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 >

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研究(7篇)

第一篇: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摘要:人民群众是群众文化的主体,其主要想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重点内容即为文化娱乐。而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重要财富,其是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群众文化对整个的意义非凡,怎样将群众文化建设好、发展好是比较关键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群众文化概念的了解,分析目前群众文化建设现状,制定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对策,以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

前言:

群众文化是受大众欢迎的文化,其主要宗旨为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这样怎样弥补群众文化的不足已成为群众文化相关建设人非常重视的问题。优秀的群众文化可以为人们带来较为积极的思想,其将文化娱乐活动当成重点内容,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文化是民族的命脉,是人们生活的重要要素。当前社会环境背景下,群众文化有问题与不足,怎样更好地建设与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对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群众文化概述

文化为人们活动的形式和形式代表的符号。文化主要为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其涵盖物质与精神。狭义的文化主要为人文文化,其是社会群众长期发展中累积的人文精神与物质展现。文化有自身的特点,其有蕴含的深意,群众文化护照要为人们工作除外,参考人们自身开发的,且有社会属性的文化形式,其可以满足人们生活与精神需要,具有一定的娱乐性,重点内容即为文化娱乐活动。其可以建立和谐的精神文化,帮助人们友好往来。

二、群众文化建设现状

如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愈加重视。由此使得群众文化广泛应用推广,同样也受到很多不同文化的影响,人们的娱乐活动不仅是原来的方式,逐渐丰富与多样化,娱乐活动也是多种多种。传统群众文化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目前群众文化的建设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国家核心文化数量与比例逐渐降低。我国群众文化建设需要文化站的支持,然而由于经济快速进步,使得不同文化站的发展迟缓,使得我国核心文化无法很好的发展。导致此情况主要是由于群众文化建设者数量慢慢缩小,而这一问题的可另一原因即为社会制度的影响;②群众文化服务形式难以与人们精神需要相符。社会逐渐发展进步,人们的精神世界愈加繁琐,负担也逐渐增多,目前的群众文化无法和人们的需要相符合,使得中国群众文化和人类需要不在一个档位上,同时原有的群众文化模式不够丰富,较为枯燥,无法和目前现代生活方法相匹配;③群众文化建设人员的观念比较守旧。很多群众文化的建设服务人员观念不够先进,更多地局限于传统的文化理念,无法很好地对群众文化加以创新。

三、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建设及发展策略

(一)把握机遇,丰富群众文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第一,应开展群众文化视野,将西方积极向上的文化汲取来。由于群众文化的建设可以保证社会文明的发展,提升民族文化精神。其关键目的体现在宣传爱国精神、团结互助、扬善惩恶等文化与精神。群众文化有自身特有的特点,与人们的精神或需求相符。有针对性的建设不同文化与表演活动方式,结合不同模式与形式如传统京剧、越剧等节目。加强对群中国文化额建设不仅应强化对优秀文化活动的宣传,对活动形式和内容加以创新,提升创作能力,建设与群众利益相匹配的文化,树立积极向上的文化价值指向;第二,应加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构建社会主体思想文化氛围。

(二)创建优良的文化环境

建设群众文化,第一应创建较好的文化氛围与活动场所,如文化站、艺术馆等等。应鼓励人们群众积极参与,加强对优秀文化的教育,帮助人民群众提高审美观,树立优秀文化精神,增加文化的交流与共享;第二应利用文化活动,参与到社会文化或者不同文化活动中。应积极开展以青少年、学生、妇女等群众为主体的活动,让不同群体的人积极参加到其中,让群众文化活动更加丰富,使得形式更加多种多样。在实施群众文化活动过程中群众精神能够得到一定的升华与渲染,起到非常好的教育效果,使得人们视野开阔,帮助群众和谐相处。

(三)协调群众文化,突出重难点

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城市人民的财力、物力有一定的优势,加上其文化环境良好,受教育水平较高,文化场所比较多,如图书馆、油画村、博物馆等等。同时很多不同文化艺术组织演出活动等经常举行,由此能够体现城市群众文化生活形式多姿多彩。然而在比较落后的地区或者农村地区,群众文化活动比较缺乏,甚至部分地区根本没有,文化设备不健全,组织能力不足,很多乡村到现在仍旧没有文化站,由此能够体现城乡文化发展的巨大差距。因此应加大的城乡文化统筹发展力度,增加对乡镇文化设施的投入,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到文化活动中。

(四)强化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强化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提升群众文化建设者素质,强化储备队伍的教育与组织不同层次的工作员工学习,培养更多的群众文化建设者,征集更多的群众文化创新爱好人员。构建群众文化发展的长效制度,创新群众文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群众文化创作人员作品的品质。加强对基层、落后区域群众文化建设人员的培养,提高其专业能力与素养。唯有群众文化建设人员业务能力,让其能够挑起建设大梁。总而言之,应激发群众参与到文化建设的热情,营造活跃的气氛,实现群众文化事业大繁荣。

(五)创新群众文化

推动群众文化,一定应对文化内容与形式加以创新,将单调的文化活动加以改善。例如部分群众文化活动表现方式比较单调,且次数较少,群众文化站很多已经成为演出组织,群众文化的意义与价值难以发挥,群众文化不够活泛。因此应增加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的功能,与人民群众和生活想贴近。从群众生活中搜集资源,搜集平凡优秀事迹并加以创作,使得作品更好地体现群众主体地位,展现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如书法比赛、创作大赛等。可以展开草根艺术节,组织游园活动等。新形势下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有了新的需求。所以在此背景下,应加强对特色群众文化的建设,丰富文化活动形式,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到其中,提高群众文化观念,创建大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促进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作者:朱文格 单位:宝鸡市艺术创作研究室

