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术 >

校园文化的设计理念

一、确立特色校园文化体系的目标定位

(一)坚持“植根建筑,服务建设”的文化源点作为伴随着新中国建设的脚步成长,具有60多年办学历史的建筑类院校,文化体系要突出自身的建筑特色。从1950年建校之初的张家口技术学校和察哈尔工业学院,学校就被赋予了“振兴教育、培育栋梁”的重任。从1952年院系调整将水利学科并入清华大学,学校划归河北省的张家口工学院、张家口建筑工程专科学校,再到建设工程部张家口建筑工程学校,直至1978年更名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建院人始终以培养建筑类高级技术人才和推进经济社会进步为己任。因此,学校将“植根建筑,服务建设”确立为自身的办学信念和文化源点。(二)弘扬“艰苦朴实,勤奋进取”的优良本色在我校精神财富的积累过程中,作为当时察哈尔省唯一的工科高等学府,学校扎根塞外山城张家口,初创时期的艰苦历程造就了河北建院人不畏艰难的特殊品格。这种历史形成的精神文化已深埋在人心中,融化在血液里,体现在行动上。经过一代代河北建院人的勤奋努力和锐意进取,实现了学校在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上的历史性跨越,谱写了激昂雄壮的乐章,积淀形成了历代建院人“艰苦朴实,勤奋进取”的优良本色和办学精神,值得永续传承和发扬光大。(三)凝聚“善建不拔,立身有体”的精神力量老子《道德经》里的“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祭祀不辍”是用建筑的形象来比喻在修道修德中建德的重要性。“建德”犹如打基础,要始终如一,基础越稳固建筑修得越牢固。而《周易》中的“刚柔有体”则表明建筑的明暗平衡关系,也比喻做人的立身之道。建筑是百年大计,建筑就是“建德”,要保持稳固而不拔。建筑犹如树人,树人必先立身,要做到德艺双馨而有体。校园文化要凝聚师生员工“善建不拔,立身有体”的精神力量,激发做人做事的文化自觉,防止道德缺失和人格错位,实现健康成长与发展。

二、夯实特色校园文化体系的建设基础

校园文化的特色不是空穴来风,特色的形成要有充分依据和坚实基础。对于建筑类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定要注意克服封闭模式,走出“象牙塔”,置身于社会大环境中汲取营养,建立多元化的结构体系。我校从自身校情出发,紧密结合行业文化、区域文化和历史文化,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跨界融合校园文化体系。(一)在行风文化中萃取校园文化特色建筑类院校的行业特色非常鲜明,主要办学任务是为建筑及相关行业培养专业人才、开展科学研究、服务本行业发展需求,其主要办学要素必然受到建筑业行风文化的深刻影响。建筑业因为其产品的一次性和不可逆转性,责任尤其重大,建筑业从业者的自身素质的重要性非常突出。我校“善建不拔,立身有体”精神文化的提出,就是诠释建筑行业的文化精髓。建筑行业的特点是工作环境相对艰苦且技术进步较快,对建设工期和施工质量要求严格,对工程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我们从建筑行业和原基建工程兵、铁道兵的“听从指挥、雷厉风行、吃苦耐劳、技能过硬、诚信守法、善于合作”的行风文化中提取精华,凝聚成“军人作风+专业素质”的人才培养特殊要求和重要文化元素。(二)在区域文化中探寻校园文化的特色大学作为文化机构,往往会成为一个区域文化的标志,也是区域文化建设的驱动力,但大学的自身文化又会受到其所在的区域特有文化的影响。区域文化是人们世世代代积淀而成的,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也使得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受其熏陶。我校地处塞外张家口市,位于冀、晋、蒙交会处,是一个有着鲜明文化特色的热土。历史上长期是蒙汉文化交流的区域,形成了特有的地方文化特色——既带有燕赵、晋汉文化的鲜明特色,又不失蒙元文化独具一格风貌,民风热情、朴实、开放、包容。这样的区域文化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校园文化。(三)在历史文化中凝结校园文化特色建校60多年来,我校曾先后隶属于察哈尔省、建设工程部和河北省,有着与共和国同步成长的光荣历史。时任察哈尔省主席的张苏同志曾亲任我院院长,原华北军区领导人杨成武将军题写了校名,校园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学校以多种形式充分发挥校史的育人功能,同时,注重发挥张家口地方历史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张家口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200多万年前,东方古人类在泥河湾盆地起源、繁衍;4700年前,炎帝、黄帝、蚩尤“中华三祖”在涿鹿合符,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统一、大融合;秦时为上谷郡,明时为长城重要关隘,清时为连接蒙汉文化的张库大道的起点。清末由詹天佑主持建设的京张铁路,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完成,投入营运的铁路。张家口也是革命历史名城,李大钊曾在这里主持召开西北农工兵代表大会,冯玉祥、吉鸿昌等在这里组建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张家口在解放战争时期被称为“第二延安”,聚集了丁玲、艾青、郭兰英等大批进步文人和艺术家,留下许多杰出力作和生动故事。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都是形成特色校园文化的源泉和活教材。

