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软件开发 >

谈农业发展创新与农业经济发展(4篇)

第一篇:现代农业发展创新研究

[摘要]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现代农业发展创新出现新的契机与挑战。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创新,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农业鼓励政策。广西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农业人口大省。在新时期,广西如何立足现有的农业产业基础,逐步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四化同步”、供给侧改革的目标,建立健全现代农业发展创新体系,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这是不可避免要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现代农业;发展;创新

从近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可以看出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从未停止过,对现代农业发展创新给予很高的重视。广西是一个农业欠发达的省份,广西地理环境的典型特征是“八山一水一分田”,根据第二次土地调查统计,全区土地总面积2376万hm2,全区人均耕地873.77m2,低于全国人均耕地140.07m2。甘蔗、蔬菜、玉米、薯类、花生、木薯等的播种面积也较大,分别达到112.8万hm2,107.5万hm2,5.8万hm2,25.6万hm2,18.8万hm2,23.1万hm2。现代农业发展创新有利于保证农民的收入来源,为农业发展提供充足资金,增强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经过多年的努力,广西扶贫开发项目取得不错的成效。2014年年底,全区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538万人,而在2010年时,贫困人口曾达到1020万人。同时贫困发生率为12.6%,与2010年比,下降了11.3%。但是,至2014全区仍有贫困县54个,现实情况决定了我国扶贫攻坚工作仍任重道远,广西也仍然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不管是全国还是广西,都迫切需要寻求扶贫攻坚新路。因此,现代农业发展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广西现代农业发展创新的SWOT分析

1.1广西现代农业发展创新的优势

1.1.1经营主体多元化。农业部门鼓励多种经营主体参与农业生产,借鉴土地使用权流转向种养大户集中的好经验和做法,鼓励和支持农民当“老板”,实行种养企业化管理,扩大商品生产,带动周围农户生产经营的积极性。2014年广西种粮大户有1309户。其中,桂林市、南宁市种粮食大户比较多,超过300户(详见表1)。农民合作社18552个,比上年新增41610个,增幅达30%。广西家庭农场2586家(详见表2)。国家级龙头企业31个,自治区级201个,市级1184个,详细分布见表3。1.1.2品牌农业数量多。2014年广西通过认定的“三品”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共902个,基地总面积36.1万hm2。以来宾为例,优质粮食知名品牌有“鸣象”、“吉象”、“大瑶山”大米和“忻玉”珍珠糯玉米等;黔江制糖有限公司生产的“黔江”牌,“晶龙”、“荷花”、“黔江”等品牌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在食用菌方面,金秀县福和菌业有限公司利用桑枝栽培的香菇、云耳、秀珍菇、金针菇、榆黄蘑、毛木耳、灵芝等七种产品获得国家“有机食品”认证,产品经冷库无公害化包装后专销港澳地区。在茶叶生产方面,全市有茶叶种植面积1353.33万hm2,年总产量约800t,茶叶生产基地分布在金秀、武宣、兴宾、象州等县,目前金秀县高山茶、武宣县“双髻龙”茶叶为代表的茶产品均创立了品牌,“双髻龙”茶叶于2010年初获得有机转换产品认证,金秀瑶族自治县是全国农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县,出产白牛茶、银毫茶、瑶山醇叶香茗等茶品,品牌化农业也有了新发展(详见表4、表5、表6)。

1.2广西现代农业发展创新的劣势

1.2.1金融困局。现代农业发展创新离不开资金的支撑。资金供给与需求存在矛盾,一直以来是限制现代农业发展创新的瓶颈。虽然中央出台一系列政策确保农业投入只增不减,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农业投入不足的问题,但是现代农业发展创新需要做的事情比较多,财政支农的资金总量有限,此外还存在监督不到位、资金投入分散,真正能够使用在农业或者到达农民手中的资助却少之又少。1.2.2人才缺乏。现代经济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各式各样的人才,在现代农业发展中,人才是创新的主体。然而广西当前农民素质总体水平低下。据统计,在6岁以上常住人口中,大专学历水平的占6.92%,高中(包括中专)学历的占12.72%,初中文化水平的比例是44.17%,小学文化水平是32.57%,文盲率为3.62%。农村劳动力以初中文化一下文化程度为主。现在,广西农村普遍缺少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大部分农民不会主动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只会看到别人成功了,自己才跟着干。受农村人才缺少的制约,农民不能对市场变化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往往会出现亏损现象。

