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工论文 >

资源型城市营销理论论文

一、城市营销理论概述

城市营销是创造性地运用企业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指导城市的发展。城市营销被界定为以城市在区域中的合理定位为前提,运用一系列市场营销的意识、机制和手段,对城市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挖掘与整合,满足目标市场(投资者、游客和居民等)的需求,从而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一种社会管理活动或过程的总称。城市营销理论暗含一个观点,即如果城市希望获得成功的发展,就必须使用商业工具,因为区域内城市都在为吸引更多的游客、企业、优秀的人才而竞争,为获得上级政府的政策和财政支持而竞争。城市必须要具有市场意识并以市场为导向,在某些特别的地方表现出明显的竞争力。为了像商业企业一样思考,城市必须发展并运用战略性营销规划方法。战略性城市营销规划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追逐“烟囱工业”为主要内容,一般以廉价劳动力和土地、低税收以及公共财政资金吸引投资。第二阶段是城市营销进入多元化的目标市场营销阶段,城市不再追逐投资的单一目标,而是转向了多元化的目标,如保留现有企业、创办新企业、吸引游客、促进出口等,城市营销从随意的漫无目的的方法转向基于竞争分析和市场定位的战略,强调为特定客户提供独特的产品,满足其特定的需求。第三阶段对产业发展和竞争利基的思考。城市针对特定的目标产业,发展产业集聚,试图使城市成为具有特别竞争优势的与众不同的地区,为目标顾客创造特殊价值的特定产品和服务,同时为降低城市面临的市场风险,也发展一系列多样化的产业。战略性营销规划一般需要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地方评估、确定城市发展愿景与目标、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计划的实施与控制。

二、城市营销视角的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原因分析

1.资源型城市顾客需求的变化

城市顾客的需求可以分为宏观需求、中观需求和微观需求三个层次。宏观需求是国家、社会对资源型城市的需求,包括政治需求、经济需求和社会需求,等等,中观需求是指某一特定群体对资源型城市的需求,如城市的居民、工商业、旅游顾客群体等对城市的需求,微观需求是特定个体对资源型城市的需求,如某居民希望城市能够提供满意的工作岗位,另一位居民希望城市能提供良好的教育体系等等。在资源型城市的早期,国家、社会对资源型城市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对资源型初级产品的需求上,由于资源型城市很好地满足了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因而城市的经济发展暂时较为顺利,在资源储备没有枯竭、生态环境破坏还不严重的情况下,中观和微观的需求暂时都得到了满足,各种潜在的问题都没有暴露出来。随着资源持续开发,一方面可开采的资源枯竭,另一方面资源型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传统的资源开发模式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越来越大,如植被的破坏、土地的占用、污染和土地塌陷、水体污染、水土流失等,其负面效应逐渐叠加,使各利益方的损失越来越大,因此,对资源型城市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城市居民在要求工作岗位的同时,还要求良好的生活环境;企业界也开始关注能吸引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城市生活品质;国家、社会要求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良好、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对资源型初级产品的需求被限定在不影响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外部市场对资源型城市的输出的产品提出了绿色、环保的要求。资源型城市如果忽略城市顾客需求的变化,城市居民中优秀的劳动力就会流失,旅行者就不会前来,工商业就会转移,外部市场就会对城市施加强大的经济和舆论压力,城市经济必然会进入衰退的通道,陷入发展的困境。

2.资源型城市传统优势的丧失

城市是一个大的有机系统,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不可能是一个封闭的存在,一般都需要利用城市相对优势为外部提供产品与服务,与外部进行交换以获取城市所需各种要素。当输出的产品与服务超过输入的要素时,城市获得贸易“盈余”,城市就能不断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当输出的产品和服务不足以充抵输入的要素时,城市就会面临贸易“赤字”,城市逐渐陷入困境,投资逐渐萎缩,经济发展停滞甚至衰退。资源型城市用以与其他城市竞争的传统优势是其拥有的丰富的某类自然资源。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国众多的资源型城市在中央政府的产业规划下,往往基于区域特有的自然资源禀赋,将资源初级产品作为单一的支柱性产品向外部输出。在资源型城市形成的早期,资源型城市的核心优势是其拥有的丰富、优质的自然资源储备及较低的生产成本,这一优势不但吸引了中央政府在区域内投入大量的资源,资源型城市在与外部进行交换的过程中也获取了大量的贸易“盈余”,快速地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在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后期,由于资源型城市赖以生产的支柱性产品主要是能源、矿产和森林,能源和矿产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森林资源短时期内也难以有效恢复,随着自然资源的大量、长期开发,资源型城市拥有的自然资源逐渐枯竭,其资源型城市传统的核心优势也随之消失,资源型城市在与其他城市竞争的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难以继续与外部进行交换以获取贸易“盈余”,导致城市难以获取必要的生产要素而陷入困境。