第二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策略

【摘要】群众文艺作为政府发展的软环境,推动群众文化的大发展更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广泛参与、时间自由、形式多样是其特点,作为参与人员庞大的群众文化形式,它还是政府宣传的一个媒介。娱乐中开拓了自身的文化修养,提高了自身素质,同时还将一些正能量带给了身边的人,达到了修身化人的目的。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发展

作为文艺大发展摇篮的群众文艺必须加强先进性的思维理念,坚持面向市场、以群众为中心,尽全力使百姓获得最大、最好的文艺享受。而现阶段在文化建设方面形成的各类公益性以及经营性的文化产业,则成为了文化艺术改革的最大收获。其次,非物质遗产是群众文化的重要体现,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群众文艺发展的夯实地基,也在不断繁衍、进步。比如最有代表性的群众文化当属川剧变脸,经过千年的演变,现已繁衍为表现形式多样、表达内容更为丰富的一种艺术形式,而且大有群众积极参与的趋势。这种现象表明,新时代赋予了传统群众文化一种新的使命,要求人们在新背景下继续依靠、发挥群众们的力量,才能使群众文艺的发展来源于民间,发展于群众。

一、基层群众文化的组织开展

凡是在社会上开展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都能纳入群众文化艺术辅导的内容,它涉及的门类、品种十分广泛。从外在形式上,呈现的是多层次组合结构形态,其活动样式有群众文学、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美术、游艺、体育等,活动类型有创作、表演、展览、观赏、阅读、培训、健身等。根据群众文化活动需要,不同年龄、不同水平层次,安排的辅内容也不相同。文化活动会具有更多的娱乐功能,而文化馆将要承担的更多的任务便是寓教于乐。文化馆要定期举办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群众性表演活动,通过导向性和示范性的活动形式,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在文化活动中丰富精神世界,提高文化素养。一方面,要将文化馆本身的潜力尽量挖掘出来,将当地优势尽量突出;另一方面,文化活动要经过精心策划和辅导,望其具有教化功能,依靠本身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吸引更多的参与者,使参与者在参与的过程中既能自娱自乐又能获得教育,可谓两全其美。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部门之间要紧密合作和积极配合,使得各项工作有序高效运行。此外,还应虚心聆听基层人民群众的心声,不断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建设出老百姓喜爱和满意的精神文化活动,创建群众满意的文化服务。就目前的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来看,我国基层的文化建设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提出的要求对比来看,仍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现阶段我国的文化管理体系中仍旧存有“重经济”的思想观念,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水平和速效。因此,我国的文化建设管理部门应该要加大改革文化体制的力度,在遵守普遍性和普惠性这两大原则的基础上,着力推动我国基层文化建设的速效,使其能够保持与时俱进的建设水平,适应新经济社会形势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

二、基层群众文化体系的建设

文化管理人员还需要不断深化文化改革的力度,把解决城乡间、区域间、数量和质量间存在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问题作为文化改革的根本目标,促进我国基层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可以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的文化服务加大文化监管力度,提高对基层文化建设行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工作的培训教育频率与水平,从而提升整个基层文化产业的技术管理水平,使其能够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进而逐渐向着集群式的产业化迈进。与此同时,相关文化管理部门还应该加强对该产业建设的监管力度,促进文化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由于群众文化部门和单位人员的组织分工不像专业团体那样专业化,往往带有一人多职的性质,因此,根据一般活动状况,组织有效的群众文化艺术综合实践,需要当好策划者。而胜任的策划者,需要具备策划、导演、指挥、协调等多方面的活动才能。策划者同时要把握整个排演活动进程,所以必须懂得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规律,熟悉导演的基本艺术,特别是构思与调度技能。这样,我们就既能作具体的艺术指导,又可发挥综合调度和指挥的作用,使策划和指挥调度均能得心应手。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社会物质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文化艺术活动的天地更加广阔,人们对整体活动水平的期望值也不断提高。从满足现代文明需求出发,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在多样化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以组织系统为主导,各种类别、层次全方位开展的活动模式,活动品种和样式的不断丰富,骨干队伍的分工更趋类别化,各个层面的活动交替进行,越来越显示出综合艺术实践组织的重要性。熟悉和掌握它所具有的功能,健全它的组织系统,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已经成为综合艺术实践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作者:余梅 单位:青铜峡市文化馆

第三篇: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问题

【摘要】近几年我国经济水平大幅度提升,人们物质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愈加明显。所以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应该受到重视,并且应该加快建设步伐。在建设基层文化工作开始一段时候后,过程发现了很多障碍,结合实际情况,明确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正确的发展方案促进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

【关键词】文化建设;基层群众;存在问题;发展策略

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有助于提高社会群众人员的整体素质,对我国的文化事业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从而对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所谓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是指在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通过另一种方式使得群众得精神世界得到另外的满足,这和我国社会群众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基层群众文化的开展一定要和时代发展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群众养成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

