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术 >

动画短片剧本构建的基础综述

1.认知、提炼题材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也是最大的素材库。一部动画作品的题材和故事,并不苛求创作者背上行囊,远赴重洋,跋山涉水,博古论今地去寻找,去挖掘(当然,能够这样费尽心力找到的也会是好的故事)。其实只需要睁大眼睛,仔细地看看周遭,就能随便“拣”到很多有趣的题材。零距离的接触是挑选和感受故事主题最好的途径。

1.1经典就是永恒

如果我们羡慕迪斯尼热闹欢快的故事表现,那是因为它很多故事都立足于童话的经典文本。容易上当受骗的白雪公主可不是迪斯尼动画师们的创造,美女与野兽的浪漫爱情也不是一个动画导演编出来的,这些可都是大家熟知的童话故事。这样的故事演绎起来似乎可以少了几分心力,因为观众群体早已确定,就算变着方法地一再改编,依然引人入胜,成为具有永恒意义的故事情节。这样看来,从身边的名著中“搜刮”值得改编和表现的题材不失为一个寻找故事题材的有效方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改编一个既有的故事,重要的一定是这个“改”字。如何改得既具有原作的精髓,又具有现实的主题意义,这是需要加强的能力。试想如果《狮子王》中的辛巴不是一头狮子而是一个人,那么这部经典的动画也许会因为太过写实和接近原作而得不到大家的认可,正是因为创作者将莎翁的哈姆雷特王子的特质移植到了动物世界里,才形成了全新的观赏价值。甚至看完影片之后,满足的观众都没意识到这是一种名作的改编。这种“变而无形,移而无痕”的选材方法才是个中高手所为。动画影片《虫虫总动员》,和日本经典的《七武士》的故事难道没有异曲同工之妙吗?讲述的都是因为族群受到威胁之后,主人公外出找寻救兵,最后战胜敌人,保卫家园的故事。这样令人熟悉的故事主线却在重新的包装下被搬进了一个蚂蚁的世界,众蚂蚁们与蝗虫展开了殊死抗争,最终获得胜利。由此可见改编名作需要在原作本质之外包裹一层外衣,可以变换角色,也可变换空间场景,甚至可以将原作情节打散重组。

1.2世俗也是高雅

很多动画专业的学生认为身边的题材似乎过于世俗了,离所谓的高雅艺术创作太远,那么,如何在这些鸡零狗碎的世俗生活中寻找艺术的高雅呢?《料理鼠王》为什么具有观赏性?因为这是一个小人物成功的故事,但是这个会做各种高级法式美食的人物是一只老鼠!《功夫熊猫》好看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这也是一个小人物为理想奋斗,最终成功的故事,但是这个身怀绝技的人物竟然是一只胖硕的大熊猫!从这两个问题的自问自答我们可以看出美式的“个人英雄主义”题材的盛行。不管是小老鼠还是胖熊猫,他们都作为一个自强不息的个体在影片设置的有趣情节中,在不停地锤炼和摸爬滚打中成就了自身的价值。这些题材或者小人物我们身边有吗?答案还是肯定的。《超人特工队》讲述的是超人家族的故事,看上去华丽、炫目,充满着高科技的道具和让人热血沸腾的特异功能表演,但是拨开外衣看主题,其实讲述的是一个中年危机的主人公如何在和家人团结战斗的过程中重新认识自己,重塑自信的故事。中年危机这样的题材陌生吗?当然不!那么我们该羡慕PIXAR的不是在于他表现了超人的力量,而在于他具有慧眼地将中年危机这样世俗的题材表现得如此高雅,如此具有艺术的表现力,甚至能够雅俗共赏。这些不刻意强调别出心裁的故事,却老老实实抓住了“世俗”的质朴情绪——个人奋斗、中年危机、亲情沟通等等。看似世俗却又在观众内心形成高度的共鸣,这样的“世俗”已经不再是下里巴人平庸的生活题材了,经过艺术加工之后形成一种具有全新意义的高雅形态。因此在选择题材时不要将具有亲和力的世俗主题拒之门外,因为任何的高雅都是从令人熟悉的世俗中来的。

1.3隐喻诞生思考

动画作品除了正常的叙事功能之外,很多情况下具有寓言的隐射和隐喻的功能。特别是对于学院派艺术短片的创作,许多同学肩负着表现社会问题,展现个体内心、甚至表现哲学思考的创作使命。那么这种类型作品的题材选择相对需要投入更多的理性认识。如何选择合适的承载物,包括人物、道具和场景来表现相对深沉的主题,这是在选材阶段需要重点思考的。需要强调一点,无论表现的主题多么深刻、或具有强烈的个人意识,或带有主观的个人判断,在选择题材时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所有的视觉元素及其动作表现必须合情合理。比如观念短片《平衡》表现的是人与物质之间,或人与人之间争夺物质的一种相互制衡的平衡关系,因为这种太过于抽象的主题,使得表现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但是创作者以令人惊叹的艺术手法不仅将主题具象化、形象化地展现出来,更是用简单的动画造型明确地讲述了一个故事,将隐喻的思考放在具有一定趣味性的故事表现之下,实现了作品的表达意义。

2.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2.1人情•渗融其中

任何具有人情味的作品才是能够打动人心的成功作品。所以我们在选择题材时还要将人性的情感贯穿其中,并将这些情感不着痕迹地渗融进每一个叙事的情节之中。如果说宫崎骏的影片有着深沉的人文关怀,那是因为他作品的题材总是能够直击人们内心最柔软、最具有共通性的那个角落——《龙猫》中的童年回忆;如果说梦工厂的影片具有深刻的成人世界的理想和哲理,那也是因为它的作品大都挖掘到了不同种族的民族心理——《埃及王子》中对自由、独立的追求;再如一些优秀的动画短片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经久不衰,那也是因为它表现出了一种不为时间所改变的人性追求。对于一个题材的处理我们需要以情动人。

2.2风格•锦上添花

动画的风格是锦上添花的工作,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对于同一题材的不同处理能够看出创作者的风格:日本的动画创作的题材往往喜欢选取“存在”这个高深的主题,对于这样的主题,每个创作者的思考角度都各不相同,立足点也不同,但是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风格和主题基调:宫崎骏的作品讨论人在自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用飞行、自然风光等视觉元素来表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大友克洋的作品则讨论人在大机器生产社会中的存在问题,人与机械之间的斗争,充满着对未来的思考;而金敏的作品则将重点放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存在”题材上,表现人们内心的压力和性格的扭曲、变异,这是深层次的人性思考。这三位艺术家选择了同样的题材——“存在”,但用不同的手法和侧重点去表现,形成了强烈的个人风格。在学院派动画剧作题材的选择和提炼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地加以认知、分析,从身边找寻,从情感入手,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体系。

作者:韩栩 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更多社科学术论文详细信息: 动画短片剧本构建的基础综述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s/164798.html

    相关专题:造船技术 侯氢


    上一篇:畜产品保障质量安全论文
    下一篇:法论治恶性肿瘤经验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