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综合经济 >

意识形态连续性与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摘要:新中国建立后,我国逐步建立起与传统体制匹配的政治经济学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如何既适应新形势新发展的需要又保持与传统理论的连续性意义重大。要求我们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方面与时俱进发展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意识形态连续性;劳动价值论

一、意识形态连续性的内涵意识

形态连续性是指意识形态在面临影响因素冲击时,既能适应新变化,又不会从根本上否定旧状态,做到为新旧体制提供相容性解释的演化特征。一个社会或体制的意识形态,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从根本上讲取决于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或者说,取决于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而不同历史时期的分野往往伴随群体间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这种大幅变动的经济基础必然带来作为上层建筑主要内容的意识形态的相应变化,或剧烈或平缓,或断裂或连续。而意识形态变化的状况对于生活在这个体制或社会中人们行为的影响是巨大的。剧烈的、断裂式的变化导致对于之前利益格局、行为方式、思想观念、心理感受乃至历史选择的否定,往往带来一个社会群体间巨大的冲突和社会的混乱。这种变化的模式以苏联为例。平缓的、连续式的意识形态变化对待新的社会存在变化的调整与剧烈的、断裂式不同,它不是全盘的否定过去,而是既看到旧的意识形态已经不能有效的为新的经济基础的变化服务,又看到旧的经济基础之所以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进步性,继而看到历史局限性。意识形态必须是动态的,它要适应新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在新的变化下为人们所接受,不能适应新变化的意识形态实质就是意识形态的死亡。因为意识形态是否有效不在于有多少人去宣传和谁在宣传,而在于处在这个社会中的各种群体是否认同。但是大的调整往往伴随利益格局的再调整,甚至发生对立式的、天翻地覆的变化。从与之前意识形态完全对立的角度去解释并非难事,因为对立早已存在,更不乏其说。问题在于,这种对立式的解说往往是对过去行为方式、利益格局、思想观念、心理感受的完全否定,是对过去历史的完全否定。导致的是一代人、一段时间的历史性否定。如果新兴的社会群体秉持这样的认识,必然会与传统格局下占主导的群体产生极端的对立。群体间的冲突将无法避免。意识形态的连续性要求对于过去历史的总体承认,这种承认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上的,这并不意味着对于过去的全盘肯定。因为正如今天的人们逃脱不了历史的局限相同,过去的人们同样有着当时的局限。只不过,不能因为某些历史的局限而全盘否定了过去。

二、我国政治经济学面临的挑战

改革开放后的今天,我国政治经济学面临重大挑战。商品经济及其高级形态市场经济,其运行过程本质上是基于不同经济主体的分散决策,以价格为重要制度有效的解决了信息传递和激励约束问题,是人类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商品货币经济或者叫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在带来生产力极大发展、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同时,也加深了资本主义矛盾,使得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成为常态。同时,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对于人的行为影响也是巨大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作为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其解决需要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需要使用价值与价值分离开来。作为商品内部矛盾发展的外化形式商品与货币相对立。本来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私人劳动与私人劳动相交换体现为社会劳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商品经济形态下则体现为商品生产者的商品需要转化为货币,需要完成惊险跳跃的物与物的关系。而且这种物与物的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跳跃不成功伤害得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所以人们以为是商品控制着自己,是货币主宰着自己。所以人们开始崇拜商品,崇拜货币。谁拥有了货币好像就拥有了主宰一切的经济权利。所以,想要充分享有生产力极大发展、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人们,就有巨大的动力去追逐作为财富一般等价值物的货币。用这套理论解释,资本主义国家危机频发,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社会危机、生态危机、精神危机。有的问题我们国家可能比资本主义国家还要严重,产能过剩的问题、非经济关系货币化的问题等等,那么怎么去解释和理解?如何应对这种挑战事关紧要,一种说法把这些事情都归结到早已占国民经济半壁江山非公经济的头上,重提阶级斗争。另一种说法认为我们已经走上了和西方国家一样的体制,只有跟他们制度趋同才能解决现在的问题,彻底否定传统经典体制。这二者,前者故步自封,后者离经叛道,他们造成的后果必然是社会意识、心理、体制的撕裂,必然是社会的冲突,都不是切实稳妥的思路。

三、从劳动价值论创新发展看意识形态连续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的重要理论基础。实践呼唤着我们创新政治经济学,既充分包容当代中国的新变化又保持与传统理论的相容性,为当代中国经济的科学发展,社会的安定和谐提供意识形态的支持。这里仅以劳动价值论为例谈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众所周知,劳动价值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马克思其巨著《资本论》正是在创立科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资本积累规律等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规律。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石的马克主义政治经济学深刻的指出资本对于劳动者的剥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灭亡的必然性,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我们党和国家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强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可以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其理论基础就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之上。以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为特征的经典社会主义,其理论基础简而言之就是私有制产生剥削,私有制之所以产生剥削的原因在于资本雇佣劳动,无偿占有劳动者创造的价值。毫无疑问,劳动价值论一元论也就是只有活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经典社会主义体制是有机统一的,并不会产生什么疑问。可问题在于马克思主义从来都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任何在逻辑上无暇的理论都要到现实的罗陀斯岛来跳一下。这也是劳动价值论面临挑战、需要调整的地方。劳动价值论一元论面临的挑战在什么地方?主要在于,在马克思那里,活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尽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决定分配的不是价值创造而是要素的所有权,但正是劳动作为价值唯一源泉,资本不创造价值却占有价值。难道不是吗,不是自己的却硬要占有难道不是极大的不合理?这种价值学说在一个劳资矛盾、阶级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与战争成为主题的时代无疑会引领一个历史的潮流。可问题在于,当一个时代的主题变换为和平与发展,一个国家的目标定位于发展与和谐,这种革命的、斗争的学说如何调整以适应变化了的时代主题和国家目标事关紧要。劳动价值论必须要做出调整或者妥协,这种调整一方面不触及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内核,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尊重实践,为新的时代背景下符合历史进步潮流的利益理工合理性解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马克思认为商品即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而两种商品之所以可以交换肯定是因为二者有相同的可以比较的尺度,显然这种共同的东西不是使用价值,因为不同的使用价值无法比较,而相同的使用价值则没有交换的必要。而除了使用价值商品剩下的就是劳动产品这个属性,而劳动形式也是五花八门无法比较,所以能够作为交换尺度就只能是劳动一般,也就是抽象劳动。这也就是马克思分析逻辑的简单介绍。可见,在马克思那里价值论和财富论是两个不能混同的的范畴,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而多种生产要素则是财富的源泉当然。不仅如此,马克思认为商品是财富,但价值论所揭示的是价值的属性,而对于使用价值的属性,马克思强调具体劳动在使用价值行程中的作用,资本、土地、技术等在使用价值的形成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实际上为我们发展劳动价值学说提供了一条思路。劳动价值论解释的是价值创造,而要素财富论讲的是各要素在财富创造中的作用。这样,在价值创造学说上坚持劳动价值论一元论,使得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学说上的一些列马克思主义概念、理论、观点得以坚持,继续为以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意识形态的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改造和建设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在财富形成上,承认劳动、资本、技术等一切生产要素在财富行程中的作用,承认他们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的历史进步作用,而这无疑也有利于让一切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充分发展生产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2经济类b类期刊]马克思恩消费经济期刊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作者:孙平 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部


    更多综合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意识形态连续性与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zhjj/274494.html

    相关专题:可乐罐感应垃圾桶 形容内涵丰富的成语


    上一篇:气象在农业生产服务的应用与对策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