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宗教 >

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模式研究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外介绍,2011、2012、2013、2014、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分别为660万、680万、699万、727万、749万,呈明显的快步上升趋势,再加往年毕业没有就业的学生,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远远超过空缺岗位的数量,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特别是应用型院校,与“985、211”这样的名牌大学相比,毕业生就业更难。因此,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空前的意义。

1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就业效应的“五”因素分析

1.1政府因子与就业的关系及协调

(1)“国家政策”是前提和主导。宽裕、合理的管理体制和社会分工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更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就业选择。政府加快社会、经济转型改革的步伐,完善促进创业的环境,提供更多岗位,建立起就业服务的组织构架,这些无疑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2)相应优惠政策能够促进大学生就业。政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优惠政策,可有效促进就业。例如:提供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免费办理报到落户和就业手续、提供人事代理和求职登记、为创新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提供经费支持,引导学生到基层工作等。

1.2社会行业因子与就业的关系与协调

(1)宽松的社会行业环境才能提供更多可选的专业方向和就业岗位。经济的发展加快产业化升级,使得行业分工越加精细化;只有宽松的行业环境,才会提供更多可选择的学习方向和就业岗位,各行没有好坏之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2)选对行业和个人发展空间息息相关的“。选对行”是非常重要的人生选择,职业发展结合行业才能有更大的空间“。人怕入错行”,关键是要有行业发展意识,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和职业,能够保证学生技能素质的应用性、工作动能的积极性、发展素质的连续性、职业资源的增值性。

1.3学校因子与就业的关系及协调

学校是教育主体,承担着培养学生学习质量的任务。学生的学业质量好与坏是就业的重要基础“,学业”是多方面的,包括理论知识、应用技能、实践贯通、培养兴趣、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世能力等“。学业好是工作好的前提”,不会“知识”,何谈“应用”?只有学好专业知识、掌握多方面技能,才会提高综合素质。成为有知识、强技能、素质好、有前途的中国未来的建设人才。学校作为教育主体要进行科学定位、合理开展教育培养结构。

1.4企业因子与就业的关系与协调

企业为学生提供就业的平台,承担着评价、认可和接纳学生的任务。它提供资源、生产工艺、原料、管理文化、团队氛围等,是大学生们发挥聪明才智、服务于社会的平台,是学生智慧和技能的应用场所。企业是动态的、不断1762015年6月www.chinabt.net发展的组织,需要的是理论基础良好、应用技能过硬、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有团队合作精神、敢于探索、不断创新的学生。学校、家长等要通过走进和了解企业,完成最快的信息传递,缩短学生就业的培训过程,加快走入企业的进程。

1.5学生因子与就业的关系及协调

学生自身素质直接决定就业情况。企业已不再单纯地用高学历、高分数来进行衡量,而学生的综合素质才是衡量标准;学生应注重提高综合素质,包括理论知识与技术结合能力、职业实践能力、沟通能力、敬业精神、自我修炼、开拓能力等。国家教育部强调“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当前,学生的就业单位缺乏稳定性,学生要多了解社会现状,检验和评价、完善和塑造自己,为职业生涯发展和规划奠定基础。

2“五位融合”式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模式的构建

2.1“五位融合”式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模式的内涵

“五位融合”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把“政府、社会、企业、学校、学生”五个层面相连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优化知识结构,强化能力培养,注重素质提高,面向行业,立足地方,培养和造就有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有实践能力、有发展后劲的人才。旨在建立起能够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育模式。同时,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拓宽就业渠道,建立与市场人才需求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的教育体制和就业管理机制。

2.2“五位融合”式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模式的特征

在五位整合式人才培养体系中,影响因素有社会、政府、企业、学校和学生等,分别对应行业、学业、企业、职业等内容。第一,影响行业的主要是政府和企业。表现为政府决定着行业(产业)的布局和发展,而行业快速发展也必将产生更多的企业。第二,影响学业的主要是学校和学生。表现为学校是教育和培养主体,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安排、实习实训的实施,教学方法的使用等,都会影响学业水平。第三,影响企业的主要是政府和企业自身。政府政策、企业规模、行业划分、管理好坏、提供岗位的多少、对所需人才的评价方式等,由自身发展和社会环境决定。第四,影响职业的主要是政府、行业、企业,并且最终表现为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集众多要素于一体。

