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会科学 >

科学思维方式应成为教育教学的主体

[摘要]传统的教学关注的是知识主体,当代的教育教学应转变观念,注重加强对学生的正确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即: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应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以突出核心素养的“问题驱动”教学为基本课堂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不断增长知识、不断提升能力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科学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

[关键词]思维方式;教育教学;主体;培养

知识、能力、思维方式三者之间是进层关系,知识的丰厚助推着能力的产生与提升,丰厚的知识是正确科学思维方式的基础,强优能力是正确科学思维方式得以实现的条件。知识、能力、思维方式三者之间又是反作用关系。有了正确科学的思维方式,能力才会有正确恰当的施展,有了正确科学的思维方式,知识才会生发正向作用,产生正能力,发挥正能量。再进一步说,思维方式不正确,不科学,要么知识产生不了力量、正能力,要么产生的是负向力量,负向能力。可见,思维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知识、能力作用的方向。中国共产党从弱小走向强大,从曲折弯路走向正确路线,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毛泽东思想,靠的是确立、认定并走上了毛泽东思想指引的道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道路,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有机结合”,是“依靠工农力量”,是“农村包围城市”,是“国共合作,一致抗日”,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才有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中国革命的胜利实际上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正确科学思维、思想的胜利。而后,邓小平欲把中国由政治愚昧、经济落后、思想思维禁锢、科学不发达引领至全面富强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实事求是,靠的是改革开放。而邓小平理论一切能量的释放,靠的是他那正确而科学的思维方式,有邓式思维,才有了从阶级斗争论走向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才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有了一国两制,才有了香港、澳门的回归与发展,才有了台湾与大陆不仅不全面敌对,而且走向了积极合作,才有了中国今天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才有了中国令世人瞩目的大国地位。

今天,习近平引领中国走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路。他面对世界多样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安全、发展两件大事,积极推动更高层面、更大范围、更加紧密的战略合作,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利益共同体。中国再次成为世界聚焦的一个中心,对世界多元化发展与和谐共生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稳固中国大国地位,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再走向创造大国,由外交大国走向外交强国,逐步实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靠得亦是“习式思维”。有了“习式思维”,形成了习近平的治国思想“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入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成为全党共识,凝聚着中华民族奋进的力量;有了“习式思维”,形成了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统领着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全面发展;有了“习式思维”,形成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促使中国从东方走向西方,从发展中国家走向发达国家,令世界注目,更令发展中国家效仿。没有综合判断力、思想力何以审时度势,何以站高看远,何以展望未来,何以凝聚人心,成为精神领袖,何以治国理政,率领大党大国立于不败之地,乘风破浪不断前行。今天的中国,能够深刻影响着世界发展的进程,能够具备塑造国际大环境的强大能力,得力于强大国力,亦得力于习近平的大国思维。“习式思维”的正确引领,正促使着中国前所未有的更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人们必须有了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才能更好观察和解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种现象,解释蕴含在其中的规律。”[1]11国家的大政大事如此。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人的发展又何尝不是靠的正确而科学的思维呢!这样的事例更是举不胜举,每个人身边都有无数的实例,每个人也都有无数的经历。无论是毛泽东思想,还是“邓式思维”、“习式思维”,均不是自古已有的,它们的形成离不开正确科学的思维方式。

