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宗教 >

低碳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探索

一“当做实践去理解”就是强调主客体在活动中同时产生

正如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指出的,“人类活动尤其是化石能源燃烧带来的长生命周期的CO2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大的影响,诸如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洪水、干旱、生态系统破坏、粮食减产等。”[2]撇开了人和人的活动,低碳经济等客观事物本身不会有合目的性的变化。面对目前的生态危机,一些学者主张“自然具有价值、权利和智慧的非人类中心主义”,“自然是最高的主体、绝对的主体,人类是相对的主体”,并赋予“一切非人自然物的主体性”地位,公然提出“反对人类中心主义”。殊不知,主体总是与客体相对应的一个关系范畴,没有客体哪里有主体呢?既然“一切非人自然物”都是“主体”,还有什么“客体中心”呢?还说什么“只有回到以大自然为中心的世界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问题”。其实,生态危机是人(主体)认识和价值导向上的危机,是以物为本追求最大利润即传统工业社会发展观造成的,并非人的主体地位本身造成的。同时,“人类中心”地位是历经数百万年才形成的。人猿揖别时,人仅仅只是大自然的一员,并像其他“动物一样服从它的权力”。人类真正把自然界作为认识和改造的客体对象或者人真正具有主体的资格,大概是从15-16世纪才开始的,18-19世纪巩固了自己的主体地位,20世纪前后人才逐渐转变为实践的主体,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才出现重大变化。不能因为人对自然界的节节胜利而造成了生态危机就把主客体的地位颠倒过来。否则人类只会遭到更惨的惩罚。因此,要克服生态危机只有强化人的中心地位和社会责任意识。

二“当做实践去理解”就是将对象视为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实际发展过程”

主客关系———如人与自然或人与低碳经济之间的关系源自于并且只存在于人的活动之中。因此,人的活动内在地包含着人与自然(做事)、人与社会(处世)、人与自我(做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而这些关系的总和又构成了现实世界中的基本关系。或者说现实世界的一切及其变化都是“人通过人的劳动”促使“三者”交互作用并各自作出相应改变的过程和结果,即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讲的“过程消失在产品中”。于是,作为现实世界基础的“人的感性活动”即“实际发展过程”就成为实证科学的研究对象。在这个“实际发展过程”中既有主体和客体的变化,又有主体际(人与人之间)和主客体之间关系的变化,而且客体对象发生所要求的变化(即获得的成果)都是这些变化的集成效应。遗憾地是人们只认为是对象自身单向度一次性变化所引起的,这样就否定了活动中各种要素的同时存在及其变化的过程,即否定了“人的活动”,或者说象费尔巴哈那样“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而以“独立于人的低碳经济”或外在于人的“碳排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关系”为研究对象的低碳经济问题撇开了人和人的活动,当然也就不研究人的低碳经济(生产生活即消费)活动的全过程(见表1)。如表1所示:(1)纵向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或环节,都是由各自横向上的“三者同时存在”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如全面低碳生产由低碳物质生产和自然资源生产(自然界)、人自身生产和精神生产(人文界)、社会关系生产(社会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显然只关注低碳物质生产是片面的;(2)纵向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之间并非传统思维的那样———“前因后果”,而是E·莫兰在《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一书(北京大学出版社)讲的,“所有的事物都既是结果又是原因,既是受到作用者又是施加作用者,既是通过中介而存在的又是直接存在的。”于是,各个环节之间就形成为一个反馈圆环。如低碳生产决定消费(低碳生活);低碳生活也决定着低碳生产。所以,低碳生产—流通—交换—分配—消费(生活)形成为一个整体,而低碳保护(障)渗透于或贯串于生产生活的全过程之中,显然只关注低碳生产或者生产生活也是片面的;研究对象是活动(过程)还是活动的结果(产物),尽管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区别亦具有根本性———前者揭示事物的动态形成过程,后者揭示事物的静态构成。关于影响碳排放的因素问题,几位国外学者建立了I=PAT方程[3],即将对环境的影响(I)与人口规模(P)、人均财富(A)、技术水平(T)等因素联系起来并通过改变其中的一个因素(其他因素固定不变)计算出这个因素对环境的等比例影响。其实,任何一个现实活动都是主导多维因素的整合效应7,现实的低碳经济活动亦是如此。所谓“一个因素的等比例影响”的计算结果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又有学者通过建立随机模型(Ii=apibAicTidei,其中的ei为误差项),并将三个因素———人口(P)、人均消费(A)和技术(T)作为“改变碳排量的决定性因素”[4]。这些观点和方程及其计算结果被国内外许多学者广泛采用。这些方程在数学上似乎很先进,但是对于现实活动来说又是落后的,某些结论是错误有害的。因为这类方程是形而上学思维的产物:它注意到“影响因素”的多维性,却忽视了主导性即决定低碳经济活动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一人;它注意到“人口规模”(数量),却忽视了转变人的价值观念和活动方式这个普遍性和根本性的问题;它注意到“经济增长”或“人均消费增长”,却忽视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根本目的;在培育措施上注意到物质层面、自然科技层面,却忽视了人文精神和社会关系层面。总之,它撇开了人和人的活动,它强调“三低”却滑向了其反面———反对发展。低碳经济是低资(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生产效率、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新型的生产生活过程和结果,亦即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下人通过人的低碳活动将各种资(能)源“协调和集成起来”的一种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无论是节能减排还是“协调和集成”,无论是低碳生产生活还是其发展模式(方式)只有人通过人的活动才能实现。而人的活动是生存于人与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中的人通过物质手段和方式手段与客体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生产在内的一切活动都是“人们”、“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和关系”、“人对自然界的关系”或者人文科技(“做人”)、社会科技(“处世”)、自然科技(“做事”)“三者同时存在”与变化的过程和结果(见图1),而所谓的“改变碳排放量的决定性因素”及其模型(方程)不是指“人的活动”。而且“人的活动”(并非人口规模)、特别是全社会的群体行为都是一定的价值观的反映。目前全球的生态危机正是传统的工业社会发展现造成的,而国内外许多学者只关注人口数量(特别是15—64岁人口所占比例)、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或人均收入)、高碳技术的使用量与碳排量之间的关系等等这样一些表面现象,都忘记或忽视了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根本转变,直接违背了联合国环发署为2008年“世界环境日”确定的“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的主题。然而,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不惜牺牲环境、资(能)源和生产者的生命健康或者不顾“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等等状况,是不能通过这些方程计算出来的。