1.目前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因素分析

1.1缺乏创新意识

通常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进行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由地方管理单位组织举办,第二种是由社会群众自发举行,这样方式往往会造成非常明显的缺点:活动设置非常单一,活动种类落后,甚至在我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方,组织的活动还只停留在形式表面,并没有从群众的本质需求出发,来满足当地群众的精神实际需要。同时,只是靠基层文化活动管理人员的个人力量是无法组织举行形式新颖,内容创新,立意积极的优质活动,长此以往,人们就会对基层文化活动失去关注。这样的现实问题都是发展基层群众文化的巨大障碍,如果不及时调整,还会对基层文化建设与发展起到反作用。

1.2文化队伍基础差

文化队伍实施群众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但是由于工作经历与生活环境的影响,其文化素质差异明显,大部分都不能达到一个文化建设者的水平,这个情况使得基层文化建设更加艰难。基层群众素质问题也导致相关制度无法落到基层,交流无法通畅进行,即使管理人员有非常优质的活动方案也无法在基层群众中正常组织举办。所以在基层文化建设中必须先创造不错的文化氛围,并调动群众积极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同时加强文化管理人员同基层群众的沟通,建立合情合理的管制制度。

1.3资金匮乏

虽然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正在飞速发展,但是由于疆土辽阔,地域差异明显,所以地区发展不平均的状况仍然存在,经济基础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基层群众对精神世界的满足感,这是相关政府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因此,只有在政府做出经济方面的支持的情况下,给予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一定力度的经济物质支持,基层文化建设才有机会得以发展。目前国家虽然在基层文化建设方面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但是资金匮乏确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尴尬问题。发展基层群众文化需要购置活动设施与文化产品,除此之外还需具备足够的活动经费,任何环节的资金出现问题都会给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带来影响。

2.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针对性发展策略

2.1注重文化设施建设

基层的群众文化活动需要文化设施为保障,文化设施的建设情况是基层文化建设程度的直接表现,国家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愈加重视社会群众精神文化的建设,在相关部门的积极响应下,文化设施的建设也得到了非常明显的发展。在看到发展成果后,我们仍要面对那些影响发展的因素:文化方面的费用仍然较少,文化设施与民众需求不相符,文化设施管理不当等其他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加大经费方面的投入,开拓资金来源渠道,整合所有资源,强调文化设施的利我因素,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共同建设文化设施;在建设文化设施时应听取民众意愿,应该对群众意见进行收集和整理结合科学,改变从上到下的工作方式,进行自下而上的展开基层群众工作;在文化设施建设完成后应安排人员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并积极宣传设施保护,提升群众的爱护公物意识,双管齐下才能解决文化设施管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文化设施是真的服务于人民,并且使得文化设施的可以长期使用。

2.2丰富文化活动内容

要想调动基层群众对文化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主要依赖于活动内容的丰富性。目前基层文化活动主要存在质量不高的问题,活动次数少,内容老套根本满足不了广大群众的需求。除了要加强对文化活动组织者文化素质的培训,更要了解群众需要,慢慢抓住群众的兴趣点,结合风土名情,场地状况,节假日节点,各层次年龄爱好举办各种书画展览,夜市庙会,体育赛事,歌咏比赛等等。丰富文化活动的内容应该是一个长期可循环的工作,也是文化建设人员长期的课题。

2.3文化团队的建设

文化团队建设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相关统计表明,存在只重视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基层文化团队的建设就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只是形式主义,由于基层文化团队的不专业导致了文化活动在群众中无法得到认同,那等同于再做无用功,实际是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基层文化的建设是服务于基层群众,所以也应当来自于基层群众,在进行文化团队的建设时应当拉近文化推按对和基层群众的距离,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实际需求。同时,各个文化团队也应横向加强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基层群众精神需求,让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建设。

结语

注重基层文化建设工作,是在满足了群众物质需求后对精神的建设,它不仅能够有效的丰富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同时还能提高人们综合素养,进而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管小华.试论基层群众文化团队的管理与建设[J].才智,2015,(10):347-347.

[2]张利华.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研究[J].艺术科技,2014,(6):106-106.

作者:乌日格木勒

第四篇:医院群众文化建设研究

摘要: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的医治关系,同时也是医疗体系中的人际关系的关键所在。而医院群众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患者,将医院的竞争力不断提高。因此,文章就和谐医患关系在医院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和探讨,希望能为未来医院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医院群众文化;和谐医患关系;建设研究

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各个医院也开始在管理上进行转型。而在现代的新型医院管理中,医院群众文化就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与理念,这对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被广泛的医院管理者所认同。医院管理者一直都将构建和谐医院作为发展的最终目标,而其中对医患关系的处理就是其中一大难题,所以从医院群众文化的建设下手,将和谐的医患关系建立起来。

一、目前医院满意度调查的现状

在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之后,得到的结论是:住院患者对医院的满意程度还是较高,有超过90%的患者都认为医院中相关的医护工作处理的很及时也很到位。这其中也有超过七成的患者表示,心中有最满意的或是或者是医师。不仅能说出姓名,还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而社会各界人士对医院的评级满意率为79.5%。因为评价项目进行了细分,所以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各医院在“患者与医务人员沟通”、便民措施”、“就医环境”方面得到了相对较高的评价,满意程度可以达到86%[1]。但是在“医院公示程度”、“医院执行医疗服务项目”以及“医院业务工作效率以及业务流程”方面的满意度还不足七成,相对较差。

二、关于医院群众文化建设中影响医患关系和谐的主要因素

在医院群众文化建设中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无外乎有社会、患方以及医方这三个方面,而医院作为医疗服务中的主导,更应该从自身做起,从文化和内涵方面找出原因,并马上进行解决。