而正确科学的思维是知识所决定的吗?是某种强优能力决定的吗?回答一定是否定的,因为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未必是同代人中最有知识者,能力最强者。但是,他们思维方式的正确、科学性符合中国的实际,三位领导人的思维能力超越于他人体现在:一是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与众不同,他们看问题的深远度超群,二是他们汲取古今中外多方面的知识、智慧、经历体验,用正确科学的思维方式予以综合并活用在实践中,从而形成了具有时代性的综合判断思维力和思想力。“我们应致力于为学生提供知识、技能和思维习惯,以便让他们学会终身学习,学会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2]179然而,掌握了知识和技能,思维习惯的重要性便显得尤为突出。中国众多革命家、领导人逊于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普通民众逊于杰出人士,或许是在知识与能力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而更多的是输在思维定式上,惯于单向思考、专项思考,缺乏换位思考、多角度思考、辩证思考,尚未形成科学的综合判断思维力与思想力。综上可见,知识重要,能力重要,思维方式更重要。在知识匮乏的时代,人们普遍缺乏知识的时候,知识最重要,知识的确是力量;在知识爆炸、信息化的时代,人们可以方便快捷且多渠道地获取知识的时候,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能力产生的力量大于知识的力量;在信息智能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当人们具备一定能力的时候,便会凸现出思维的作用。因为知识再多,能力再强,如若思维偏离正确方向,思维方式错位,将会无法正确判断,甚至选择错误,走向事物的反面,一旦出现这种方向性错误,将事与愿违,甚至无法挽回。可见,正确科学的思维方式比知识、能力更为重要,因此,正确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应成为我们教育教学的主体。知识、能力、思维方式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关系又表现为: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思维为主体。而传统的教学关注的是知识主体,课改后开始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但大多学校、教师对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还远未达到应有的高度,学科思维、跨学科综合思维品质的培养仍未被确立为教学目标。不过,有大教育观,有前瞻思考的教育工作者已然意识到:教育的根本在于促进学生知识增量,能力增强的同时,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科学的思维方式并形成正确的思想。高度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思维方式应成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即: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全过程中,应有意渗透、贯穿、引导、强化学生思维方向的引领和思维能力、思维习惯的培养,学生在不断增长知识、不断提升能力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科学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并形成综合思维判断力、思想力。当学生拥有了正确科学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学习知识的效率将事半功倍,应用、运用知识的能力将有质的提升。对当今世界教育的大国、强国而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与培育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正在征求意见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九个方面,集中突显了培育学生应有的四方面能量,即“能判断会选择、能理解会反思、能包容会合作、能自律会自主”,这“四能”“四会”的实现显然是以拥有正确科学的思维方式为基础的。以突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习惯、形成正确科学的思维方式为主体的教育实践,其课堂教学模式应该突出核心素养的“问题驱动”教学,应该突出有益思考方式的传输与培养。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以培养正确的思考路径、科学的思维方式、辩证的思维方法与思维习惯的养成为主线,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活动内容、社会实践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求异思维、换位思维,联想、创想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为了落实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突出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习惯,使之形成正确科学思维方式,教育的全过程和各学科的教学应落脚于学科思维品质的培育。当今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仍是分学科的主体教学,每个学科结构不同,不同的学科结构决定着不同的学科思维,学科思维是基于对某一学科的本质认识。因此,学科教学在传授学科系统的结构化知识的同时,应努力将培养目标着眼于学科思维方式的养成、学科思想的形成方面。学生通过学习,只有把握了该学科的思维方式,才能在理解学科思想的基础上,运用学科思维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取新知、创造新知。唯有如此,当代教育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思维方式,才能弥补中国人分析思维、实证思维等科学思维的短板,才能张扬中国人善于综合思维的优势。也唯有如此,创新思维才能得以形成,才能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教育旨在育人全面成长、思维全面健全的本真式发展。因此,只有当学生具备正确科学的多种思维能力,才能形成科学健全的思考方式,面对繁杂知识和不同问题时,才能运用不同的思考方式,学习效率才能有较大较快的提升;同样,处理复杂问题时也会得心应手,依势而行,事半功倍,终身受益。有了正确科学的思维方式,所学知识便成了新的知识,所具有能力便成了新的能力。同时,正确科学的思维方式也是区别优秀学生与一般学生,成功人士与一般民众的一个重要内在因素。前者拥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正确的思考路径,遇到复杂问题时善于进行选择、分析、判断、综合等科学性思考;同样情况下,后者的思考方式常较为单一、单向、狭窄、简单化,思维能力不全不强,这些并非知识不足、能力不强所致,而是受到思维方式的局限,缺少正确科学的综合性思考能力所致,思路决定出路,思维决定态度,态度决定成败。由上可见,读死书、死读书者可能拥有的知识并不少,但思维能力与活力却未必强,原因在于他们思维往往单一、单向、单纯,缺乏正确的思考路径,不善于利用已有知识、已有经验,综合后再进行选择判断。这类学生或许书面考试不弱,记忆应试知识的能力还相对较强,适合应试教育,但若遇到灵活度高,与实际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能力测试便显得捉襟见肘,尤其是一旦进入社会,面对纷繁复杂和棘手的实际问题,更是手足无措,无以应对。由死读书所获取的知识量越多,可能对思想束缚越大,负面影响越大,这便是所谓的书呆子。书呆子不也是我们培养出来的吗?“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3]119教师的死教知识,将会造就学生的死学知识,即便学生记住了知识也将不会使用,不会活用。人没有真正学会、弄通和活用的知识将是毫无意义的。因此,陶行知一再经常的告诫教育工作者,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或许,传统教学、应试教育,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记忆是有效的,学生的笔试能力、书面应试能力是较强的。正因此,在世界上诸多的知识性笔答竞赛中,我们学生的成绩优异,让外国人刮目。不过,在各种能力的竞赛中,需要学生后天自我培养发展的能力,尤其是创造力,我们的学生就显得相当的弱势了。我们的教学方式如若不变革,将盯知识、瞄分数的传统教学不转向盯能力、瞄思维的能力教学,我们的弱势、差距将会更加明显。当然,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并非是要完全抛开知识教学,而是在坚守精优地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盯知识的活用,要瞄思维能力的增强,看谁具有的正确科学思维的综合判断力最强,谁的创新发明最多,而教师则要比谁最具“听君一席话,唤醒十年书”的能量,既善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又擅长引领学生养成正确而科学的思维习惯、思维方式,且能形成多学科思维和跨学科综合思维的判断力、思想力。可见,正确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是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素质教育活的灵魂。”[4]7创新源于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以综合思维为基石,以前瞻思维、求异思维为先导,以分析思维、实证思维、逻辑思维为驱动。将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教育思想真正落到实处,需要对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教育观的深入理解并积极践行,需要对鲁迅“立人教育”思想有更深刻的理解。为什么党的“十八大”将“立德树人”这一关键性内容纳入国家教育方针之中,原因在于“立德树人”才是教育的根本。社会所需要的德才兼备、与时俱进的人才不仅要具备丰厚扎实的科学知识,而且要具备活用科学知识的能力,具有正确科学的思维方式。教育也只有以此为培养方向和目标,才能培育出具有“发展核心素养”的学生,培养出适应21世纪乃至未来发展所需的真正人才,也只有如此,教育才能成为引领时代,引领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正言、正色、正气、正能力的科学教育。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人民出版社,2016.

[2](美)哈瑞•刘易斯.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陶行知.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吉林人民出版社,2013.

[4]方国才.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作者:张元双 单位:河南省开封市基础教育教研室


    更多社会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科学思维方式应成为教育教学的主体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hkx/89022.html

    相关专题:路基溶洞处理 电器分类


    上一篇: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设计论文
    下一篇:高层建筑安全施工管理与控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