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自然科学 >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6篇)

第一篇:高职计算机专业教改重点与实施策略

【摘要】技术型人才是当前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人才,尤其在当前计算机技术不断应用于各个发展领域中时,计算机技术也在各个工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也应当注重计算机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本文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改重点和实施策略两方面入手,分析计算机教学的改革方向,更好促进高职院校计算机改革的实施。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教改重点;实施策略

当前阶段的高职计算机教学现状,在课堂教学的开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模式过于落后,陈旧的教学观念依然存在等。当前计算机教学模式主要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类,表面上看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十分科学的,但实际执行起来会导致理论与实际联系不够密切,学生在理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并不能良好应用到实践中。

1当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改重点

1.1增进对教学模式的创新

计算机领域的技术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但当前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还处在十分落后的阶段,学生对缺乏新意的课本没有兴趣,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没有良好结合。这就导致他们在之后的工作中,实践能力不能满足自身的供需要求,自身的能力提升也缺乏动力,因此达不到社会发展的需求。1.2改善基础教学环境受办学条件及资金影响,高职教育中计算机教学的基础设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无论是教学的环境还是教师队伍建设,都不能较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严重影响了计算机教学的创新发展[1]。且同当前计算机领域日新月异的教学技术相比,高职院校的教学设施缺乏创新性,原有的设备也没有跟随时代发展进行更新,最终使学生的学习发展受到阻碍,也是对现有教学资源的一种浪费。1.3建立专业的教师队伍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是本科以上的专业水平,虽然教师自身的执行力和技能水平良好。但由于教学观念没有及时更新等原因,造成教师的教学理论有待完善,教学设计也缺乏创造性。同时,对技术教学的课程有待创新,科研学习有待进一步深入,最终同社会岗位需求相接轨,帮助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更上一层楼。

2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

2.1将就业作为教学改革的发展目标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主要是侧重于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将实现就业作为最终的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调整。①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应当将复合型的人才培养作为最终的发展目标,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增进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进而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②学生不仅应在计算机课堂中学到理论知识,还应侧重于实践能力,能够将实践理论良好融合,营造一个真实的工作氛围,为其今后的计算机应用奠定基础。最终,应当依据学生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计算机课程教学,不同就业目标的学生学习的重点也不同,使其今后的专业发展更有针对性。

2.2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前文中已经说过,当前计算机教改应从教学环境入手,因此对教学环境改善的同时,也应对计算机的软硬件及时更新,让学生有充足的发展空间。①高职院校应充分重视计算机教学的硬件环境改革,并对其中的多媒体教学环境进一步完善。②也应加强对软件的学习更新,不同专业的软件也是不同的,让学生对软硬件的学习更加有效,计算机能力进一步提高。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的软件也是不同的,如设计类学生需要对Photoshop等软件有熟练掌握,工程类专业需要学习AutoCAD等软件,教师应根据不同专业的学习内容,进行完善的软件教学[2]。③教师可为学生设计模拟的工作流程,给学生提供基本的素材,让学生自行建立图表。

2.3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实施路径还包含了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只有先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增进其对新时代计算机教学的目标了解,才能更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模式,完善教学内容。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另外,改革传统课堂中的教学关系,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自行制作PPT,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画面制作,教师也应当为学生进行制作技术的引导,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3]。还应树立敬业精神,在工作中不断丰富自己,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不足,进而为新时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做出突出贡献,并促进高职院校整体计算机教学的水平提升。

3结语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培养,是为学生今后更好走上专业发展的工作岗位,更加适应于社会发展下的专业计算机需求水平。因此,实施教学改革应当充分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增进教师队伍建设和基础教学环境建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计算机教学空间,改进教师的教学模式与内容,最终培养出应用型、复合型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敬川.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探讨[J].知识经济,2015(10):125.

[2]袁福华.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思路探讨[J].科技资讯,2015,13(5):173.

[3]袁琦.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创新策略研究[J].中国培训,2016(22):171.

