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国内经济 >

慢性胃炎治疗下的中医药论文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通过对我院门诊从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132例胃炎患者中抽取45例慢性胃炎患者。24例男患者,23例女患者;年龄在18~72岁,平均年龄为39±11.5岁。通过内镜下检查显示:11例患者胃内糜烂,10例患者伴有胆汁反流;9例患者胃内糜烂并伴发胆汁反流;15例患者胃内出现水肿红斑等。45例患者在临床上并没有特异性的病症表现,且病症的轻重与疾病变化的程度不一致。病症较轻的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胃内疼痛、腹胀、恶心、嗳气、胃内泛酸等;病症较重的患者在临床上可伴有贫血、消瘦、食欲不佳等。其患者的体征多为不明显,或者是有剑突下压痛。其发生胃黏膜糜烂患者的消化道可见出血症状;通过内镜下检查可见点状、片状、条索状的红斑、胃黏膜粗糙、不平等症状,还伴有出血点(斑)、胆汁反流、糜烂等。

1.2治疗的方法

本组的45例患者主要是采取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根据患者不同的病症:虚、寒、实、热,结合中医药的辨证论治方法,以对慢性胃炎具有特效作用的为主药,例如白花蛇舌草、黄芪、蒲公英、蜥蜴、半枝莲等。病症为脾胃虚寒的患者主要是采取黄芪加上六君子汤根据病情进行加减,组方:黄芪30g、白术12g、大枣12g、人参12g、茯苓9g、陈皮9g、半夏6g、生姜9g、甘草6g。若患者属于血瘀凝滞,其君药主要是以蜥蜴为主,伍丹参饮、失笑散进行加减(蒲黄9g、当归15g、五灵脂9g);若患者以热症为主,则以半枝莲12g、蒲公英15g、蛇床子9g加上疏肝散进行加减治疗。

2结果

2.1疗效的判定标准

其疗效的判定标准主要是参照《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辩证和疗效标准》[1]。主要是将病症中能够基本反映病情,且所占比例较大的痞满、胃脘痛、大便不正常列为三大主要病症,其他的症状次之。

痊愈:患者在服药三周之后,其临床病症完全消失,通过胃镜检查以及病理复查胃内正常,随访半年之后没有复发。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上消失,通过胃镜检查以及病理检查基本上消失或者是由重症转为浅表性的胃炎。

有效:其临床症状明显好转,通过胃镜检查以及病理诊断好转。

无效:其临床症状没有明显的改善,通过胃镜检查以及病理诊断没有好转。

2.2治疗结果

本组的45例患者通过中医药治疗三周之后的疗效:

治愈:有3例患者服药后一周治愈,有3例患者服药两周后治愈,有11例患者服药三周之后痊愈,本组一共有14例患者治愈,其治愈率为31.1%。

显效:有18例患者在服药三周之后病症基本消失,病症明显的消失,其显效率为40.0%。

有效:有9例患者的服药三周之后病症明显消失,有效率为20.0%。

无效:有4例患者服药三周之后没有效果,无效率为8.9%。

本组的45例患者中,服用中医药治疗起有效率高达91.1%,无效率为8.9%。

3讨论

我国古代医学上将慢性胃炎称之为“胃脘痛”,也称为“胃痛”;对胃痛的发病原因主要归结于病邪犯胃,脾胃虚寒以及肝气郁结[2]。但是现代的医学上却是这么认为:慢性胃炎主要是由于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造成的,在治疗上以短期疗效甚佳,不过有较大的副作用,很容易复发。本文中,我们主要是采用是采用了特效中医药为主药与其他药方组方进行加减治疗,其疗效甚佳,且复发率较低。

3.1从“虚”论治

以“虚”为主的病症主要是体现为:患者隐隐的胃痛、面色较为萎黄、泛吐清水、舌质淡、太白腻、神疲乏力、脉象虚弱等。其病机为:我国古代医学上认为脾脏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若脾脏虚弱则外邪内阻,气血郁滞,其升降功能失司,脾脏的运化功能也失常[3]。治疗原则:寓补于消,标本兼顾,促使削弱的脾胃得到振奋,使上下气机顺畅,促使水湿化,还能促进淤血畅通,自然其他的病症就能消除。治疗方案:主要是以黄芪为主药,配上六君子汤根据病症进行加减治疗。

黄芪,性温、味甘,有助于元气,壮脾胃、温三焦,促进血、肌生[4]。根据有关的报道:魏氏等[5]指出在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性的胃炎使用黄芪进行治疗器疗效较好,黄芪能促使Hp转为阴,消炎、有效的减轻病症。黄芪在治疗中有助于补充益气,对气虚、乏力、脾虚、泄泻及其一切的血虚、气衰等病症的疗效甚佳;还可以用于治疗利水消肿、益卫固表、排毒、排脓等。根据现代医学上对黄芪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有助于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增强,还能增强体液免疫、BC、TC、非特异性免疫等的作用;同时还能加强NK细胞的杀伤作用[6]。由于黄芪对干扰素产生较为明显的刺激作用,因此能增强人体细胞正常代谢功能,促使体内环境的正常调节,从而杀死幽门螺旋杆菌,修复胃内粘膜的炎症病灶,改善消化道内的病症。

3.2从“血瘀凝滞”论治

针对血瘀凝滞的患者,其临床上的主要病症体现为:疼痛的时候又如针刺,且没有固定的疼痛处,患者的舌质有瘀斑点或者是暗沉,脉象细涩或者是沉弦。其主要的发病机理:由于胃作为五脏六腑之一,根据胃本身的生理特点“实而不能满”,所以遵循“以降为顺、以通为用”的治疗原则。主要病历特点为:瘀滞则不通,那么不通则痛,特别是针对慢性胃炎的患者,久拖不治,不治则瘀滞,因而,在治疗慢性胃炎时必须要从“瘀”论治[7]。其治疗的原则:祛瘀就必须活血,止痛就必须要行气。药方:以蜥蜴为主药,联合失笑散根据病症进行加减治疗慢性胃炎。在朱氏等[8]报道中有关蜥蜴对治疗胃黏膜发生病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3.3从“热”论治

以热症为主的胃脘痛其病症为:胃脘灼痛、胃胀、口苦涩粘腻、舌色较红、苔黄、脉象弦数等。主要病机:脾胃不和、郁怒伤肝、湿热中阻等。治疗原则:和胃止痛、疏肝解郁、清热化湿。治疗方药:主要是以蒲公英或者是半枝莲、白花蛇舌草为主药,联合使用柴胡疏肝散根据病症进行加减治疗慢性胃炎。

总而言之,使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通过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病症选择不同的治疗胃脘痛的特效药并联合相关的药方进行加减治疗,其疗效甚佳。


    更多国内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慢性胃炎治疗下的中医药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gnjj/188400.html

    相关专题: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青岛理工大学校报


    上一篇:数学建模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会计电算化教学ERP系统问题及对策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