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 >

农业科技创新问题及对策

摘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对实现粮食稳定增产、生态安全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农业科技创新中遇到的政策不力、人才不足、资金匮乏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必须从资金保障、人才保障、制度保障等几个方面进行驱动。

关键词:农业科技;农业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成果

2016年元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问题。世界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发展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是关键。尤其是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耕地面积逐渐被侵蚀,粮食单产提高的空间受限的情况下,依靠农业科技的推广与应用才是正道。

一、农业科技创新的含义和特征

顾名思义,农业科技创新融合了农业科技与科技创新这两个重要概念。为了更好地分析农业科技创新的内涵,应当分别从农业科技和科技创新入手。其中,所谓农业科技,其本质就是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应用到农业领域,构建较为完善的农业科技体系,使其能够适用于现代农业发展,从而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实现农业稳定可持续发展。而科技创新所涵盖的范围极广,涉及到社会各行各业,力图借助于技术优势实现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可以说,科技创新的过程就是无形的技术进行物化、市场化的互动过程。在不断推进科技创新过程中,将现代技术手段及发明应用到农业领域,通过各种先进技术来改善农作物生长状况、提升农产品总产量、培育农业新品种,以此来进一步推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换言之,农业科技创新就是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的研发、应用以及最终转化成实际成果等等。农业科技创新的特征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公共性。从服务对象方面来看,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要充分发挥其价值,就应当被广大农民朋友所广泛使用,而非局限于某一个或者几个企业,从某种程度上分析,农业科技创新具有社会公共性。这种公共性决定了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不能够全部依赖市场机制,而是具有极强的公益性,以尽可能廉价的方式使农民受惠。与此同时,农业科技创新的公共性,要求其应当具备多种社会功能,除了要获得经济效益,还应当追求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等。第二,系统性。由于农业科技创新涉及主体较多,主要有农户、科研所、高等院校以及其他服务机构等等,运行过程繁琐,不单是创新成果的研究,还需要对成果进行筛选、试验,还需要通过大范围推广来获得农民朋友的认可,在此基础上,实现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但是在转化过程中,基于自然、科技、环境、历史等多种因素影响,要将科技成果到现实生产力的有效转化,也是不容易的。从这一角度上分析,农业科技创新具有极强的系统性。第三,长期性。对于一项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在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中,除了要受到植物生长规律的影响之外,还需要受客观经济规律、自然气候条件以及生产要素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制约。例如,农作物的生产周期普遍较长,大多以季度为单位;又如,农业科技成果从研发到实验,从推广到应用,再从应用到最终有成效,势必需要很长的时间,这也是为何农业科技创新总是落后于工业创新的重要原因。可见,农业科技创新具有长期性特征。第四,风险性。与其他产业相比,农业所承担风险更大一些。类似地,农业科技创新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多种多样,创新成果的产生过程是极为艰难的,另外,要将科技成果进行推广,那么其中所涉及的推广主体、所选择的推广方式以及推广对象素质等都可能成为主要因素,除此之外,还可能受到自然条件、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不确定因素都并非人为所能控制,于是便给农业科技创新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二、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

(一)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有助于实现粮食稳定增产

在当前及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如何确保农产品的持续供给、满足人民群众的日常需求,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根本任务。在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大背景下,社会对于农产品的质量需求和数量需求都有了极大幅度的提升,此时,单纯通过扩大农业用地面积显然是不足够的,仅靠农业水土资源大幅度增产余地越来越小,靠不断增施化肥实现增产已难以为继。据201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本年度全国粮食产品创造力历史新高,并实现了八年连续增产目标。其中,单位产量的增量为2127万吨。在农村水土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继续通过化肥等是难以继续实现粮食增产的。换言之,传统农业科技手段已经不能成为维持农产品产量、确保粮食安全的有效路径,只有不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积极借助于各种先进技术来改善农作物生长状况、提升农产品总产量、培育农业新品种,以此来进一步推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有助于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一直以来,我国农业经营模式主要以小规模、松散型为主,在向现代农业不断迈进的过程中,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逐步形成。即便如此,依然不能否认农产品科技含量过低的事实,从客观上阻碍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要求突破资源限制,利用科技手段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建立确保农业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进而实现农业高产、优质目的。可以说,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有效手段。