作者:杨波娟 单位:运城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职计算机专业引入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本文介绍“工作过程导向”的内涵及其应用,分析高职计算机专业引入这种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并通过调研、访谈、实验论证等方式方法,论证其对于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计算机;工作过程导向;有效性

1“工作过程导向”的内涵及应用

1.1工作过程导向

工作过程,是指完整的工作程序,即工作任务是怎样被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工作是有序的,是相对独立的、系统的、关联的一个个工作,有明确的分工,都有自身的工作流程,所需的技能也是不同的。工作过程导向,是旨为达到工作目标而采用的行为逻辑结构的一种管理学思想,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管理。这个内容可以是工序、指导思想、管理思想、技能知识、团队合作等。

1.2“工作过程导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将“工作过程导向”引入到教育领域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德国,诞生了工作过程导向思想,并将该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提出了“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的融合及掌握工作过程知识的问题需要整合等,并经过学校课程体系的反复实践,逐渐成熟。

2高职计算机专业引入

“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的必要性将“工作过程导向”引入到计算机专业,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发展的选择,而将“工作过程导向”引入其中,正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仅可以学习到指导行为的知识,如操作理论、管理策略,也可以掌握实践中需要的经验、诀窍、手艺、技巧、合作等知识。“工作过程导向”本质是“实践”,在计算机专业学习中,引入“工作过程导向”,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熟悉并熟练掌握计算机领域综合化的、完整的工作过程,通过明确任务、收集信息、制订计划、进行决策、组织实施等工作过程,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潜力,建立职业生涯发展的知识和技能,顺利实现从学习到工作的过渡。

3高职计算机专业引入“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的有效性

为论证计算机专业引入“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的有效性,结合课题研究,笔者进行调查走访,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对学生、企业进行调研,并通过实验性研究,论证“工作过程导向”对于计算机专业学习的指导作用。

3.1调研论证

(1)学生对学生的调查论证,课题组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随机选择部分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94份,在这94份问卷中,有3份问卷属于无效问卷,剩下的91份被视为有效问卷,对这些问卷进行收纳、整理,最后进行综合、分析(图1)。从图1我们看出,有54名学生选择计算机专业的目的是想学一个特长,占比60%,这是为让今后的工作做铺垫,能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而在对于现行课程设置上,是否满意的调查中,选择不满意的有79人,占比87%,而不满意中最主要的是觉得理论过重,实践性课程较少,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如何将工作中的任务教学化,使学生上岗后,能符合企业“上升快,适应期短”的要求。(2)企业课题组对于13名企业的负责人、人事经理、员工等进行访谈,了解企业最看重的员工的素质、条件等,在访谈中,企业招录员工最注重的条件有忠诚度、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学历等,其中,实践能力,能否迅速融入工作中占据重要位置。

3.2实验论证

实验目的:论证计算机专业引入“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的有效性;实验时间:2016年上半学期;实验内容:选择两个班级开展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实验性研究,A班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老师教授为主,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并按照学科体系规划,进行上机操作等简单实践环节,遵循原有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B班利用“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采用分组教学方法,将班级的35名学生分成4组,采用情景构建或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模拟计算机领域的一般工作流程,将工作中的一些任务教学化、细化,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因材施教,加以引导,辅之于理论课程。与C企业合作,模拟面试、工作场景。实验结果:在学期末考核中,A班、B班的理论考试成绩相差不大,但在上机操作部分,B班学生的操作能力强于A班的学生成绩。通过模拟面试场景,B班学生在面试或工作中表现更为切合实际、不怯场、熟练,而C企业负责人也表示,在招录人员时,对于优秀人才、有经验的人才、上手快的人才有倾向性。实验表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对学生适应实际工作有比较大的帮助。

3.3“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的优势

计算机专业引入“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突出的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有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1)增强实际操作能力采用“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增强学生对于计算机领域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学生在学校就接触到计算机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流程,动手的能力显著增强,因为对工作有切身体验,当走上工作岗位后,可以自然地将曾经的实践经验运用到工作过程中。(2)提高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计算机专业的教育中引入“工作过程导向”,并不是忽略理论教育,而是将二者融合在一起,用理论指导实践,并通过实践践行理论,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计算机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吸收和消化能力,提高知识的掌握程度。(3)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高分低能”现象一直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与体制、教育模式、考核制度有关,在计算机专业教育中引入“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仅只是学习动手操作能力,还有讨论、设计、实践、分析、管理等各项能力的锻炼,这都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曹立新.工作过程导向融入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9).

