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护理要点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急诊内科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月在我院急诊内科治疗重症心力衰竭的70例老年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将其随机分析常规组和人性化组,每组35例,常规组给予内科常规的护理,人性化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满意度为82.9%,人性化组满作者单位:266000青岛市市立医院急诊病房2通讯作者:孙静,E-mail:uy5796@163.com黄睿意度为97.1%,人性化组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性化护理应用于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护理中可提高整体的护理满意度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308(2015)29-0216-03

重症心力衰竭多发生于老年人,其原因是老年人心肌收缩功能减弱,导致心脏不能搏出足够的血量供应机体组织的细胞代谢,静脉回流不能满足机体的需求,因此导致重症心力衰竭的发生[1-2]。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3],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多表现出呼吸困难、心脏骤停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患者死亡。由于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年龄大、器官功能下降以及其他慢性疾病等因素,使其临床的护理难度较大。为探究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急诊内科护理效果,本次研究选取70例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重症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月在我院急诊内科治疗重症心力衰竭的70例老年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重症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4],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人性化组,每组35例,常规组中男性15例,女性20例,年龄58~74岁,平均年龄(65.4±2.8)岁,人性化组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66.7±2.3)岁,其中伴有冠状动脉硬化13例,伴有高血压20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咳嗽、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予以内科常规的护理,主要包括:(1)病情观察:对患者的呼吸、血压、脉搏等基本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当患者出现心率加快、失眠等症状时,及时向主治医生报告,并进行有效的处理。(2)饮食护理:由于老年患者的身体功能和器官组织功能下降,心脏循环血液量不足,导致体内的钠盐代谢减少,因此,在饮食方面,叮嘱患者要进食低脂、低热量、易消化的食物,保证钠盐的摄入,少食多餐。(3)运动护理: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和兴趣爱好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适宜,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免疫能力。人性化组予以人性化护理干预,即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同时予以用药护理和心理护理,具体如下:(1)用药护理:在患者用药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告知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叮嘱患者需要长期用药,同时向患者和家属介绍药物的作用机理,不良反应等,当患者出现异常时要及时报告主治医生,及时处理。(2)心理护理:重症心力衰竭的病程较长,病情易反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大部分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上均承受巨大的压力,会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作为护理人员,要主动和患者交流,多关心、体贴、理解患者,采取合适的沟通方式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耐心的为患者解答难题,建立良好的护患关心,取得患者的信任,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鼓励其积极的配合治疗。

1.3观察指标

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分析应用不同的护理干预对重症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1.4评价标准采取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价标准为:总分为100分,(1)非常满意:评分超过95分。(2)满意:评分在60~95分。(3)不满意:评分低于60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5]。采取生活质量量表GQOL-74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主要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4个项目,总分为100分,每项25分,分数越高,效果越好[6]。1.5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非常满意12例,满意17例,不满意6例,满意度为82.9%,人性化组非常满意15例,满意19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7.1%,χ2=3.96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人性化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分别为(17.6±2.4)分、(18.9±1.3)分、(20.3±1.6)分、(21.1±1.3)分,常规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分别为(22.3±1.2)分、(21.8±2.2)分、(22.5±1.4)分、(23.8±0.9)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呈现升高的趋势。重症心力衰竭是威胁老年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之一,主要病理表现为心脏射血功能不足,搏血量不足不能提供足够的血量导致组织灌血量不足[7]。心力衰竭可由多种疾病导致,例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主要的治疗原则是改善患者的心肌代谢功能,促进患者的心肌恢复。在临床中给予患者有效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相关研究报道显示[8],心力衰竭患者除了本身的疾病外,通常会伴有其他慢性疾病,给临床的护理工作带来难度,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已不能满足人们对护理的需求,因此人性化护理应运而生。人性化护理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同时给予用药护理和心理护理,指导患者严格按照医嘱用药,提高用药依从性,减少了不良事故的发生,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由于老年患者的年龄较大,对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够,因此在治疗中会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作为医护人员通过多关心、体贴,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等方式,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其树立信心,提高了整体的治疗效果。据有关文献报道显示[9],人性化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取得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结果与该报道具有一致性。本次研究结果说明,对照组满意度运动医学论文、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低于人性化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应用人性化护理于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护理中可以提高整体的护理满意度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睿


    更多科技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护理要点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175453.html

    相关专题:中国航天科工 我国金融监管体系


    上一篇:建筑设计教学方式改革探索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