(三)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有助于实现生态安全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点,对于中国亦不例外。近几年,我国自然灾害尤其是旱涝灾害时有发生,生态环境问题如农田污染、农地流失等日益严重,这显然会阻碍农业发展。为了确保三农经济实现稳定发展,就必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升资源利用率,并积极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当然,要解决这些问题,单纯依靠传统意义上的技术是行不通的,唯有借助于科技力量,针对农业生产的各个资源如土壤、水分、阳光、农肥等等进行技术创新。举例来说,农家肥虽然能有效提升农产品产量,但对生态环境具有严重伤害,为此,可以开发耕地保护及替代技术、精确施用技术、重大农业生物灾害防控术等等。从这一角度分析,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有助于确保生态安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分析

农业科技创新对于我们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世界粮食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可是,推荐农业科技创新困难重重,还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现有政策不力且管理机制不健全

针对农业科技创新,各级政府虽然有所关注,但尚未制定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现有的财政激励政策、税收政策、采购政策等等,也没有给予农业科技创新足够的重视度,难以形成有效的创新激励合力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并且阻碍了政府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另外,农业科技创新政策决策机制有待健全,特别在决策流程与方式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这无疑阻碍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统筹与协调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如今,政府内部多个部门共同负责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多头管理导致职责权限模糊,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严重削弱了对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整合力度。与此同时,农业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有待改进,尚未全面开展体制改革,农业各个主体之间的配合问题始终存在,科技成果和农业实践之间的结合存在不足等等。

(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相对低下

在分析这一问题之前,首先要弄清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通常来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就是将研发的科技成果应用到实践中,使其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现实生产力。需要补充的是,农业科技成果在科技部门之间、科技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运动过程也可以被划入科技成果转化范畴之内。据有关部门统计,关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西方国家基本在75%以上,但是国内还不到50%。可见,国内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很大一段距离。毋庸置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低下,意味着科技成果和农业实践之间的脱节。之所以如此,其根本原因在于农业科技成果的研发过程复杂,持续时间长,研究成本高,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并非短时间内显现,对于文化程度、经济条件不高的农民来说,并没有太多热情去选择使用技术革新手段;其次农民知识水平不够,不能真正掌握农民科技成果等使用状况,加上农民自身能力有限,这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三)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比较匮乏

毫无疑问,资金是推动科技创新的物质保障。现阶段,受多种因素制约,各级政府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投入资金较少,资金使用不到位,这显然是不利于科技兴农技术进步的。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研经费投入极低。要确保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增长,必须有科技来保驾护航,而要确保农业增长就必须投入一定比例的科研资金。通常情况下,当农业科研投资额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以上,就意味着投资强度足够,能够稳定支持农业发展。但是据统计,国内农业科研投资金额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仅为0.4%,明显低于上述要求。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的严重不足,意味着农业科研进度缓慢、农业科研成果推广较难、农业技术更新速度地下、农业科技培训不到位等等问题,这些均从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现代农业稳定发展。

(四)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严重不足

农业科技创新是一项重大社会工程,涉及多个复杂因素。正所谓人才是科技发展的根本和基础。除了前文所讲的资金之外,人才也是确保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又一关键因素。受政策、制度等多种因素制约,当前国内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数量上明显不足,质量上也参差不齐,远远无法达到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与西方国家相比,国内农业科技创新在人才建设方面存在很大差距。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农村人口中,每一万人中有40名科技人员,但我国仅有4名科技人员,可见国内科技创新人才的数量之少。另外,从学历层次上分析,国内农业科研人才素质不高,拥有硕士、博士等高学历的人才也不多,绝大多数是学士学位以下,导致中高级职称的人员数量也微乎其微。从地域上看,受经济发展条件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农业科技人才数量要高与中西部地区,这显然极大地限制了农业科技发展的步伐。

