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掌握六盘水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阅读现状,开展了在校大学生(汉语言文学专业)阅读现状的调查,从学生阅读兴趣、阅读量、阅读途径方法、阅读障碍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存在着阅读时间少、阅读面狭窄和阅读方法不当等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文学类课程的教师应根据各自的学科特点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关键词:文学类课程;阅读;调查问卷;教学改革
文学类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有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课程内容涵盖了世界文学的发展成果,历来都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这些课程是培养本专业学生具备较高文学修养,提高品鉴文学作品能力的必由途径。文学类课程的教学,离开了作品,文学史、文学思潮、文学环境也就失去了依附的基础,因此文学作品是重中之重,文学类课程的教学,最基本的还是要归结到对文学作品的教学。同时,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总阅读量达400万字。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将来大部分都要走上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岗位,如果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本身不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充足的阅读量、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缺少品鉴文学作品的能力,他们将来走入中学语文课堂,就不能很好地承担语文阅读的教学工作,也就无法真正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当前学生普遍存在快餐式阅读、片段式阅读情况,文学类课程的老师都感叹学生对文学作品了解很浅,对文本不熟悉,教学很难深入,课堂教学中师生在文学作品鉴赏中很少产生共鸣。为了掌握六盘水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阅读现状,文学类课程教学改革小组开展了在校大学生(汉语言文学专业)阅读现状的调查,从学生阅读兴趣、阅读量、阅读途径方法、阅读障碍等方面调查研究,以期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文学类课程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方法,为文学类课程教学的改革提供可靠依据,提高文学类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与个人修养,使学生能适应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调查对象:六盘水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2级、2013级、2014级和2015级学生。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个别访谈法;学生座谈会。本次问卷从阅读兴趣、阅读量、阅读途径、阅读障碍等方面进行调查(表1、表2、表3、表4、表5、表6、表7),发出问卷300份,收回287份,有效率96%。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座谈会的形式,我们梳理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阅读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的阅读兴趣
这一结果不容乐观,六盘水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今后大多数是要从事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如果学生本身对阅读都不感兴趣、不喜欢,阅读面狭窄,视野不开阔,那么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担当起语文教师这个职责、如何做好义务教育阶段的阅读教学?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阅读面狭窄、文学类作品阅读兴趣不浓?通过学生座谈会和个别访谈,结合六盘水师范学院文学类课程教学的模式看出,一方面中学的应试教育使中学教师为应试而忽略阅读的教学,忽略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学生没有充足的阅读时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完全凭借个人兴趣;另一方面大学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教师主导教学课堂,忽略学生的主导地位,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习热情自然不高。文学类课程在教学中往往采用文学背景—作者简介—作品分析的讲授形式主导课堂,教师并不重视对学生传授阅读方法,而只是让学生接受已成定势的作品认知。学生面对庞杂的内容,在对作品浅层次理解的基础上,没有能够与教师有较深入的文学探讨和沟通,所以收获的往往是一些笼统的印象,简单的故事情节,在离开教师独立分析作品时往往手足无措,很难做到真正地鉴赏,也很难从优秀文学遗产中获得借鉴、吸收先进文化的养分,所以也就更难以夯实自身文学素养,难以提升文学辐射能力与写作能力。这些弊端不可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文学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学生阅读的障碍
要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文学类课程教学的质量,我们还要知道目前学生阅读的障碍是什么?学生阅读的途径有哪些?数据显示,学生认为阅读最大的障碍是没有时间,其次是语言文化难以理解。调查的学生大多来自贵州(287份问卷,只有39人来自省外)的贫困地区,贫困生所占比例较重。由于就业的压力、生活费用的提高,找工作、家教、兼职推销占据了他们大量的课余时间,很多学生很难安心学习,更别说用大量的时间去阅读。其次贵州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增加了阅读难度,加之教育历来落后,学生的知识面较为狭窄,视野不开阔,成为阅读的障碍之一。学生最主要的阅读途径是图书馆,六盘水师范学院2009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图书馆也正处于发展阶段,图书馆的馆藏不尽如人意,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情况。
(三)学生的阅读方法
通过学生座谈会和个别访谈得知,学生缺乏文本阅读的方法。在问及“你是怎样阅读文学作品的?”这一问题时很多同学一般选择浏览、略读,很少有同学精读、细读文本。从调查数据上看,学生并不是不愿意阅读文学作品,关键问题在于他们不知道如何去阅读、如何去感受作品,体会作品的魅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肤浅的感受上,应该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专业的阅读者,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文本细读的方法,让学生拥有这种阅读的能力。
三、对文学类课程阅读教学的建议
我国高校大多数文学类课程的教师在课堂上主要以文学发展史为线索,讲思潮、讲流派,或者脱离文本讲研究方法,很少有涉及具体的文本阅读体验。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受应试教育的制约,中学语文教育使学生在文学阅读上受到极大限制,到了大学课堂,教师依然没有很好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加之学生由于年龄、社会经验、兼职、考试压力等等因素,大多数学生选择直接跳过文本阅读、或者快餐式阅读、百度内容概要、直接记忆别人的观点和结论等方式代替阅读,这些因素都阻碍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局限他们的审美能力,扼杀他们的创新精神,在写作毕业论文时由于没有意识到文本阅读体验是论文写作的基础,从而手足无措,论文质量不高。长此以往,当他们走上中学语文教育岗位时,往往会主动回避文本阅读的教学,由此看来,高校文学类课程教学中探索文本阅读的策略势在必行。为了切实做好文学类课程文本阅读教学,在走访和座谈会中征询了学生的意见,学生积极认真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梳理如下:1.改变课堂教学“讲授式”为主的现状,灵活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地位。2.授之以鱼,不如受之以渔。使学生掌握阅读文本的方法和技巧,能够比较专业地解读文本,爱上阅读,从喜好阅读上升为文学研究者,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3.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提升自我的理论水平,加大文艺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力度,指导学生运用理论去分析解读文本。4.多向学生推荐阅读的文本,扩大学生的阅读量,通过“导师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撰写读书笔记、专题讨论发言稿、学科小论文。5.改革考核方式,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能力,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往文学类课程的考核以文学史、文学思潮为主,学生往往在临近考试的两个星期死记硬背,应当转变考核的方向,以文学作品为主,考查学生品鉴作品的能力。通过对大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六盘水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文学类阅读文本和课程学习中的一些问题,对文学类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学类课程的教师将从中吸取教训,根据各自的学科特点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做好文本阅读的教学,让学生爱上文学、爱上阅读,提升自身文学修养,甘肃职称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一个真正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
作者:杨笛 成然 邹璇 单位:六盘水师范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