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报 >

高校声乐教育中人文精神的作用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声乐教育已经成为音乐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声乐教育对于高校培养综合型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的重要方法。文章通过对人文精神在声乐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阐述了人文精神在声乐教育中的作用与培养策略,以期使人文精神在高校声乐教育中发挥出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育;人文精神;培养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对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虽然高校声乐教育得以快速发展,但是在当前声乐教育中,人文精神的作用及其培养较为薄弱。为适应社会对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高校声乐教育既需要科学地运用教学方式,以提高声乐教育效果;又要充分体现人文精神在声乐教育中的作用,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人文精神在声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以人为本”是人文精神的核心观念。就教育而言,是指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基础,重视其独立人格的培养,从而实现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求。目前社会更加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因此,高校教育应更加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声乐教育综合了技术性与艺术性,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声乐教育中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培养综合型高素质的人才。

二、人文精神在声乐教育中的作用

(一)促进学生情感表达与领悟能力的培养

声乐是一门抒发情感的艺术,是演唱者运用演唱技巧抒发自身对乐曲的理解及情感,从而引起听众产生共鸣的艺术。高校是培养声乐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声乐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演唱技巧、塑造其情感表达与领悟力为教学目标。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声乐教育多以“教唱”为主要教学内容,不太重视对学生的情感表达与领悟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声乐教育的人性化,从而导致教学效果未能达到声乐教育的基础目标。学生因缺乏音乐领悟能力,导致对作品的演绎不够完整,从而难以引起观众的共鸣。在高校声乐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核心体现在对学生的情感表达与领悟能力的培养上。因为每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同,因此,学生对声乐作品的理解和情感表达也各不相同,对于同一首声乐作品的演绎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然而,这些恰恰是人的内在情感与领悟能力的具象化体现。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实质上是提高其情感表达与领悟能力,也是对艺术审美观的提升。

(二)提升学生的声乐演唱技能

声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分艺术与技能培养两大部分。在高校声乐教育中,对学生声乐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我国的高校声乐教育中,由于多数高等音乐院校缺乏教学方法的创新,一直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在某种程度上使学生的艺术情感与教学过程相分离,片面追求理论知识的灌输,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积极性的提高。而人文精神在声乐教育中的作用,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校对学生专业发展的关怀,有助于学生对自我形成全面充分的认识,从而树立起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以及确立未来的发展方向,进一步促进其声乐学习的积极性。

(三)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创新一直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应试教育反映出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缺乏实用性与创造性。而人文精神在声乐教育中的应用体现在,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条件特征、价值观念与艺术素养,对一些音乐作品进行适当的改编与翻唱,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提高其综合音乐水平。这体现出声乐教育中教师的指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声乐教育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声乐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

(一)强化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在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对声乐作品内涵的理解必须到位,这才能够不断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并将其传递给学生,促使学生与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意境产生共鸣,以达到人文精神培养的目的。对声乐作品的理解包括作品的时代背景、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因此,教师首先应全面了解这些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将这些知识完整地传授给每一位学生,又要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对声乐作品的演绎不再仅仅停留于词曲的表现上,而是给听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如中国古典乐曲的演奏,就是将人文情感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人文知识,既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够提升艺术素养,有助于创作出优良的声乐作品。

(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当前的高校声乐教育中,师生均缺乏对个性培养的重视。传统的声乐教育,特别是不发达地区的高校音乐专业,因为师生比例严重失衡,基本上采用集体课堂的声乐教育形式。这种教学形式没有意识到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片面注重缺乏针对性的声乐技巧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端正的态度,课堂形式过于简单,缺乏情感处理、歌曲解读以及声乐演唱技巧等内容的教授,导致声乐教育效果令人堪忧。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人文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发展。教师在进行声乐教育时,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明确学生的个体特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案的制定;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考虑到学生今后的专业发展,在明确学生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定教学内容;并适当加入一些创新性内容,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从而使教学充分体现出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视。

(三)加强对学生的鼓励

在高校声乐教育中,由于多数高校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直接导致很多音乐专业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对学习效果和学习进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是当下高校声乐教育中尤为重要的难题。声乐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还体现在,必须建立完善的鼓励制度,加强对学生的鼓励,以促进其勇于创新。鼓励制度的完善不仅能保障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还可以为学生发挥充分的自由,促进专业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声乐学习的主动性,使其能够独立思考,并且能够对作品进行改编与创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为学生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加强学生声乐水平的课堂培养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对声乐人才的要求也不同于以往,要求声乐人才既要有较高的演唱水平,又要具备综合文化素质及创新能力。但是在高校声乐专业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氛围较为沉重,更多的是教师教唱、学生学唱的模式,课堂缺乏活力,导致学生的思维模式不够开阔。因此,教师在声乐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启发,从而激发其自身的创造力,使其自发自觉地学习课堂知识。与此同时,教师在传授声乐技能的过程中,还需结合自身对声乐作品的理解和分析等,给学生讲授音乐知识,使其通过对各种音乐知识的了解拓展自身的艺术视野,从而提升声乐技能及综合音乐素质,这样既能够提高高校声乐教学的课堂效果,又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因此,笔者认为应对声乐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从而体现出高校声乐教育中人文精神的价值所在。

结语

综上所述,人文精神在声乐教育中的作用,就是促使师生对个体的存在价值给予重视。自21世纪开始,高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必然会成为高校教育的主导方向。声乐教育是重视个体及其个性的一门艺术,其真正的魅力来源于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因此,人文精神在高校声乐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是促进中国声乐艺术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井鹏.试论高校声乐教育中“人文精神”的作用与培养[J].北方音乐,2014(13).

[2]郭薇.高校声乐教育中“人文精神”的作用与培养[J].音乐创作,2014(5).

[3]崔颖.普通高校声乐选修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0.

[4]王媛.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中“声乐教学”探析[D].西安音乐学院,2011.

作者:张远


    更多社科学报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声乐教育中人文精神的作用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b/91763.html

    相关专题:河北农业大学 安徽建筑大学


    上一篇:地铁建筑工程管制探索
    下一篇:中医哲学思想对护理的指导意义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