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 >

和谐社会下服刑人员运动参与研究

摘要:体育作为监狱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社会文化建设的一块“软肋”。该文通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河南省5所监狱服刑人员参与体育运动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监狱内部的体育运动开展情况尚且不够乐观,并且存在诸多问题。针对具体情况,提出进行系统管理,增设运动设施,加强体育辅导等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旨在帮助监狱服刑人员摆脱参与体育活动的现实困境,继而提高服刑人员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关键词:和谐社会;服刑人员;运动参与;情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0(b)-0201-02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对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监狱作为社会的安全保障机器,其与社会在逻辑上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监狱的这种植根于社会的属性,决定了监狱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而同时对于保障民生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的体育而言,在监狱的建设尚不够理想。

1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河南省5所监狱的服刑人员及监狱管理人员为调查对象,对服刑人员参与体育运动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笔者检索查阅了刊录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博论文全文数据库,并在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1.2.2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目的和需要,针对调查对象特点设计调查问卷。1.2.3访谈法关于课题的构思,对体育专业及监狱系统的相关专家进行访谈,搜集与该论文相关信息,涉及监狱活动开展情况、监内体育开展方向等等。

2调查与分析

2.1服刑人员对体育运动的了解和认知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监狱内部与服刑人员向匹配的体育项目也越来越多,无论是从监狱管理人员,还是服刑人员自身,对其健康意识和健身诉求都有所增强,但是仍有部分监狱、部分监管人员及服刑人员对体育活动的认识不足,且与性别、年龄有关。

2.2参与体育运动的频度和时段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服刑人员主要是通过劳动达到思想改造。惩罚和劳动是对监狱服刑人员进行改造的主要手段,而“教育”虽说在其法律条款中也有明确提到,但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进行体育活动这种特殊的教育手段所占用的时间不足其劳动时间的15%。而每天锻炼的时间大都集中在上午9:30~10:30和19:40~20:20两个时间段。

2.3服刑人员的身心健康状况

2.3.1服刑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身体素质是人体体制范畴内容的一部分,良好的体质是人的生命活动和工作能力的先决条件。身体素质对于正常人来说尤为重要,对于服刑人员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该研究通过对服刑人员进行体质检测,对检测结果及结论分析过程中发现,服刑人员不同的检测项目指数基本未能达到国内规定的健康体制标准。2.3.2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已有的研究证明,国内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远低于国外标准,且严重的心理疾病检测率也高于其他特殊心理群体。哈尔滨师范大学管理心理学钱福永教授在采用SCL—90测查394名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的研究中发现,服刑人员这一特殊群体中心理不健康者检出率为90.1%,远高于用同一测验测得的一般群体的检出。其中82%的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与常模相比达到异常或严重(Z>2)的程度,表明当代服刑人员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量,抑郁总分和焦虑总分的平均值均高于中国常模的分界值。抑郁和焦虑的检出率分别是59.37%和61.15%。2.3.3服刑人员的社会适应状况服刑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犯罪行为虽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但从他们自身的角度出发,不仅其生理、心理,包括社会适应能力方面都存在严重的问题。若不能进行很好的调节,服刑人员日后的发展和社会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该研究对随机抽取的91名服刑人员中,其中年龄最大者48岁,最小者19岁,平均年龄30.01岁。通过运用服刑人员社会适应量表进行测试,并通过与劳教人员的社会适应指数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服刑人员的社会适应能力明显低于劳教人员的社会适应能力。数据表明,服刑人员的社会适应能力相对较差,即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未做好回归社会的准备。这类特殊群体,如未能很好地加以引导,必会对社会及他人带来不利的影响。同时,也会使二次犯罪的几率大大增加。

2.4影响服刑人员参与运动状况的因素分析

2.4.1监狱监管对服刑人员参与体育运动的限制监狱的职能是以劳动教育为主的方式对服刑人员进行改造。由于大多监狱存在着对服刑人员参与体育运动的不重视,监狱内部设置的体育设施及场馆十分有限,许多体育器材存在着年久失修的情况,活动的形式和范围也相对较小。另外,在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方面,服刑人员真正用于体育方面的时间相对较少,忧郁劳动任务的压力和监管的限制性,他们不得不把大多时间放在劳动改造上面。2.4.2心理问题对服刑人员参与体育运动的限制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选择“技术较低,担心受人讥笑”的占所有调查对象的37.26%,这不仅与服刑人员本身的身体条件有关,更反映出服刑人员在此问题上所存在的自卑和敏感心理。无法在体育中找到自信,进而对参与体育运动失去信心。而30.21%的调查者认为,制约其参与体育运动的因素是“没有玩伴,无法合作进行运动”,这主要是服刑人员较差的社会适应能力造成的。而作为能够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体育运动,服刑人员存在这样的排斥心理,难免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他们进行体育运动的积极性。2.4.3社会认知对服刑人员参与体育运动的限制监狱是对违法犯罪人员进行劳动改造的平台,由于社会关注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服刑人员的改造方面,致使对其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相对滞后。然而,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社会和监狱还存在着许多认识上的偏差,对于服刑人员的体育运动情况缺乏科学的认识,忽略了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和适应需求。

3结语

服刑人员参与体育运动的问题存在着认识与需求上的反差。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服刑人员急需进行体育锻炼以提高其身体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但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组织形式、场所、项目等情况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从主观方面来说,服刑人员心里的阻碍也影响到了自身的运动水平。对此,为了使服刑人员能够更好地进行体育运动,特提出一下建议。(1)社会及监狱系统应提高对服刑人员体育问题的认识和关注,与法国等监狱发展方面超前的国家进行交流学习,提高监狱内部体育认知与重视水平。(2)不断完善监狱内部体育硬件设施及体育辅导员等软件设施,保障服刑人员的基本运动需求。(3)正确引导服刑人员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提高服刑人员的运动水平。(4)针对服刑人员的心理特征,进行积极有效的疏导,有意识地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教育渗透到体育运动的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许燕春,邱鸿钟.服刑罪犯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92-93.

[2]刘朝莹.劳教人员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D].华中师范大学,2005.

[3]王林.监狱体制改革背景下罪犯劳动改造研究[J].中国司法,2010(7):43-45.

[山东职称4]桑莉.监狱体育运动对人民警察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6(2):18-20.

[5]天明.法国的监狱体育[J].国际之窗,2004(5):13-14.

作者:董丽霞 单位: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更多企业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和谐社会下服刑人员运动参与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qygl/164094.html

    相关专题: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衡水学院学报编辑部


    上一篇:菹草石芽萌发生物学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