体作为这股力量的代表要充分发挥自身作为桥梁的作用,其中媒体的素养直接决定着微博时代下的事件的发展态势,最终结果也是同媒体的引导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职业素养的媒体,对于公民社会的塑造、公民意识的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各种不实信息的产生、传播、升温离不开媒体的后台操控。网络媒体在满足自身的合法利益的同时要有大局意识,要有社会责任感和诚信力。一要坚决抵制、坚决屏蔽混淆视听的不实信息,做好信息流的第一个关口。二要实施诚信机制,对于网民进行诚信评估,建立全社会的信用体系。不实信息不能够彻底消失,但完善的体系能够提供很好的消解不实信息产生的机制,促进媒体自身辟谣效率的提升。比如新浪的诚信累积机制,对于那些违背诚信原则的传播者,制造者采取限制发言乃至取消使用权的处罚。并且,要想在网络信息洪流中消除网络谣言,就要存在能够对各种网络谣言进行有力证伪的机构,及时消除社会大众的不信任与焦虑。这种常态化的部门设置不是成立专门的辟谣机构,而是媒体机构与部门要有专门的反应机制,能及时同社会协作,和社会大众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沟通。通过实名制的发言,个别具有很好的诚信值的名人、草根具有很大的“先锋”作用,如新浪微博的点子正、方舟子等,能够迅速澄清不实信息,对于改善网络环境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吴隆文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更多软件开发论文详细信息: 微博时代下的公民意识综述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rjkf/121122.html

    相关专题:伊犁师范学院校园网 多边税收征管互助公约


    上一篇: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的发展策略
    下一篇: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