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综合经济 >

转基因农作物与粮食安全的关联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我国的人口数量随之出现爆发性增长。虽然遗传育种学在不断进步,农业科学家培养出了更多的优良品种,但粮食问题仍然存在。我国对粮食需求的刚性增长使人们更加关注粮食生产的数量和质量。20世纪末,生物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转基因食品逐渐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转基因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发展和补充,两者的结合可极大地提高动植物品种改良的效率。

关键词:转基因技术;棉花;播种面积;农产品

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06.005

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从农耕时期开始的。最初,栽种植物是人类一万三千年来最伟大的成果,也是人们由狩猎生活进入定居生活的开端。人类学会种植植物后,一直在探索和改良种植方法,以满足自身对农产品的需求。自90年代以来,转基因食品不断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人们在不断争论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很少谈论转基因农作物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关系。本文就该问题的内在关联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正确认识转基因农作物。

1粮食问题的本质

粮食供应是任何一个政府面都可能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之一。该问题属于历史性问题,因此,我国政府提出了“粮食供给95%自给自足”的目标。我国的耕地面积仅占全球的7%,但却要为全球22%的人口提供粮食。1994年,时任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的莱斯特•布朗出版了《谁来养活中国》,其中的观点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新一轮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耕地总面积约为1.22×108hm2。2008年,我国耕地面积净减少约19333hm2。根据全国31个省区市抽样调查的结果,2010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09×108hm2,比上一年扩大了8.86×105hm2,增长了0.8%;201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约为5.46×108t,比上一年增加了约1.56×107t,增产2.9%.《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2012年末全国人口总数约为13.5亿人,比上一年增加了669万人。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持续下降,1976年为23%,2009年为19.5%,据估计,2050年将下降到15%左右。2010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为409.9kg,肉禽蛋奶的人均消耗量109kg。按照每消耗1kg肉禽蛋奶消耗2.2kg粮食计算,2010年我国人均肉禽蛋奶消耗时附带的粮食消耗量为239.8kg,剩余粮食仅为170.1kg。如果农村居民的肉禽蛋奶消耗量从29kg增加到194kg,则需要消耗粮食428.6kg,进而超出了现有的人均粮食占有总量。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2007年的人均粮食占有量为1046kg。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092hm2,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且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物资装备落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农业气象灾害和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率逐渐上升。在此情况下,我国既要维持粮食生产,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又要广泛种植棉花、油料、果蔬、花卉等经济作物,从而保证工业原材料的供应。因此,促进农民增收、统筹发展工作的难度很大。我国粮食供求仍处于“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的状态,粮食生产中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隐患。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结果,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人均粮食消费水平都在降低。1990年,我国农村人均消费原粮262kg,城镇人均购买粮食(成品粮)131kg;2008年,这两项数据分别降到了199kg和77kg。粮食的增量需求大部分体现在玉米和大豆上,而70%的米玉和90%的大豆均用在了饲料的制作中,这意味着居民人均肉禽蛋奶的消费增长速度非常快。我国是人口大国,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粮食生产始终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中央连续第九年发出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强农惠农力度进一步加大,政策信号十分强烈,明确提出坚持直接补贴种粮农民,进一步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落实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继续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适时采取玉米、大豆、油菜籽等临时收储政策。尽管如此,我国不得不将解决粮食和农产品短缺的问题放到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统筹考虑。2012年,我国进口大豆约5.84×107t,至2013年,大豆的进口量已突破6.0×107t的大关;棉花进口5.41×107t,同比增长51.8%;食糖进口3.74×107t,同比增28.4%;食用植物油进口9.6×106t,同比增长23.1%;小麦、玉米、稻谷和大米等谷物进口量大幅上升,净进口约1.30×108t,同比增长310%.按照我国这些农作物的产量计算,我国粮食进口总量等于5.33×107~6.67×107hm2土地的粮食总产量。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表示,2012年是我国历史上粮食进口量最多的一年,需要引起高度重视。2004—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但当前主要农产品具有总量基本平衡、结构矛盾突出的特点。受到大量农民工进城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影响,粮食供给增长的速度无法赶上粮食消费增长的速度。我国粮食问题的本质是饲料粮食的匮乏,即我国对大豆和玉米需求的刚性增长及玉米的无限制扩种挤占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的问题。