2.1医院硬件基础相对较差,相关流程亟待优化

现代医院正在完成更加合理的转型,对于各种设施的增设也在持续进行当中,但是也不乏会出现占地面积相对较小,整体规划存在缺失的医院真实存在[2]。如果不能让医院中的建筑完成较好的立体拓展,就谈不上合理的布局。目前各医院经常出现的状况就是:门诊大楼正在进行修建,这就意味着门诊中的各个专业门诊办公室要分散到综合楼或者内科大楼中,这样很容易造成门诊的候诊区过于狭小、医技部分太过分散。这样一来,患者在进行化验检查时就会产生非常多的不方便,将急诊作为过渡的应急地点,如果条件简陋或者无电梯,就会对部分危重患者或者患有腿伤的患者造成非常大的不便。“还有急诊科条件差”、“内科大楼标识不清晰”等问题都会影响患者的体验,这样一来,患者心情自然也不会好,对于医院就可能立即产生抵触心理,进而造成医患关系的矛盾。

2.2医患缺乏正确沟通,制度执行力不够

医院得以发展和生存的生命主线就是医疗的质量,而医疗质量也是从医疗服务和医疗技术水平中被体现出来的[3]。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也为保证各医院的医疗质量而制定了很多规章制度。可是制度下达到医务人员时,就会因为多方面的因素而出现各种原因,可能是疲于应付、可能是经验不足、也可能是过于凭经验办事,如果不能对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执行,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就会立即激发患者家属的不满,从而产生医疗矛盾。在相关的调查中也能够看出,对于“医疗技术水品的提高”,这类意见也是半数以上患者会提到的。和医疗有关的服务本来就是具有极强专业性、风险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工作[4]。但是又不能一概而论,由于人体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有时医师已经尽最大努力进行医治,可对于不同病人使用不同治疗方法也会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如果医师在进行诊断之前没有对患者进行医疗风险、医疗措施以及患者病情的详细说明,最后的效果又达不到患者以及家属的心理预期,那么医患双方就很有可能会发生矛盾冲突。在医院中有超过八成以上的医患纠纷都是因为双方沟通的不到位而产生的。就剩下的两成而言,也和双方沟通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医患之间合理的沟通确实非常重要。

2.3少数医务人员价值取向的改变,也对和谐医患关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马克思就曾经说过:“人们在奋斗中所争取的任何一样东西,都和他们的利益相关”。说到利益,就是所谓到的基础,更是人们职业活动中最原始的动力。医务人员的工作性质存在高付出、高投入、高风险以及高技术,但是他们所能够获得的回报以付出却存在差距,再加上现在市场的各种转型,“金钱至上”的理念会对医务人员的观念产生一定的冲击,国家对医院的投入不足再加上社会中负面的舆论又层出不穷,让一些医务人员的心理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对于局部或者个人的利益过于注重,而忽视了社会发展,过度检查、大开处方,在损害了患者利益的同时也让医患之间出现了不该有的矛盾[5]。医患关系的根本就是医务人员的道德素养。可以想象,如果医务人员中间存在秩序混乱。精神不济等状况,那势必不容易让患者产生信任感。

三、基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医院群众文化建设策略

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为人类健康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同时对人类本身也造成了遗忘和遮蔽,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也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医学领域上对群众文化建设的缺失,将造成医学目的的缺失,同时也可能造成医学思维上存在谬误等。医护人员缺乏同情心,爱心的缺失,医护人员人格的扭曲等均可能造成医护人员对生命产生不敬畏的情绪。长此以往,在医学实践和医疗服务中,可形成与医学性质相同的但背离价值导向和医学本性的行为,造成医患矛盾不断加剧,从而增加了诸多不和谐因素。所以在医院群众文化建设中,要将医患关系作为重点,进行更好的建设发展。

3.1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精湛的服务,让患者产生良好的体验

医院属于服务行业的一种,患者对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是抱有很大期待的。比如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对于患者的问题,医务人员应该进行耐心的解答,而且在解答的过程中也一定要注意用词和用语的准确性,不可含糊其辞,因为表达不清而让患者以及家属产生不信任态度的问题屡屡发生。对于此问题的解决,就要在医院内建立重点专科,对国外的先进技术进行不断的学习和开展,让医务人员的医疗水能能够不断提高的同时,还能帮助更多的患者解决问题,减轻病症。不仅如此,对于基础设施的加快完善也是刻不容缓的。比如对急诊标识的更新、畅通急诊绿色通道的建设等等,对相应的服务流程进行及时的调整。让患者能够在进入医院治疗的一瞬间开始就有良好的体验。这样在完成了医院群众文化建设的同时更能处理好医患关系。

3.2对医院的质量管理进行严格的规范,对医疗安全加以确保

医院的诚信形象是群众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在这中间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医院的医疗质量能够得到保证,其最关键的核心也就是对医院中技术水平的提高,要将因差错而导致的医疗事故降到最低。这就需要医院在进行各项工作的过程中都要有完善的流程和程序,要做到检查到位、落实到位以及培训的到位,要让医院的各项工作都能在规范中有序的进行。因此,医务人员在提高精湛技术服务的基础上,也要对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加以保证,为患者提供最安心的医疗服务。

