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人文科学 >

工业园区型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探微

一、工业园区型实训基地的特点

1.管理的企业化

工业园区型实训基地建设必须把现代工业生产管理体系引入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实现工业(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的有机结合,实现与企业的共同管理,实现教学与生产交替进行。工业园区型实训基地里的实训过程不再是纯消耗性的技能操作训练或模拟,而是有产品质量标准、经济效益标准、项目训练标准等考核评价标准的实训过程。

2.环境的真实性

工业园区型实训基地建设不论是整体基地的设计,还是车间的建设要求,首先要基于生产的要求和标准,再结合教学特点,这样建成的工厂或车间才能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企业文化中,生产真实产品,做到实训室与车间合一,缩小学校和企业的距离。

3.运作的开放性

工业园区型实训基地建设中,“开放”运作与企业管理、工业文化、能工巧匠的“引入”同等重要。通过这个基地平台的建设,学校在提升自身实力的同时,扩大服务企业的内容,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这也是学校打造办学特色,提升自身实力的重要途径。

二、工业园区型实训基地———机电LED实训中心的建设实践

1.工业园区型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

学校机电LED实训中心地处厦门机械工业集中区(厦门汽车城),辖区内拥有国内客车领军企业———金龙客车总部、工程机械领军企业———厦门厦工机械股份公司总部、玉柴机器厦门公司等,工业园区内产业特色明显,年产值超过200亿元。学校于2007年开始,在市、区两级政府和教育主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已在工业核心区投资6500万元购买了拥有完全产权的通用厂房、宿舍、食堂作为学校实训基地用房,共计2.8万平方米,投入设备达3000万元。基地主要围绕厦门“十一五”三大支柱产业的需求及厦门作为首批四个LED照明产业化工程基地之一———电光源技术新兴产业的兴起而设置专业方向。基地在坚持服务产业发展需求的同时,充分依托周边企业,走校企合作的改革、发展、创新之路,经过多年的建设运作,取得了一些成果。实训基地在保证学校内部专业实训实习的同时,还承接大量的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培训、技工比武、生产加工、产学研等工作,以及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等高校研究生、本科生的实习实训及应用专业技术的培训任务。

(1)高标准规划建设。基地各车间全部按照企业标准设计,根据工艺流程需要进行建设和验收。特别是焊接车间的建设,引入德国焊接培训车间建设标准,严格按照“双元制”要求建设,成为全省标准化程度最高,要求最严格、最规范的焊接培训车间。

(2)实训设备生产化。基地根据定位和目标,结合企业生产和学校教学实际,配置符合生产要求、教学要求和培训要求的设备;根据教学培训、生产加工、研究试验的不同要求,分层次配置。

(3)运行管理企业化。基地正式运行后,一方面在按照教育教学管理的有关要求基础上,着重引入现代企业生产管理模式,从知名企业引进中高层管理人员担任基地总厂长,确保企业化管理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依照企业“5S”管理的要求,全面推行“7S”管理,把安全生产与节约纳入管理范畴。

2.工业园区型实训基地建设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实训基地的建设,改革了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借助周边企业的资源和力量,把原本以校内办订单班为主的模式转向引“企业招生”入校办班。厦工国际贸易培训中心、金龙海外售后培训中心落户基地内;唐松公司,在基地内参与合作开展机器人焊接系统开发与生产,实现与企业的高层次对接与校企合作。把装备制造的技术密集型企业引进基地里,使学生有更多机会融入技术型企业的生产、培训中;还引入德国“双元制”培训体系,开展“模具英才班”试点。

3.工业园区型实训基地建设促进教学改革

(1)教学模式改革。推动科系专业一体化管理的改革,即各教研组组长兼职车间主任,不仅抓教学实训,还抓生产和技术。另外,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室,即把课堂设在车间,把设备装进教室,全面推行项目教学法。

(2)课程体系改革。基地建设的一个突出方面就是具备生产功能,所以我们根据企业的技术要求、岗位能力要求和全车技能大赛的技术要求,建立了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我们把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岗位课分别融入生产岗位课程、管理岗位课程和自主创业课程中,并围绕这些课程体系实施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技能,促使学生适应企业需要。

(3)教学方式改革。实训环节不仅使生产性设备得到充分利用,也把多媒体教学搬进了车间,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同步跟踪管理和利用,把大量的理论教学转向实践教学,教学成效得到大幅度提升。学校的焊接(机器人)技术、模具现代制造技术、电光源技术成了国家级示范校建设的三个重点支持专业,其中焊接技术还成为国家级示范校建设数字化共建共享全国组长单位。

三、工业园区型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实训培训与生产加工的关系

实习实训、对外培训、生产加工、工艺研究都是基地的主要业务方向,但是基地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所以,把握好实习实训、对外培训与生产加工之间的比例是基地能否充分体现办学特色的关键所在。生产加工量大了,基地就成了加工厂,不利于技能人才的培养。再者,生产加工的技术含量低,对学生和专业教师技能水平的提升没有太大帮助。但如果纯粹是面向学生的实习实训和培训,没有适量的生产加工量,教师、学生无法体验真实生产的要求,无法把握工艺技术的进步,其技术水平的提升也会受到限制。

2.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两种体制的关系

职业学校目前实行的还是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而基地必须按企业的要求运行,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制订生产、培训计划。如果多劳无法多得,那将严重挫伤教职工的积极性,因而会产生一定的矛盾。

3.引入的企业与学校自建车间的关系

职业学校必须调动企业参与基地建设的积极性,特别是行业的领军企业和代表产业技术发展方向的企业,让他们在技术、设备、业务上支持基地的建设。虽然经济实力较强的职业学校可以独立建设相应的实训实习车间,但是有了企业的深度参与,才能更好地把握产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方向。学校机电LED实训中心的建设过程中,企业刚开始是持观望态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便被调动起来。但是,参与的企业多了,基地的容纳空间有限,是否来者不拒?这是涉及基地发展方向选择与定位的问题。

四、工业园区型实训基地建设定位与发展模式

工业园区实训基地在完成职业学校内部实习实训任务的基础上,在引领专业改革发展的同时,还应引领校企合作的深度发展。

1.成为企业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公共平台

当前,大多数企业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且企业对员工技能提升的要求是迫切的。如,厦工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及相当多的中小焊接企业对焊工的需求不仅数量大,且技能水平要求高,即使像厦工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这样的大企业,也难以独立建设焊接培训车间。这时,基地的发展定位就可以从弥补空白入手,充分利用地处园区内得天独厚的优势,借助企业力量和各方资源,引进某些领军企业在基地内共建高水平培训基地,提升人才培养定位,成为园区乃至区域产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基地。

2.成为工业园区技术配套的平台

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实力、利用效率等原因,无法配齐工艺链的生产设备或技术人员,对于这些生产加工工艺、技术、设备方面的特殊需求,学校就可以建立起与基地专业发展方面相关联的生产加工车间,开展生产性配套服务。

3.成为校企产学研的平台

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和企业保持密切的对接,教师应尽可能地参与企业的工艺改革和创新。但是,教师下企业的时间有限,所以职业学校可以和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在基地内建设产学研机构,针对企业的工艺问题,合作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直接参与企业的工艺技术攻关,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技术水平,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

作者:杜志忠 单位:厦门市集美职业技术学校


    更多人文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工业园区型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探微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rwkx/88609.html

    相关专题: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创新5.1声卡


    上一篇:IAASB审计报告论文
    下一篇:电工技术精品示范课堂教学体系改革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