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途径分析

新常态呼唤高效、品质、生态的现代农业。实现发展现代农业目标,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力支撑。面对困难与问题,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农业科技创新驱动的着力点,积极构建农业科技创新新体系,努力开创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

(一)强化政府对农业科技创新的引导与扶持

具体来说,应当做好如下几点工作:首先,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制度,着重从动力推动、成果转化、技术应用与升级等方面制定政策、制度及法律规章等等,从而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各级政府尽快转变角色,明确具体职能,在优化宏观调控功能的同时,还应当积极维护农业市场秩序,以此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管理体系的构建。再次,政府除了要加强政策引导之外,还应当积极宣传相关规章制度,进一步强化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服务功能。考虑到资金对于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作用,政府要增强资金投入,重点向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效益良好的农业科技项目进行倾斜,尤其要加大对科技公关项目的资金投入,以此来实现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扶持。最后,重视人才激励制度的构建。在完善薪酬制度的过程中,采用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方式,针对那些对于农业科技创新有突出贡献的人才要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同时,还可以制定一定的优惠之策,以此来激励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二)重点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

面对农业科技成果和农业实践相脱节的局面,建议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农业科技研究所、高等院校等多个主体的交流与合作,在农业生产一线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向广大农民群众展示农业科技成果,积极宣传技术服务以及预期效益,只有不断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才能切实地将研究课题落实到实践中,才能真正地将技术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第二,为尽快将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还应当积极打造一支素质高、技能精、能力强的科研推广队伍,在此基础上构建具有创新活力的推广机制。第三,借助于网络力量,积极打造农业科技创新网络平台,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形成科技创新合力、第四,创新农业科技成果服务模式,并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农业科技培训工作,以此来提升广大农民群众对于农业科技创新技术的应用能力。

(三)增加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力度

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要有大量资金作保障,没有资金保障,农业科技创新便难以进行。很显然,依靠科技走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能够实现低投入、高回报。在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要有必要的基础设施、先进的科技手段以及有效的推广机制,这些无疑不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来保障。如前文所述,农业科技创新具有公益性特征,从客观上要求政府成为重要的投资主体。为此,政府应当积极成立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基金,制定专门部门及人员负责专项经费的使用,专款专用,真正应用于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当然,单纯依靠政府投入是不足够的,要拓展投资渠道,激发社会主体的投资热情,尽快建立起国家、企业、个体和单位自筹相结合的多元投资结构。另外,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提升农业事业经费的投资额度,并增加农业科技教育的基本建设投资、体系建设经费、大型活动的专项经费及各种基地建设的配套资金。同时,针对大型农业科技开发项目,要安排一定的专项贷款、贴息贷款、周转金以及部分无偿启动资金。

(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毋庸置疑,人才队伍建设是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步骤。一方面,要重视农民的主体作用。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民是其中的核心主体,农民素质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而要提升农民素质,就需要积极借助于如教育机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企业以及中介机构等等多个主体的力量,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力度,积极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活动,打造布局合理、设施良好、教学水平高的农民培训基地。可以说,只有不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积极提升农民整体素质,才能有效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另一方面,要重视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主体作用。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良好环境,完善农业科技创新的人才激励制度,实现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模式,以此来不断激发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同时,要加大职业道德培训,打造业务能力好、思想素质高的科技人才。在此基础上,要发挥人才队伍的积极作用,促使他们走进农村、走近农民,开展技术咨询和培训活动,面对面地向农民讲授农业科技应用方法,真正地使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参考文献

[1]王佳,杨玲.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

[2]万宝瑞.当前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建议[J].山西农经,2012(05).

[3]张玺.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科技,2013(7).

[4]李文.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农业经济,2011(6).

[5]杨中柱.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粮食经济,2008(09).

[6]朱启臻.农业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作者:成翠平


    更多世界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农业科技创新问题及对策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sjjj/292684.html

    相关专题: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会计电算化论文


    上一篇:财务管理下医疗保险基金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