3.3将医院中个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加以提升,构建和谐医治环境

医学并非一门纯自然的科学,从医学的本质上来看,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体系,医学将自然科学的属性和社会人文的属性结合在一起,而不是背离文化、脱离社会的纯科学。医学在产生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且始终渗透着人文精神[6]。从某种意义上说,医学的本质其实是一种文化现象,且可以在文化的土壤中生根发芽。而医学的职业精神和逻辑完全依赖于人学,自古以来,医生的使命就是救死扶伤,并以防治疾病为主要使命。医学应是一门充满人文关怀和人性温暖的科学,在实践过程中,要做到对价值观念的判断,对声明的敬畏感,尊重生命的存在。患者自身承受着疾病的痛苦和心理负担,再加上经济上的困难,但患者对疾病的治愈仍抱有希望,渴望得到来自任性的关怀和尊重。面对备受疾病折磨的患者,医务人员需要充分尊重患者、关心患者。医务人员不仅要利用自身的医学科学知识,更需要其具备人文关怀素养,从多层次、多角度实现医学上的人文关怀,实现心理上的慰藉,带动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此外,医患关系不仅需要简单的医学技术或法律手段进行调整,更需要人文精神进行调试。医患双方不再单纯的是技术上和机器上的对话,更应该是情感上的交流,在医院内建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医生的职业道德就对其的耐心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和患者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要注意用细致周到的语言对病人的心理进行掌握,将患者与医生的距离逐渐拉近,将服务艺术提高的同时,帮助病人尽早恢复健康。种种实践中证明,只有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进行更好的融合,才是医院群众文化建设的基础,和谐医患关系的桥梁[7]。

3.4对社会效益准则加以坚持,建立诚信医院

医院要一直将社会效益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坚持合理收费、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对于各种“开单费”要严禁禁止;要将患者的医药费用进行最大程度的降低,对于医疗费用阳光制度的建立也要提到日程上来,将收费咨询工作认真做好,要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各种费用的查询,争取让患者放心[8]。总结:综上所述,在医院群众文化建设中融入对医患关系的考虑是十分有必要的。二者相互依存,更好的医院群众文化建设能够促进医患关系更加和谐,而良好的医患关系也为群众文化建设带来了更加稳固的发展。所以在进行医院群众文化的建设时,一定要将医患关系更好的融入到建设当中,这不仅有利于医院文化建设与机制管理的增强,更是医疗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作者:王迪 单位:聊城市人民医院

第五篇:广场舞对群众文化建设的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以广场舞为代表的群众文化活动应运而生。广场舞的产生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并且对提高群众身体素质也有着重大作用。本文基于群众文化的概念,结合广场舞的含义与特点等进行分析,讨论了广场舞对群众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并且提出了一些在进行广场舞活动时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够为群众文化建设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关键词】广场舞;群众文化;建设伴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起来。如今,全国各个地方都能够看见广场舞的影子,它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以说广场舞已经是群众文化表现的主要形式之一,同时也是一种具有时代性的文化活动,为我国群众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将广场舞视为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不仅是对人民群众精神生活需求的满足,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

一、群众文化概论

所谓群众文化,指的就是人们在自身的职业以外,以自身为基础单元,进行自我参与、自身娱乐的社会性文化。群众文化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的活动,这种活动主要是以自娱自教作为主导,从而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群众文化的主体是群众,客体是活动。而且群众文化的内容包含广泛,主要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而且还包含了群众文化工作、群众文化事业以及群众文化队伍的建设。从社会历史上来说,群众文化史在人类社会进程当中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务的总和,是人们在日常活动当中不断创造的。而从人们日常生活上来说,群众文化也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与组织。

二、广场舞的类型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广场舞具有灵活性与综合性。广场舞的特点之一就是参与人数众多且舞种丰富。无论是什么民族、什么国家、什么风格的舞蹈都可以成为广场舞的组成要素。人们在进行广场舞活动的时候,正是通过这种多种多样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总的来说,广场舞可以分为以下两个大类:(一)原生态广场舞原生态广场舞是广场舞的主体,它基本适合所有的年龄段,且数量多、种类丰富。而且不同地区原生态广场舞所占的比重也不同。一般来说,农村地区比城市地区原生态广场舞所占的比例较大。所谓原生态广场舞主要包括:东北秧歌、新疆舞、蒙古舞等诸多形式。而且这些广场舞都是当地群众自发的组织,特别是一些传统节日当中,原生态的广场舞有些还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成员。(二)二次创作广场舞二次创作广场舞源于原生态广场舞,是人民群众重新整合与创造出来的。这种广场舞即我们城市日常所见的广场舞类型,它在保存有原生态广场舞历史特点的同时,还融入了许多现代舞蹈的元素,更具有时代性,也更加贴合当代人民的需求。对原生态广场舞的二次创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在广场舞火热发展的今天,还是有许多的优秀作品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可见人民群众对这种文化的喜爱。

