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应用

关键词: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手术室护理管理;应用价值手术护理是手术室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手术护理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手术成功率,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有助于提高医院医疗整体水平[1]。因此,医院应针对目前手术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应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建立规范化、系统化的质量管理制度,从而有效改善手术护理工作质量。本院于2014年8月—2015年8月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对该管理模式实施后所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现将整个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6月期间本院手术室在职护理人员14名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年龄20~34岁,平均(27.36±5.21)岁。其中护师5名,护士9名。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未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在职护理人员12名,设为对照组,年龄20~33岁,平均年龄(27.21±5.09)岁。2组一般资料等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成立质量控制小组:根据护理部门实际工作内容,成立护理文书质检组、五常法组、压疮组、消毒隔离组、管理质检组和教学组。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中,建立组长—质控员模式,每个小组由2名成员组成,小组组长由具有丰富经验、专业水平较高的护师担任。护士长全权负责整个质量控制小组的工作,定期抽查相应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安排相应质控人员对本组的护理工作进行检查,然后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价,对护理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观察以及发现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与本组成员共同探讨、分析护理工作问题,并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各个质量控制小组均以本组检查工作为重心,掌握本组检查方法、内容以及标准,每周定期开展检查工作会议,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对策,并制定下周期工作目标。每月开展质量管理控制工作总结会议,对护理工作中出现频率较高或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进行汇总,采用头脑风暴法对收集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解决方法。1.2.2制定质量控制标准:护士长分配质控工作任务,组长和质控人员严格落实各项工作。质控小组根据手术室的相关管理制度和各项工作标准,科学制定质量控制工作评价标准,如护理文书质量控制标准,其主要内容有:表格外观:总分10分,通过查看病历的方法进行检查,质量要求:①外观整洁,无破损,字迹清楚,无涂改。评分标准:出现不整洁情况扣1分;出现破损情况扣1分;出现不整洁、有破损、字迹不清以及有涂改情况:1~2处则扣0.5分,3~4处扣1分,如果有4处以上则不得分。②按要求用笔。评分标准:用笔不正确不得分。③患者资料填写齐全。评分标准:患者资料1~2处不符合扣1分,3~5项漏填或不符合扣4分,5项以上漏填或不符不得分。术中护理记录单:总分70分,通过查看病历的方法进行检查,质量要求:①书中注明内容与患者的实际情况一致。评分:有1~2项不符合相应扣2分;有3~5项不符合相应扣4分;有5项以上内容不符合则不得分。②术中记录内容填写齐全、无漏项。评分标准:1~2项不符合扣2分;3~5项不符合扣4分;5项以上不符合不得分。③手术过程中所记录的内容与手术以及麻醉的实际情况记录相一致。相应的评分标准为:有1~2项内容不符合则扣2分;3~5项不符合扣4分;5项以上不符合不得分。④应用医学术语,无错别字、漏字,描述恰当。评分标准:1~2项不符合扣2分;3~5项不符合扣4分;5项以上不符合不得分。⑤手术器械标签粘贴规范。评分标准:粘贴不规范扣2分。⑥签名、签时间规范。评分标准:1项不符合或漏签1次扣1分;2项不符合或未签扣2分;3项及以上不符合不得分。医嘱单:总分20分,通过查看电脑执行医嘱的情况进行检查。质量要求:及时执行医嘱、规范签名、签时间。评价标准:漏签名1~2组扣4分;漏签名3~4组扣8分;漏签名4组以上不得分。1.2.3质控组的工作内容:各个质控小组根据本组工作职责和质控标准,对相应护理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和监督。①护理文书组对手术室中的各类文书进行抽查,护理记录是否完整、详细、规范、真实,对护理人员依从医嘱的情况进行查看。②采用五常法组来查看手术室中相应清洁工作的实际情况,对手术室的空间布局情况、手术物品摆放情况,如药物的存放、医疗器械的摆放等,药品、仪器、器械等各类物品标签是否清晰、是否符合规范,手术记录是否全面、规范,手术室各类物品的供给情况,如应急药品、麻醉药品、消毒用品等,手术室废弃物、报废物的处理情况等。③教学组针对手术室工作内容,制定手术室实习生、新护士、研究人员教学方案,合理安排护理理论知识教学以及手术室护理操作技能教学措施,制定教学实践,对教学的具体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和记录。④消毒隔离组对消毒用具、用品供给情况进行检查,查看消毒措施是否合理,检查消毒人员消毒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消毒操作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等,如无菌条件的操作、手术室的环境卫生、手术室的灭菌器的管理以及无菌的操作技术等;⑤管理质控组检查本院管理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手术室中各项管理的规章制度相应执行情况,检查各个护理岗位工作流程是否合理,职责履行是否到位等。⑥压疮组检查压疮预防和治疗措施是否合理,按照规范评价压疮的等级,记录压疮的发生情况,并对手术过程中患者体位的摆放进行记录。质控员对本组质控工作的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规范、全面地记录各个质控结果,汇总成工作报告,定期将该工作报告汇报给护士长,并对护理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各个质控小组每月开展质控汇总工作会议,共同探讨护理工作改进方法,所有质控组成员均发表各自的看法,并总结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1.2.4相关培训:手术室中所有护理人员都应当参加相关培训,主要向护理人员讲解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基础知识,让护理人员学习并掌握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具体措施。各个小组组长对质量控制的相关工作进行讲解,并解释质量控制评价标准,并共同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收集所有护理人员的建议和意见,分析、总结,并对相关质量控制管理的工作进行合理修改。各个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将质量管理标准以及评价标准装订成册,对相关标准和评价措施进行学习,做好熟练掌握质量控制管理的相关内容,科室护士长和小组组长监督。

