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综合经济 >

明代诗文与古代文学论文

一、以情商提升为主:关于作家作品的教学

随着社会改革逐渐深化和市场竞争日趋加剧,急剧变革和多元化的社会文化使大学生人格形成变得更加不确定,在人格形成中表现出一系列迷茫、冲突,比如一些学生理想信念淡化,片面追求物质享受,组织纪律和组织观念差,厌恶读书,言必及利;一些学生耐挫力和适应力明显不足,很容易在遭遇困难、挫折时感到心理不适,对自己的目标朝令夕改、半途而废,甚至逃避现实沉溺网络虚拟世界,荒废青春与学业;也有一些学生不能适应相对自由、个性、丰富的大学生活,在频繁的人际交往中难以做到游刃有余,愤世嫉俗、怀疑一切、嫉妒别人优越条件,在交往中故意设置障碍,最终使自己陷入困境的现象时有发生。诸如此类。因此,大到大学教育,小到古代文学教学,都应当承担起提高学生情商,使他们更好的面对社会人生,更健康的成长成才的任务。就明代诗文的教学来说,可以具体落实到用作家的生平经历、人生态度感染学生,用经典作品陶冶学生。这不是强迫学生要怎样,而是启发学生从心灵深处自悟应该怎样,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以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的教学为例,笔者一般重点结合《送东阳马生序》《卖柑者言》《青丘子歌》,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教学。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入选初中语文教材,学生有一定知识积淀,熟知字词句文章内容等,又随着时间的沉淀,生活的洗礼,可以也应该较初中阶段有更深入的理解与感悟。这样的作品,笔者鼓励学生制作课件,学生主讲。经过事先准备,课堂讨论补充,学生们一般可以总结出文章主要是宋濂回忆青年时期的读书求学经历,主要写三点:一是借书。宋濂家贫无书,借人之书,抄录后一定按期归还,虽天寒砚冻,手指不可屈伸,也不敢懈怠,所以别人愿意借书给他。二是求师。宋濂常步行百里向名师叩问,名师学生很多,就耐心等待,再三虚心请教,所以才有长进。三是不耻贫寒,不与同学比物质享受。并归纳出文章的主旨是要对比如今的太学生,他们有书、有好老师、有国家提供的优厚待遇,若还不能好好学习,责任就不在他人而在自己了,说明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重要,表现了宋濂对晚辈学业的关切、鼓励和教诲。这样的方式,不仅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而且,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并探讨困境与成长成才的关系,讨论往往和热烈。讨论加深了学生对宋濂生平和传统知识分子情怀的理解,减轻了学生对于贫寒、困难的畏惧心理,使他们相信“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刘基的《卖柑者言》是一篇寓言体散文,由买卖一个“金玉其表,败絮其中”的柑橘引起,通过买卖双方一问一答,由表及里,讽刺那些文臣武将,貌似威武堂皇,实则庸劣无能;揭露当时盗贼蜂起、百姓困顿、官吏贪腐、法纪败坏的社会现实,从而有力抨击统治者及其集团的腐朽无能和社会黑暗。笔者一般会提议学生自由组合,根据文章内容编排一个小品,课堂表演。学生只有在精读并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编排出小品,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自学习惯及深入理解文章,而且学生们往往会被台上同学惟妙惟肖的表演、机智富有正义感的对答打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味文章特色与深意以及传统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思索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大学生是不是也应该具备兼善天下的进取精神和用世情怀?学生的回答一定是肯定的,但是对于这种精神情怀的具体表现方式往往存在不同见解。有的学生认为作为学生,无论社会地位、经济实力都是微弱的,所以应该先从修行己身做起,厚积薄发,等将来达到一定高度,处于一定位置再“治国平天下”;有的认为即使力量微弱,也应该注目现实,也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以正视听,等等。正是在这种阅读延伸和激烈讨论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有了不同程度的加强。课堂若仅止于此,总有些浅尝辄止、意犹未尽之感,因此,笔者会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宋濂、刘基都由元入明,都是明朝开国文臣,他们文学思想在明道宗经征圣方面也类似,那他们的创作,联系和区别在哪里?这个知识点比较难,需要熟知两者生平经历和几乎全部的作品,因此笔者往往自问自答,即两者的创作都可以朱明政权开国立基为分水岭,入明前都以揭露元末黑暗,表示不满和抗议,抒发对天下太平的渴望为主要内容;入明后以歌颂为主,不少是为新政权的统一、巩固、建设而专门创作的赞美与宣传之文。不同的是刘基在入明前的创作中还更多表达出抱负不能实现的愤懑。这是因为,和宋濂不同,刘基还曾在元朝出仕。由此,把教学进一步拓展到“如何看待刘基出仕元朝,在元末动乱中为元军讨伐方国珍建立功勋,但在方国珍受招抚后,他被以‘擅作威福,伤朝廷好生之仁’的罪名,羁管于绍兴”这一问题上来。笔者会掌握教学的主导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指出这是刘基忠而见弃的悲剧,也是他作品中比宋濂更多抱负不能实现的愤懑之情的原因;也是因为这段经历,后人曾经对刘基的忠君思想和操守问题产生过许多訾诃。首先,元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由少数民族统治者统一海内、建立全国政权的时代。刘基所忠荩的皇帝是蒙古族人,这往往是后代狭隘民族主义者责难刘基的重要话柄。虽然,具有较高文明水准的民族取得政权,对于国家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但是,个人并不能选择时代。刘基出生时,元王朝已建立数十年,蒙古民族已成为中华民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统治者也吸收了汉民族文化的精华,和各族人民一起共同创造着新的文明,因此,并不能仅将隐遁山林或复兴赵宋王朝视为忠君爱国,所谓“华沦于夷,曷仕于时”仅是狭隘民族主义的偏见而已。其次,刘基处于元明鼎革,农民起义蜂起的时期,因此,忠君必须以镇压农民起义为前提。无疑,对农民起义的仇视是与历史发展规律相悖的,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刘基往往又是从保境安民的角度对农民起义进行价值判断的,这常常是许多往古英烈难免在对农民起义的态度上“失节”的原因。由此,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历史和历史人物,应对历史人物包括刘基,多一分宽宥,而不能仅以今人的标准尺寸古人;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是不是也应该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苛责?以此,课堂教学不仅有容量,也有质量,更体现文学是人学,有益于学生情商的提升。当然,所谓宽容,并不是一味无原则的妥协,不是与世浮沉,人也应当保有自己的个性,笔者藉由这个话题导入高启以及《青丘子歌》的教学。