作者:何瑞英 王亚青 单位:重庆城市职业学院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模式

摘要:分析高职计算机专业传统毕业设计模式的缺点,提出将毕业设计环节与教学环节相融合的全程毕业设计的新模式,探索全程毕业设计模式下的毕业设计的实施方法,总结全程毕业设计模式的优点。全程毕业设计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能力。全程毕业设计模式对高职其它专业的毕业设计模式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毕业设计;模式;高职;全程毕业设计

引言

毕业设计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毕业设计通常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严重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本文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分析传统毕业设计模式的不足之处,探讨毕业设计的新模式,提出全程毕业设计模式,并分析其可行性、实施办法及优缺点。

1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传统毕业设计模式

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毕业设计都是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大学期间学生毕业前的最后学习阶段,是学习的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它是学生从理论学习、课程实训过渡到岗位实习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实现从学校到职场转变的重要过渡阶段;是学生为适应社会工作岗位而进行的准工作环境的实训。因此,毕业设计模式的研究对完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工作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1.1毕业设计与学生学习过程脱节

毕业设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处于相对独立的一个环节,通常是在专业课完成后,安排在最后一学期进行的。因此,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时,毕业设计工作并没有开始,学生不是带着问题学习,不能将专业课所学的内容融入在毕业设计的项目中,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又往往不愿意或缺乏积极主动的心态去温习以前所学的相关知识点。

1.2毕业设计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毕业设计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此时,学生通常在忙于找工作或联系实习单位,自然而然地把毕业设计放到了次要地位,忽视了毕业设计的工作,不能集中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中[1]。甚至有些学生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不足两个月[2]。再者,有些用人单位或实习单位要求学生提前上岗或参加相关培训,客观上使得这些学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毕业设计学习中。加之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内容不能及早了解,无法预见可能遇到的问题,毕业设计的质量往往难以保证,学生往往是应付了事。1.3毕业设计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相脱节传统的毕业设计,课题设置较为随意,毕业设计题目与学生的兴趣相脱节,与自己的特长、兴趣相差较大[3]。学生在毕业设计之前两年多的时间没有关注毕业设计,甚至不知道毕业设计是怎样一个环节,更谈不上将毕业设计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结合。

2全程毕业设计模式

传统高职毕业设计模式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突出缺点。全程毕业设计模式就是将毕业设计工作适当提前,将毕业设计环节融入到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过程中。专业课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毕业设计的实施过程。

2.1全程毕业设计启动时间探讨

下面以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为例,从历年毕业设计的课题中抽取较为典型的题目进行分析。分析毕业设计题目所涉及知识点与相关课程开设学期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毕业设计课题的知识点集中分布在第三与第四学期,也就是大学二年级阶段。毕业设计工作提前至第三学期是较为理想的。

