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人文科学 >

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质量研究2篇

第一篇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本质区别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将理论与实践分开进行,即学生先进行课程的理论部分学习,然后再由实验或实习教师带领进行相应的技能训练。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分割造成:上理论课时,由于学生理论基础较差而对学习理论课感到枯燥无味;到了实践教学的时候,又因为理论知识的欠缺而对操作技能的操作要点和原理、方法等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于2009年出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2]。理实一体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本质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教学理念的不同

在传授专业知识方面,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连续和学科的严谨,实践只是理论知识的正确性的佐证方法,最终目标是为了培养开创型的现代化建设的设计者及创造者;理实一体化教学注重实践的应用,以实用为前提,最终目标是为了培养实用型的现代化的实施者及运用者。

2.教学地点的不同

传统教学多在课堂完成,虽有现场及实验课,但所占学时比例甚少;理实一体化教学大部分是在课堂之外的实训场所或实训基地完成,学生是在做中学、学中做,实践比例占总学时数随课程不同而不同,基本占50%以上。

3.教学手段的不同

传统教学主要采用板书讲授手段进行教学,为了教学效果,配以多媒体、实物作为辅助的教学手段;理实一体化教学则采用大量的教学设施与设备做为教学主要手段,为了教学效果,配以板书、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有时采用仿真软件,以实现机械、电器等方面的建模或二维/三维仿真实验。

4.教学考核的不同

传统教学的考核多采用考试方式,统一的试卷形式占主流,主要是同一化、相同性,当然也有学科特色的考核,如语文或外语的口语考核,制图的大作业考核,等等;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考核多采用随机抽签考核,考核分层次化,更突出个性化,突出随机性。

二、高职机电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的主要学科特点

理实一体化课程都具有学科特色,不同专业学科特色是不一样的。机电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是基于项目式教学特点的,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基本点,以维修电工岗位的职业技能为核心教学内容,围绕项目进行模块式配课,采用分层次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机电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主要特点有:机械设备典型化;电气设备基础化;电器工具一致化;教学项目过程化;扩展项目程序化;考核内容多样化。四、机电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初步方案机电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整个教学过程最终指向让学生获得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知识和技能。在各个教学项目中,按难易程度分层次进行教学,难易程度是递增的,是在实作中逐步提高的,每次从易到难的变化过程中都是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高。学生的知识程度不同,知识吸收的深浅程度也不一样。而对学生的考核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考核方式的不同,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评价标准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结合理实一体化课程的特点,在评价标准中除了保留教学过程中常规的教学不可缺少的项目内容外,增加了一些理实一体化课程才有的评价内容。

1.设备纪实

由于理实一体化课程突出实践性,教学场所通常在实训室完成,那么设备是必不可少的。设备多少主要体现在学生人员分配上,这也是国家考核学校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在评价中专门设置了学生人员分配项,主要通过分组数和每组人数来体现,目的之一是考核设备拥有量,其二是考核设备完好率。

2.教学纪实

由于理实一体化课程在时间分配上实践比例必须要远远大于理论,因此我们在评价中专门设置了时间分配项。主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分配量达到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目的。一味地实践没有总结,没有理论的升华,是盲目的学习;而让理论占据大量时间,就失去理实一体化的特点,是费力不见效的学习。

3.环境设备准备

现在许多企业采用日本的“5S”管理,素养、整理、整顿、清扫、清洁,说明环境、设备的重要性。环境卫生的习惯养成至关重要,设备保养也是保证教学的前提。因此,在评价中我们设置了环境设备准备的考核:一是加强管理者的指挥协调能力和监督监管机制;二是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素质养成;三是加强保管者的责任心和工作状态。

4.过程考核

理实一体化课程是分层次教学的,进行过程考核是掌握学生学习状态及学习效果的必要手段。这里内涵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用各种各样的考核方式进行实时抽查或普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二是用学生自评或互评或教师评价来进行教学评价,及时发现教学中不合时宜的方式方法,及时总结教学中的宝贵经验[4]。

5.教学手段

对于理实一体化课程来说,教学手段除了板书、多媒体外,更多运用的是实物教学。随着计算机设备的引入,仿真软件的开发,利用仿真进行教学也是越来越深入,因此在考核中既考虑形式又要考虑运用效果,真正实现“物”有所值。

6.教学方法

与教学手段对应的教学方法,在理实一体化课程中由于学科特点,出现一些教学模式,如课题引导、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等。这些教学模式是并行的,实际运用中的合理性是需要考核的。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化手段可能还要进一步发展,还会出现新的教学模式,我们的考核也会随之变化,不断完善。

