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 >

大学生网络行为之网络舆情论文

维权型网络舆情的产生是我国民主法治水平得到提升的缩影,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我国人民自发选择了网络行为这种便捷、高效、快速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诉求,展现了网络民主表达的独特魅力。近年来,发生在高校的群体性事件呈正增长的趋势,如2010年6月江西九江学院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当时学生们为争取自己的利益,开始表现出对学校的不满态度如吼叫、扔东西等时,学校还在采用传统的遮掩、捂盖解决方法,完全低估了网络的力量,使得事件进一步发酵、失控。学生们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会针对学校在日常管理过程中的行为和现象进行一定的利益诉求表达,当学生利益受到损害,而学校的解决措施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时,就极有可能发生暴力冲突事件,在这个过程中,网络就成了冲突事件的“导火索”“发酵场”。所以,维权型网络舆情不可忽视。

一、爱国型网络舆情

爱国型网络舆情一般是大学生群体因为对国外的反华势力、宗教势力的某些行为不满,在一些论坛中发表相关言论、表达情绪形成的网络舆情。爱国型网络舆情是“群体”心理特征的反映,在这个群体中,没有地域、性别、民族的限制,只要大家都满怀着对国家的热爱,都可以参与进来,在某些城市,甚至出现了因为某个事件而引起高校联合游行示威的情况。例如家乐福事件,2008年,一条关于“家乐福大股东支持达赖喇嘛,号召大家共同抵制”的短信在大江南北迅速蔓延,这个在中国拥有112家门店的法国公司顿时成为众矢之的。学生、市民纷纷加入了抵制法国货的行列,重庆各大高校派出代表,举行联合游行示威活动,游行活动在整个华南地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爱国型网络舆情最容易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和民族暴力事件,尤其是在一些留学生比较多的高校,需要引起学校管理层的高度重视。  

二、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表现

(一)社会互动行为

网络和硬件设备的普及与发展,也给大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形态、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今天的大学校园里,我们随处可见埋头于手机世界的学生,走路、吃饭、寝室甚至是课堂上都会看见一群群的手机玩乐一族,一条条新鲜出炉的消息就是通过那些再普通不过的行为互相传递,形成巨大的信息网络。有学者认为,网络在今天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一种隐喻和象征,它正在逐渐形塑一个以内在期望、需求与恐惧为内涵的虚拟社会[3]这样的社会使大学生游走在虚拟和现实间,每天,他们会花费比学习书本知识还多的时间来了解资讯、抒发情感、交友谈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正在以积极的心态了解外面的世界,积极与外面的世界互动、沟通,而互联网以新的电子关系形式提高和补充了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互动活动,使大学生的活动范围和广度变得更大更宽。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了问题,网络的社会互动行为也增加了大学生们的自我隔绝,增强了他们与社会的隔离和原子化,使社会显得没有了人情味,网络怒火、语言暴力和言语冲突时刻充斥在大量的网络信息中,渐渐会影响到学生的行为,使得大学生变得冷漠、无情、多疑、压抑,最终形成了一批性格孤僻、复杂的社会边缘群体。Kraut等人通过对玫瑰果匹兹堡地区家庭网络使用的研究,发现使用网络越多的人,通常其社会网络规模越小,与家人和朋友的沟通反而越少,越容易感到孤独、压力等消极情绪[4]。另外,CNNIC互联网发展研究部关于互联网在个人社会关系网络方面功能(如下表)的研究,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网络的社会隔离功能在今天已经不可忽视。

