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会科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的配合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确存在难处,难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能与中国本土哲学兼容并包,本文认为,此难题的突破口在于从两种哲学理论中透视二者的融通之处,本文从两个方面找寻这种融通。

1互通的理论内核———人之生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都始于人对自身生命的思索。马克思的哲学立足于人的生存实践活动,在他看来,人具有双重的生命属性。一方面,人是“自然存在物”,另一方面,人能够有意识地从事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活动,将自己从其他存在物中提升出来,成为主体性的存在,在此过程中,人的本质力量得以确证,人的目的、愿望得以实现,人成为主人。马克思强调人生命的开放性、无限性,人总是在不断的创造、不断的超越中实现着自己,生成自己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只有在这种开放性的存在中才能真实的把握人、理解人,人在马克思这里不再是抽象的实体,也不是生物性的个体,而是有着真实思想与理想的现实的人、高贵的人。“以往的哲学家都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①这正是马克思批判西方传统哲学对待哲学的知识论立场。对待人的实体性、抽象性立场。哲学应是属人的,内蕴着人的所有情绪、情感以及生存的理想。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面对人、面对世界的新视域。中国哲学同样是对人生存之“道”的求索。中国哲学之“道”的最本真内涵不仅限于一种规律或真理,而是“生命之道”,这种“道”是人之根、人之意义。儒道两家思想从根本上体现了这种追求。儒家创始人孔子追求“仁道”,“仁”是人最基本的品质,秉持仁道可知“天命”,知天命便可使生命的真正意义得以弘扬,但仁道不是“抽象的形上之道”,而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人的日常生活中去发现人生命的独特意义,这与马克思所讲的“类的人”、“社会的人”也是不谋而合的,他们都是在人的现实生存中去捕捉真实、弘扬生命。道家之“道”看似消极避让,但它蕴含着一种最强大的爆发力,那是透彻生命真谛之后所发出的无穷力量,是对真正自由的追求。而这在马克思的哲学中我们也能感受得到,那是一种力量,即克服“异化”去追求幸福的理想,马克思是要找回人自己的归属感与幸福感。这样看来,寻求人的超越性、自由性是两种哲学共同的理论旨趣。

2异曲同工的思维方式———整体性之“思”

通常,我们会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归为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把中国哲学归为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但相对于西方传统哲学主客二分将人与世界对立的思维方式,二者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整体性之思,即面向人本身的全部现实生存而“思”。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思维方式的真实根基在于人的开放性生存之中,人是一种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的存在,他总是要不断的突破既有的存在状态,努力期许更好、更可能的生活,人的理想总是不断被实现,又不断被超越。立足于对人生命本性与活动的深刻省察,辩证法就不是对客观世界规律的抽象描述,而是从人的实践活动去理解人与世界,世界的矛盾也成为蕴涵于人生命活动中的矛盾,这种矛盾的解决也只能在人的实践中得到真正实现,这样,人与世界实现了对立统一。中国哲学重“直觉体悟”,人体会的是人生存的酸甜苦辣,领悟的是生命之“大道理”,中国的哲学不太注重推理与思辨,而是注重人对当下生存状态的觉知。直觉体悟不是对象性的思维,没有主客之分,是对自己全部的生命活动、全部知识与经验进行审思,因为中国人所寻的“道”不在外部客体之中,而在以人自身为主体的所有存在物中。要“体道”首先要对自己的心灵、情感、生存状态加以体会,了然自己是生于天地、存于天地、归于天地之理,由此推内及外,去感应天道,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事实上,人们在谋求人与世界、人与人的整体和谐,从而更好地发现、发展“人自身”。明显,马克思和中国的思想家都在探求人生天地之间的和谐、幸福。发现两种哲学的引力更好过看重两种哲学的斥力,促进两种哲学共通成分的吸收与转化才是我们对待两种哲学理论的应然态度,也是我们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能做的———努力。


    更多社会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的配合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hkx/154115.html

    相关专题:婴幼儿早期教育与保健 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


    上一篇:PLC电气控制关键技术分析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