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工论文 >

自我管理对糖尿病管理的应用

【摘要】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与日俱增,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难题日益凸显。自我管理作为糖尿病患者的一种重要管理方式,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糖尿病自我管理方面的研究在国内正如火如荼,从不同的角度对自我管理进行研究。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自我管理在糖尿病管理方面的研究情况,综合描述了糖尿病自我管理的概念及意义、自我管理的现状以及影响自我管理的因素,并对目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存在的忽视患者心理健康和家庭成员应对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糖尿病;自我管理;研究;探讨

糖尿病的主要危害是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以及较高的致残和致死率,因此,糖尿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目前,糖尿病没有根治的办法,一旦确诊就将伴随终生治疗。调控患者血糖,防止并发症发生和稳定病情,就成为当下糖尿病治疗的主要目的。随着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增加,治疗费用迅猛增长,糖尿病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自我管理模式作为糖尿病健康管理中的一种重要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其相关理论研究逐渐成为时下研究热点。现就我国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内涵与意义

自我管理最初源于心理行为治疗研究领域,20世纪70年代中期Thomas首次将自我管理方法应用于哮喘患者[2],自此自我管理推广应用于肥胖症、关节炎、抑郁症、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患者的管理。糖尿病自我管理是糖尿病管理模式中摸索出来的一种突出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形式。糖尿病自我管理是指个人能够长期有效的管理自己行为的能力,即:按医嘱坚持吃药,遵从饮食和锻炼的生活规则,自我监测血糖,以及应对困难和生活不利的能力。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需要完成三个方面的任务:疾病或行为管理、角色管理和情绪管理;掌握五项核心技能:解决问题、制定决策、获取和利用资源、与卫生服务提供者建立伙伴关系及行动执行力[3]。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一种社会生态模式,其目的就是控制血糖,稳定病情,防止并发症发生。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对病情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帮助糖尿病患者建立科学有效的自我管理行为方式是当前糖尿病行为干预的最佳模式之一[4]。通过糖尿病自我管理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糖尿病控制自我效能,改善血糖控制水平[5],明显激活患者,改善患者健康状态,提高生活质量[6]。国内亦有相关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与其生存质量呈正相关[7]。

2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

目前,国内对糖尿病自我管理方面的研究开展比较多,其研究的方法主要是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我国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绝大多数对糖尿病知识、自我管理等方面知识的了解处于中低水平[8],通过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水平量化表所设计的6个维度,26个条目,以Likert5级计分所做的调查显示得分从高至低依次为药物管理、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足部护理、高低血糖处理、血糖监测[9]。通过对我国六省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调查表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规范化监测率低,血糖监测依从性不高[10]。自我管理现状不理想,主要表现为血糖监测较差[11]。研究资料表明我国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现状不容乐观,对血糖监测的重要性缺乏足够重视[12-13],在自我病情监测方面,数据表明我国糖尿病患者能长期坚持监测血糖的比率较低[14-15]。在日常生活管理方面,国内部分患者,往往注重于遵医嘱按时服药(或注射胰岛素)外,容易忽略日常生活的管理,比如体质量超标、吸烟喝酒及作息时间不规律,很少花时间去参加体育锻炼等[16-18]。总体而言,我国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自我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3影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因素

影响自我管理的因素很多:如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遵医嘱用药、自我效能、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心理状态、工作状态、医疗保险、年收入以及支出方式等[19-20]。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①社会人口学资料: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②相关疾病和治疗机制知识:如饮食、运动、血糖监测及遵医用药等;③心理及观念:如心理状态、健康理念、人生观等;④自我效能:如推断力、判断力等,一些研究数据表明: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水平呈正相关[21-22];⑤社会支持系统:如社会医疗保险、家庭或朋友、社会及各种组织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系统越好,患者血糖自我监测越好[11,23]。以上五个方面的因素从不同层面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和能力。

4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糖尿病自我管理模式在我国应用推广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在患者自我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值得引起人们重视。

4.1患者心理健康问题: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容易产生多种心理障碍:包括内疚、歉意,焦虑、恐惧,悲观、自暴自弃、失望、绝望,猜疑,松懈及负性情绪等心理[24]。有研究表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患病第一年内心理变化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25]。在糖尿病与抑郁的相关研究中发现:抑郁症在成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约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倍[26];新诊断2型糖尿病抑郁症的患病率为37.8%[27]。在糖尿病临床治疗管理当中,我们往往关注的是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病情的稳定,却忽略了自我管理执行者——患者的心理健康而疏于重视患者心态,其结果是自我管理执行不力,血糖失控,病情加重,并发症加速出现。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决定着自我管理的成功与否。因此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应作为糖尿病自我管理实施的前提来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治疗。

4.2家庭成员应对问题: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病,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管理主要是在家庭中进行。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所需完成的三个方面的任务:疾病或行为管理、角色管理和情绪管理,涉及患者日常生活起居的方方面面。朝夕相处的家庭成员在面对糖尿病患者时,首先要进行角色的转化,除了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关怀外,还要加强对患者自我管理的监督和管理。这样才会使患者在进行自我管理任务时,得心应手,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研究结果显示家庭参与式健康管理有助于2型糖尿病患者自护行为,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控制代谢指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8],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29-34]。目前,我国不少家庭往往是一旦家人确诊患有糖尿病,其家庭成员是手足失措,不知如何面对,有的甚至还表现出悲观失望、绝望等负性情绪,这样不仅于患者无益,而且还会加重患者心理负担,更谈不上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执行情况的监督了。因此,加强对糖尿病患者家庭成员的相关健康知识教育,让家庭成员充当起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有力督促者和支持者是十分必要的。

5展望

展望我国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未来,影响自我管理的因素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作为具有社会属性个体的人,在面对糖尿病这种“沉默杀手”时,需要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为糖尿病患者更好的行使自我管理水平提供良好氛围和有利条件。国家在糖尿病医疗资源中勇挑公正分配、医保制度及青少年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责任重担;社会需要加大糖尿病知识的宣传力度,将防控糖尿病的相关知识针对性传达到患者和高风险人群;患者家庭积极参与患者的自我管理,监督和勉励患者。通过国家、社会和生态经济期刊患者家庭的共同努力,为糖尿病患者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那么我国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和能力将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作者:宋志勇 穆亚敏 单位:湘潭职业技术学院


    更多电工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自我管理对糖尿病管理的应用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glw/161538.html

    相关专题:论文格式 初中数学评职称论文


    上一篇:经济法中的案例教学法论文
    下一篇:博物馆设备管理应急预案的实施分析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