2.2全程毕业设计开展形式探讨

全程毕业设计模式是将传统毕业设计适当提前,将毕业设计工作融入教学全过程的一种形式。选题、分组、指导的整个过程较传统毕业设计更具灵活性与多样性。(1)选题:选题是毕业设计首先面临的环节,全程毕业设计模式下毕业设计的选题必须与课程体系一致,指导老师应针对近几年来毕业设计题目,认真分析毕业设计课题所涉及的知识点,细心罗列若干课题,并精心安排指导计划。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课程本身的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还要照顾到毕业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做到教学过程与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相结合。(2)分组:毕业设计通常按指导教师进行分组,这有助于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开展,也有助于组内成员的相互讨论。全程毕业设计模式由于毕业工作已适当提前,毕业设计的分组工作具有更多的灵活性。首先,毕业设计的分组可以与技能竞赛的培训相结合,选题时可以选择与技能竞赛知识点相近的课题,做到技能竞赛的培训与毕业设计的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4],毕业设计的指导过程同时成为技能竞赛的培训过程,有力地推动技能竞赛工作的开展。两项工作同时进行,对于巩固相关知识,提高实践技能都大有帮助,使技能竞赛环节成为毕业设计大环境中的一个小环境。其次,全程毕业设计模式的分组可以按学生的兴趣小组进行划分,这样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学习技能的主动性、自觉性得到提高,使毕业设计工作与推动兴趣小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第三,分组工作也可根据学生工作室的开展情况或根据学生第二课堂的开展情况进行。依托学生工作室,根据成员的爱好和特长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与指导[5]。(3)毕业设计与教学环节的专周实训相结合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有必要在每学期末的最后两周作为专周实训。专周实训是综合本学期专业课的知识而开展的小项目实训,通常由企业的工程师与校内专任教师共同参与。在全程毕业设计模式下,专周实训应兼顾毕业设计课题,与毕业设计的工作相融合。专周实训指导与毕业设计指导同步进行,既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4)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的协调性毕业实习是学生就业前的最后实习环节。毕业设计环节在课程实训与毕业实习衔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全程毕业设计模式必须充分考虑其对毕业实习的衔接作用,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企业资源,使毕业设计选题与专业的岗位需求相一致,避免毕业设计与实际岗位脱节[6],力求与毕业设计选题和企业的真实项目相衔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5)毕业设计与教师特长相结合毕业设计主要由指导老师来分组,尽管全程毕业设计模式下毕业设计工作涉及到多个老师,但主要工作仍集中在一个指导老师上或一个教师团队上。因此,毕业设计应充分考虑教师或教师团队的特长,做到毕业设计与教师特长相结合,使全程毕业设计模式在提高学生技能的同时,还能促进教师技能的提高。

2.3全程毕业设计模式的优点

(1)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全程毕业设计模式,从选题、分组到教师的指导,在各个环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毕业设计融入教学工作中,使学生带着任务、带着问题学习专业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强化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与兴趣小组及技能竞赛培训相结合,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2)形成师傅带徒弟,学长带学弟的运行机制全程毕业设计模式,指导教师充当师傅,手把手地开展辅导工作,全方位介入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真正起到传、帮、带作用。通过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也能熟悉工作岗位核心要求。毕业设计与学生工作室相结合,一方面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毕业设计课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7],另一方面由于毕业设计小组中由不同年级的学生构成,方便建立合理的机制,实现学长带学弟的良好运行模式。(3)企业全方位的参与全程毕业设计模式是将毕业设计与教学工作全面融合。在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下,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8],全程毕业设计可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实施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使企业工程师能全程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毕业设计选题可选用企业的真实项目或对真实项目的简化,使毕业设计工作与企业的岗位工作更加接近[9]。(4)有助于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全程毕业设计模式下,教师对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相对较长,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多门课多位老师的指导,这一过程也强化了教师间的合作,拓展了指导老师自身的知识面,有助于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全程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往往会有企业的工程师参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专任教师企业工作经验的不足[10]。

2.4全程毕业设计模式实践效果

全程毕业设计模式在我系试点推广,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毕业设计的指导过程中,指导老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加长,指导次数增加。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关注度明显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也得到显著的改进。与此同时,相关技能竞赛指导小组及学生实训室项目的开展也有较大水平的提高。

2.5全程毕业设计模式面临的问题

毕业设计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全程毕业设计模式将毕业设计提前,导致学生无法从整体设计的角度分析毕业设计的课题,在选题时由于缺乏相关专业知识而无从下手。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指导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必要时,指导老师应将后续课程适当提前,并着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3结束语

