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 >

社会组织管理机关胜任力与有效性

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依法行政,更是以人为本的有温度的工作。这就对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有比专业性更多的要求。除了熟悉掌握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外,还要对社会组织业务领域有全面的了解,对民政系统社会组织工作的立足点有准确的理解,当然必不可少的是应当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有一定的沟通表达能力,以及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操作技能。这些要求都是做好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必要的素质,需要对应的人才结构和组织架构的支持。这里我们提出“业务执行-部门间协调-社会合作”人才队伍模型与“登记管理服务技能-社会管理技能-专业岗位技能”能力建设模型。

以登记管理工作人才作为确保核心的发动力

人才定义:登记管理工作人才是在机关或者办事窗口工作,主要负责社会组织的咨询、审核登记、日常管理、监督执法、年审等事务性及行政性工作的工作的业务型人才,也是目前登记管理机关工作人员的主体。工作意义:对于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而言,在现阶段,工作的主体和重点仍然是基本的咨询、登记、年审、执法等工作。基于发达地区的经验,我们可以预期的是,通过培训、人才交流、挂职等一系统方式的开展作为基础,在先进地区工作经验、制度和工具进行有效转移后,中西部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满意度会有明显的提高。创新点和着手点:登记管理业务型人才的培养,应该基于胜任力模型,首先着手开展岗位培训(包括入职培训和当前工作人员的在职培训),掌握比较全面和现代化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同时应着手进行发达地区的经验梳理和转化。

以协调型人才作为加强工作力度的齿轮

人才定义:协调型人才主要指的是在开展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期间,负责与相关业务主管单位,开展社会组织相关工作党群部门以及枢纽型组织、支持型组织等方面联系沟通,促进相关合作的综合型人才;是推动民政系统社会组织工作从业务型向综合型转型的关键力量。工作意义: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是一个多部门多领域交叉的工作,各个主体在职能定位上相互牵制、相互配合、相互协商,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组织生态环境。但客观情况是登记管理机关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合作得很少,一方面因为客观上社会组织和社会事业发展过快,也因为行政上的条块分隔,民政系统的社会组织工作往往局限于部门视野。了解一些其他部门和机构的需求和资源,掌握一些先进的方法和工具,可以使工作更加有效和顺利。创新点和着手点:这部分人才的培养,可以与机关内部的党建团建工作相结合,从大党建的理念入手(包括组织建设、统战工作、文明创建),结合行业协会改革、群团改革等工作的开展结合形成共建机制,通过正式或者非正式的联席会议、组织生活、党建团建、社群等方式为载体,推动各方面在信息、资源、工作方面的相互了解与合作,形成不同程度的协作机制。比如:通过党建带动跨部门协作,通过年检材料在部门间形成大数据共享,通过共青团的西部志愿者为中西部登记管理工作招募专业力量等。

推动社会力量参与部分非核心工作形成工作杠杆

人才定义:社会力量人才指在接受民政系统委托开展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相关工作社会组织、企业、科研机构、其他专业机构中工作,负责相关外部专业人士,他们对于构建一个由民政系统主导的多元治理、优势互补的社会治理格局将发挥重要作用。工作意义: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面临的相关工作包括两部分,传统登记注册变更年审等相关事务性工作,以及政策制定、培育、评估、政府购买等发展性工作,而往往只配备了很少的人员编制,导致大多数地区事务性工作都忙不过来,根本顾不上发展性的工作。解决这一问题,向上级政府要求更多的编制和经费客观上不容易,同时很多行政、执法外的专业性的工作,也确实是民政自身做不了也做不好的。而开展社会合作的好处在于:一是突破编制的限制,加强工作力量;二是有助于专业化和经验积累;三是有助于民政系统自身功能性的优化调整。同时有助于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成杠杆,为民政自身的相关工作带动出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发展空间。创新点和着手点:这部分人才队伍的建设,重点不在于培养,而在于选用。政府购买服务是最好的指挥棒,不同地区和不同层面的登记管理机关可以基于自身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做法。比如:首先民政系统可以自身设立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委托服务;其次也可以直接购买专业社会力量(包括社会组织和企业,以及专业人士)的服务;最后还可以通过枢纽机构(如行业联合会、行业协会等)引导社会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登记管理机关不用太多直接介入,做好引导和评估即可。一个有效的团队中,不同岗位和职责的人才是需要有差异化的职业技术优势的。一方面集中较少的技能培养,使他们更容易把相关技能做到更好;另一方面,他们相互间的技能的互补,有助于形成更为有效和灵活的工作协作模式。限于篇幅,在此我们以登记管理服务技能,来简单提出差异化能力建设模型。登记管理服务围绕登记管理机关的行政执法职能的业务能力,主要包括法人登记、日常监管、年审、执法等基础技能。培训对象面向登记管理工作一线工作人员及中层管理者为主,包括机关工作人员、窗口工作人员、外包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等。该部分技能围绕登记管理机关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的核心职能,也是体现政府在行政和执法两项核心权力最直接的地方,也是2015年调研期间发现的中西部当前工作的绝对主体,但是普遍缺少专业和系统的工作经验和体系,这一部分的能力提升,是工作上最见成效的地方。2016年,酝酿已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出台,民政系统在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担负着越来越重的使命。为适应发展的需求,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的定位、职能和工作机制都需要创新和调整,而与此相适应的工作人员的能力建设也必须跟上。考虑到民政系统人才队伍建设,能力提升是最能在短期内见到成效的工作。在这一进程中,我们要特别认识到,中西部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的相关工作,则普遍存在工作人手不足、专业技能错位且缺少培训、工作方法和工具效率低等部门内部困境,以及急切加强对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解读应用的需要。为解决中西部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面临的难题,我们提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应该面向未来、立足现在,建立面向社会和国家发展需求,以及民政系统登记管理机关自身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的胜任力模型。除了必须加强的存量人才的培训和支持之外,还需要更为系统的解决方案,包括:一是本地化工作是发展的基础,需要立足本地实际,借鉴外部智力资源来促进工作完善和创新,不能是简单地复制发达地区的经验;二是通过社会化协作建立民政社会组织工作的柔性能力,这包括了通过社会组织党建整体体制内的工作资源、建立工作体系,也包括了通过购买服务和社群的方式对外部资源和力量的整合。

作者:张毅


    更多世界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社会组织管理机关胜任力与有效性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sjjj/180482.html

    相关专题:青岛大学学报 import


    上一篇:影视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实用性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