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工论文 >

创作与鉴赏意义的六法论

一、骨法用笔———以相人之法

作品中人物的形体需要用线条构成,骨骼需要用线条来支撑。“用笔”乃绘画中之骨干,人无骨不立,画无骨不成。用笔的轻、重、缓、急,笔墨的浓、淡、干、湿等关系到整幅作品格调的高低。以用“笔”而论,张彦远就说过:“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攻画者多善书”。郭若虚说:“凡画,气韵本乎游心,神采生于用笔,用笔之难,断可识也。”艺术中所要表达出来的气韵、神采都与用笔有关。“古人用笔,笔塞实处,愈见虚灵。”(恽寿平《瓯香馆集》)齐白石也说:“山水笔要巧拙互用。巧则灵便,拙则浑古,合乎天。天之造物,自无轻佻浑浊之病。”从这些论述中可看出古人对用笔的重视。从现存的六朝壁画或者其他作品来看,基本上是先用线条勾勒出基本形体关系,确定形体的基本位置,然后才用色平涂或晕染,因此线条构成了整幅画的基本结构,基本骨架。我们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和《烈女仁智图》都是用“如春蚕吐丝”和“行云流水”的线条勾勒形体。此后的吴道子、周昉、李公麟等对用笔也是极其讲究,直至近代,更形成了用笔中的十八描。

二、应物象形———绘画行为的基本要求

形乃神存在的载体,神无形不存。谢赫对前人的实践经验进行归纳,形成“应物象形”的观点,对中国绘画艺术理论作出了巨大贡献。其关于“应物象形”的言论有“人马分数,毫厘不失,别体之妙,亦为入神”。“并师荀卫,各体善能,王得其细,史得其真。”“毫厘不失”“得其细”和“传其真”都是写实的极致。在魏晋时期,对于“形”与“神”的看法大致有四种,一种是以顾恺之为代表的“以形写神”,强调“形”的重要性。第二种是以宗炳为代表的“以形写形”,忽略“神”的思想。第三种以王微为代表,突出艺术表现画面的形象,通过书法等一系列活动体现艺术家的心理活动,表达艺术家的真情实感。第四种就是以谢赫为代表,既强调“应物象形”,又注重“气韵生动”。

三、随类赋彩———观察与把握世界的中国方式

“随类赋彩”的“类”是指各种不同种类的具体对象,“彩”是包含于类之中的,由“类”所决定,“赋彩”是指按照物象的原有颜色去着色。“随类赋彩”指根据不同的对象赋以不同的色彩。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传统绘画里面,色彩的应用是从对象的固有色出发,而不是像西洋画那样,按照色在光之中的特色和材质来表现。“随类赋彩”正是在南北朝时期中国绘画的用色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赋彩制形,皆创新意”“虽略于形色,颇得神气”等都是关于“随类赋彩”的另一说法。隋唐时期,中国绘画的用色更趋富丽繁艳,绘画作品出现了“焕烂而求备”(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倾向,其中以敦煌的唐代壁画最为典型。由于重视色彩,相对地忽略了用笔、用墨,于是才有张彦远“笔力未遒,象善赋彩,谓非妙也”的纠偏。无论是清•邹一桂的“五采彰施”,还是我们所讲的墨色,讲的都是用色。

四、经营位置———所谓“构图”的布局理念

“经营位置”指在画面上构思安排,即构图。构图不可率尔为之,要苦心经营。张彦远称“经营位置”为“画之总要”,说明“经营位置”在六法中的重要地位。而谢赫在《古画品录》中对“经营位置”的评论仅有寥寥几笔,只在品评第三品和第六品时分别说“制置才巧”“制置单省”“位置经略”。其提出的“经营位置”无疑和他所处的时代绘画实践相联系。无论是佛教艺术传入中原之后,如何表现佛教的经变和本生故实,达到“成教化,助人伦”的效果,还是山水画和花鸟画,都需要艺术家的“经营”,如顾恺之《画云台山记》就记述了其为了表现作品的需要如何布局和经营。画家的笔墨功夫、造型能力不可能临时提高,但构图往往是决定一幅画奇特或平庸的关键。唐代张彦远说“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颇为中肯。

五、传移模写———中国画学习的独特起步环节

顾恺之和张彦远都曾谈到这种复制名画的技术,“既可希其真迹,又得留为验证”(《历代名画记》)。谢赫评述刘绍祖说:“善于传写,不闲其思;至于雀鼠,笔记历落,往往出群:时人为之语号曰移画。然述而不作非画所先。”谢赫一方面赞扬刘绍祖善于传写,另一方面藐视他的述而不作。可看出谢赫不光重视模写,更加推崇创作。清•王原祁在《雨窗漫笔》中说:“学不师古,如夜行无火。”清•董棨在《养素居画学钩深》中也说:“初学欲知笔墨,须临摹古人,古人笔墨规矩,方圆之至也。”这些都说明临摹对于学习传统中国绘画乃至书法艺术的重要意义。学画的人大多是从临摹开始的,但却不可以之代替创作。张彦远也说:“至于传模移写,乃画家末事。”“末事”也就不是首要之事,却是学画的基础。本文来自于《文艺研究》杂志。文艺研究杂志简介详见

六、结语

总之,谢赫的“六法论”既是学画的阶梯,更是评画的标准。随着时代的进步,“六法论”的内涵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这是绘画艺术不断发展的动力。在现当代,很多画家在创作中追求创新,在表现手法上使用一些新的表现元素和样式,尽管有时也能够取得一些成绩,但由于没有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理论,很难走得更远。可见,我们只有在深刻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和绘画理论的基础上求新、求变,才能不断地丰富绘画的艺术内涵,使作品越发臻致知名经济期刊。正如徐悲鸿先生曾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则中国画兴矣。

作者:程新元 单位:玉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更多电工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创作与鉴赏意义的六法论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glw/181736.html

    相关专题:金融论文 海尔供应链管理


    上一篇:伤口治疗新技术应用中的伦理学论文
    下一篇:激励教育下的班级管理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