三、广场舞对群众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一)建立特殊标志,渲染文化氛围如今,广场舞已经成为了许多社区集体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标志了。广场舞是自由开放的,也是热情奔放的,它能够将更多的文化元素纳入到社区的建设当中,同时也会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其中,从而提升一个区域人群的文化气氛。(二)丰富群众生活,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随着对自身素质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以及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普通百姓对于文化的需求欲望也日益增加。人们对其居住的区域是否满意,关键就取决于区域文化的建设能否达到要求,广场舞恰恰能够充实人们的业余生活,为区域文化建设增光添彩。而且广场舞也属于一种自娱性的活动,只要你想,就能够加入当中,对于时间、场地、服饰、水平等没有任何的限制,人们参加广场舞既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促进区域文化建设的和谐发展。(三)抒发情感,强身健体从本质上来说,推广广场舞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强身健体。经常参加广场舞的人可以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心血管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的机能,对人的心肺功能有很好的改善作用。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的身体会逐渐衰弱,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不适合做一些剧烈运动,因此广场舞就成了中老年锻炼的最佳方式之一。此外,参加广场舞活动还可以起到陶冶情操、增进人际交往、调节身心健康的作用。人们在参加广场舞的过程中心情是放松的,情绪是愉悦的,因而有利于消除大脑的疲劳和工作压力。(四)提高人们的团体凝聚力群众通过参加广场舞活动,除了能够使身心得到放松,身体健康,还能增加生命活力,达到激励人积极向上的作用,对个人文化素质以及道德思想水平的提高都有很强的促进作用。通过丰富的文化生活,以及长期与周围的人合作活动,使得群众之间逐渐产生一种感染力和凝聚力,从而使得城市的群众集体文化生活活跃起来。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文明形象也会逐渐提升起来。

四、广场舞实践对策

广场舞虽热,但是并不是所有人对此都有了解,而且在广场舞的编舞上具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偏女性化、老龄化。如何更好地开展广场舞活动,让广场舞的影响力扩大,我们可以从以下两点来进行:(一)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广场舞现在意义上的广场舞主要指的是城市人民进行的广场舞活动,当前很多的广场舞都是以爵士、恰恰的舞步为主,尽管比真正的爵士、恰恰要简化很多,但是依然还是有一定的门槛,并且不一定适合我国民众的审美。如何设计出更加贴近我国文化、与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切合的舞步,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广场舞在排舞上具有独特性,每一种舞曲都具有鲜明的舞蹈风格。不同的人对于不同的风格都有自身的看法与偏好。所以我们在进行广场舞的选择与编舞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广场舞爱好者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兴趣爱好来设计舞步,以赢得他们的青睐。例如,我们可以在一些舞步当中加入一些健美操的元素,将音乐与舞蹈统一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使得广场舞更加多变化,也能够起到全民健身的目的,让更多的人在广场舞当中受益。(二)通过比赛案例宣传广场舞要宣传广场舞,比赛就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到广场舞的重要手段。基于目前的广场舞主要设计对象为中老年女性的特点,我们更加应该加大宣传,增强男性对广场舞的认知与认可,从而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所以,我们在开发出新的广场舞舞步、舞曲的过程当中,设计一些更加适合男性的舞步,让男性也能够在广场舞当中获得一种存在感。

五、开展广场舞活动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开展广场舞活动的过程中,依然还有一些诸如噪音扰民、管理松散、阻碍交通等现实问题。要使得广场舞的开展对群众文化建设起到积极作用,就必须正视以上几个特点,并且加以改正,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更加合理地开展广场舞活动:(一)噪音扰民问题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些人抱怨广场舞音响声音太大,打扰人们休息。所以,这就要求参与广场舞的人员应该尽可能地选择合适的方法,平衡两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例如采用一些柔和的音乐或者避免过早地进行广场舞活动,既能够减小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又可以正常地开展广场舞活动。(二)管理问题广场舞的开展势必会聚集一大群人,人群过大势必就会出现一些管理上的问题,从而产生各种矛盾。这就需要广场舞的负责人做出有效的管理,保证广场舞活动的正常有序。(三)阻碍交通问题在选择广场舞活动的地点时,应该尽量避免交通道路,以免由于人群侵占了交通道路而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在选择地点的时候,可以选择在公园、活动中心等禁止机动车行使的区域开展。

六、结论

总的来说,我们应该加大对广场舞这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群众文化形式的支持,并且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其中。作为组织者应该及时地为广场舞注入新鲜、适合的元素,并且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的发展,让广场舞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为人们创造一个和谐的文化生活环境。但是,在开展广场舞活动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不要影响到他人,不要为他人带来不便,使得广场舞建设更加地和谐化。

作者:尹思鸥 单位:大兴区文化馆

第六篇:新媒体下的群众文化建设

摘要:新媒体在广大群众文化的传播中已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陈旧的群众文化工作不能满足新媒体大环境的发展。在新媒体大环境的背景下,如何进行群众文化建设是一个有意义、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探讨了新媒体大环境的具体特征,分析了在此背景下目前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部分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关的几点对策,以期促进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群众文化;文化建设

在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之下,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精神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科技水平也越来越发达。多种多样的媒体形式应运而生,并且突飞猛进,众所周知QQ、微博、博客、微信的使用和发展速度,也了解这些新新媒体在当今社会的信息传播作用,认识的到,它们对于公众的生活生存都有着日益深刻的影响。可以见得,新媒体在广大群众文化的传播中已经具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陈旧的群众文化工作已经不能满足新媒体大环境的发展,了解新媒体、应用新媒体进行群众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中央、地方精神文明建设中主要的工作内容。媒体一向是文化的宣传平台,是传播载体,是扩散途径,因此,重视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下建设群众文化,势在必行。准备的把握新媒体的特征和发展方向,借助新媒体,努力建设新的群众文化,这对社会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有着异常重要的意义。

