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会科学 >

小议农村经济未来发展思考

一、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与界定

有中国“大粮仓”之称的北大荒,在家庭农场模式(生活费、生产费自理,土地到户、机械到户、核算到户、盈亏到户)推出后,1995年,北大荒100多个国营农场衍生出20多万个家庭农场。现在农业现代化水平已经跻身世界前列,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6%,科技贡献率达70%。在围绕构筑集约化产业,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前进目标中,也给我国农业发展前景提供了诸多启示。我国农村实行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因此,我们在农村经济体制的转换上要立足土地国有化,保持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发挥现代化经营特色。而要在农田上实现统一经营,笔者认为,最好的模式就是经营模式的相对集中统一,改变分散经营的现状。至于形式,可以以股份合作社或者农场的形式,农田以评估作价入股。当然,仅仅有农地资本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营运资金以支付购买农机具、设备及农村基建等的需要,农地资本可以作为无形资产的方式投入。

1、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下述的几种经济模式均以农地资本为绝对股权不变,按照剩下股权的投资方式来划分。(1)政府注资。就是除农地外的剩下股权由政府成立机构投资,资金全部由乡村政府负担。这种模式由政府成立机构直接投资并招聘经营管理层,监督所投资金的运作,确保农田的保值增值。这种模式是纯集体资本运作,农民受益。此模式对政府资金压力较大,但可以变政府对农村的补贴为对农业的投资。(2)集体股权。全部吸收农民股,乡村人口按劳力折股计算,每股的价格可根据当地的实际和经营需要来定。这种模式让农民参股,可以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因为是农村户口人员的参与,所以在所有制形式上仍然是集体所有权的体现,在产权和分配上也没有什么异议。这种模式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农地应占股权份额的界定。如上所述,农地的股权可根据农地评估价格折算并折股投入。第二,“劳力股”的标准及劳力股“进入”与“退出”问题。劳力的标准可按年龄来算,规定一个年龄段,达到这个年龄段的最低限就可入股,超过这个年龄段的最高限就必须退股,按每人一股计。“劳力股”每股金额可根据当地的经济水平等因素集体讨论通过。2003年,江都市渌洋湖村有两个村民小组尝试“把土地集中起来经营”,成立了渌洋湖农林综合开发土地股份合作社,在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和使用性质情况下,最早由农民自愿以土地入股,合作社订立《章程》,规定每9分地为一股,年终保底分红,每股分600斤粮和100元钱。(3)吸收投资。吸收的对象可以面向社会,包括农民和大富商。这种方式相对灵活,而且可以大量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充分、合理分配资源,调动创业积极性。这种方式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股权结构比例问题。如果集体股权比例大,那么吸收资金则相对较少,但行权能力较强,在经营决策上有较强的发言权;如果集体股权较小,吸收资金就相对较多,但私人股东经营管理权相应就大一些,当然,也可以采取分散私人股东的做法来相对提高集体股权比例。例如,扬州市规划建设了115个现代高效农业园区,通过推进土地流转、成立土地股份制合作社,以农业园区为平台开展农业招商引资,2008年,全市农业已引进工商、民间资本项目600多个,投资总额超过45亿元。可以把这种模式进一步深化,灵活地运用。