3.资源型城市竞争力的衰落

城市经济发展必然面临区域内其他城市在各种资源方面的竞争,其竞争能力的强弱可以用城市综合竞争力来描述。城市综合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与其他城市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拥有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其居民提供福利,维持和创新自身发展,从而获得城市经济持续增长的能力。资源型城市形成的早期,城市竞争力是强大的,其竞争力来源于其丰富的资源储备以及较低的生产成本,因而吸引了各类生产要素大量的流入,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在资源型城市的中后期,由于长期的强力资源开发,资源储备急剧下降及生产成本快速上升,导致城市经济活动的相对优势丧失,资源型城市竞争力因而迅速下降,各类生产要素从资源型城市逐渐流失。同时,资源型城市长期粗放型生产方式,产品科学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效率低下,在国民经济普遍从资源投入型转向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时,资源型城市落后的经济体制限制了其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加速了城市竞争力的下降。资源型城市竞争力的下降,一方面,导致城市在同其他城市争夺外部环境中的各类要素时处于劣势地位,难以足量获取所需要的各类生产与生活要素,也难以获取各类优质要素;另一方面,资源型城市的各类存量生产要素如人力资源、资本等等从资源型城市逐渐流失,而且首先流失的是资源型城市存量的最优质的要素,引发资源型城市发展陷入空前的困境。

三、城市营销视角的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实质

1.满足城市顾客的新需求

城市存在的价值在于满足城市特定顾客的需求,资源型城市形成初期生产的资源型产品满足的国家与社会的需求,成为资源型城市存在、发展的基础。在资源型城市发展后期,一方面是资源的枯竭,难以继续满足国家与社会对于自然资源初级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是资源开采的严重负面效应,促使城市顾客对资源型城市的需求发生改变,特别是国家与社会对资源型城市产生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进而产生建设生态文明的需求,而资源型城市原有的经济模式难以适应城市顾客新时期的需求,资源型城市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基础。从这个角度看,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实质就是要在新时期根据城市顾客需求的变化,调整城市经济发展模式,提供新的特定的城市服务与产品,满足特定目标城市顾客的新需求,实现城市的新价值。国家与社会对自然生态环境服务的需求决定,资源型城市首先必须要恢复、重建自然生态环境,同时由于生态效益产品在可预见的未来还难以通过市场或其他途径获得有效的补偿,资源型城市必须在不危害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生产新的产品与服务替代初级自然资源产品,满足城市居民、旅游者、企业和投资者的需求,以交换城市发展所需的各类资源,持续实现城市的价值,巩固城市存在的基础。城市顾客需求往往具有多维性,资源型城市在探索满足目标顾客需求时,需要多方面的满足目标顾客的需求。城市居民与迁入者对城市具有衣、食、住、行、就业、医疗、子女教育、休闲娱乐等全面的需求;投资者对城市的水电交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财政环境、制度环境、经济环境等具有综合的需求;旅游者对城市的餐饮、住宿、自然风光、历史与人文景观等具有多方面的需求。任何一方面的需求得不到有效的满足,都有可能造成难以吸引足够的城市顾客,或者造成现有城市顾客的流失,也将导致城市存在的基础逐渐流失。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就是要重新选择服务的目标顾客群,研究其需求并予以满足。

2.寻找与构建新的城市优势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一个显而易见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城市经济重新焕发活力,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为了使城市与外部的交换系统重新运作,并实现贸易盈余。交换活动的顺利实施并获取盈余的一个主要条件是资源型城市能比竞争者更优地向交易对方提供某项产品与服务,而资源型城市曾经赖以生产资源型初级产品并实现交换的自然资源优势已经丧失,使资源型城市在与外部交换过程中处于极度的不利地位。从这个角度看,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实质是寻找并重塑相对优势,并利用相对优势比竞争对手更优地满足城市目标顾客。城市的存在与发展,必然依赖于某一或某几个主要竞争对手难以超越的相对优势,如北京主要拥有中央政府所在地的政治优势,上海主要拥有海外贸易的传统文化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深圳有临近国际大都市香港的地理位置优势,昆明有四季如春的气候优势,等等。城市发展水平取决于优势的显著程度和开发水平,城市发展的周期长短取决于优势的存续时间。资源型城市之所以陷入困境,是因为其存在与发展的主要优势建立在诸如森林、石油、天然气、铁、铜等自然资源的开采上,这些资源难以短时期内再生或不可再生的固有特征,导致资源型城市的优势会不可避免地逐渐丧失并陷入困境。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实质是寻找新的城市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相对优势,或者部分替代原自然资源优势以最终化解资源型城市发展的风险,或者完全替代原自然资源优势。前一种优势替代,一般发生在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中前期,自然资源储备还比较充足,经济基础还比较强,是构建城市新优势的理想时期,但是由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惯性与改革的惰性,中国资源型城市很少有能够在此期间就未雨绸缪构建新优势的;后一种替代一般发生在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后期,自然资源已经或接近枯竭,经济与社会发展全面陷入困境,被迫寻找新的城市发展能依赖的相对优势,但这个时期由于城市经济、社会基础的薄弱与形式的紧迫,构建新优势的难度大幅度提高。然而,无论在哪种情况下,资源型城市的转型过程其实就是重新寻找新的城市优势的过程。