三、构建“建筑结构式”校园文化体系

建筑类院校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建筑特色,中国传统建筑所折射出的人文主义精神为我校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选取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基”、“柱”、“梁”、“脊”、“墙”等五个重要结构,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提出了“建筑结构式理论”,以拟人化的手法构建校园文化理论体系,整体打造建院人全面发展的文化环境。(一)“基”:思想道德培育体系“基”指的是思想政治工作,引申为“树魂立根”工程。所谓“树魂”,就是树理想信念之魂,夯实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根基,培育科学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强调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突出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魂”。所谓“立根”,就是立民族精神之根。学校通过组织多样化、系列化的文化教育活动,大力开展“树魂立根”工作,实现“德育入心”夯实根基的目的。(二)“柱”:专业素质养成系统“柱”是建筑的垂直构件,主要起结构支撑与承重作用。在“建筑结构式理论”中,我们把“柱”引申为专业素养,着重强调人才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适用性和专业性。强调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合理设置课程及教学内容,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组织系列化的专业技能大赛等活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复合型人才。(三)“梁”:综合能力拓展系统“梁”作为建筑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发挥着“延伸空间、平衡衔接”的重要作用。我们把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喻为梁,寓意着人在成材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能力空间,实现自我均衡、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概括为两大方面,即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能力。实践能力包括“竞争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等;人文素养能力包括“交往能力、阅读能力、适应能力”等。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能力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核心,实践能力是成人立事的基础和根本,人文素养能力则是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保障。(四)“脊”:创新能力教育系统“脊”蕴涵着四层含义:一是爱国忧民的政治情怀,这是大学承担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的根基;二是求真笃行的作风,就是实事求是和科学理性精神;三是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时代精神;四是成才奉献的实践品格。“脊”集中体现了“善建不拔,立身有体”的本质内涵,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校园文化发展的未来走向,也是保持校园文化特色,提升总体竞争力的一个永恒追求和主题。(五)“墙”:文化氛围营造系统“墙”起着“延伸建筑、传承人文、营造氛围”的作用,并发挥出强有力的价值导向、群体凝聚和社会辐射等一系列功能。一是依托校园既有的自然生态环境,挖掘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环境育人的生态文化。注重校园人文氛围的融合与渗透,以组织开展建筑文化品牌活动的形式,将培养建筑人求实进取的品质、善建不拔的精神以及艺术审美的建筑素养融入“校园生态环境”建设中。二是依托建筑、土木、艺术等特色专业,发挥文化亮点和品牌特色活动的凝练、辐射作用,形成特质鲜明的建筑文化。建筑物作为“凝固的音乐”构成建筑物的建筑元素和人文意义充分的结合,则更能阐释这种文化特色。三是让校园建筑成为承载学校历史,发扬学校优良传统的见证物。矗立校园中的建筑见证着历史,诉说着传统。我校和所在城市里有多幢建筑为本校教授设计,在课程教学、人文素质教育中都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文教育的活教材。四是让校园建筑成为展示学校特色,传承人文精神的标志物。富有特色的建筑可以塑造校园的良好意象,加强学生对校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凝聚力。生气勃勃的建筑形象令人振奋,有助于稳定学生心态,激励学生求学奋进。五是让校园建筑营造出“以人为本”的健康、愉悦的学习生活环境。在新校区建筑的设计规划中注意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不仅要满足建筑实际功能的需求,而且应更多地从师生的生活感受去审视设计,创造他们喜爱的、舒适的环境,使校园建筑更加丰富,更有个性,更有人情味。

四、结束语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坚持“和而不同,卓尔不群”的指导思想,依托行业文化、区域文化、历史文化,提出了特色校园文化的设计理念,构建了“建筑结构式”特色校园文化体系,其中“基”、“柱”、“梁”、“脊”、“墙”等五个重要体系相互关联,互为支撑,整体协调,共同创造浓厚的人文氛围,旨在培养学生较强的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文提出的“建筑结构式理论”,系统地反映出“善建不拔,立身有体”的精神本质,既与学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相得益彰,又体现出浓厚的建筑拟人化特色。随着新校区建设的推进和各种文化表现形式的展现,必将在我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在实践中逐步发展与完善。

作者:刘丛 肖立新 李箭飞 单位: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更多社科学术论文详细信息: 校园文化的设计理念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s/126837.html

    相关专题:最适合女性的职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上一篇:幼儿多媒体科学教育论文
    下一篇:电力工程安全管理及质量控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