2结果

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之前,2015年5月—2016年6月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主要有:手术中所用器械的数量不一致情况11例,手术中物品的准备不完善情况15例,损害手术室中贵重的设备及仪器情况6例,急救箱中的药物放置不全情况11例,药物器械相应摆放较混乱情况12例,手术室中药物出现外漏情况5例,23例漏签医嘱,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7%。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后,发生的不良事件主要有:11例手术器械的数量不符,15例手术物品的准备不全,6例损害贵重的设备仪器,11例急救箱内的药物不全,12例药物器械的摆放较乱,5例药物出现外漏,23例漏签医嘱,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前后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在以往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通常由护士长全权负责手术室内的护理质量控制工作,但是由于手术室内各项工作内容较多,导致护理质量控制难度较大[2],且在该护理管理工作模式下,护士长的职业素质、文化水平、管理水平等多项因素均会影响手术室内护理工作管理水平[3]。而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减少对护理管理工作产生影响的各类因素。手术室内不良事件主要包括:手术中所用器械的数量不符、手术物品的准备不完善、相应贵重设备仪器的损害、急救箱中放置药物不合理以及药物出现外漏等情况,这些不良事件的发生可能耽误手术的顺利进行,使患者的身体健康受到影响,情况严重时,可能造成严重后果[4]。而专项质量控制小组可对手术室内对应的护理工作质量进行严格控制,监督、检查手术室内护理人员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及时督促护理人员改正,从而促使各项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提高,进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5]。例如,五常法质控组则对手术室内的各项工作进行管理,对常整顿、常组织、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管理技术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如在常整顿环节,五常法管理强调所有药品、物品、医疗器械均摆放整齐,保证各类物品标志明确,物品摆放有序,保证手术间物资供应齐全,仪器、设备运行情况良好,药品分门别类的放置,从而便于手术室取用[5]。在手术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患者病情突然发生变化,需要使用某种器械或药品进行救治,如果手术室内物品摆放杂乱,护理人员无法在第一时间找到所需的物品,则可能导致该手术失败,因此五常法中的常整顿对维护手术室工作顺利进行有着重要作用[6]。而质量控制小组对该整顿工作的开展进行质量控制,可有效保证五常法中各个管理要点均得到有效落实,促使护理人员按照五常法管理规范和要求开展护理工作,使得手术室内物品摆放齐整、分明,物资充足,仪器设备无故障,药品存放规范,医疗废物处理合理,从而减少手术中所用器械的数量不符、对手术物品的准备不完善、相应贵重设备仪器的损害、急救箱中放置药物不合理以及药物出现外漏等不良事件的发生,进而改善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7]。本研究中,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前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实施后明显偏高,差异显著(P<0.05),表明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减少手术室不良事件的发生。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根本目是能够持续性地改进护理质量,加强专项护理工作的管理,完善护理工作的管理,从而有效提高科室整体的护理工作质量。本次研究中,手术科室建立6个质量控制管理小组,主要包括护理文书的质检组、五常法组、消毒隔离组、压疮组、管理质检组和教学组,这6个小组检查、监督的护理工作面是手术室内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各个质量控制小组对专项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并制定规范的工作标准,可有效促使护理人员按照该标准进行护理工作,从而有效提高护理质量[8]。例如,在护理文书质量控制中,护理文书质检组制定了详细的护理文书格式、内容评价标准,对表格的外观、书中护理记录单的格式和内容以及医嘱单的执行、签名等均作出了具体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则可根据该护理文书要求和标准,不断地纠正以往存在问题的文书记录方式,从而提高护理文书质量[9]。以往护理人员在记录患者病历资料、术中记录、执行医嘱的过程中,可能由于疏忽大意或不在意,而出现患者病历资料填写不完整、术中记录不全面、用字不当、遗漏签名等情况,这些情况均会导致临床资料不完善,可能导致该资料失去利用价值。而采用质量控制小组模式后,对护理文书进行专项管理,监督护理人员持续改进护理文书的记录工作,从而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文书质量。

作者:杨倩 单位: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更多科技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应用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245512.html

    相关专题:非债务税盾 大学生摆摊创业


    上一篇:高校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应用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