2.3四位链接式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与实施

2.3.1选对行业是就业的前提,要优化产业(行业)结构这主要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因素分析。行业发展速度快、范围宽,衍生出的企业数量规模就多,就会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具体如下:(1)大力发展产业格局,提供多行业、多岗位的选择空间。各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许多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与其相匹配,大力发展多层次、多方面的专业学习领域和专业,能让学生多渠道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方向。(2)多样的行业类型为应用型院校设置特色专业带来便利。广阔的行业空间为学生学习和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主校作为人才输送场所,设置独有的、特色的专业作为培养人才的目标和学校发展方向,做到“你没有的我有”,可建立有特色、灵活、符合市场需求的办学体制。2.3.2做好“行业与学校”的对口选择学生选择高校和专业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行业,就要从政府、学校、企业入手。(1)从学生角度——选择感兴趣、不太热门且有发展后劲的行业,做长期就业准备。避开“一个职业,多人竞争”的就业局面。(2)从学校角度——学校做为教育主体,设置合适的专业,实行多元化教学模式,准确把握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要根据市场趋势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为学生学业做好基础,而不是照搬其他学校的模式。(3)从政府角度——开放性的政策支持。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是提高学业水平的源泉。政府加大拨款投入,满足学校办学和配置教学资源的经费支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学生合理分担、社会资助等多渠道投入机制。2.3.3做好“企业与学校”的合作融合主要从政府、学校、企业入手。(1)政府出面搭建校与企合作。出台宏观性的指导,使校企合作更加规范化、法制化、保障化,学校和企业双方都必须有正确认识,企业不仅要接纳学生,还要满足长远性发展。(2)让教师走进企业,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让教师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增强实践经验,再传授给学生。(3)成立以学校为主、企业参与的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人员到校授课、担任专职指导教师,缩小教师队伍与需求之间的距离。2.3.4做好“职业与企业”的定位性融合(1)走进企业是职业生涯的开始。让学生到企业参加实习实训、熟悉企业管理和工艺流程等,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2)企业参与社会化技能人才的评价。将企业纳入职业技能评审委员会。从职业素质、业绩评价、操作技能考核、理论知识、沟通与合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检查质量。(3)加强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发挥职业资格证书和大学毕业证书的“双重宝剑”作用。获取职称证书,这对就业无非是添砖加瓦。2.3.5做好“学生与就业”的结果融合这要从学校、学生入手。(1)学校做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就业能力。提出“学校培养使终身受益,岗位再成长是必然”的教育理念。使学生提升就业与再就业能力。(2)学生自身做法——不断提高自己。学生要珍惜学习机会,提高各项技能,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立于就业竞争的不败之地。

3“五位融合”式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模式的意义

3.1理论价值

(1)完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制度。五位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丰富和完善了现代应用技能人才的培养制度。(2)细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和内容。提出了构建职业素养训练流程设计、专业仿真实践实习、校企合作、用工和顶岗实习、企业进校园、订单式培养、考取职业证书、就业双选等教学资源等方式。

3.2实践价值

(1)加强和监督人才培养过程。做好培训和过程监督,执行过程坚持信息开放原则、多层面联动原则等,及时传递相关信息,指引方向、开辟发展空间发间。(2)重新确定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评价机制。评价主体包括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社会等。这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过程,让学生提高应用性、探究性、创新性、沟通性等能力。(3)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三方共赢。把政府、企业、学校、学生连接在一起,对于学校,优质的完成教育任务;对于学生,提高实践经验和综合素质;对于企业,易于找到适合的人才,故三方共赢。

3.3推广价值

模式重构,五位融合式人才就业能力的培养模式,是一种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深入推进应用院校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切实增强毕业生的社会服务能力,并把各群体紧密相连,互相沟通与支持、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同时,需要加快完善法律规章,明确人才培养和教育的责任与义务,推进高校教育的持续发展,使教育最终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此种模式值得推广。

作者:邹丽 单位:沈阳工学院


    更多宗教论文详细信息: 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模式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zj/104878.html

    相关专题:护理学 商会联盟网


    上一篇:乡镇经济发展策略探讨
    下一篇:后殖民女性主义与黑人女性主体分析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