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语文基础教育中作品的扎根意义

一、《背影》与敦伦尽分的人伦意识

人作为婆娑世界的有情众生,亲情、爱情与友情构成了其情感丰富的内宇宙。孝悌、忠信、爱人一直是中华传统仁德的主题,形成中华民族世代繁衍最为重要的情感纽带与人伦道德。事实上,世界任何民族都极为重视在本民族基础教育中构筑起这种超越时空的伦理道德体系,这也是“扎根”教育的最为基本的主旨。当“人之初,性本善”这样的《三字经》在时代潮流中淡出基本主干“扎根”教材篇目之后,语文基础教育在这一方面的传承就显得更为重要。若要问现在的60后、70后、80后、90后这几个群体,他们的中小学时代哪些语文篇目最能拨动他们的情感心弦,朱自清的《背影》一定会被高频率地提到。而且,他们记忆犹新的一定是这篇课文中父亲为远行的儿子攀月台买橘子的场景。这个堪称经典的场景是一个学生长达12年的中小学语文基础教育中为数不多的具有如此持久情感激发力的教学点。这说明这一父亲为远行的儿子攀月台买橘子的场景已经通过语文教育深深扎进了我们生命的根脉。作为语文教师,如果将这样一个教学点等闲视之,既说明他缺乏教学眼光,又说明他缺乏责任心。这里的责任心是指他丧失了一次让学生洗礼情感的宝贵机会。如果教师意识到了这一点,而且在课堂教学中浓墨重彩地突出这一点,但只是将其作为一种阅读赏析,仅仅分析诸如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的传神,那也同样远远不够,因为这种训练其他很多篇目教学中都可以进行。我们必须在注重学生基本语文培养的基础上,以更高的民族文化视野意识到这是一次重要的“扎根”教育。我们要通过这对父子,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独特的审美功能,将学生导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人伦之美的境界。在带领学生阅读、欣赏美文的过程中,让他们感受到父亲于日常生活小事中深蕴的无言而真挚的亲情,那近乎臃笨的攀月台的动作实则是作者以近乎自然主义的写实手法传达朴实无华的父爱,这种手法远远比直白的表露具有艺术感染力。此时,这种阅读欣赏、点评引导全然升华成了一种以语文能力的培养为基础的“扎根”教育。作为教师,在这一“扎根”教育中所要凸显的重心是什么呢?我以为,应该站在民族文化与民族情感维系的视角凸显出“敦伦尽分”的“扎根”教育。所谓“敦伦尽分”就是厚人伦,尽职分。人伦之美就在于淳厚与尽责。这一场景让我们感受到父亲爱子之情的淳厚、父亲对于自己作为父亲的尽心尽力。《礼记•礼运》说:“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这正是绵延在我们民族中的最为值得传承与维护的“敦伦尽分”的人伦之美。倘若我们站在这种“扎根”教育的高度进行《背影》的教学,不仅阅读欣赏这些基本语文能力有了提纲挈领的方向,而且对于课文内容的分析更能够进入一个广阔的文化空间,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语文教育直指学生作为社会个体基本人格最内里的层面。我相信,好的语文教学一定是与学生血肉相关的教学,一旦这种教学深入到学生的根脉,就一定会激起学生情感共鸣的潮声,在人格的洗礼中为自己扎下“敦伦尽分”的最原初意识。或许,这才是作者朱自清创作这篇作品的深层动因。事实上,在朱自清所有散文中,这类散文比如《背影》之外的《儿女》等正是对于人伦之美的现代书写。作为教师,吃透教材是必备的,把握教学导向是必需的,而这一切必须深入到作品最根本的层面,而且这一层面契入的正是学生最内在的根脉,这样语文教育便全然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二、《春》与生机勃发的向上意识

中华文化经典《易经》在我们民族精神的源头处指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我们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精神元力,其实质就是永葆生机与活力的向上意识。在作为母语学习的语文课中为学生扎下这种自强意识、向上意识就是对民族命脉的传承,就是为学生一生永葆青春活力、健康向上的生命元力“扎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毛泽东主席才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实践这种“扎根”教育,为学生培育出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浩然的正气。而朱自清的《春》正是这样一篇难得的经典“扎根”篇目。如果教师仅仅将《春》作为描写春天的一篇美文,这说明教师立身的教学境界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事实上,我们民族吸收其滋养的数代人每每提到有关季节性的现代经典,往往脱口而出的正是《春》亲切的开篇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种熬过严冬的舒畅,一种一元复始的气象,从我们身体里倾泻而出。这时,朱自清乘势在我们面前展示出一幅幅春天生机勃发的希望图。那是钻出地面嫩嫩的、绿绿的小草;那是“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的桃树、杏树、梨树;那是夹带着新翻泥土味儿、混着青草味儿与花香的风;那是呼朋引伴、唱出婉转曲子的鸟;那是“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使树叶子绿得发亮,小草青得逼你的眼的雨;那是“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充满希望的人。在这样一幅幅春的图画里徜徉,学生不仅是对春之美的感受,更是身心洗涤一新的激发。事实上,朱自清在结尾发出的正是这样一种殷切的希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作为教师,就是要借助这股春的气息将生机勃发的向上意识输入学生的心田,让正处在“扎根”阶段的学生涤荡身心,一扫内心的萎靡与阴霾,焕发出民族生命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朝气与活力。本文来自于《语语文学刊杂志简介详见

三、《匆匆》与珍惜时间的生命意识

鲁迅先生说:“时间就是性命。”其实,人类发明时间的根本目的就是以最清醒的意识确证自我的存在。生命由时间组成,珍惜时间也就是珍惜生命,就是警醒的生命意识。人对于生命的热爱实质是从珍惜时间、爱惜时间开始的。所以,孔老夫子才面对浩浩荡荡的江水感叹:“逝者如斯夫!”,这实质是对于生命在时间之流中一去不复返的感怀。因此,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这同样是学生阶段必须要牢牢扎下的根。从传统经典“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到现代经典朱自清的《匆匆》,其母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学生扎下珍惜时间的生命意识。

作者:贺伟 单位:随州市曾都区五眼桥中学


    更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语文基础教育中作品的扎根意义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rlzygl/150894.html

    相关专题:财会论文发表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上一篇:藏族文化与景观设计论文
    下一篇:小学美术教育的色彩教学策略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