本文以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为例,探讨了毕业设计改革的思路与方法。提出全程毕业设计模式,旨在实现毕业设计与课程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毕业设计环节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让毕业设计贯穿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专周实训、毕业实习等各个环节。它有助于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程毕业设计模式实施方法可以应用于其它专业的毕业设计,对其它专业的毕业设计模式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陈文 单位:福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

第四篇: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摘要:在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各个专业陷入一种冷门状态,给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也带来一些困难。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能力,解决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成为当前人们研究的主要话题。所以该文将讨论如何利用相关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学生;综合能力

1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发展空间不断缩小,但竞争趋势越来越激烈,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胜位置,保证教学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提高学生的综合发展对一个企业具有重要作用。综合能力的提高能够使学生适合社会环境,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现代社会就是人才不断适应的环境,企业作为一个集体发展,实现新的变革需要,一定要吸引综合能力强的人员,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发展效果。同时,为了实现自身价值,促进效益的形成,还需要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虽然这是一个过程,但经过不断的努力,一定能实现较大进步。综合能力的提升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每个人的学习背景都是不同的,接触的文化形式也存在各种差异,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的思维意识,才能使其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同时,好的学习方法也能提高自身能力,并促进自身经验的丰富性。综合能力的形成还能使学生在以后工作中形成正确的态度,并保证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一般情况下,不仅要遵循公司的规章制度、发挥其主观意识,还要在工作中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保证能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并利用自己的努力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综合能力的培养还能形成知识多元化发展,除了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还需要努力扩展自身的知识面,这样能够使自己在工作的工作中有效实施,并利用充足的知识做好沟通与交流工作。还要认清自己的真实能力,并在工作中形成积极的发展态度,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不仅能转变自己的思想,提升自身价值,还能成为一个更为优秀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需要在教育工作中,认真思考,并解决其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高[1]。

2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措施

2.1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计算机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对实践操作教学有效掌握,并充分了解其中存在的一些知识。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还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引导教师促进教学方案的优化性,以实现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完善性与有效性。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对计算机的综合能力,对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进行培养,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并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改变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还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期间,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进行培养。计算机专业课程与传统的教学课程存在较大关系,最为明显的特点就要学生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都对其形成较高要求。所以,在对其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可以将课本知识与实验知识相互结合,保证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方式[2]。并且,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学习产生较大兴趣,并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去,学会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因为在不断沟通与交流过程中,能够解决课堂中面对的问题,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期间,教师还需要注意到,对学生以正确的方式进行引导,这样,学生不仅能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到计算机中存在的各个结构、网络连接情况等,还能在生活中对问题进行探索,并利用相关措施严格解决,保证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更新下,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综合能力。

2.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企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创新型人才也形成新的发展要求,有了创新型人才才能开发出更多的产品,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所以,创新能力培养在其中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能解决计算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计算机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的思维开发,并对学生在计算机各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引导,期间,教师需要利用某个问题来引导学生,使学生在不断思考过程中,学会对问题进行积极思考与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样不仅能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能力,还能使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学生在对某个问题进行思考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动手操作,并在实践操作中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利用废旧的电池、硬盘等,让学生主动到网络上查询相关构造和组成部分。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创新大赛,保证他们能够在比赛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综合能力。

2.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高职院校的学生计算机综合水平较低,只有培养高职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和不断发展。因为一个良好的习惯能够让学生不断进步,所以,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独立思考,促进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教师在课程开展前期,需要将任务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学习,针对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将其保留在课堂上去解决。这样,不仅能发挥良好的自学效果,还能使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有一个新的认识,保证学生对计算机操作期间更为熟练。所以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能够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综合能力。

3总结

综上所述,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改进存在的问题,需要学校利用相关措施对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并促进计算机教学方法的创新性,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钟方.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旬,2014(8):105-105.