1.3重大机遇

1.3.1国家宏观政策环境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注入了强大动力。从2004年以来,中央1号文件对于“三农”问题的关注,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关注一直没有减少,反而有增无减。继续实施的新一轮菜篮子工程,把“糖”列入与“粮、棉、油”同等重要的国家战略物资,即将实施甘蔗良种补贴政策等产业政策,将有利于广西现代农业的发展。广西要牢牢把握住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克服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困难,实现广西现代农业的跨越式发展。1.3.2“三化同步”将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保障。依托工业化、信息化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一方面,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必然对商品农产品、休闲观光农业以及土地集约利用提出更高要求,迫切需要传统落后的农业向现代的先进农业发展,为工业生产、消费者需求提供充足原料和物资;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或者大城市,对土地的依赖性下降,为实现土地大规模流转提供了可能性,现代农业发展得以实现规模化;信息化的发展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1.4广西现代农业发展创新面临的挑战

1.4.1市场环境。现代农业发展创新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良好的市场环境。经济新常态下,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开展现代农业发展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广西土地、人员、资金等多种要素流动频率有所提高,规模有所扩大。广西位于我国西南部,土地类型以山地为主,资源丰富,有木瓜、芒果、荔枝等多种热带水果,甘蔗、木薯、桑蚕产业等优势明显。但是由于没有进行有效合理的布局,同质化现象严重,市场竞争力不足,农产品存在买难卖难的问题。对此,需要加强市场监督的力度,净化市场环境。1.4.2科技水平制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经得住实践检验的一种真理。科技水平提高是现代农业创新的的第一要务,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农业科技的创新有利于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有利于节省劳动的时间,提高劳动的利用效率,以最少的劳动成本获取更大的价值。与其他发达省份或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相比,广西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还有待提高。

2广西现代农业发展创新的对策建议

2.1资金保障

没有资金,现代农业发展创就会新寸步难行,开辟农业资金投资途径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创新的当务之急。广西应该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拓宽现代农业发展创新渠道,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带头、个体参与,形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通过制定银行与农村合作的长效机制,为“三农”量身打造专门的金融机构和经营管理机制。要发挥涉农金融机构支农功能,为农村提供优惠的信贷政策。同时,还要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有效规避和防范自然灾害。

2.2人才保障

人才是现代农业发展创新的关键因素。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壮大创新人才队伍。要深入探索人才资源开发的途径,加大培养人才机构的建设,扩大人才队伍的规模,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实行“人才+项目”的培养模式,为广西现代农业创新储备人才资源。还要根据广西现代农业发展创新的重点和特色优势产业,加大人才专项基金的投入,吸引大批优秀的生产经营人才进入到现代农业发展创新的行列。

2.3制度保障

制度创新对现代农业发展创新有着积极的影响。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制度长期不变。严格执行基本的耕地保护制度,防止农业土地被乱占、滥用,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为现代农业发展创新提供广阔天地。通过搭建农地流转信息平台,使土地流转联接的双方信息对称,有利于土地流转。

2.4科技保障

农技水平的高低对现代农业发展创新的影响非同一般。以政府投资为主,以企业和科研机构为辅,集中精尖力量进行特色产业新品种的的开发研究。继续深入开展“三免”技术、“三避”技术、农产品深加工技术、新型农业发展创新技术的研究。要建立农技指导员队伍,发挥他们传播农业科技接力棒的作用,逐渐形成上链指导员,下接农户的农技推广链条。

