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报 >

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构建工作探析

一、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现状

第一,地方高校依旧是协同创新的主体。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各地高校积极响应号召,推动协同创新的实现,并且在创新机制不断建立的过程中,高校逐渐实现与各个研究机构、企业的深入合作,通过资源共享、协同合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进行创新性研究做出巨大贡献。据统计,近年来我国的科研成果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高校,并且高校研究成果所占据的比例在逐年增加。随着高校创新能力的增强,我国的科研成果在国际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高校创新性还有待提高,但总体来说,高校已经是协同创新中的主体,并且一直在创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二,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环境现状。政策环境方面,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规章,激励高校进行不断创新。“2011计划”的制定,带动了“211”“985”工程的发展,使这三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同时,科研中介服务机构也逐渐建立起来,但其对资源和创新成果的利用还未能达到期望值,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地方高校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也正在大力开展过程中。协同创新平台的建立,为地方高校提供更好的自主创新机遇,高校可以通过科研开发、创新研究等,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更为实用的商品,形成有规模的产业。第三,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主体之间联系的现状。在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个体进行科研创新,都面临巨大的风险,为了提高地方高校规避创新风险的能力,就要积极地寻求协同创新的机会。在这样的前提下,地方高校、科学研究所和企业之间形成协同合作的关系,实现协同创新。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与研究所、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关系还不够稳定。协同创新基本都停留在短期合作的层面上,难以进行长期的合作发展;合作联盟的组织形式还未能符合协同创新的全面要求,有待进一步优化;高校、研究所偏重于学术、知识方面的研究,而企业更注重经济效益。第四,地方高校协同创新成果的转移与转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能够实现产业化的成果更是微乎其微。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高校的科学研究脱离社会需求,未能及时获得市场对于科学技术需求的相关信息。并且,一些高校研究者只注重科研成果中的技术含量,而忽视其实用性,导致科研成果缺乏市场。另外,由于我国高校对科研的资金投入较少,使得高校在科研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难以达到预期的科研效果。除此之外,我国科研专利的产出结构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发明专利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二、地方高校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构建的建议

第一,地方高校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环境创新的建议。首先,地方政府应当提供政策方面的保障。为了实现地方高校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构建,地方政府应当根据当地高校的发展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法规,实现协同创新的规范化,并保证参与协同创新各方的利益,从而调动创新的积极性,促进协同创新的实现。其次,为地方高校积极营造创新环境。为了促进高校协同创新的实现,我国已经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对于高校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具体的构建过程中所涉及的一些事务,没有相关的法律做保障,那么,政府就要充分发挥其职能,给予高校创新支持和保护。再次,相关部门制定更为具体的政策。地方高校协同发展过程中,涉及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的共享以及各方利益的分配。为了避免协同创新过程中,各方产生矛盾,相关部门应当制定更为具体的政策,明确各方的责任与权力,保障协同创新有序进行。最后,建立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为高校提供相应的服务,将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实现科研成果的商业化、产业化。我国应当鼓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建立,并加强监督,促进该机构为高校提供更为可靠的服务。第二,地方高校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结构创新的建议。一是提高组织内部的灵活性。要想实现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快速发展,就必须优化高校协同创新组织结构,增强创新组织的灵活性,打破原有的僵硬的组织模式,建立更为适合的现代化创新组织结构,并且在进行协同创新的过程中,灵活应对、巧妙组合,提高协同创新的效率。二是合理搭配结构内部成员。组织结构内部的成员是保证协同创新中心组织不断发展的人力资源基础。实现成员之间合理的搭配,能够提高合作成员之间的默契度,共享科研资源,共同分析科研具体事务,使每一位成员都能够充分发挥其特长,在科研领域展现自己的价值。三是优化地方高校科研组织结构。高校自身具有优厚的科研人力资源和先进技术,在此基础上,优化高校科研组织结构,有利于充分发挥不同学科之间交叉与融合所带来的科研优势。通过合理的组织结构,将不同的科研项目分配给不同的科研部门和研究人员,加快科学研究的进程。四是建立多样化的组织机构。第三,地方高校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流程创新的建议。一是建立合理的协同创新评价机制。建立协同创新评价机制,能够通过对不同科研人员工作的评估,反映科研工作实情。一方面,能够体现对科研人员的尊重,及时发现并解决科研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能够调动科研人员的研究积极性,保障科学研究的效率。二是建立有效的协同创新管理机制。在协同创新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科学研究人员需要与其他部门之间密切合作,而协同创新中心的整个团队需要拥有一定的自主权,才能够顺利开展科研任务,通过建立科学管理机制,保障科研人员在协同创新团队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职责。三是合理分配协同创新过程中的利益。必须兼顾各方的需求,在保障各方利益的前提下,才能实现长久的合作。第四,地方高校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文化创新的建议。首先,协同创新团队领导者要做出表率。在协同创新团队中,领导者发挥着指导与决策的作用。因此,领导者必须拥有渊博的科学知识、远大的创新目标、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强烈的责任心。其次,实现科学奉献精神与协作精神的一体化。协同创新完成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不同部门、不同人员之间的合作非常重要,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应当具有崇高的科学奉献精神,在贡献自己力量的同时,尊重他人的劳动,并且积极与其他成员进行合作,在良好的合作氛围中,科研人员都站在同等的地位上,才能完成科研目标,获得科研成果。最后,建立协同创新沟通交流平台。

作者:孙萍 单位:江苏省区域现代农业与环境保护协同创新中心


    更多社科学报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构建工作探析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b/80539.html

    相关专题:图学学报 宜宾学院学报


    上一篇:文言文课堂教学分析
    下一篇:企业政工师的角色再定位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