首先指出,高启的人生态度、创作态度都与宋濂、刘基颇不相类。这也是在研究高启和本期文学史时首先必须注意之点。高启的人生态度最令人注目的,是对个性的尊重。在高启看来,维护个性而不使扭曲,是人生最重要的事件。在中国诗歌史上,高启最早唱出了个性被压抑的悲哀和焦虑。笔者一般结合高启“海鸟那知享钟鼓?野马终惧遭笼鞿。江湖浩荡故山远,归梦每逐鸿南飞”,“野性不受畜,逍遥恋江渚”等诗句分析佐证,帮助学生理解,这也是深入解读《青丘子歌》的基础。其次,笔者配乐,请学生朗诵诗歌。朗诵,可以调动学生多样感官的协作劳动,可以逐渐将学生带回千百年以前,让学生的现代生活、情感理念与古人的生活、情感理念相碰撞,进而寻求那种超越时空的心灵契合,以至于进入这样一个境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再次,笔者结合PPT,以一个个问题,如谈到“斫元气,搜元精,造化万物难隐情。冥茫八极游心兵,坐令无象作有声”这两句时,笔者提问学生“倘若没有对一切事一切人的敏锐感受,怎能‘造化万物难隐情’?没有心灵活动的广大空间,又怎能‘冥茫八极游心兵’?而离开了对对象的关心、同情、共鸣,又怎能感受‘坐令无象作有声’?”,引导学生逐渐体会正是基于其尊重自我、尊重个性的人生态度。高启的创作态度大异于前人,他把诗歌创作作为自己的唯一事业,但绝不是基于功利的目的,也不顾世俗的毁誉,而只是为了自娱,使自己的创造力———生命力的一种———得到高度的发挥。这种纯粹从自我出发,通过心灵的自由翱翔来熔铸一切,以创造力的发扬来求得个体生命的满足的创作态度,实已具有近代的色彩。假如他不是在朱元璋的屠刀下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沿着这样的创作道路走下去,也许会在诗歌创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最后,就高启才高早亡的命运,请学生各抒己见谈谈“关于保有个性、尊重个性和融入社会”,这是课堂开始就留给学生的问题,也应该是“高启”教学中的应有之义。明初三大家及其诗文作品的教学仅是一例,其他如晚明诗文,其间对于人的个性的张扬和肯定,都闪耀着激越跳荡的个性精神,其间临大节而不乱,处荣辱而不惊的泰然处世态度与平静心态,有许多地方可以为今天所借鉴。因而,古代文学教学,不应该仅仅是使学生背诵一些经典诗文,知道一点文学史知识,它应当而且也有条件把适当而又持久的情商教育,贯彻于学术传授中,似盐之融于水,如霖之渗于苗,使古代文学里的人文精神内化为学生的良好的品格修养并外化为行动,使学生能更好的为人处世,自立于社会。