作者:马玉花 许成才 单位:广西大学商学院

第二篇:低碳农业经济与循环农业经济发展

摘要:从农村的生产方式、农民素质、技术研发和服务体系三方面分析低碳农业经济存在问题,论述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与循环农业经济之间的差距,并提出农业废弃物的再利用与资源化、农业循环型产业链等循环农业方式,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提升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质量。

关键词:低碳农业经济;循环农业经济;简析

低碳经济是我国近些年来新提出的一个名词,指的是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以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为特点的,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发展观的,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创新、新能源创新、新工艺创新为手段的,继农业、工业之后人类的一种崭新的社会发展形态。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不断地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氢等温室气体,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多造成了全球气候变暖,给农业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因此农业经济发展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低碳经济的提出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具有前瞻性的,如果按照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我国的前方道路堪忧,无论工业上还是农业上都很难走出一个新路子来。笔者在此探讨在低碳经济的时代,循环农业经济应该如何发展。

1低碳农业经济存在问题

我国人均农业资源占有率远低于世界人均农业资源占有率的平均水平,但是在农业资源的消耗上处于世界前列。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过程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以增加粮食作物的产量,最终实现农产品需求增长和农产品供给变大之间的平衡。目前,在农业生产中大量投入使用石化产品,现代农业更加趋向于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特征。据统计,农业用地释放的温室气体大约是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还要多,在大气温室气体排放来源排名中,农业位居第二。农业用地虽然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但是巨大的农业生态系统固碳能力也很强大,如果在农业生产活动中选择科学、合理的农业措施,会使农业土壤的固碳能力大大增加,同时还能够起到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作用。生态农业系统产生的固碳能力能够抵消大约80%的全球范围内由于农业生产排放的温室气体量;如果不再生产工业化肥,每年可以减少约1%的石油资源使用;同时农用土地上不再使用化肥会降低约30%的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应该大力发展低碳农业,保护大气环境,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1.1农村的生产方式落后

我国过去的低碳农业为了节约劳动力,提高农产品产量,往往在土地上投入大量的农药、化肥,这些化学肥料的投入给我国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农用土地出现盐碱化现象,我国出口到国外市场的产品竞争力明显下降,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过去的生产方式,减少化学成分的投入。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民为了追求农产品产量的增加以有更大的经济效益,往往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和对低碳环保技术的使用。我国农村目前采用的分散式经营模式严重阻碍了低碳技术推广。

1.2农民素质低

低碳农业模式是一个需要较系统理论知识和较强技术水平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而我国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员多文化素质不高,对农业生产活动的管理没有经验,水平普遍低;再加上大量的农民外出务工,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员多是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而且他们几乎没有环保意识,阻碍农业技术的推广。

1.3技术研发、服务体系不完善

低碳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技术的进步和创新,而我国在农业研发上的投入很少、农村的科研人员大量流失等使我国发展低碳农业受到极大限制;我国有些地区实施低碳农业,研发低碳技术造价极高,阻碍我国低碳技术的推广。

2循环农业经济发展

由于我国人口数量较多,农业用地较少,部分农业用地未能获得较好运用,同时由于国内经济的发展,土地污染、破坏相当严重,人口数量不断增长而土地的利用效率却持续下降。如想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证在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的实施,就要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此项方式是进行转换农业发展较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只有通过构建循环农业发展经济体制,才能充分满足人们对农作物的需求,同时循环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资源的使用效率,节约资源运用,是进行低碳经济转换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方式,利于增加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实现有效资源的循环运用。