三“当做实践去理解”的革命性“在于改变高碳世界”、“创造低碳新世界”

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对实践唯物主义者……说来,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5]一百多年过去了,“解释世界”的局面在国内除了哲学界有所改变之外,其他学科似乎尚未关注到这个问题,关于低碳经济问题研究在“创造新世界”上仍然没有冲破传统观念。马克思的伟大之处就是将一切改变追溯到人自身的改变,即“一切变化都是由于人的活动”。这里就直接涉及到低碳经济问题研究的现状。“低碳经济”本来是2003年英国首先提出的,现在已经成为全球的共同话语。但是对其涵义的理解不完全一样,多数学者都如同中国科学院在2009年8月出版的《中国2050年能源科技发展战略图》中说的一样,即认为:“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请注意:这里是指“经济模式”而不是经济发展或经济活动即人的活动“模式”)。其实,“三低”是针对高碳经济即传统工业经济的“三高”(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而言的。这只是表面现象,无论是“三高”还是“三低”都不是问题的本质。“三高”经济的实质是“丧失良心”(美国有学者最近称美国的主流经济学派为“丧失良心的经济学”),是“一切向钱看”或者是不择手段的发财、致富。而且“三低”只是发展低碳经济的物质目标要求,其目的是提高广大民众的生活质量,忘记或忽视了这个根本目的,低碳经济也会变成“一切向钱看”的经济,或者以为追求“三低”就会自动地成为高生活质量。英国政府在2003年发表的能源白皮书中就明确指出培育低碳经济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它说:“低碳经济(应为低碳经济活动—引者注)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而许多学者至今从未提到低碳经济活动会“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问题。英国政府的“低碳经济”仍然没有摆脱传统工业社会发展观的束缚和影响,如它的“更少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投入,获得更多的自然类“低碳经济产出”。如图1所示,任何现实活动都是同时投入人力资源、社会关系资源、自然资源,并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下相互作用的过程,其结果或产出既有有形的物质产品也有无形的个人自身的观念、知识进步和社会关系的改善。因此我们认为:低碳经济活动就是人们把自然(物质)类低碳经济、人文(精神)类低碳经济、社会(关系)类低碳经济三者“协调和集成”为全面低碳经济。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方法、手段协调和集成”为“科学技术整体”。[6]于是,我们提出全面低碳经济及其形成的机制(见图2)。如图1、2所示,现实活动中的资(能)源、环境及低碳经济都是各自的“三者同时存在”与变化的,也就是说内部各种要素和外部各种关系都是同时存在及其相互作用的,每次活动(过程)的结果都是各种要素和关系之间的协调和集成效应。如低碳经济是人通过人的活动将人力资源、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在一定的环境(包括自然物质环境、人文精神环境、社会关系环境)条件下相互作用的整合效应。在高碳经济片面发展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培育全面低碳经济,是当今时代的必然要求。胡锦涛同志提出“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认为:由传统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片面发展”通过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全面发展”是“废除私有制的最主要的结果”。而共产主义是“依靠人”、“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15我们认为:这里的依靠人、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指“自我意识”或“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的真正占有就是“以人为本”;“三大矛盾的真正解决”就是实现经济(即人和自然之间矛盾的解决)、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热语中的“低碳经济”应该视为以人为本的全面低碳经济,人们所从事的每一个现实的低碳活动都直接地涉及到人文资源、社会资源、自然资(能)源和人文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仅就低碳生产活动来说,它当然是自然科技(“做事”)、人文科技(“做人”)、社会科技(“处世”)三者在一定的环境中“协调和集成”的过程及其结果,只有对低碳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我们才能正确总结并吸取传统的工业经济即高碳经济仅仅着力于发展自然科技和追求单一的经济效益的经验教训,才能促进实现我国全面低碳经济既快又好地可持续发展。

作者:刘华容 单位: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博士研究生


    更多宗教论文详细信息: 低碳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探索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zj/81926.html

    相关专题:中国书画 农村资金互助会


    上一篇:小议建筑施工管理职责的分配
    下一篇:中职德育教学探索3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