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国内经济 >

谈校园大众化实现途径

(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加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高校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及时、有效地实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一系列举措,推进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做到内容科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点,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青年大学生的头脑。其教学内容的设计,既要突出其特有的政治导向功能,又要适应当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变化和新要求,科学回应时代发展变化需求和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使青年大学生真正从情感上认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相信党的理论。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使教学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要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结合青年大学生认知特点和思想状况,探索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和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最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不断改善教学手段。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继续发挥传统教学手段优势的基础上,认真探索,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传媒手段,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来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二)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丰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的重要支撑。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要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势,总结学科发展经验,探索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的规律,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和发展。首先,通过学科建设整合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队伍。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一支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队伍。高校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依托,通过提高待遇、重点培养等各种措施,有效整合校内资源,组建一支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骨干队伍,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现实问题研究和各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术成果和通俗读物的出版,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支撑。其次,通过学科建设来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要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贯穿始终,要关注、分析和回答实践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学科建设要肩负起学术使命,关注和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用科研成果为党和国家咨政,为党的理论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做宣传,为广大学生释疑解惑。最后,通过学科建设为课程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强化学科建设为课程建设服务的理念,使论文选题、研究方向服务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用教材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教育条件研究等理论研究成果,促进特色课程、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建设,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及。

(三)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形式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逐渐积淀、创造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具有凝聚、激励、导向、约束以及辐射等功能”[2]。校园文化体现了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是高等学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载体。充分利用各种校园文化形态,不断探索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形式,是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又一重要途径。首先,加强校园文化软硬环境建设。健全的规章制度,完善的活动设施,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以及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学校传统、集体舆论、心理氛围都可以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有效载体,规范师生行为习惯,引导师生价值取向。因此,要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寓于各种校园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形态之中,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心智。比如,可以借助校刊、报栏、宣传栏、宣传板、校报、校内广播、广场电影和学校出版社等媒介,培养师生的道德标准和信念信仰。其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娱乐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校园文化活动,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于活动之中,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比如,可以通过赋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活动以特色鲜明的教育主题,也可以通过直接组织开展富有吸引力的理论研讨会、报告会和讲座等,推进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再次,创建红色网站。在加强校园网建设与管理的基础上,创建红色网站,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使网络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形式。创建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开设网络课堂,设置讨论驿站、时事专题和辅导员信箱,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最后,用先进的校园文化引领、辐射全社会。高校校园是各种文化碰撞、交融地。因此,校园文化不仅要成为先进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前沿阵地,而且要发挥导向、引领、辐射作用,推进社会的共享。校园文化要走出校门,以传授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己任,牢牢把握政治思想导向,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为社会大众答疑解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影响社会大众,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团结社会大众,使社会大众自觉地融入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之中。

(四)以社会实践为平台,增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

人的主体性使得理论不是通过直截了当的注入知识就可以取得的,而是通过在活动中亲自思考和亲身验证后而认可的。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因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要为学生所接受、认可,就要以社会实践为平台,有效增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首先,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体制机制。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高校要把组织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组织课堂教学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可以制定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年度计划和具体规划,引导大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出校门,把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参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把理解重大理论问题与关注社会现实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在社会实践中亲身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当代中国实践问题的科学理论。其次,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课余时间或寒暑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主观与客观相统一,使大学生在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了解国情,理解和认同理论。比如,可以针对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设计调查问卷,组织学生进行社会专题调研,撰写调查报告,让学生在考察和论证中与理论产生共鸣;可以组织学生到井冈山、西柏坡进行参观访问,通过“红色之旅”使学生在感化和陶冶中净化和升华精神。

作者:刘婷 单位:河南大学


    更多国内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谈校园大众化实现途径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gnjj/139705.html

    相关专题: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 宜春学院


    上一篇:产科门诊的健康教育综述
    下一篇:嵌入式计算机软件测试关键技术初探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