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报 >

高校思政教育社会实践探讨

一、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

伴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各个高校都在“立德树人”的人才目标培养下,展开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随着思政教育所面临的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化及大学生群体本身的特殊性,其所面临的挑战也随之而来。

(一)对理论教育的重视所造成的思政教育不平衡

自我国思政教育开展以来,思政教育在学科建设、学科理论教育及体系设立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从我国教育发展的历程来看,重视理论教育的建设是其发展传统,这在思政教育中也十分常见,并为其发展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从现阶段高校所开设的思政教育课堂来看,其主要教育方式为理论授课,即思政教师主讲,学生被动地接受。虽然在思政教育开展初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理论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的,但如果一味对学生进行枯燥、僵化的理论教育,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育目标,还会让学生产生反感。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与个人的社会行为有密切的关系,如果只是对学生进行思政理论教育,学生只能学到皮毛,并不能真正内化为其自身的道德修养,从而造成思政教育流于形式化,并影响其平衡发展。

(二)忽视思政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对其不符合要求的社会行为进行规范,从而使其行为规范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单从目前高校的思政教育课堂来看,由于对理论教育的过于重视,从而造成其与社会实践关系的疏离。社会是学生生活成长的主要环境,其对学生的个人行为具有很大的塑造作用。而思政教育也是对学生社会行为的引导,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忽视社会实践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既会造成理论教育严重脱离实际,也会影响社会实践对其思政教育引导功能的发挥。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加大思政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融合,从而形成较好的教育合力,就十分有必要了。

二、社会实践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剧与社会自身的转型,是推动当今社会发展的两大主要力量。因此,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不受其影响,并日渐引导着其发展的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也是如此。在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其必须以社会发展方向为导向,以内化学生品格为旨归,积极与社会实践相融合。

(一)社会实践对思政教育的导向作用

高校思政教育,主要是通过相关的教育形式,对政府及党政机关所提倡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品德修养等进行宣传培养,是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重要手段。而从马克思主义社会观来看,社会实践是一切行为产生的根源,因此其对一切社会行为具有导向性。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社会实践是引领其发展方向的主要动力,因此将社会实践引入其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体会所学到的思政教育理论,并将书本理论真正地融入社会生活,从而在社会实践中更好地成长,与此同时,由于社会实践的引导性,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到正确科学的理论方法,从而使得思政教育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二)社会实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

我国传统的大学教育是将学生置于象牙塔中,使其可以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真正地学到所需要的科学知识。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这种人才培养方式对国家与社会的发展的确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在思政教育中,其不适应性更为明显。因此,如果在思政教育过程中,让学生进行适当的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对社会有较为理性、客观的认识,从而可以结合所受到的教育,形成理性的价值观及思想体系。由此可见,在思政教育中,将学生引入社会实践,不仅不会影响其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形成,还会让其在复杂的社会思潮中,通过理性判断,更好地认识社会。

(三)社会实践队个人行为的塑造作用

从目前看来,社会对人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与变化性,其既可以对学生的行为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也可以形成不良的影响。因此,目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师正是出于这种担心,才对社会实践持有不信任感。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复杂化与多元化,单纯地将学生置于思政课堂的教育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必须利用社会社会实践对个人塑造的作用,即在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时,教师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发挥社会实践的优势作用,规避其不利影响,只有这样,社会实践对个人的塑造作用才能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总之,作为个人生活的大环境,社会实践对个人成长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借助社会实践的作用,将其更好地融入思政教育中,从而使其教育功能更好地发挥。

三、提升社会实践在高校思政教育融合中的途径

(一)在思政教育课堂中引入社会热点

基础的理论教育在思政教育中是十分有必要的,但随着其教育过程的深入,在之后的教育中,为了更好地进行理论教育,教师要适当地引入社会热点,并以此进行详细的说明,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吸收理论知识,又可以让学生触摸社会发展脉搏,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意愿,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为学生创设参与社会实践的良好环境

由于目前思政教育过于重视理论建设,因此在之后的教育过程中,学校要及时更新教育体系,让社会实践更好地融入其中。首先,要充分发挥社团的作用,让学生在社团组织中得到社会体验,从而从侧面参与了社会实践;其次,学校要积极组织社会公益及社会服务活动,并积极号召学生真正参与其中。这样,在社会活动中,学生会通过服务他人,团结合作等形式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得理论教育内化为行为教育。

(三)积极营造社会教育的理念

在传统的思政教育中,由于教师太过于谨慎,制约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随着社会生活发生变化,在之后的思政教育中,教师要树立社会教育的理念。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利用社会问题,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问题解决,更好地融入所学到的思政知识;其次,给予学生更好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思政教育为之后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生活经验,并拉近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距离,从而发挥思政教育的疏导作用。

四、结语

通过本文的相关分析、研究,对社会实践有了更好的认识。由于社会实践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发挥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高校必须对其采纳、融合,使其更好地促进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只有这样,才能摸清思政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脉搏,从而促进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水平的提高。

作者:刘媛 单位: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更多社科学报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思政教育社会实践探讨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b/80687.html

    相关专题:硕士论文网 物流公司成本控制


    上一篇:早稻空秕率与抽穗开花气象条件综述
    下一篇:公路工程试验与质量检验评定研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