2、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界定(1)无论采取上述哪种经济模式,在经营模式上都必须采用现代化的农场经营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可以界定为:股份合作公社或大农场制的经营管理结构。无论采用哪种组织管理形式,都应该满足集体决策、现代化统一生产、标准化管理的需要。目的就是完善、创新农村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把发展现代化高效农业和农村新型合作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农村土地资源升值,提高农地产能、生产力,优化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并利于科研成果快速转变为生产力,使农业这个产业向专业现代化方向发展,实现农地增值。例如,在农作物的播种、灌溉、施肥和收割等过程管理中,将区域农地统一平整,可以使用大型农机具甚至农用飞机等施行统一作业,可以灵活地根据市场变化调整对农作物投放品种的选择并能适时抓住农作物生长期进行作业。(2)对“农村土地资源升(或增)值”的概念进行界定。这种升值或增值,不是通过转让土地的使用权获得的差额,而是利用土地这种资源,在合理使用的基础上,提升技术和管理的集约化生产,使产出比以前模式下有大幅度增加,这种高产出包括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除了农田和农业的改造外,其他农业型产业如牧业、林业、渔业等可参照农田的经营方式特色发展,在同时具备农林渔的地方还可以配套综合、互动发展。实行标准化生产,从粗放走向精细的农业生产方式,直接的好处就是农产品好卖,进得了高端市场,卖得出高价格。2000年,扬州市江都樊川镇注册了“康植园”商标并推行标准化生产,2005年取得了国家“有机食品”证书,现在他们生产的猕猴桃不仅进入了上海、南京、苏州、无锡等地的大型超市,而且也显示出了应有的品牌价值。这是一个实现农田增值的典型例子。(3)在这种经营管理模式下,要不断优化经营管理层,定期换选管理层,实行绩效考核,特别要强调的是:政府参与管理的必要性,特别是在发展的初始阶段,政府的引导与干预是必不可少的,也可以以“委员会”的形式监管。政府加强监管的主要方面是:第一,土地资源的使用:一方面是控制土地用途的使用,不能任意改变农村土地资源的使用性质牟取暴利,如在农地上建房屋出售,将土山推平成旱地,将湖泊填平改成田等等;另一方面是对农地上作物的选种做好指引,及时提供信息、技术方面的支持,对不合理的决策要坚决否定。第二,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农村远景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村公共生活设施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既要考虑到作物的适宜性及市场的需要与变化,又要有长远打算,不能只图短期效应,如农田道路及灌溉设施等,都要统一规划、立足长远,注重水土保持、环保效应等。乡村的远景规划涉及到面貌与风格的问题,应该切合当地的地貌与风土民俗去建设、规划乡村蓝图、远景,使其具有当地的风格和特色。已经形成了一定发展规划的农业经济实体,可以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发展。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农村居民的择业问题可能是最大的问题。因为农田的统一经营和手工劳作的减少,农民将失去旧的生产习惯而必须适应新的发展要求,部分农民可以选择继续深造学习,成为农场的职工甚至管理者,其实,他们还是农地的经营者,只是从一个普通的农耕者成为一名技工或者管理员。

二、“乡村经济”的发展远景及协同发展

1、引导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的投资方向在中国,很多人在城市商业化的进程中积累了财富,而仅通过税收的调节手段去调节这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可能难以发挥“先进带动后进”的作用,如果没有足够的投资方向,或者可投资的项目很少,如只是期货、股票及其衍生金融工具、房产等,不仅不利于“带动”,还可能造成恶性循环及泡沫经济,甚至有的人非法囤积居奇,哄抬农产品价格。通过吸收投资和政府的宣传引导,可以使很多有闲置资金的人将资金投向有前途的产业,这也是一种先富起来的人带动整体富裕的一种方式。

2、建设中小城镇,建立生态型农业基地可在中小城市建立农产品加工、生产基地,吸收区域内的农民作为工人,将部分农村人口转入到中小城镇就业。中小城镇规划、开发房产,以缓解这部分人的居住需求,这部分人的户口也可以逐步迁到所在的中小城镇。在小城镇与乡交接的地方,可发展农民产业园,将农副产品加工后的附属品按生物链的规律进行良性循环。在这个基础上,不失时机地理顺“供产销”链,保持“肥料等生产资料的供应—产品的生产—产品的销售”环节之间的衔接与价值的有效循环,同时,由于产品加工等中间产品的生产前移到乡村附近的中小城镇,使得这部分产品的价值增值部分转化到乡镇村民受益,促使农产品的价格更接近其价值,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剪刀差”。四川南充市顺庆区大林寺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农民产业园随处可见工业园区才有的标准化生产流程。在生猪养殖区,建起了电子监控系统,随时监控生猪的生长状况,猪粪便通过特制的沟槽进行干稀分离,粪便进入厌氧化粪池里发酵处理,污水则进入蓄水池沉淀,再通过四通八达的管道输送到邻近村组灌溉果园和庄稼。