[2]张雷.依托电子设计竞赛培养计算机专业高职学生综合能力[J].大学教育,2014(11):30-31.84

作者:范晓峰 王莉莉 单位: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

第五篇:高职计算机专业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高职计算机教学是高等教育中和教育机构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专业的优质化对社会的发展有极其重要作用。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专业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本文通过对当前计算机等行业的就业形势的分析,阐述了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基本问题,教育机构和学校为突出计算机专业的特色,提出了适合计算机专业发展的研究战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发展;战略研究

一、引言

计算机这一行业在中国的各个企业广泛普及,行业的发展和计算机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更为深刻的联系,根据相关的就业调查数据分析,企业对于有着计算机经验的人才会更加青睐。教师只有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兴趣进行相应的了解来设置计算机教学课程,这样计算机教育才能有效地进行,接下来本文针对当前各个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和计算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适合高等职业学院计算机专业发展的战略研究。

二、高职计算机教学

第一,教学制度不健全,落后的管理模式。在现阶段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育当中,主要采取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流程和管理模式,该模式的教学与学生计算机的学习方法极度不协调。过程和经验管理模式以形式要求为主,过分追求整齐划一,直接导致了有着不同性格的学生被训练成为相同的个性。在一个高职院校当中,不同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生长环境,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和个人素质等,在这些方面有很大差异,基于这种状况,就会在很大的程度上打击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积极性,教师没有充分地做到以学生为本进行教学。完全是违背了新式教育模式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基本思想,对于学生的计算机水平的提高和综合素质发展来说都起到了不利的影响,严重地阻碍了中国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第二,教师职业水平不够,教学水平低。对于计算机教学工作来说,时效性高这一方面要求极高,所以说专业性教师的选择是计算机教学有效开展的基础。高等职业学院在进行计算机授课的时候,教师担负着非常重要的引导角色,学生在计算机技术的学习过程当中离不开教师的专业技术的支持。这对教师的专业性知识有过硬的要求,因为只有专业的解答才会在学生的心里形成定理并且铭记于心,现阶段人们看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很多的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当中,配备的专业的教师不管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来说都是存在欠缺的地方,从而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中遇到问题不能得到专业的解决,这与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大大相关。第三,计算机学习枯燥,学习积极性不够。在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当中,对于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大脑思维能力、主观能动性这三个方面有很高的要求。人们知道计算机这门课的专业性强操作难度高,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会觉得非常吃力,从而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一点一点地消磨,再加上在学习的过当中非常容易遇到复杂的计算机技术问题,但是由于没有钻研的精神,也没有研究的勇气和决心。所以对于计算机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水平都是非常低下的。

三、解决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效率水平低下的对策

第一,转变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理念的发展当中,人们不能固守传统的教学方式,要积极地做好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工作。现阶段人们看到中国的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工作的效率水平低下的情况,对于从事教学行业的人员来说,不仅仅需要正确审视这其中的问题根源所在,还需要积极地建立起创新意识。高职院校的教学宗旨是为了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对于现阶段的教学理念来说,人们需要创新地融入企业的人力资源的需求,在进行计算机技术教学的过程当中为学生安排合理的教学计划,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水平。所以说,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过程中创新是教育教学前进的基础。第二,积极提高计算机教学师资力量的专业水平。人们都知道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优秀的教师是提高中国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质量水平的重要的法宝。所以人们需要做到积极地引进优秀的专业的教师去进行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工作,对于现阶段学校内部的教师做好术业专攻的培养模式,旨在培养起一批有着丰富教学经验、较强的专业知识能力的计算机专业技术教师去进行教学工作的开展。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做到充分地了解学生,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将企业的需求有机地转化成为授课的内容和方向,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让其成为更适合社会发展的技术性人员。第三,在计算机教学当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观念当中往往是把教师当作课堂中心,这是完全不对的。一个高效的计算机教学课堂要做到保证教授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的计算机技术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信息进行充分的了解,依据学生的专业水平制订合适的教学计划,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水平。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所采取的普遍都是班级授课方式,由于在班级授课的模式当中需要实现教材一致,直接就会导致教学技术内容的枯燥和单一,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新型教学模式的开展势在必行,先进的教学模式是以带动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目的,其能更好地进行专业技能的指导,通过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在遵循传统授课模式的核心思想上充分地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旨在促进学生学习效率水平的提高。

