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权威学术期刊杂志介绍平台,展示学术期刊!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

甘肃农业杂志社

关注我们

【9.3阅兵论文】3个优质稻品种在遵义县的适应性试验结果初报

本文作者:陈淞;袁旭;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甘肃农业》2011年11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期刊网!
【摘要】:为优化遵义县水稻品种结构、提高单产和品质、扩大良种覆盖率和品种多样性,对3个优质稻品种的适应性进行了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准两优527、中优85、Q优6号的产量都在9000kg/hm2以上,分别比川香2146(CK)增产25.74%、17.07%、12.66%,以准两优527产量居首位,达10050.30kg/hm2,其增产达显著水平。准两优527的成穗率为77.0%,有效穗达235.5万穗/hm2,虽穗实粒居中为144.4粒/穗,但结实率高达89.0%,千粒重为30.0g。准两优527、中优85、Q优6号较川香2146(CK)抗病,生育期基本一致。
【论文正文预览】:品种播种期(日/月)出苗期(日/月)移栽期(日/月)分蘖期(日/月)拨节期(日/月)穗期(日/月)收割期(日/月)全生育期始期盛期始期齐穗期(d)准两优52730/39/427/53/64/716/729/77/820/9175Q优6号6/412/427/53/67/716/729/77/820/9168中优856/412/427/53/67/7
【文章分类号】:S511
【稿件关键词】:优质稻品种适应性遵义县
【参考文献】:

