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人文科学 >

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发展的思考

摘要: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相比于其他的舞蹈形式,民族民间舞蹈更能体现我国人民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精神面貌。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国际间交流的不断深入,一些西方文化思想传入我国,从而影响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影响了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发展。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发展的速度越来越慢,人们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关注度也越来越低。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护中华传统文明,必须要加强对民族民间舞蹈的重视,普及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本文将结合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和研究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创作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各个民族都具有自己的文化背景。不同民族生活方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民族民间舞蹈形式也不同。民族民间舞蹈是各个民族文化习俗、生活理念的一种表达方式,流传至今依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但是,因为各个民族之间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不同,从而使得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有了很大的区别、具有比较明显的民族特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过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将从介绍民族民间舞蹈的生存现状入手,分析民族民间舞蹈创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形势下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发展的思路。

一、民族民间舞蹈的生存现状

所谓的民族民间舞蹈就是指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下产生的,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内涵和特征的舞蹈。由此可见,民族民间舞蹈应具备下述几方面的特征:第一,民族民间舞蹈应具有民族文化的特征,和其它民族文化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第二,民族民间舞蹈应是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民族民间舞蹈通过一些比较特殊的肢体语言来表现本民族人们真实的生活态度和生活理念,通过对民族民间舞蹈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民族民间舞蹈形式已经慢慢消失,尤其是最近这几年,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发展的速度越来越缓慢。本文将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和调研结果,从四个方面介绍民族民间舞蹈的生存现状。

(一)具有非遗属性的民族民间舞蹈

所谓的具有非遗属性的民族民间舞蹈就是那些属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民间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的内容比较多,表演、知识、技能等均可以归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舞蹈属于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就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我国现有的民族民间舞蹈多达17000多个,其中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民间舞蹈有一百多个。这些非遗属性的民族民间舞蹈是研究我国民族文化历史的重要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非遗属性的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出现了问题。很多民族民间舞蹈原本都是在一些比较重大的节日表演用的,例如春节祭祀、婚丧嫁娶等。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庆祝节日和祭祀的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采用舞蹈庆祝和祭祀的次数不断减少,进而影响了非遗属性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此外,非遗性质的民族民间舞蹈大多采用口传身教的方式进行传承,这样的传承方式也影响了非遗性质民族民间舞蹈的进一步发展。

(二)自娱性民族民间舞蹈

自娱性民族民间舞蹈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娱乐而产生的舞蹈,这种形式的舞蹈目的比较单纯,创作过程也比较随性。自娱性民族民间舞蹈在创作的过程中并不是为了让人观赏的,同时也不是为了表达别人的所思所想。自娱性民族民间舞蹈完全是为了抒发舞蹈者自身的情感。自娱性民族民间舞蹈创作的地点也没有讲究,可以是农民劳作的田头,可以是牧民放牧的山坡,也可以是城市公园。自娱性民族民间舞蹈来源于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最为密切。自娱性民族民间舞蹈的一个典型代表就是广场舞。最近几年,广场舞发展的速度十分迅速,成为广受人们喜爱的一种舞蹈形式。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无论是在清晨还是在黄昏,都可以看到各种形式的广场舞,这样的舞蹈形式不仅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同时也起到了锻炼身体的作用。而且每逢佳节,广场舞也成为人们庆祝节日的一种重要形式。广场舞对表演者专业水平的要求比较低,人们既可以成为广场舞的参与者,同时也可以成为广场舞的观赏者。不仅是广场舞,几乎所有的自娱性民族民间舞蹈都具有这样特点。也正是因为如此,自娱性民族民间舞蹈才能广受人们的喜爱,不断向前发展。现在,自娱性民族民间舞蹈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使得人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三)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

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对表演者的要求比较高,现在还没有关于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概念的解释。不过我们可以从学院派的定义总结出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的概念。学院派就是指专门接受过正规化的教育或专业训练,师承某个学派的人。由此可见,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就是指表演者必须要经过正规的民族民间舞蹈训练,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所表演的舞蹈属于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组合或剧目的舞蹈形式。通常来说,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是专业舞蹈院校师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我国民族民间舞蹈传承的一种主要形式。在我国古代时期,就有专门从事舞蹈教育的人,同时舞蹈也被人们视为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建国以后,我国一些院校开始开设舞蹈专业课程,随后又有了专业的舞蹈学院,不仅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专业的舞蹈人才,同时也促进了我国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民族民间舞蹈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同时也是我国舞蹈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专家学者都比较重视民族民间舞蹈,一些专家甚至到全国各地去调研,编制了较为系统的民族民间舞蹈教程。现在,各个舞蹈艺术院校也比较重视民族民间舞蹈,要求学生必须要学习民族民间舞蹈教程,这为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表演性民族民间舞蹈

舞蹈存在主要价值就是抒发人的情感,通过肢体语言加强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因此,舞蹈语言也被视为人们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此外,舞蹈还具有一定的观赏性,通过观看舞蹈可以提升人的审美能力,陶冶人的情操,这也是舞蹈传承千百年而不衰的一个主要原因。表演性舞蹈主要是表演给人看的,主要指那些舞台化的舞蹈。表演性舞蹈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民间艺人表演的民族民间舞蹈,另一种是由职业舞蹈演员表演的民族民间舞蹈。表演性的民族民间舞蹈在创作的过程中为了提升舞蹈的观赏性会进行一些特殊的加工处理,虽然这样的舞蹈仍具有民族特性,但同时也会带有一些其它的特点。表演性民族民间舞蹈由于观赏性比较强,从而广受人们的喜爱。相比于其它三种形式的民族民间舞蹈,表演性民族民间舞蹈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虽然,上文对民族民间舞蹈进行了分类,但这个分类界限并不是绝对的。因为,有一些舞蹈既属于非遗属性的民族民间舞蹈,同时又属于表演性民族民间舞蹈。对民族民间舞蹈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研究民族民间舞蹈传承和发展的情况。