2.1农业废弃物的再利用与资源化

根据循环经济的再利用、再循环原理,将农业生产和农村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废弃物、农产品加工业的“三废”,转变为能源、肥料或饲料,再重新利用,可以实现能量的梯级运用和资源的综合利用。2.1.1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大约7亿t秸秆。秸秆的就地焚烧和废弃,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空气。目前,秸秆再利用的方法主要有还田、制成饲料,以及电化和气化等。山东探索了秸秆还田、青贮、颗粒饲料加工等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全省有60余万农民常年或季节性从事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每年增收9亿多元。南京市高淳县固城镇开发了“秸秆种菇”技术,用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再把栽培种菇的下脚料还田,形成“稻草—蘑菇培养基—菇渣肥田—水稻”的生态模式。2.1.2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对于在畜禽养殖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污水与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进行高效与生态化处理,将其资源化并重新利用。例如,将畜禽粪便加工成有机肥,或进行发酵制成沼气等。宁波宁海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实现了畜禽废弃物的规模化的循环利用,先由牧业公司将畜禽粪加工成有机肥半成品,再出售给有机肥公司加工成精品有机肥。2.1.3农产品加工业的“三废”综合利用将农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处置,变成原料重新利用。例如,辽宁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构建了以苹果加工为中心,集苹果种植、苹果榨汁、饲料加工和养猪、废弃物及污水处理为一体的循环产业链,将变质的水果和蔬菜转化为肥料,将苹果加工中产生的废弃物及污水资源化,用于种植和养殖,实现了园区内部废弃物与污水的“零排放”。

2.2农业循环型产业链

在农业生产和农村家庭消费的环节建立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流程。2.2.1种养结合的循环链条依据生物共生原理,构建一个动物和植物共同生存的生物发展模式,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如玉米与家禽、饲草与奶牛以及稻田养鹅等模式。2.2.2“三位一体”循环型农业主要有集种植、养殖与加工业为一体的循环型产业链,以及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融合生产、生态和农业生活为一体的农业生态园区模式。位于沈阳市苏家屯区的辽宁亚洲红集团以观光农业为核心,建成了集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抗氧化活性生物工程以及旅游观光农业为一体的农业生态园区。亚洲红集团从葡萄皮、葡萄核中提取出抗氧化活性物质———青花素低聚物,其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将葡萄废弃物经生物工程处理,制成生物肥用于还田;园区内建有垃圾处理站,集中处理居民生活垃圾。园区为广大农民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2.2.3“四位一体”循环型农业由种植、养殖、加工和生活等四大产业构成的循环链条。最典型的是农场利用废弃物制成沼气的循环型产业链条。以牛粪和工业污水为原料生产沼气,为居民提供生活用气,并为工厂提供电能,其副产品沼渣和沼液继续用于种植和养殖,实现了“农业—畜牧业—工业和新能源”的循环经济产业链。黑龙江海林农场早在2005年就探索出了一条运用产业共生原理,对养牛场的废弃物集中处置,用以生产沼气的循环经济之路。海林模式创建了“青贮饲料→奶牛→牛粪→沼气→沼渣→青贮饲料”的循环链条,形成了以沼气为核心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农场除以牛粪和工厂污水为原料生产沼气,供应场部居民生活用气外,还为牛场、场区的糖厂和新海林公园提供电能,以副产品沼渣肥和沼液肥种植有机青贮和农作物,青贮再用以喂饲奶牛,实现了“农业—畜牧业—工业和新能源”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3讨论

