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工论文 >

探索深度报道中记者型主持人语言艺术

一、语言的舆论引导艺术

深度报道节目大多以揭露社会现象里的“黑暗面”为主,但却绝不能为了揭露而揭露;我国广播电视的根本属性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但很多人包括一些媒体工作者也对此存在错误的理解。事实上,很多人认为媒体是“党的喉舌”不假,而所谓“人民的喉舌”只是说说而已。“这是因为我们的广播电视在反映人民群众的普遍愿望和正义呼声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面对一些社会的“黑暗面”,深度调查节目中的记者型主持人必须在遵循党、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前提下,进行具有“倾向性”的舆论引导。所谓“倾向性”,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说法,是“越隐蔽越好”,不要太直白,也切忌生硬和强迫,不妨以柔克刚,用“和谐”的方法去引导。在某次一个某省级电视台经济频道的零点在热线电话节目中,接进了一个自称日本留学生的恶意电话,此人在电话中肆无忌惮地谩骂中国人是最低劣的民族,把中国人称为“支那人”。主持人怒不可遏,与之对骂三分多钟,既无力遏制对方,也没有挽回影响……节目后,还试图播放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以发泄怒气。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主持人不恰当的情绪使整个节目失控,甚至无法进行下去。这时,一个懂得语言艺术的主持人就会掐断热线,马上做出实事求是的述评,如果事后主持人是用大方得体的语言举出中日友好的事例,予以反驳的话,节目的影响不会如此恶劣。记者就是社会这艘大船上的领航员,一旦你们失职,这艘船的命运就令人担忧。

二、深度报道中作为“记者”的语言艺术

深度报道中,记者作为撑起整个节目的人,要接触被关注事件的所有相关人,不同的被采访人,他们的文化素养,性格和世界观都各不相同,因此接触起来的难度也不一样。那么,要与形形色色的人都打交道,扮演“记者”这个角色时应该如何巧妙运用语言艺术准确顺利的完成工作呢?

1、语言的平衡艺术

(1)什么是语言的平衡艺术

记者型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影响公众舆论。采访时,对于被访对象必须有一个公正的、全面的采访,才能达到客观描述事件的要求。因此,掌握语言的“平衡艺术”相当重要,“平衡艺术”不仅是新闻报道的准则,更是引导舆论所不可或缺的态度。这一点在全世界的新闻媒介中都达成了一种共识,美联社曾对新闻报道制定了明确的平衡方针:“我们尽可能努力去获得与我们正在报道的新闻有利害关系的人的观点——尤其是,如果那个人是一次攻击或指控的目标,……假如有人拒绝评论,我们会说明:他拒绝评论。假如我们得不到某个人的观点,而这个人的观点在报道中是必不可少的,那我们将在文章说说明我们为了获得这种观点而采取的措施……无论何时,我们还应该核实我们的文件,看看那个人是否过去说过与这些指责有关的内容,如果有的话,将过去的观点写进报道或许可以提供所需要的平衡和内容。”

(2)如何才能拥有语言的“平衡艺术”

记者型主持人在采访中是否做到了“平衡艺术”,很大程度取决于是否对采访对象有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认识。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明确自己要从被采访对象身上得到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又准备以何种方式转化成自己想要表述的内容。简单的说,就是要让受访者的语言与记者型主持人的语言相互补充,要让记者型主持人从第一现场了解到的客观事实和受访者的解说或者评述能够完整的表述中心思想。在一个完整的采访中,对于采访对象应该是力求全面的,有市民,有网民,有当事人,有官方发言者,最好还有相关政策辅助。在采访中,记者型主持人语言平实最好不要加进任何评论性的内容,而对于采访对象的言论也应该做到不失真;另外,在报道中如果大量引用专家的解析和科学数据将更有说服力。

2、语言的灵动艺术

央视“名嘴”敬一丹在采访中曾经遇到这样一件事。一次,敬一丹来到陕北一个偏僻的农村,采访这里的养猪产业。当她采访当地养猪产业负责人时,敬一丹说:“您是养猪合作社的负责人吗?”“啊?!你说什么人?”原本一句平常不过的采访开场白,没想到却遇到了尴尬。敬一丹根本没有想到,这位养猪场的负责人,居然连“负责人”这三个字都听不懂。用敬一丹的话说:“我当时一时间脑子一片空白,居然找不到另外一个词来代替。”好在这时一旁的村领导解围,“他啥负责人啊?他就是一养猪的头儿。”一语道破梦中人,此时敬一丹才缓过神来,就着一句“那你这个猪倌,养了多少头猪啊?”这样一句话不仅让那个村民听懂了,而且拉近了主持人与受访者的距离,使采访得以顺利进行。由这个事例可以看出,灵动的语言将为记者的采访排除阻碍,为节目增色不少。那么,如何才能让语言变得灵活起来呢?这就要求记者型主持人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了:

(1)扩大知识结构,只有不断的了解更多的信息,广泛涉猎各行各业,弥补自己的知识漏洞,才能应对不同专业领域的采访要求。

(2)积累生活实践,一切成熟的记者型主持人都是从不成熟开始的,一次次的碰壁并不可怕,只要认真去体验每一次的失败,总结经验,才有可能做一个应变自如的优秀“交流者”。

三、总结

当然,笔者所感悟到的这些关于深度报道中记者型主持人的语言艺术理论解析远没有达到无懈可击的水准,可是学术就是这样,只有在实践中无尽的探索和追求,才能将学术理论一步步完善。在深度报道日益普及的今天,记者型主持人的队伍越来越壮大,随之对他们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学会如何应用语言这门艺术,将会让我们的能力向前一大步。

作者:陈慧 张梦格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更多电工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探索深度报道中记者型主持人语言艺术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glw/147981.html

    相关专题:创新5.1声卡驱动 防灾科技学院


    上一篇:上市公司真实和应计盈余管理论文
    下一篇:情境创设下高中物理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