3.重塑城市综合竞争力

资源型城市对引入外部生产要素促进经济发展的需求是持续存在的,资源型城市陷于经济困境是因为城市竞争力低下,难以留住存量生产要素,也难以吸引新的生产要素从外部流入城市经济发展体系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实质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重新塑造城市竞争力,一方面留住并激活城市存量生产要素,另一方面吸引外部优质生产要素的流入,突破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困境。资源型城市竞争力的重塑需要结合资源型城市的实际,一方面挖掘城市经济发展的相对优势,使其在区域资源配置过程中占据相对有利的市场地位,另一方面应努力恢复生态环境,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保障城市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在重塑资源型城市竞争力时,应避免竞争力来源的单一性。资源型城市原有的竞争力大多构建于某一资源的丰富储备上,因而资源型城市的竞争力的大小严重依赖于资源的品质和储备量,城市经济状况也严重依赖于该资源的开发与市场销售状况,经济极其脆弱。重塑资源型城市竞争力应避免重蹈覆辙,通过人力资源、科学与技术、自然与人文环境、基础设施等综合因素的充分开发重构城市综合竞争力。

四、基于战略性城市营销规划流程的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

简单而言,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就是要基于城市顾客需求的变化,重新选择生产能向外输出的城市产品,重新塑造城市竞争力,以吸引外部要素的流入,突破经济发展的困境。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为避免转型过程中的急功近利,降低转型过程中的风险,明确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中应予以鼓励、保持、弱化或放弃的产业、服务和市场的战略目标和行动计划,应基于战略性城市营销规划方法对资源型城市转型流程进行系统的规划。

1.评估资源型城市

资源型城市首先需要评估城市的经济基础、人口特征,如产业结构、劳动力市场、人口的数量、性别、年龄以及受教育水平,等等。其次要识别城市在每个特别的竞争领域的主要竞争者。第三要认清重大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评估其影响。第四要分析城市的优势和劣势。最后,识别城市发展的机遇和威胁。从城市顾客群体需求看,不同的顾客群体需求差异大,如投资者对投资环境的需求,旅游者对旅游环境的需求,居民对居住环境的需求。资源型城市缺乏能力满足所有顾客各个方面的需求,因而有必要对资源型城市进行评估,分析哪些顾客的需求是资源型城市必须满足的,哪些顾客的需求是资源型城市可以放弃不予满足的。如各类城市顾客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是资源型城市必须要满足的,而部分企业对靠近主要销售市场、主要的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大多数资源型城市是难以满足的。资源型城市应通过对自身的评估,对城市目标顾客进行识别,选择特定的城市顾客群体满足其需求。从城市产品的选择看,任何城市都需要生产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才能在和外部进行交换中有利可图。资源型城市在选择新的产业生产新的产品时,需要通过对城市进行评估,明确该产业领域中哪些城市是主要的竞争对手,和竞争对手相比具有哪些优势,选择生产具有相对优势的城市产品。如林业资源型城市伊春的主要优势是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主要是未成熟林),选择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林下种植和养殖;同为林业资源型城市的黑河与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江相望,选择发展对俄经贸合作和国际旅游;大庆市具有良好的石化基础,位于哈尔滨和齐齐哈尔之间,选择引入俄罗斯原油做石化深加工精加工,融入哈大齐工业走廊。这些资源型城市的选择,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经济的转型。