一切论证都必须要在事实的基础上来看待,我国基本国情为人口众多,人均土地面积少,而且在我国成为世界工厂之后,由于从事的都是低端制造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使得大片土地被污染,生态环境逐渐恶化。为彻底扭转这种趋势,可以使用循环经济的新模式来开创未来的局面。循环农业经济主要就是使得资源可以重复多次进行利用,把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农业体系中进一步推广,使得农业经济的投入资源可以减少,并且获得较为高效的利用,而且在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也都可以作为再次利用的生产资料,这样一来就可以达到农业的经济效益与自然生态效益相互统一的局面。从目前情况来看,循环农业经济能从根本上缓解我国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间的矛盾,引导农业经济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与循环农业经济之间的差距在于:传统农业经济主要过程是利用现有自然资源来进行粗放型生产,这样一来就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大量废弃物,这是一种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最后结果就是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以及恶化了农业生态环境;而采用循环经济的方式主要是尊重现有资源,进行精细化的管理来最大程度地使用土地等各方面资源,使得农业资源经济效益可以最大化,以便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发展的质量。要认识到那种一次性资源利用后不可再生,所以长期依赖资源消耗的方式是不可能长久存在的。有了这个思想认识之后,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就可以抛弃掉以往发展理念,尊重客观的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从长远效益出发来对农业资源进行利用,以便可以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综上所述,要想在农业经济健康发展过程中最大程度提高农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就必须要对过往的成功经验进行科学总结,也要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模式进行不断地尝试,勇于采用新的办法来解决老的问题。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式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来提升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的质量,最大程度利用农村现有的资源,以便保证农业经济的发展可以上到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邵丽华 单位:黑龙江省农垦科学 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第三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土壤肥料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得以快速发展,可持续性问题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土壤肥料问题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文章重点阐述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土壤肥料问题与对策。关键词:农业可持续发展土壤肥料随着我国农业得以快速发展,可持续性问题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所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旨在缓解粮食危机。在发展可持续的农业过程中,肥料的作用无可替代。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土壤肥料问题

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外力之一就是土壤肥料的作用。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土壤肥料的问题会严重影响整个农作物的生长。

1.1土壤没有按时施肥

土地本身有一定的营养成分,可以供农作物生长。但是,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会不断吸收土地中的营养成分,导致土地的营养成分不断地减少,土地没有了相应的营养成分,就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如果长时间不对土地进行施肥,就会造成整个土地严重的盐碱化,达到不可修复的地步。不按时施肥,会出现土地肥料流失程度大于补充程度,长此以往,将导致土地没有生长农作物的能力,更别说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了。

1.2土壤施肥的肥料造假

制假、掺假现象比较严重的。因为肥料的制造过程比较简单,且在真假上不容易分辨,所以,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制造假肥料坑害农民。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有,一是肥料的真假性难辨。要在农作物生长的过程中才能看出来,耕种的中期时间比较长。二是肥料的用量大。每一种植户都离不开。三是购买肥料时的真假判断不容易。购买时,判断肥料真假难,需要专业的化验和技术手段。正因如此,农民花大价钱买的肥料,却没有明显的效果,本以为可以使土壤变肥沃,却事与愿违,从而阻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3土壤肥料科技发展缓慢

肥料在生产前,首先需要在实验室里进行研究。但是,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所以,土壤肥料的科技发展,还是一个比较缓慢的项目。为了能够让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一个坚实的后盾,需要进行土壤肥料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根据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农作物需要,进行不同肥料的研发。

2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土壤肥料问题的对策

2.1按时对土壤施肥

为了到达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应该对土壤按时施肥,保持土壤的有机物和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这样才能在土壤中连续不断地进行各种农作物的种植。肥料分为很多种,应该按照种植农作物的类型,以及按照不同的生长期,施用不同种类的肥料。

2.2严厉打击肥料造假问题

在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因为假肥料问题,阻碍了农业的健康发展。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严厉打击肥料造假,严把农资市场准入关。严厉打击肥料造假的问题,不仅可以让农民买到真正的肥料,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可以通过执法部门的加大打假力度,让我国的社会发展更加和谐。

2.3研究高效的化学肥料

通过研究高效的化学肥料,增加土壤的肥沃性。目前,我国的科技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领域和水平,可以借助现有的科技发展和农业土地的发展,完成高效化肥的研究。当然,首先还是需要专业的科研人员,通过这项工作,可以更好地培养农业土地专业的研究人员。

3结语

该文主要阐述的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土壤肥料的问题与对策。通过研究,能够很好地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土壤肥料的问题,并进行具体的细化和改善,提出相适应的解决对策,更好地促进我国肥料业的发展。