一、新媒体环境背景

(一)新媒体大环境背景

媒体的发展越来越以新技术为主要支撑,以贴近群众生活、工作为途径,与纸质报刊图书及广播所异,是一种近乎实现全球文化、时空文化大融合的时代化新媒体。当今时代,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无线技术、通讯技术日新月异,日渐发达,几乎全社会公众人人接触媒体、时刻运用媒体、生活离不开媒体。据资料统计,腾讯微信月平均活跃账户的数目,高达4.66亿,新浪微博、网易微博等微博用户数目,高达5.5亿,月平均活跃账户的数目,有1.32亿。新媒体成为人们生活工作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媒体的汹涌潮流势不可挡,这是大的背景。

(二)新媒体环境的特征

新特征是相对于旧媒体的特点而言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使用灵活。公众对于新兴媒体,只要拥有WiFi或者移动客户端流量,携带媒体设备——几乎人手都有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就可以随时使用,随地使用,可以阅读信息,也可以传播信息,亦可随时表达自己观点。2.主体灵活。新媒体的使用主体,不像传统媒体的使用主体是从事传媒工作的人员,而是公众。社会普通公众,不分年龄、身份,都是新媒体的使用者,都是编辑、记者,甚至都是主持人,参与性越来越强,对于信息、文化、知识的传播也越来越迅速。3.传播多向。新媒体不再像传统媒体只是单一途径的向公众扩散信息一样,而是呈现“交互灵活性”特征,既是信息的集合体,又是传播机,有效的进行了文化知识的双向甚至多向沟通,在舆论发达的社会背景下,尤其注重反馈机制的实现。4.信息海量。现代社会是大量信息传播的社会,海量的信息充斥着人们的大脑,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多,新媒体利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各类信息、知识、文化进行编辑整合,供给不同年龄、学历、工作的公众享有,使得公众利用“碎片化”时间和机会去吸收和汲取。

二、新媒体环境下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新的文化背景下,各级政府组织建设群众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从社区到区域再到地方,已经进行了群众文化队伍建设,配备了相关的工作人员,建立一定的考核和绩效机制,带领引导地方群众进行文化活动;建设了群众文化品牌,以地方特色的节目形式为主导,在全国甚至国际推广当地传统文化。然而,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群众文化节目形式相对落后

群众文化活动在形式上更新的速度,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速度。时代的发展,体现了快、多、好的特点,群众对文化的欲求和创新的想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交通的发展而日新月异,然而,我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虽然一直有所创新,可与公众欲求和猎取的速度相比,配套的实际文化节目形式相对落后一些。

(二)群众文化节目开展相对不均

传统的文化节目有一定的地域性和短期性,固有的这种传统使得群众文化还未能迅速转变,一方面,在保留地方特色和中国文化传统的前提下,各类群众文化节目目前还是存在较强地域性和封闭性,地方群众兴趣不足的情况下却又不能使外界群众接收的到,不能得到文化欲求的满足。另一方面,我国地域广阔,偏远地区或者深山农村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相对于城市来说非常匮乏,文化节目传播广泛程度不理想,没有能将个性的、特色的地方文化传播出去,同时也拒绝吸收外部文化;重视已有的文化节目,轻视培养精品节目,对此关注度低。

三、新媒体环境下群众文化建设的加强

在新媒体大环境下,借助新媒体、利用新媒体,将群众文化建设进行加强。

(一)借助新媒体,促使群众文化建设“接地气”

群众文化以群众需求为内容选择的根本宗旨和目的。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就要让文化内容更加贴近群众需求,更加“接地气”。1.借助新媒体平台开设地方政府公众平台。例如,利用互联网技术,开设微信、微博公众号,利用传统媒体加以宣传推广。在公众号的结构设计和内容选择上,要精心且有创意,包括文本语言创意、格式结构创意,以活泼大方不失庄严的风格,主要是为了吸引更多公众的关注,方便更多的公众对平台的访问,以及为文化发展出谋划策。2.借助新媒体平台吸纳群众建议。新媒体注重双向沟通、多向交流,注重意见反馈机制,随着信息的传播速度日益加快,公众的想法、建议也在快速的更新换代。利用新媒体,就是要让公众成为群众文化建设的参与主体,要让公众把对于文化发展的想法、建议都能主动提出来,要让公众的智慧和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紧密结合。现代新媒体的使用主体,大多是最普通的社会公众,他们的想法、建议,都非常有针对性,有丰满的社会意义,有实践值得性,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实施价值。这就为相关政府引导部门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帮助。这是互惠互利的举措,是得益于新媒体服务群众的举措。

(二)借助新媒体,深挖群众文化需求

新媒体的发展得益于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更好的服务新媒体。只要公众在互联网平台上对于文化需求有所行动,比如对某些文化内容的收藏、评论、点赞、转发等,就能够利用相关技术进行统计和分析,例如统计什么样的网站、网站受访较为集中的时间、路径、人群情况。群众文化建设主要部门,应增加专业人才和政府投资,对在新媒体平台上出现的上述行动的大数据进行调阅、整理和分析,深挖公众对于文化建设所反映出来的想法和建议,深挖公众的真实需求。同时,也要利用科学技术,积极实现双向沟通、多向交流,在实际工作中“拓展文化产品交流渠道”,注重建构“菜单式”个性化反馈回应机制,注重及时有效的回应公众的需求,发布和开展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年龄、工作公众的建议的作品,满足各类公众的文化欲求。总之,就是要对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及时的进行改进,最终以满足公众想法为目的,将群众文化加以传播。

