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工论文 >

跨文化传播下电视双语访谈节目探究

跨文化传播背景下,我国电视节目已经不能把传播对象仅仅定位于国内受众,而是应该在对国外文化熟悉和尊重的基础上,利用双语传播的形式,促进中国文化的弘扬与发展,积极推动世界对中国的了解。

跨文化传播语境下电视双语访谈节目的传播特点

推动对外文化传播。在跨文化交流合作的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与世界的融合程度也越来越高,这就更需要中国在国际场合上、在对外传播中发出自己强有力的声音。电视双语访谈节目,在对话交流中通过对外语的运用,在主持人和嘉宾观点的碰撞中,把体现本国立场的言论,象征中国文化的思想,全面准确地输出到全球各地,例如《杨澜访谈录》《国际双行线》《对话》等节目中分别邀请过多位国际政要、国际名人,节目中主持人与这些不同身份的受访者的对话,在一问一答的交流中,立足中国视角,发出中国声音,有效推动了我国本土文化的对外传播。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全球文化的多元化传播满足和迎合了不同阶层的受众需求,而受众的多元需求也促使了传播媒介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创作出更多能被大众所认同的文化内容。这种文化内容不仅是对不同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也是对世界各种文化的重组。在跨文化的传播背景下,文化在传媒领域更是体现出全球性的特点。双语访谈节目通过对焦点国际人物和国际事件的关注成功实现了与不同国家、不同领域文化价值的互动。在以英语为传播载体的西方文化处于主导地位的时代,单一的电视华语访谈节目已经不能满足传播中国文化的需求。电视双语访谈节目能提升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在海外形成一定的传播影响力,尤其是以精英为定位的高端双语访谈节目,通过到访的每一位国际嘉宾,通过采访和讨论的每一件国际热点事件,均会提升节目的关注度。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在中西方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中实现多元文化的交汇。提倡平等的文化传播原则。所谓平等传播,是指真实地表现人类共同的文化主题以及发掘不同民族人群的共同文化兴趣。电视双语节目挖掘的就是一种大众共通的文化,寻求的是一种基于共同经验、共同情绪、共同兴趣的文化传播。在面对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时,用平等对话的沟通方式进行了解探讨,以求同存异为基点、以表达交流为目的,搭建起主持人、嘉宾、观众三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桥梁,构建起访谈嘉宾之间、两国文化之间的文化沟通渠道,使传播内容真正让受众接受。2011年7月,耶鲁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蔡美儿接受《杨澜访谈录》采访,针对蔡教授出版的《虎妈的战歌》,节目现场开启了关于中美教育方式孰优孰劣的讨论,节目中蔡教授详细剖析了自己的观点,而杨澜也把观众提出的不同意见反馈给了嘉宾,节目最终并没有妄下定论,只是给中西方教育理念提供了充分表达的平台,给观众思考和接受的空间。

跨文化传播语境下电视双语访谈节目面临的问题

双语主持人才缺乏。双语访谈节目对主持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首先,访谈中主持人的人格魅力和沟通能力是节目实现最大传播效果的关键。其次,主持人要能娴熟运用外语交流。除了具备主持人基本的政治素质之外,还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个人阅历,除了自如地转换两门语言还要平衡东西方文化,在不同文化之间搭建平等沟通的桥梁。双语访谈节目主持人的缺乏,人才输送断层是目前双语访谈节目发展中遇到的一个主要问题。我国高校对双语主持的人才培养相对比较滞后,在培养播音主持的相关专业艺术院校中,只有少数学校设置有双语播音专业,一部分学校仅仅开设了双语播音的单门课程,大部分学校的播音人才培养方案中不涉及双语播音的教学内容。即使是开设双语播音专业的学校也面临师资和教材匮乏,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不成体系,教学方法和形式不够成熟的问题。目标受众范围狭窄。目前,我国电视双语访谈节目已经派生出针对不同人群、不同角度的多种类型,有娱乐明星的访谈、精英人士的访谈,有聚焦社会热点话题的讨论也有特殊情感心理的沟通,但在诸多形式中能融入双语特色和双语风采的却很少,而在双语的表现形式上也比较单一和雷同。由于我国双语访谈节目的定位是中产阶级以上阶层,重点以国内精英人士为目标受众群,从而直接影响了节目的传播力度,制约了跨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传播思维单向化。双语访谈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双方的跨文化沟通,而目前我国的电视双语访谈节目虽然在以双语的模式进行传播和沟通,其实传播思维还停留在单向文化的本土化传播阶段,在节目中更多地是把西方文化注入国内,让更多的国人了解西方文化和西方思维,达到的是对内传播的作用,而对中国文化的输出和发扬还远远不够,没有很好地通过双语访谈的平台输出中国的国家形象和文化魅力,中西方文化和观念的深入碰撞和融合明显不足。