作者:热孜万古丽·克力木 单位: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第四篇:多功能生态农业转型发展路径研究

[摘要]河北省是农业大省,发展生态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市场的需要。对河北省发展生态农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探索多元化的农作物耕作模式、加快农业病虫害的生物防治研究和创新“生态农业+”的经营模式等方法来促进河北省传统农业向多功能生态农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传统农业;多功能;生态农业;SWOT分析;路径

1引言

河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粮食、蔬菜、果品等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但是,农业生产机械化、规模化、科技化程度低,加之大量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使用,造成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长此以往不利于我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面对消费市场对食品安全和绿色食品的强烈需求,发展绿色无污染的高效生态农业势在必行。

2国内外生态农业发展概述

生态农业最早于1924年在欧洲兴起,生态农业最初只由个别生产者针对局部市场的需求而自发地生产某种产品,这些生产者组合成社团组织或协会。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伴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一些发达国家意识到环境污染已经危及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因此各国掀起了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主的各种替代农业思潮,生态农业的发展在这时期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并且被认为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90年代后,生态农业作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和一支重要力量,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在欧美等国家得到飞速的发展。我国的生态农业概念的提出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传统农业现代化的弊端显现,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使环境污染加剧,过度垦荒、滥砍乱伐、超载放牧使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加剧。环境问题的出现让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成为学术界的研究课题,此时,学者提出了生态农业的概念,初步阐述了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随后,对于生态农业的研究越来越多。

3河北省发展生态农业的SWOT分析

3.1优势分析

3.1.1产业优势。河北省是农业大省,从2014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河北省的地区生产总值是29421.0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为3447.4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1.7%,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在山东、河南、江苏之后,位列第四。2014年,河北省粮食播种面积633.2万hm2;粮食总产量3360.2万t。棉花播种面积41.1万hm2;棉花总产量43.1万t。油料播种面积46.6万hm2;油料总产量150.2万t。蔬菜播种面积123.7万hm2;蔬菜总产量8125.7万t。肉类总产量468.0万t。禽蛋产量362.7万t。牛奶产量487.8万t。水产品产量126.4万t。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3.1.2区位优势明显,市场潜力巨大。河北省与北京和天津毗邻,是京津冀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生产总值较高。而且河北省邻近省份和直辖市的居民消费水平很高,除上海外,北京、天津两地的居民消费水平分列第二和第三。3.1.3交通网络发达,物流发展迅猛。河北省是首都北京连接全国各地的必经之地。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河北省已形成了陆、海、空综合交通运输网。25条主要干线铁路通过河北省,铁路货物周转量居全国大陆省份中的首位,27条国家干线公路,公路货物周转量居全国大陆省份第二位。水运和航运也比较成熟。河北省完善的交通网络为我省农产品的流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2劣势

3.2.1农民意识落后。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现代生态农业要健康快速的发展,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农民的意识问题。我国农民中很大一部分缺乏市场意识,缺少农作种植的科学技术知识,不懂得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喜欢单打独斗不讲求合作化经营,这与现代生态农业生产过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科学化、增长方式集约化、经营循环市场化、生产组织社会化和劳动者智能化等方面,存在有巨大的差别。所以要加快河北省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型,提高生态农业的经营者和生产者的经营意识和科技知识是根本。3.2.2发展多功能生态农业的资金不足。生态农业是将现代农业技术与现代管理知识相结合,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为宗旨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现在机械化和科技化,机械化生产要求农民要筹资购买各种农机设备,而科技化要求农民聘请专业人员对农业生产进行指导,使用生物防治技术对病虫害进行治理,这些都使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而农民的生产资金有限,在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科技化方面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