7.教材选择

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成型教材不多,适合学校现状的就更少,因此校本教材占有很大比例。教材选择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学习是靠教材来预习所学内容,靠教材来掌握理论知识,靠教材来巩固复习,让教材来成为走向社会遇到问题时的参考资料。因此,它作为考核的专门项目,除有教材的相关信息外,对于教材的处理也有少量的考核。总之,教育教学质量标准的研究,会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入,专业建设的不断完善,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而越来越科学,越来越成熟。

作者:叶慧婷 单位: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

第二篇

1机电一体化专业岗位能力分析

构建实训链应该以系统设计的思想,从岗位能力需求入手,着眼于实训能力的衔接,着眼于实训条件的优化,着眼于学生实训过程中对实训内容的整体把握,也即使他们站在某一个实训内容的点上,能够充分理解所学内容与其它实训内容之间的联系[8]。根据既满足能力训练的要求,又有利于让学生建立工作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的设计原则,通过寻找合适的工业装备系统作为教学载体,合理地设计安排实训内容,并通过对实训装备进行必要的二次开发,将具体的技能训练内容与整个工作过程(或者知识验证的实验内容与整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清晰的关系,让学生能够在每一个技能训练点上得到的训练过程中,既能获得技能的提升,又能从“系统”的角度理解所学知识点在工业过程中起的作用[9-11]。为此提出实训链的概念,也即在实训能力建设过程中,将专业实训装备以链的形式形成系统,让岗位能力需求的技能训练融于链的各个环节之中。由于实训链是以装备链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因此,容易让学生理解每一个单一的训练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目前,与专业相关的岗位主要分布于工业技术改造和机电产品开发领域,前者以节能、节材、提高工效和提高产品质量为目标,涉及到利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机械装备的相关技术,后者更多地涉及到知识创新技术应用。它们除涉及传统机电技术外,还包括微电子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激光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等。由于行业所体现的光机电一体化、柔性化、智能化、微型化等趋势,对高职复合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专业面向包括从事辅助设计、生产和工艺管理、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持和操作在内的岗位群(见表1),通过对各岗位职责、任务、程序、标准进行系统分析,将岗位分解成与之相对应的工作领域,根据工作领域概括出其所包含的工作任务及所需的能力。职业特征:机电产品技术改造,机电设备维护与操作,机电产品调试与服务,机电产品故障诊断、维修与检测。核心能力要求:机电设备一般维护常识,基本机械和电控系统知识,基本调试操作技能,复杂设备机电系统分析能力。对专业岗位能力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能力需求可以按照一定规律按层级展开,如将岗位能力分为工作能力层、工作任务层、职业能力分解层等(见表2)[13]。从职业能力分解中,可以结合自身专业办学特色和教学装备的情况,确定所需的实训内容。并通过寻找合适的实训链载体,将所有的实训内容融入实训链之中。

2专业实训链的构建

如果将实训装备的选择作为系统工程,实训链的构建便应该从专业岗位能力需求分析入手,对能力训练内容进行精心的梳理,解构训练内容与训练装备的关系,将设计寻找能够涵盖岗位能力内容的载体作为配置实训装备的“纲”,让各种承载有训练内容的单一装备成为由“纲”形成的链上相扣的环节,让实训围绕链中的“环”展开,使学生能够在训练中立足“环”的内容,把握整个“链”的要义。通过环与链之间存在的客观联系,让学生更加清晰的明了所学内容之间的关联,以及出现在工程实践中的作用。鉴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职业能力主要分布于电子控制技术和机电设备技术两方面,故可以将实训内容分别选择在两种载体上实现。通过SMT电子线路板自动贴片生产线为载体所构建的实训链(见图1),让学生面向自动化生产线理解电子控制技术的实际运用形式,熟悉自动控制系统的真实表现形态。此时,需要对生产线上各环节设备的改造,将专业实训内容从生产线上的每一台设备中开放出来。通过数控机床作为载体所构成的实训链(见图2),让学生深入了解机电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学会保养、维护机电设备的基本方法,掌握维修、改造设备的技能。

3结语

实践表明,以构建实训链的方式,进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训内容重构,有利于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实训点的内容与整个实训链之间的关系,理解所学内容的实际作用;有利于院校在建设实训基地时,优化实训资金的使用,提高实训装备的利用程度;有利于将实训教学内容更好地与生产实践相结合[14-15]。

作者:胡宁 万军 庄德渊 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更多人文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质量研究2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rwkx/88422.html

    相关专题:制冷技术 宿州学院学报


    上一篇:民间美术与高校美术教育论文
    下一篇:高中物理教学问题及策略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