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自然科学 >

触摸绿色文化遗产(2)


 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人类文明的早期把文字刻写在甲骨、木简、竹简上的方法,为记录中华民族的早期文明开创了先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早已被新的技术所取代,成为历史。但在云南的西双版纳傣族中,他们至今还保留着把文字刻写在加工好的贝叶树叶片上的传统,人们把他们刻写好的叶片称之为“贝叶经”。 
  贝叶经,傣语称“坦兰”,是用铁笔刻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的佛教经文。据专家学者们考证,认为贝叶经最早起源于古代印度,后随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斯里兰卡,再经泰国、缅甸传入我国云南省西南边疆地区的。现在发现有贝叶经留存的国家,除了中国,还有印度、泰国、缅甸、老挝、斯里兰卡等国。 
  在西双版纳保存的贝叶经,有巴利文本和傣文本两种,其规格有每页四行、五行、六行和八行式等四种,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贝叶经除了记载佛教经典之外,还记载了傣族的天文历法、社会历史、法律法规、民情民俗、医理医药、生产生活、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内容,是“运载傣族历史文化的神舟”,也是傣族人民的“百科全书”,形成中华文化中极具特色的地方性民族文化。也使西双版纳成为我国唯一制作贝叶经的地方。 
  在西双版纳的傣族民间,每年都有一个信徒向佛寺敬献贝叶经的习俗叫“赕坦”。但是,由于受外来文化的冲击,现在赕贝叶经原件的人越来越少,大量被机制纸复印的经文所取代。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遗存,对于信仰佛教的人来讲,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傣族织锦技艺 
  傣族织锦,是傣族造型艺术最早期的表达方式之一,经历了从实用到工艺艺术的发展历程,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和鬼神崇拜、佛教信仰等精神生活,都与傣锦密切相关。 
  傣族女性,历来以心灵手巧、吃苦耐劳、温柔善良、体态婀娜多姿著称。劳作之余,她们把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融入生活必须品——傣锦的编织之中,创造出了吉祥的孔雀、庄重的大象、威严的麒麟、庄严的佛塔亭阁及各种变化无常、多姿多彩的几何图案,用于表达她们的精神需求,形成了朴素而别致的傣锦艺术风格。 
  傣族织锦以白底为主,衬托出一个个单一独立的图形或者多次重复的连续花纹,形象生动、轮廓鲜明而给人深刻印象。 
  近几年,经过西双版纳文化工作者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傣族织锦重新焕发出它的民间艺术魅力,成为艺术和生活实用品。召树屯与喃木诺 
  口传长诗《召树屯与喃木诺娜》,是傣族最著名、最优秀且流传最广的爱情赞美诗,历史久远。不仅有口头传承的说唱韵文(长诗)和散文体长篇故事,还被民间画师作为佛寺壁画的创作题材而广泛运用。 
  《召树屯与喃木诺娜》叙事长诗,以傣族独特的艺术手法,栩栩如生地塑造了召树屯、喃木诺娜这两个代表傣家人完美性格特征和理想追求的典型人物。在优美动人的故事情节中,不仅着力描绘了他们外在的美,而且以优美细腻的描述,揭示了他们内在的忠于爱情、热爱家乡的高尚品德,歌颂了他们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刚毅精神,使之千百年来一直活在傣家人心中,成为人们理想中最完美幸福的偶像:男人就要象召树屯那样勇敢坚定,女人就要象喃木诺娜那样善良忠贞。 
  傣族象脚鼓舞 
  象脚鼓舞,起源早,流传广,有独舞、对舞、群舞等多种形式,是西双版纳傣族男性最喜爱的传统舞蹈之一。具有祭祀神灵、驱邪避灾、庆贺丰年、强健身心、以舞会友等多重功能,可在多种场合表演或自娱。 
  象脚鼓舞蕴含着傣族古代社会分工的遗迹,是狩猎文化的形象诠释,是了解傣民族外柔内刚个性特征形成的鲜活资料,体现了傣族舞蹈的审美倾向。经过民间艺人的世代传承和创新,已超越了写实的模仿,发展为象征和比拟的表现,具有美的韵律,并以其含蓄而坚毅、顽强进取又风度翩翩的气质,在中华民族舞蹈艺术之林独树一帜。普洱茶(大益茶)制作技艺 
  “大益”普洱茶,是勐海茶厂在继承西双版纳民间制茶技艺的基础上,利用当地丰富的茶叶资源研制和生产的。 
  自然的茶叶产品,每个单一茶菁都有它的优点和不足。拼配就是根据各个茶叶品种的特点进行有效、合理的组合,取长补短,弥补单一茶菁的不足,有效地将各个茶叶品种的优点展示出来。“发酵”特指“人工后发酵”。 
  大益茶的关键技术就是“拼配和发酵”,两者密不可分。拼配是他的灵魂,发酵是他的核心。 
  布朗族弹唱(布朗族民歌) 
  布朗族弹唱是布朗族人民喜爱的一种用歌声表达自己文化和感情的形式,其唱腔圆润委婉,明亮清晰,具有独特的音调韵律,其韵律又根据不同的演唱内容用不同的调式演唱。演唱的内容广泛,有唱本民族祖先古老的迁徙历史、传说故事、生产知识、人生礼仪、祭祀等古歌,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山歌、情歌、劳动生活、儿歌等。按本民族唱法分类,其唱法可分为“索、笙、甩、宰、摆、脱麻、赶养、摆总、软苏”等。由于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数千年来,布朗族弹唱一直是布朗族人民口授心记来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的主要方式。 
  傣族医药(睡药疗法) 
  傣族传统医药,具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睡药疗法(傣语:暖雅)是傣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医疗实践中,总结积累的经验和方药,形成了以“四塔、五蕴理论、风病论、解毒理论、三盘学说”为核心的傣族医学理论。睡药疗法属于自然疗法,有热睡法和冷睡法之分。热睡法按病情所需,配备相应的傣药,加水、药酒炒热平摊在睡药的床上,让患者睡在上面,具有发汗透毒,除风通血,化瘀止痛等功效,在傣族民间广泛用于治疗妇科病、中风偏瘫、风寒湿痹后遗症等。冷睡法则按病情所需,配备相应的鲜品傣药,其功能主要为:清火解毒,除风退热,清脑醒神、镇静镇惊。对治疗麻疹、流脑、伤寒、疟疾、流感等各种发热病高热不退,四肢抽搐,神识不清等热带疾病有特效。 
  睡药疗法历史悠久,其药物资源丰富,过去广泛用于民间,进入现代社会,在其它医学的冲击下,傣族民间摩雅(傣语:医生)大部分年事已高,后继乏人,部分民间药方失传。但是,在现代医疗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在西双版纳的一些傣族村寨,傣族摩雅仍有他们不可替代的作用,仍然受到人们的欢迎。


更多自然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触摸绿色文化遗产(2)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zrkx/4655.html

相关专题:山东行政学院学报投稿 仪器分析


上一篇:版纳上的自然生存样本
下一篇: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悬臂式排桩内力计算方法研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