2.设立明确的城市发展愿景和目标

通过对资源型城市的评估,能够形成对特定资源型城市的一个综合认识,明确城市发展的资源约束条件,在此基础上可选择资源型城市适宜发展的产业方向。在选择了产业发展方向后,资源型城市需要将其发展成为明确的各方认同的城市发展愿景,一方面,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需要城市居民的支持、工商业界的配合与协同、上级政府乃至中央政府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另一方面明确的愿景是一种有效的行为导向,有利于资源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对各种项目进行取舍和安排优先发展顺序。设立明确的城市发展愿景,实际是在综合评估资源型城市的基础上,对资源型城市未来最终的目标进行明确:即为哪类城市顾客提供哪类城市产品,满足其哪类需求,未来的城市竞争力呈现在哪些方面。合理的城市发展愿景有助于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成功实施,不合理的城市发展愿景将导致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走进死胡同。国内部分资源型城市在没有明确的或者不合理的城市发展愿景的情况下,就开始实施经济转型,其采取的是一种“试错”机制,也是一种“看运气”的机制,这种机制蕴含巨大的风险。如辽宁省阜新市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尝试经济转型,先后尝试将阜新市建成化工之城、纺织之城和电子之城,目前确定将现代农业作为转型的方向。城市发展愿景的确立,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讨论和论证,既需要城市政府或城市相关管理者的管理与决策,也需要专家学者的研究与论证,还需要在城市市民中展开充分讨论。各方的广泛参与,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资源型城市发展愿景选择的合理性,降低经济转型的巨大风险。

3.制定战略和行动计划

在明确城市发展愿景和目标后,资源型城市需要进一步识别和选择实现目标的战略。资源型城市需要分析实现愿景和目标需要什么资源,目前具备什么资源,可通过什么途径获取更多的资源。资源型城市转型时机一般都较晚,此时城市发展都已经陷入困境,仅依靠城市现有的资源转型难度大,都需要制定适当的战略,从外部获取转型必需的资源。国内资源型城市普遍将获取中央政府的特殊政策和财政投入,作为争取的主要外部资源,如黑龙江省黑河市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成功获批为国家首批沿边开放城市;辽宁省阜新市2001年被确定为全国唯一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黑龙江省伊春市1999年被纳入天保工程实施范围,2005年被确定为林业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城市,2006年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方案获批,2010年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方案获批。这些城市争取中央政府支持的相关战略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给城市经济转型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行动计划是将战略的实施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层面,明确责任方,明确时间规划要求,便于有效的考核和激励。制定资源型城市转型战略和行动计划,是为满足特定城市顾客群体特定需求的城市产品的生产准备和计划,是确保经济转型的基本前提。

4.计划的实施与控制

计划只有得到有效的实施,才有价值。在计划实施过程中,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相关负责部门需要定期进行沟通与协调,监控计划实施进度,总结成功经验,分析失败原因。更重要的是,需要监控资源型城市目标顾客群体的需求动态和主要城市竞争者的竞争动态,根据计划实施情况和环境动态变化,对计划进行调整,使资源型城市提供给城市顾客的城市产品,在与竞争对手竞争中始终保持适当的优势,重塑资源型城市竞争力,以获取更多的城市发展所需的各类生产要素,推动城市的发展。

五、结语

从城市营销角度看,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原因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解释:一是城市目标顾客需求的改变,最初以大量初级资源型产品为主的单一需求,转向以生态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活品质不断提高为特征的多元化需求;二是资源型城市传统优势的丧失,资源型城市传统的优势是其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由于资源的枯竭,资源型城市的优势几近完全丧失,难以与外部进行交换以获取贸易“盈余”;三是资源型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衰退,以丰富资源储备和低生产成本为特征的资源型城市综合竞争力,由于资源逐渐枯竭、生产成本逐渐上升,失去了与外部市场竞争的能力,导致生产要素从城市流失,使城市发展陷入困境。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实质也从三个方面来看,一是寻求满足城市目标顾客新的需求,二是寻找城市新的优势,三是重塑城市竞争力。资源型城市转型应基于需求导向和竞争导向,明确城市的优势劣势和机遇威胁,选择能创造具有特定优势的产业,满足特地城市顾客群体某些方面的需求,并将其转化为资源型城市的愿景与目标作为城市转型的行动导向;在明确城市愿景与目标的基础上,需制定相应的战略和行动计划,并根据具体的实施进度和变化的市场环境,在实施过程中对其做出恰当的调整,从而推动资源型城市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付存军 耿玉德 阚艳丽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黑龙江有限公司市场经营部


    更多电工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资源型城市营销理论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glw/118765.html

    相关专题:移动厕所 2015年旅游市场


    上一篇:社区卫生护理管理效果
    下一篇:工业机器人智能化生产管理研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