四、结束语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网络已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对专业计算机人才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所以说教育机构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办学质量,促进高职计算机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要积极地做好教学模式的变革发展,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要全面地提升自我的专业素质,这样有利于高职计算机教育的发展。

作者:胡岩松

第六篇:学徒制模式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应用

【摘要】随着国家对高等职院校教育质量的不断重视,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计算机专业课教师重点关注实践教学,并且在实践教学中应用协作学徒制教学模式,在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全面创新教学方式,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协作学徒制;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应用研究

在高职院校开展现在学徒制的背景下,各个专业都在试点进行着工场模式的师傅带徒弟的授课环节,那么对于作为教师的师傅就要有很高的要求,首先都要有多年的企业经历,才能传授给作为徒弟的学生的真实的企业环境所需的技能。在现代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并不一定适用于学徒制的教学方法,作为一种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更新技术的专业,不能采用填压式的教学方法,更不应该忽略了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应该积极主动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学生一体开展相互协作的合作关系,将学徒教学模式与实践共同体观念融合在一起,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1协作学徒制的应用原则

在计算机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之前,教师要想更好的应用协作学徒制教学方式,就要全面分析协作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应用原则,明确协作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应用方向与基本理念,保证可以有效应用此类教学方式。

1.1自主性原则

在应用协作学徒制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遵循自主性原则,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便于可以制定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思维训练的模式。只有遵循自主性原则,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才能使学生在计算机相关专业课堂教学中成为探究者与思考者,并且主动探究课程知识,创新学习方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2实践性原则

在计算机相关专业实际教学期间,教师要结合及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特点,遵循实践优先的原则。协作学徒制教学模式中的实践性原则可以突出计算机专业项目实践内容,促进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拓展知识获取渠道,为其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

1.3项目真实性原则

在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想更好的应用协作学徒制教学模式,就要遵循项目真实性原则。主要因为协作学徒制教学体系是将项目作为载体展开的教学环节,项目的真实性与学生学习效果产生直接联系,特别是软件类的课程,只有设置了真实的软件项目开发环境下教学环节,才能提高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计算机相关专业中协作学徒制的培养方案

对于计算机专业教师要求必须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的经历,只有在这种背景下,在教学的开展中,可以明确协作成员角色与分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形成技能互补与经验分享体系。在制定协作学徒制教学方案期间,教师利用实践共同体的学徒关系,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到相关的生产活动中,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互惠与协作的关系。在此情况中,教师要将知识与策略分布在共同体中,协作成员可以自觉领悟知识与策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基于协作学徒制下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教师在实际教学期间,必须要根据专业教学特点,将协作学徒制教学理论作为指导基础,整合所有的基础理论与实践课程,形成有层次性、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模型。并且将教学模型应用在实际教学中,保证学生可以在日常实践训练中掌握计算机专业教学规律,提高自身学习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教学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3.1保证项目案例的真实性

项目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在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意识到实践项目案例真实性的关键作用,在实践教学中,设置一些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优势与作用。因此,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教师在协作学徒制课堂教学期间,必须要利用真实的项目案例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为其在毕业之后的就业与创业积累丰富经验。例如:在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实践环节中,教师可以引进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较为贴近的游戏软件开发案例,使学生了解到这类以计算机为平台,实现人机互动形式的娱乐软件项目的开发原理。

3.2模拟公司化的学习场景

计算机专业课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与企业开展订单班的机会,利用企业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实践学习效率。首先,高职院校在设置实验室的时候,可以仿照公司在学校中设置各种企业场景的专业实验教室等真实的教学场景,使得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全面投入到实践教学活动中,从根本上领悟计算机专业知识与技能。其次,高职院校可以在企业商洽,在公司设置假期实训基地与实习基地,制定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使学生在学习实践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4结论

在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协作学徒制教学模式的优势,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基础上,优化学生的学习体系,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作者:王植 单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更多自然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6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zrkx/263410.html

    相关专题:中小企业营销策略 酒店管理


    上一篇:谈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