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财务管理 >

小议文化反哺高校德育指导思想的转变

一、当前高校德育工作观念的现状

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反映,具有适时性的特点,德育观念也不例外。德育的根本目的是启发人的良知,陶冶人的性情,发掘人的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指出:“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应该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文化反哺”现象已经告诉我们:传统的高校德育旧观念已不符合当前德育的要求和大学生的特点,严重影响了德育效果。第一,旧观念强调德育的任务就是要管住学生。目前大学生思想活跃,富于创新,原有的德育旧观念已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使德育范围缩小了,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极为不利。在原有德育旧观念的影响之下,培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德育新目标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德育的目的不是要管住学生,不是培养书生,而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使学生适应现代化科技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急速变迁。第二,旧观念认为“好学生=高分+听话”,只有读正规学校、进国营单位才能成才。当前社会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需要更富于创新的人才,在原有旧观念的束缚下,高校培养出的“产品”往往是千篇一律的标准品,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第三,旧观念认为“师道尊严”、“师命不可违”。当今大学生思想活跃,逆反心理强,向师性减弱。原有的“以师为中心”的旧观念无形当中为师生之间树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建立了一道屏障,严重阻碍了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第四,旧观念企图将各种腐朽思想行为用堵、禁的办法据之校外。当今社会是开放的社会,用堵、禁的办法“净化”环境是不可能的,效果甚微。如果只是一味的禁止,不但不利于学生抗污染能力的增强,相反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更促进了腐朽思想的蔓延。

二、“文化反哺”背景下高校德育指导思想的转变

1.转变滞后的德育旧观念

当前,“文化反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年长一代不仅不应该排斥年轻一代的文化反哺,反而应该更主动的应对反哺,抓住文化反哺带来的机遇,迎接文化反哺带来的挑战。高校德育应利用文化反哺这一契机,转变原有德育旧观念。在高校德育过程中,德育工作者应高瞻远瞩,与时俱进,时刻树立“弟子不必不如师”的理念,善于反省与反思,放下尊贵,认真考虑自己的地位,不要处处凌驾于学生之上,只有更好地跟上时代的发展,推陈出新,尊重学生,密切师生关系,才能增进德育实效性。增进德育实效性,转变滞后的德育旧观念是做好德育工作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文化反哺”为德育旧观念的转变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开阔了德育的视野,从而使德育实效性的增强成为可能。

2.树立人文关怀的德育新理念

在“文化反哺”背景下,德育要更加关注学生、尊重学生,改变原有的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树立人文关怀的德育新理念。树立人文关怀的德育新理念就是要坚持以生为本,积极探索新时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德育新理念,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引导大学生养成独立个性、健全人格,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养,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提升。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精辟地指出,“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仅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因此,当下应该以生为本,构建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德育新理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

3.确立切实可行的德育新目标

面对挑战必须科学、合理的制定高校德育目标。目前,“文化反哺”为高校德育提供了重要启示,即在高校德育实际工作中,必须结合社会的发展实际状况,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大学生思想、道德意识形成规律和思想、道德意识教育规律,制定出具有层次性、可行性与实效性的具体德育目标。首先,精英标准转向大众标准。高校德育担负培养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精英分子的任务,如具有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大学生。但是许多高校在德育中也把培养精英分子的德育目标作为培养全体大学生的德育目标,造成了高校德育目标的严重失位。笔者承认,在这种德育目标的培养下,确实涌现出了一些大学生中的精英分子,然而毕竟是凤毛麟角。这种高标准的德育目标不符合大学生智力、情商等个体差异的存在实际,不利于大多数大学生德育目标的实现。因此,高校德育目标必须从精英标准向大众标准转变,面向大学生的多数群体,培养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的好公民。其次,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大学生个体心理健康发展是个体形成良好思想道德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大学生只有处在和谐的心理状态下,才能乐于接受德育。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育良好的性格品质、开发智力潜能、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激发内在动力、维护心理健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即育性、启智、强能、激力、健心、导行。因此,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接受其他方面教育的良好心理条件。而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违纪、违法等不良行为,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心理障碍所造成的。因此,高校德育应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调适和心理承受能力,以确保大学生人格健全。最后,注重高校学生个体本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使大学生个体价值逐步得到确认。个体对自由、价值的珍视,必然要求高校德育把人作为目的而不是作为工具来培养,对德育目标进行实质性的调整,即把人作为德育的出发点。那么,高校德育就能够把对大学生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性、愿望的尊重结合起来,调动他们作为思想道德参与者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完善自我、改造社会的热情,唤起他们自我教育的欲求,鼓励他们不仅做先进思想道德的理解者、接受者,而且做先进思想道德的探索者和实践者,继而使大学生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三、结束语

传统的单向代际传承模式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它给了人们及社会更多的新鲜与思考。高校作为培育年轻一代的基地与沃土,在德育工作中必须具有前瞻性,紧握时代脉搏,充分利用“文化反哺”的浪潮,不断调整德育工作的观念与方向,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占得先机,并科学规划、认真落实,才能在锻造大学生成才之时,更好地把大学生培育“成人”。

作者:沈丽巍 宋国庆 单位: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


    更多财务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小议文化反哺高校德育指导思想的转变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cwgl/87013.html

    相关专题:会计毕业论文 婴幼儿早期教育与保健


    上一篇:勘测单位内部控制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下一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及改革路径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