(二)民主参与行为

通过维权型网络舆情的分析,我们发现,在网络社会无限发展的今天,大学生们自发选择了一种既便捷又通畅的民主表达渠道即网络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诉求,以此来影响管理者和决策者的工作,学生的民主表达和民主维权意识得到了新的发展。通过网络维权,实现了学生对学校管理和发展具有均等影响力的可能性,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平等地参与学校的管理、监督和反馈工作,学生对学校中出现的重大管理漏洞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表达,短期内,具有相同或者相近意见和想法的学生们就会达成一定的共识,在网络上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就可以推动问题的解决,也可以进一步完善学校的管理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无形中就参与了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发挥了学生民主参与的巨大功能。可当我们去考查学生民主表达的质与量时就会发现,由于网络舆论的表达方式独特,具有匿名性的特点,就使得网络舆论表达过程中出现了不理智的现象。网络谣传、流言盛行,使得整个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陷入流言蜚语和无序的世界中。总有那么些人在愉快地享受表达自由的感觉时,忘记了他的本来目的,忘记和淡化了自己的责任。由于网络这个虚拟空间实现了对现实社会的解构,所以在网络世界里,真实世界中的伦理、道德、法律等拘束力就显得不那么明显,部分大学生就开始在道德和法律规范之外行事,自己做自己的真理审判官,也不管自己的言行会给别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例如一名辽宁女大学生因全国停止一切娱乐活动,玩不了游戏,竟对四川灾区人民发表了长达4分40秒的辱骂言论。有的学生网民在网络上发布一些涉及他人隐私的信息或其他在道德上令人反感的内容[6]。我们认为,这样的缺乏外在约束力的民主表达方式,已经失去了言论民主表达本身所蕴涵的民主价值,转而成为了一种破坏校园和谐、冲击校园管理秩序的反面力量,它已经失去了民主表达的魅力,是伪民主。

(三)爱国行为

爱国型网络舆情反映出我们的大学生并不像我们表面上看到的那样,对政治是漠不关心的,相反,他们正在以积极姿态去热爱自己的国家。在网络上,他们会通过各种舆论传播工具和手段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特别是当遇到一些涉及到国家的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事件的时候,他们会迅速反应,据理力争,反日情绪高涨就是典型例子。2003年10月29日晚,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在举行第三届外语文化节文艺演出的过程中,有一个节目是日本师生的舞蹈表演,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他们在表演时,有一些极其低级下流的动作,这些动作极大伤害了在场师生的情感,引起了在场师生的强烈愤慨。晚上,信息就被放到网上,经过不断的持续发酵,到了第二天中午,此事件越演越烈,在网上得知消息的西北大学千名学生举行了示威游行,他们来到留学生楼前,要求学校对昨天晚上进行舞蹈表演的日本留学生进行处理,最终三名留学生和日籍教师都得到了严肃的处理,事件平息。从积极的意义上讲,一定的爱国情绪在网上出现和传播,可以让学生们勿忘国耻,发愤图强,做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有为青年,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当爱国型网络舆情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大量的网络暴力行为,这也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网络暴力行为已经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网络暴力行为会给一定的个体和群体造成心理及情感上的巨大伤害,大学生作为高校网络舆情的主体,具有特殊性,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正日臻成熟,由于他们思维活跃,易冲动,情绪会很不稳定,再加上网络言论自由和匿名性的特点,使得大学生们无需担心自己的言论会被发现,也不用考虑发表言论的后果,因此,在网络空间中,只要涉及到爱国型的网络事件,铺天盖地而来的就是一片污言秽语和对战性的言语,比起面对面的沟通,在网络空间有较多的言语侵犯、不避讳的言语论述与不适当的吵架行为[7]。尤其是当大学生们过度接触一些暴力类的网络游戏以后,他们的一些行为和举止就会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就会让大学生变得冷漠、麻木、缺乏控制意识。2012年9月18日,大批市民参与了长沙市东塘“平和堂”商场前的聚集游行,与大批单纯游行示威的群众不同,湖南某高校学生小李不仅参与了此次游行示威,他还在该商场三楼、四楼拿了总价值3000多元的物品而被捕。后来法庭调查中发现,小李家境不算宽裕,但是却对网络情有独钟,经常和人打游戏,还尤其喜欢血腥、暴力游戏,由于其平时表现还算不错,最终法院依据学校的证明和建议书,对他进行了轻判。此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网络暴力行为在时刻威胁着大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总之,高校网络舆情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它既可以引发大学生强烈的爱国行为,也可以产生一些极端的行为倾向,其发展趋势须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张继艳 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更多世界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大学生网络行为之网络舆情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sjjj/119500.html

    相关专题:微生物学杂志编辑部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投稿


    上一篇:高职管理学模块化教学
    下一篇:质量流量计量误差分析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