跨文化传播语境下电视双语访谈节目的发展策略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充实双语主持人才。根据目前双语访谈节目主持人缺乏的现状,应加大院校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的开设力度,增强双语播音专业的师资力量,完善双语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培养体系。在课程设置上,专业基础课要采取双专业并行学习的方式,开设播音发声、播音创作、节目主持、即兴口语表达等播音基础课程,确保学生具备节目主持和口语表达的基本功力,同时也要兼顾英语专业的学习,开设英美文学、英语口语、听力、写作等专业课程,有针对性地增强学生对欧美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专业实践部分应在专业基础课的培养之上,加强实训实练的内容,沿用播音专业采用小课教学形式,分组进行一对一指导训练,在语音教室和演播厅进行策划、撰稿和上镜的专业培训,在实训中提高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通过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实践课的学习,培养出符合主流价值观要求,政治素养高、双语能力强的复合型双语主持人才。推动市场运作、扩大受众群体。电视双语访谈节目应采取差异化策略,迎合电视行业产业化的市场需求,细化受众群体,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学历的受众需求制作对应的电视节目,这种差异化的策略,能使节目从内容、形式的策划,主持人和嘉宾的设置上脱颖而出,丰富和优化双语访谈节目单一的表现形式。同时,双语访谈节目应顺应制播分离的形势,积极与国内外的传媒公司、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合作,多角度吸纳新兴元素,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杨澜访谈录》是阳光媒体集团与上海卫视合作推出的一档双语访谈节目,节目立足中高阶层的精英人群,成功打造了具备人文气质的品牌形象,节目先后采访了全球800多位精英,涉及政界、商界、文化界各领域的翘楚,收视范围覆盖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该节目有效促进了跨文化传播环境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因此,双语访谈节目一定要顺应电视节目市场运作的趋势,走独立制作、制播分离的道路,这既提高了节目的国际传播能力,又拓展了电视节目的发展空间,同时顺应了节目国际化运作的市场需求。变革传播观念,增强跨文化传播意识。在全球化浪潮下,必须变革传统的对外宣讲、对内单一输入的传播观念,在双语访谈节目中树立跨文化传播的意识,建立开放的电视传播系统,通过访谈中呈现的事实与思想,达到中西文化和思想的双向交流,为我国在国际媒体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岳淼、刘婧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华文传媒——挑战,机会与变革》一文中提出,中国传媒人“必须秉承和而不同的文化传播策略,一方面广泛借鉴和吸收国际媒体成功的传播模式、传播内容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在进行文化互动的时候我们还要进行文化输出,另一方面就是华文媒体还要重视设定能够被世界解码的中国特色的文化和议程,用世界所能理解的方式来传达一个真实的、积极的、和谐的中国。”在双语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通过对客观事实的展现和真实思想的碰撞,实现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的理解与互信,达到跨文化传播的最终目的,以双语为工具,达成中西文化在同一传播平台的输出与输入,形成中西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与争鸣。

作者:赵若虚


    更多电工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跨文化传播下电视双语访谈节目探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glw/87477.html

    相关专题: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移动通信论文


    上一篇:高新技术企业防御机制的探讨
    下一篇:人格尊严宪法保护机制释解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