3、发展“乡城经济”,带动旅游经济,发展绿色食品基地目前,有的农村将以前分散居住的居民统一规划到一个固定的地方集中起来,农房的样式统一,格调切合当地风格,横排与竖行之间是类似城里的街道,很整齐,也便于管理,比如天津市的很多乡村。但其他地方就不一定是这样的了,江南的民房主要是沿河堤分布,如果人口已转入中小城镇,那对于留下的房屋,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房子可以评估后作价购入,对购入的房子可纳入乡村经济的统一规划进行修缮和改造,可以建设成“乡村别墅”。比如,随着乡村道路和景观的规划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乡村的网络设施建设,部分房子修缮后可以对外出售或出租,乡村有较好的空气和开阔的视野,可以吸引城市消费者。在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对产品的严格把关,即从培育、选种、下苗、施肥、到灌溉收割以及农药的撒播都有严格的农场内部检验部门,并受国家检验机构的监督,这有利于培植绿色生态环保食品,杜绝对人体有害的激素产品、毒副产品。必须禁止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加速开发代替抗生素的生物源饲料添加剂,如微生态制剂、植物源抗菌剂、酶制剂等的支持力度,在政策和税收上支持生物源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销售。为了将食品安全控制在生产源头,进入市场可进行追溯,真正体现健康安全,扬州市农业部门先后制定了52项江苏省级农业地方标准和49项市级农业地方标准,全面完善了农产品标准化栽培技术操作规程,在田头“第一车间”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建立市场准入制度、生产记录制度以及分级包装与标志制度。扬州市已建成61个生态健康生产经营示范基地,同时,在全市配备了120名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全面推行“一千亩菜田一个监管员”的标准化生产与质量安全监督模式。

4、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平衡发展国民教育尽管是统一的九年义务教育,但由于“收入效应”的影响,大中城市的学校师资力量普遍高于农村。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教学条件和教具等差别也很大,比如,同一个年级的学生,城市里的已经能很熟练操作电脑,而农村里的小孩还不知道电脑是什么模样。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教育水平的提高,农民的自我素质也会相应提高,同时,经济条件的好转也会吸引一部分教师走向农村。教育程度的平衡发展也为教育的改革做好了铺垫。

5、适应市场发展需要,提高生产力和风险抵抗力农业风险主要包括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通过建立对天气及虫害等的预警体系,可提前做好旱涝、虫害的防治准备,确保农作物的有效收获。统一规划的农田基本建设对于防范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比如修建小水库或者蓄水池预防洪涝。统一的经营方式和对市场信息的快速反应,增强了市场风险抵抗力。

6、减少政府补贴在社会保障不变的前提下,由于模式的转变使得农村自主负担盈亏的能力增强,承受风险的能力提高,政府补贴的这部分财政可以更多地用作对农村建设的投资,如信息指导、生活及生产设施的资金投放等。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监管、服务、指导,建设农田水利生产基础设施和农村生活设施。要保障农村经济模式更好地发展,就需要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必须加强产业的结构升级与互动。主要体现在:农业技术改进和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提高农产品价格;科技发明不断使各种新机器广泛用于工业生产,从而带动农业机械化;交通运输的延伸发展,促进农业基础建设;第三产业的配套服务,提升农场的服务环境。没有整体的互动就没有整体的效应,要在协同的策略上实现发展的平衡。在这个模式创新的过程中,突出的问题可能有:第一,对农地的整体观念认知的转变。要从“小块耕地”的观念转变为“集体土地、集体经营”的思想。要让大部分农民懂得小块耕地分割的不利影响。第二,农业人口流动把控与农民身份的转化要有序。农村人口一部分会留在农地上成为农业技工,一部分随着中小城镇发展的需要流向所属区域的中小城镇。无论他们的户口所在地是在原来的农村(场),还是转移到就近的中小城镇,如果部分劳力愿意流动到外地打工或其他自主创业也可以相应为他们创造条件。就是说在择业方式或就业问题上,村民的自主性仍然是不变的,而且他们除了有入股的收入重庆职称外,还会有自有工作的稳定收入,也不影响城市建设中对劳力的需求。

作者:陈正兵 单位:中建三局三公司


    更多社会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小议农村经济未来发展思考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hkx/158532.html

    相关专题:集团财务管控体系 证券投资分析


    上一篇:节水农业对生态农业的启示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