  • 黄示瑜;李斌;;优质稻96占的特性及栽培技术[J];农家之友;2000年04期
  • 王元森;略谈我国丰富的优质稻资源[J];福建农业科技;1985年05期
  • 章诚生,黄国贵;优质稻“佳禾5号”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1996年02期
  • 李平;湖南优质稻品种改良的现状与途径[J];作物研究;1996年02期
  • 陈毓璋,罗群昌,藤耀何,黄汉联;优质稻七桂占的特性及栽培[J];广西农业科学;2000年02期
  • 宋火光;高产优质稻粤香占[J];农村百事通;2002年07期
  • 罗群昌,韦善富,蒋显斌,陈远孟,吴庚勇;广西优质稻育种进展及生产建议[J];广西农业科学;2003年02期
  • ;湖南省高档优质稻育种取得突破[J];北京农业;2009年32期
  • 陈清火;;仙游县优质稻新组合试验初报[J];福建稻麦科技;2011年02期
  • 王永锐,陈坤朝,刘振声;优质稻育种和高产栽培的生理研究——Ⅰ.优质稻对~(32)P的吸收、分配与分蘖特性和谷粒产量[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1期
  • 苏加楷;;苜蓿的适应性、分布和区划[A];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暨牧草种子、机械、产品展示会论文集[C];2003年
  • 隋启君;杨万林;任珂;李先平;乔雪静;李风英;;马铃薯品种适应牲的评价探讨[A];加速发展云南马铃薯优势产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 马建萍;独俊娥;孙常青;刘子坚;;国审谷子新品种晋谷34号的产量性状及综合评价[A];2005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作物学会分子育种分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一)[C];2005年
  • 郭媛贞;李碧琼;黄金堂;方毅敏;刘思衡;;CIMMYT小麦在福建省的适应性及利用价值研究[A];21世纪小麦遗传育种展望——小麦遗传育种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1年
  • 王凤义;刘文国;秦昕;;荷兰马铃薯品种的适应性试验研究[A];中国马铃薯学术研讨文集(1996)[C];1996年
  • 古巴诺娃;罗明;刘平;张建国;余艳冰;岳仲海;陈泽民;;引进马铃薯品种在新疆的适应性试验研究[A];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2000年年会论文集[C];2000年
  • 刘自学;苏爱莲;刘艺杉;;北京地区紫花苜蓿引种评价[A];2006中国草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 高阳华;陈志军;梅勇;唐云辉;袁德胜;;重庆市优质稻气候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A];2007农业环境科学峰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 黄晓俊;;贵定云雾茶的气候适应性分析[A];贵州省气象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 刘雪香;钟卫胜;兰金隆;;春烟——优质稻——莴苣高优栽培技术[A];2008年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 本报记者 夏先清;仅有良种种不出丰收年[N];四川日报;2006年
  • 省农技总站 后栋材 省农科院粮作所 卢义宣;怎样栽培优质稻[N];云南科技报;2005年
  • 本报记者 周雨 聂嘉英;优质稻为何不能变成优质米?[N];重庆日报;2008年
  • 韦天晃 苏仕江;木咱推出“田保姆”式田间管理新模式[N];黔西南日报;2010年
  • 韦天晃 苏仕江;贵州安龙推出“田保姆”式田间管理新模式[N];西部时报;2010年
  • 湖南省水稻研究所研究员 赵正洪;商品粮主产区高档优质稻生产关键措施[N];湖南科技报;2008年
  •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杨清照;优质稻可依据产量确定施肥量[N];农资导报;2006年
  • 胡启山;优质稻保优栽培施肥技术[N];农资导报;2009年
  •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杨清照;优质稻可依据产量确定施肥量[N];农资导报;2006年
  • 湖南省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员 陈凯林;小粒优质稻——黄华占高产栽培技术[N];湖南科技报;2007年
  • 郭彦军;紫花苜蓿对酸性紫色土的适应性及其营养特性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 张剑亮;观赏向日葵花色形成的机理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 邓华凤;长江流域超级杂交稻目标性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 孙娟;基于GIS的牧草适应性及其在退耕还草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4年
  • 袁继超;攀西地区稻作特点与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 张勇;CIMMYT和中国春小麦在中国和墨西哥的适应性及其影响因子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 蔡永萍;药用石斛对光强适应性及其种质改良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 李向拓;热带玉米群体POB21和POB32在温带改良中遗传多样性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 魏永胜;黄土丘陵区基于水分平衡的人工草地建设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 赵秀芳;金银花新品种的引进及适应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 程乐根;沅江市水稻品种推广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 石瑜敏;农户采用优质稻新技术影响因素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 冯英梅;后期营养调控对食用优质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02年
  • 金可元;栽培生态因素对食用优质稻稻谷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3年
  • 高春石;鸡脚草在长沙低海拔区适应性及生产性能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3年
  • 陈树宾;不同密度下高油玉米生理特性及产量性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 王农基;关中地区十个紫花苜蓿品种的比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 宋宇;河南小麦品种结构效率分析[D];河南农业大学;2007年
  • 高战武;紫花苜蓿对复合盐碱胁迫的适应性响应[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稿件标题】:【9.3阅兵论文】3个优质稻品种在遵义县的适应性试验结果初报
【作者单位】:遵义职业技术学院;遵义县虾子镇农技站;
【发表期刊期数】:《甘肃农业》2011年11期
【期刊简介】:《甘肃农业》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甘肃农业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62-1104/F,国际刊号:ISSN1673-9019。甘肃农业杂志社由甘肃省农牧厅主管、甘肃农业杂志社主办,本刊为刊。自创刊以来,被......更多甘肃农业杂志社(http://www.400qikan.com/qk/8233/)投稿信息
【版权所有人】:陈淞;袁旭;


    更多毕业医学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9.3阅兵论文】3个优质稻品种在遵义县的适应性试验结果初报
    http://www.400qikan.com/lunwen/yixue/byyxlw/269660.html


    相关专题: 《甘肃农业》相关期刊

    推荐期刊:

  • 新文化史料
  • 现代远距离教育
  • 青海统计
  • 个人电脑
  • 病毒学报
  • 投资与合作
  • 丹东师专学报
  • 纺织机械
  • 中国海上油气
  • 档案学研究


  • 上一篇:【论文选题的必要性】三明市“一村一品”农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下一篇:【关于学术规范 论文】信阳市卷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