3.3机遇

3.3.1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为生态农业发展助力。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为河北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也为河北省农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京津地区产业的转移进而带动的人口的转移,使河北省农产品的消费市场大大拓宽。无论是交通、通信还是物流等领域的一体化,都为河北省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方便,同时京津冀旅游一体化的提出也为“生态农业+旅游”的乡村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3.3.2市场对绿色农产品的强烈需求。伴随近些年多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人们购买安全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现在农业所用的农用化学合成物质在促进食物产量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造成食品品质下降、农药残留、激素积累,甚至食品遭受污染,给人类生存和生活留下隐患。河北省大力发展多功能生态农业正是顺应了市场的需求,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眼下,人们不仅对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对无公害食品和绿色、有机食品的要求和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目前国内有机食品的年销售额达到50亿美元左右,年增长率在20%~30%之间,生态农业的耕种要求和耕种模式使其生产的农产品成为绿色有机食品市场的宠儿,市场前景好,价格高,是我省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3.3.3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倒逼农业转型发展。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要求各个行业都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的理念。而现代农业在依靠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农膜增加产量的同时,也对原有的农业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危害,农村水体与土壤污染加剧,农作物病虫害严重,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所以,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要求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必须向生态的、有机的生产方式转换,这样才可以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控制和减轻土壤及水体污染,保护和恢复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4威胁

3.4.1国内外农产品供给充足,市场竞争激烈。由于我国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农产品流通起来更为便捷,山东、河南、江苏、广东、新疆等农业大省的农产品正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全国各大中小城市。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进入国际贸易市场受关税和配额的调控作用将越来越小,国外质优价廉的农产品也相继进入中国市场。人们的选择性更多,这给河北省的农产品的销售带来很大的压力,市场竞争非常激烈。3.4.2绿色贸易壁垒使传统农产品出口面临挑战。在出口方面,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农产品的技术要求越来越严格,绿色贸易壁垒越筑越高。我国出口的一些农副产品由于农药、兽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技术指标超过外方的限量标准,被拒收、扣留、退货、索赔和终止合同的现象屡有发生,部分传统大宗出口创汇商品被迫退出国际市场,农产品正面临严峻挑战。这同样也是河北省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挑战。

4河北省大力发展多功能生态农业的对策研究

4.1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一个新阶段,新阶段的中心任务就是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调整的方向就是要主动适应市场对农产品多样化、高品质的需求,从提高农产品的种类和质量出发,从根本上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毫无疑问,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开发安全食品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深层次要求。

4.2探索多元化的农作物耕作模式

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传承至今的独特的农业生产系统,是典型的生态农业系统。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我国共有11项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其中河北省1项,截至2014年底我省共有3项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建设河北省生态农业可以借鉴农业文化遗产中诸如青田稻鱼共生、哈尼梯田、兴化垛田、宣化传统葡园等传统的耕作方式,辅以现代化的技术,创新传统的单一农作物耕作模式,会进一步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4.3加快农业病虫害的生物防治研究

病虫害是目前引起农作物损失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应对病虫害损失的方法是使用化学农药。然而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也带来了大量的副作用,一方面因农药残留而降低了产品的品质;另一方面,引起病原菌的抗药性,导致农药药效下降增加使用成本。同时还因为破坏了土壤中微生物种群的种类和数量,打破了土壤中的微生态平衡,引起土壤肥力的不可逆退化。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植物病原体、害虫和杂草的方法。是目前被认为最有希望替代化学农药的方法之一。因此,应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病虫害是生态农业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4.4创新“生态农业+”的经营模式

生态农业兼具食品保障、生态保护、原材料供应、科学研究、观赏娱乐、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如能结合市场需求将生态农业与相关二、三产业结合,发展农业+加工、农业+旅游、农业+科研、农业+互联网等新型产业,实现生态农业的多元化经营,可以增加农业生产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人口就业,搞活农村经济。

作者:孙英杰 姜峰 单位:河北环境工程学院 唐山师范学院


    更多软件开发论文详细信息: 谈农业发展创新与农业经济发展(4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rjkf/116709.html

    相关专题:原子核物理学 有线数字电视技术


    上一篇: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