(三)借助新媒体,增强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推广宣传

利用媒体的本质——传播和宣传,尤其新媒体传播快、广的特征,使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范围更大的宣传效果,得到更多公众的互动,增强公众的参与性。一方面,这就会改变文化信息不对称的现状,让群众对于自身需求的文化工作的组织部门、开展进度等,可以进行直观的可靠的了解。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文化宣传机构和部门可以利用新媒体公开公布和宣传文化工作和活动开展和即将开展的情况,制作线上入口及线下实际组织,吸收更多的民间公众真正参与到群众文化建设的具体活动中去,提高群众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率。随着公众参与的增多,群众文化建设公众化、平民化也就越强,对公众的吸引力也就越强,文化发展也会越快。这个平台将会越来发展越大,将会摈弃传统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中单一、禁锢的缺点,将一些不具吸引力的文化节目活动进行淘汰,或将其进行改造,增强其时代感,在形式上、内容上、专业技术上都大力的改革和发展,符合现代化社会背景下公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细腻、具有层次感的趋势,适应不同年龄、职业、专业、阶层的公众的文化欲求。实现群众文化工作的“华丽转身”。

作者:何琦 单位:安徽省宁国市文化馆

第七篇:乡镇群众文化建设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乡镇群众文化发展日益受到重视。乡镇群众文化工作,是促进农村文化发展的重要工作。只有做好乡镇群众文化工作,才能使文化工作的发展基础扎实有力。本文从乡镇群众文化建设的定义出发,分析了当前乡镇群众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困难,并提出了加强乡镇群众文化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乡镇;群众文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呢,乡镇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同时乡镇群众文化发展也在进步之中。但相比较不断提高的乡镇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与其文化需求,两者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一、乡镇群众文化建设的界定及特点

乡镇群众文化主要是以乡镇群众为主体,体现群众性、自发性、社会性、业余性等特点的文化活动。其与大众文化、专业文化在参与面、享受度上都有较大的不同。1)群众性。乡镇群众文化开展必须要以群众为主体,对不同民族、性别、职业、年龄等群众都有各自适应的群众文化活动,同时应最大程度的囊括广大群众,以群众喜闻乐见为要求。2)自发性。乡镇群众文化是以自娱自乐为基础,满足群众的精神生活需要,可以结合当地文化传统进行推动,应当根据群众的爱好、特长、兴趣、设施等来组织,真正让群众享受精神层面的愉悦。3)社会性。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内容生动活泼、与当地群众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能够反映群众内心所想、所盼、所望,反映当地风土人情、历史底蕴、人文风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4)业余性。乡镇群众文化活动主要是利用业余时间,不应该占据群众的主要时间和精力,特别不应占据群众的生产、劳作时间,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二、乡镇群众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困难

1)重视程度还不够。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不同,经济建设见效快、周期较短,文化建设见效慢、周期较长。重视程度不够,意味着发展的先后次序、投入的资金保障等不足,随之发展带来的是农村物质基础与精神文化之间存在矛盾。当前,乡镇群众文化开展较为缺乏专业化场地、缺乏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乡镇群众文化多以打牌、看电视等简单的方式为主。2)文化硬件设施较为缺乏。文化硬件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的重要基础,从目前状况来看,并非所有的乡镇群众文化都有条件建设专门场地,使得群众不能有效利用相应硬件设施开展自己期许的文化活动。同时,即使建设了专门场地,与之相对应的是,还存在管理不细、利用效率不高、惠及面不广等问题。3)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内容较单一。近来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内容不断增多,但仍缺乏常态化、机制化,同时缺少新意、内容较为单一、参与面较窄,无法有效地吸引广大群众自发参与进来。

三、加强乡镇群众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重视乡镇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文化事业应当发挥较强的促进作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建设文化娱乐活动场馆、公共文化图书馆、历史人文纪念场所等硬件设施,夯实乡镇群众文化开展的硬件设施。此外,配齐配强乡镇群众文化专兼职工作人员,要求乡镇群众文化专兼职工作人员对自身文化管理岗位职责进行再认识,对工作能力再提高,强化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更加积极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引导群众更加主动、更加自觉地参与进来。2)进一步组织开展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综合文化站是乡镇政府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机构之一,在开展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结合乡镇实际情况,发挥更多的文化功能。要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文化活动,紧扣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使群众从中意识到不同文化活动的不同作用。要不断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内容,比如群众KTV比赛、群众作品展览、地方志故事收集等等,发挥群众的一技之长,使得群众能够有效地参与进来。要把群众文化活动与当地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发展当地特色农业旅游项目、特色庆典活动,吸引参与进来的群众能够更加有效地增加收入,推动群众文化活动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3)大力建设群众文化骨干队伍。文化人才是乡镇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综合文化站要注重群众文化队伍的稳定性,不断优化群众文化队伍结构,发掘苗子,建立梯队,建成一批群众文化艺术团体,打造几个在当地叫得响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同时,要加强对文化干部的培训,不断提高乡镇文化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使得文化干部能更好地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乡镇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不仅应有党委、政府及具体责任部门的规划、推动、落实,还要紧密结合乡镇群众文化的特点开展多种活动,建设现代化的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建立一支群众文化骨干队伍,真正把群众从电视、从麻将桌上吸引到健康的文化活动上来,进一步提高乡镇群众文化发展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作者:王竹筠


    更多工商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研究(7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gsgl/179737.html

    相关专题:医学信息杂志 南京工业大学校报


    上一篇: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方式与系统维护对策
    下一篇:绿色营销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