二、以能力培养为主:关于明代诗文成

明中叶出现的前后七子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拟古流派,一直保持影响到明清易代之际,中间虽有提倡“韩柳欧苏王曾”的唐宋派,力主“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公安派,倡导“幽深孤峭”风格的竟陵派,意图矫弊革新,终因琐碎纤细,未能奏效。幸有晚明小品文和复社、几社的诗文,才为明代文坛增添了异彩。因此,享国时间与唐宋相近的有明一代,诗文汗牛充栋,流派竞起纷纭,但并未出现杰出作家作品,从诗文发展史上看,明代文坛又是寂寞的。大概从1994-1995开始,学界刮起了一股不小的翻案风,出现了一批重估明清诗文价值、重评明清诗文作家、流派、文体成就的论文和专著,这一余波进入21世纪后仍未消退,且有向纵深发展之势。例如,有学者指出有明270多年,从未中断过诗歌理论的探索和诗歌创新的尝试,而且较之唐代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要变个人探索为群体探索,变个人尝试为群体尝试;二是某一流派主盟诗坛之际,往往有一支反对派与之争鸣争雄,使得明诗在批判中不断完善发展;三是各流派不仅提出了自己的诗歌主张,而且从各个角度挖掘了诗歌创作的艺术规律。认为明代诗歌探索诗美的执著精神,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现实主义传统都只有三唐诗歌可以与之媲美,“绝不是‘复古’、‘模拟’一类的贬语所能抹煞得了的。”[1]学生有必要了解学术前沿的论争,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经过前期课堂教学和学生自己调查研究,笔者以讨论、辩论的形式请学生发表关于明代诗文成就的见解。这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自学情况以及消化程度,以有针对的进行以后的教学,也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研究的能力,还可以防止在课堂尾声易出现的学生注意力涣散。因为探讨的内容是教材未总结的,又是学生自己调查分析所得,学生往往很认真,一般也能得出中肯的结论,如有学生提出: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特别复杂的时代,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腐败并存,专制的强化和个性解放思潮兴盛同在,造成诸多矛盾现象。一个文人身上同时具有彼此冲突的思想倾向,也不难看到。但在历史发生深刻变化的同时,明代诗文取得了与之相应的成就,这是毫无疑义的。而且,不管是这一时期诗文所获得的新进展,或是它所遭到的历史挫折,对于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演变过程,都有其价值。

学生联系明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情况,分析比较,热烈讨论,课堂效果好。对“明代诗文”章的教学,只是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探索的个案而已,但窥一斑而知全豹。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第一,以宏观把握微观研究相结合、文史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清楚掌握古代文学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和一般规律、古代文学的基本内容;第二,以作家的生平经历、人生态度激励学生。第三,用优秀的作品陶冶学生。第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实际,整个“明代诗文”章的课堂教学,就是以实践教给学生一种学习研究的方法———在宏观把握纵向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注意横向学习比较,抓住重要作家作品乃至一些非一流但自己感兴趣的作家作品深入研究下去,发现并解决一些有趣又富有理论色彩的问题,从而提高从读教材、死记硬背到独立分析与研究有机结合的能力。这点很重要,因为课时是有限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文学现象、文学流派、作家作品等一一作详细和深入的讲授,必须教给学生一种可行的自学的方法。第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总之,教师应该从知识的搬运工转变为从知识、情商、能力三个方面“教书”和“育人”的人。

作者:徐燕 单位:南通大学文学院


    更多综合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明代诗文与古代文学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zhjj/130635.html

    相关专题:教师职称论文 工程图学学报官网


    上一篇:新课标四基目标探索
    下一篇:健美操小组教学法理论与实践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