2转基因农产品的安全问题

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体的基因组中提取所需要的目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使其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重组,再对重组体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从而获得具有特定优良遗传性状个体的技术。该技术可在重组生物中增加人们所期望的新性状,进而培育出新品种。转基因技术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分子生物学,而所谓的“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方面向着人类所需要的目标转变,最终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转基因技术与传统技术在本质上都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但在基因转移的范围和效率方面,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基因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的限制。此外,转基因技术操作和转移的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其功能明确,进而可准确预测其后代。因此,转基因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发展和补充,两者的结合可极大地提高动植物品种改良的效率。在传统的育种中,只能使同一物种杂交,而采用转基因技术则可使不同的物种杂交,比如植物与植物、动物与动物,甚至植物与动物都可以进行基因组合。笔者认为,无论转换什么样的基因,其都是生物体固有的一段DNA序列。DNA序列大量地存在于生物体内,是细胞核的主要成分。虽然通过这些序列可产生新的蛋白质(有毒性或无毒性),但它们就像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植物一样,比如中草药,人们可鉴别其性质。因此,关于转基因产品是否安全的争论可以存在,但转基因植物的潮流不可阻挡。目前,我国具有检测转基因食品的先进技术,并严格监管着转基因食品的进口、销售等环节,因此,转基因食品有安全保障。此外,我国还在转基因产品上标明了“转基因食品”标志,这有利于消费者自行选择转基因产品或非转基因产品。只要加强监管和积极研发新技术,我们完全可以消除转基因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自1996年转基因农作物应用以来,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的统计结果,2011年全球共有29个国家的1670万农民种植了1.6×109hm2的转基因作物,占全球耕地的10%.该面积相当于我国可耕地面积的1.3倍,约等于美国的可耕地面积。美国是世界上可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2011年,美国有6.9×107hm2的农田种植了转基因作物,占美国可耕地面积的43%,转基因作物包括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甜菜、苜蓿、番木瓜和南瓜等。其中,93%的大豆、93%的棉花、86%的玉米和90%油菜都是转基因品种。此外,80%的包装食品都采用了转基因作物为原料,且美国和加拿大均未强制要求食品公司在产品上注明“转基因食品”标志。

3转基因农作物是未来粮食安全的保障

转基因农作物对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显而易见,这与转基因农作物研究的初衷是一致的。科学家对农作物优良品种的改良目标始终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因素,从而满足人类社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传统遗传育种学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其潜力已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掘,已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比如,当确定一个特殊育种目标,需要筛选相应的基因型时,已无法在同种农作物内部解决该问题。而转基因生物技术为跨种基因的交流提供了可能。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深,我国农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种植业方面,粮食产量并未大幅度提升,棉花产量下降,油料开始减产。如果不积极研发新的生产技术,则粮食产量很难实现大幅度增长。而转基因生物技术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转基因育种技术突破了传统方法难以突破的遗传障碍,能更有效地改造农作物的遗传特性,培育出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的新品种,从而大幅度地提高我国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和农产品的质量;降低作物对农药化肥、水的依赖性,提高农作物在恶劣种植环境中的成活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因此,通过转基因技术将有可能解决世界范围内的粮食短缺问题。中国农科院研究员贾士荣指出,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对减少环境污染同样起着巨大的作用。以转基因棉花为例,由于其自身具有抵抗病虫害的能力,所以,其剧毒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80%,进而大大降低了剧毒农药对土壤和地下水的危害。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要想打破耕地、水、能源等资源短缺的约束,保障农产品的长期、有效供给,归根结底要靠科技创新及其应用。因此,抓住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机遇,推进现代农业科技革命,成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我国农业的科技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的转基因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史,现已初步建成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包括基因克隆、遗传转化、品种选育、安全评价、产品开发、应用推广等各环节在内的比较完整的转基因育种创新和产业发展体系。虽然我国转基因研究的整体实力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但已拥有一批抗病虫、抗除草剂、抗旱等基因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取得了转基因抗虫棉花、抗虫水稻、植酸酶玉米等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研究成果和应用研究成果,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比如,我国独立研制的抗虫棉花推广以来,创造了超过330亿元的经济效益,在农产品增产、农民增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因此,我们应加快对转基因农作物的研发速度,利用已有的优势,将其发展为我国未来粮食安全的坚强保障。

参考文献

[1]樊增强.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容忽视[J].红旗文稿,2011(22).

[2]孙雷心.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发布转基因作物年度发展报告[J].中国农业科学,2012(04).

[3]吴欧.为什么说转基因作商业经济论文物是安全的?——专访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贾士荣[J].生命世界,2005(10).

作者:薄晓峰 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


    更多综合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转基因农作物与粮食安全的关联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zhjj/161258.html

    相关专题:写论文多少钱 中小学阅读网


    上一篇:高校道德建设意义与开展策略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