二、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对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民族民间舞蹈在创作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介绍非遗属性民族民间舞蹈在创作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非遗属性民族民间舞蹈在创作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保护问题。非遗属性民族民间舞蹈既包括那些已经被评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民间舞蹈,同时也包括那些因各种因素没有被评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民间舞蹈。但无论是哪种形式的非遗属性民族民间舞蹈,在保护的过程中都存在较大的问题。第一,人们对非遗属性民族民间舞蹈保护的意识比较薄弱。在最初阶段,政府没有认识到非遗属性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价值,从而对其保护力度不够。同时,也没有进行非遗属性民族民间舞蹈保护的宣传,使得人们根本就不知道哪些舞蹈属于非遗属性的民族民间舞蹈,更不要说对其进行保护了;第二,非遗属性民族民间舞蹈保护措施落实不到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开始认识到非遗属性民族民间舞蹈保护的重要性,并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但在落实的过程中却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方面是相关的资金投入不到位,从而是一些措施难以实施。另一方面是缺少非遗属性民族民间舞蹈保护经验,难以充分发挥保护措施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非遗属性民族民间舞蹈保护问题,寻找非遗属性民族民间舞蹈保护的有效措施。其次,介绍自娱性民族民间舞蹈在创作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正如上文所述,自娱性民族民间舞蹈创作的目的是为了娱乐,在创作的过程中创作地点、创作形式都不受限制,这样的创作过程虽然有利于提高自娱性民族民间舞蹈的娱乐效果,但也存在创作过程较为散乱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自娱性民族民间舞蹈难以走上正规化的创作之路,在创作的过程中民族特色逐渐被削弱,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流行音乐因素。同时,自娱性民族民间舞蹈在创作的过程中都带有一定的地域性特点,即自娱性民族民间舞蹈一般都是在小范围内传播,难以扩大受众范围。此外,由于自娱性民族民间舞蹈编舞者自身专业水平有限,在舞蹈创作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舞蹈动作重复、舞蹈风格单一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阻碍自娱性民族民间舞蹈的进一步发展。再次,介绍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在创作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在创作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贴近广大人民群众。

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的专业性比较强,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似乎是高高在上的,一般的人是难以接触到的。由于观赏群体有限,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空间是比较小的。此外,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在创作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受到各种教程、标准的限制,难以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在创作的过程中重复现象比较严重,风格比较单一,很难将其它的舞蹈元素融入其中,从而限制了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创作的空间。最后,介绍表演性民族民间舞蹈在创作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表演性民族民间舞蹈在创作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舞蹈本身的观赏性问题,其次还要考虑到舞蹈表演的场合。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民族民间舞蹈创作难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即会使得民族民间舞蹈原有的特色丢失。例如,一些表演性民族民间舞蹈在创作的过程中会采用一些比较夸张的肢体动作,如果把握不好分寸则会使得民族民间舞蹈原有的美感丧失。

三、新形势下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发展的思路

舞蹈来源于社会生活,民族民间舞蹈更是各个民族人们现实生活的写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民族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精神情感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对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形式进行创新,采用新的民族民间舞蹈创作思路。首先,应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非遗属性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就目前非遗属性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情况来看,必须要加大对非遗属性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力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非遗属性民族民间舞蹈保护资金的投入力度,让相关部门可以采取更加高效的保护措施。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非遗属性民族民间舞蹈保护的宣传力度,让人们认识到非遗属性民族民间舞蹈保护的重要性。在保护非遗属性民族民间舞蹈的前提下进行舞蹈创作时应遵守的一定的原则,应认清非遗属性民族民间舞蹈保护和舞蹈创作之间的关系。有一些人误以为保护非遗属性民族民间舞蹈就意味着不能随意进行舞蹈编创,这是一种错误的保护思想。而是应在保护舞蹈原有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进行编创。其次,应提炼民族舞蹈元素丰富自娱性民族民间舞蹈的内容。自娱性民族民间舞蹈的受众群体比较广,是民族民间舞蹈的一种重要形式。

针对目前自娱性民族民间舞蹈存在的问题,应聘请专业的舞蹈人士对自娱性民族民间舞蹈进行改编创作,提炼其中所包含的民族舞蹈元素,丰富自娱性民族民间舞蹈的内容。此外,还可以编制一些初级的民族民间舞蹈教程,为人们进行自娱性民族民间舞蹈创作提供理论依据。再次,应加强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和普通大众之间的联系,完善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在创作的过程中局限性比较大,严重影响了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为了拓宽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的内容,应让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更加贴近普通大众。在进行民族民间舞蹈创作的过程中应走出教室,走进民间。最后,应深入了解民族文化,为表演性民族民间舞蹈创作提供文化基础。表演性民族民间舞蹈在创作的过程中虽然要提高舞蹈本身的观赏性,但也不能丢失民族民间舞蹈应有的民族的特色,这就要求编舞者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同时也应具备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因此,编舞者必须要深入地了解民族文化。

四、结语

总之,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新的形势下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发展面临较大的挑战,生存形势严峻。为了让民族民间舞蹈更好地传承发展下去,必须要加强在相关方面的研究,寻找新的创作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许锐.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认识演变与概念阐释[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01).

[2]叶笛.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现代化[J].当代文坛,2012,(01).

[3]欧光艳.试析西南地区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特征[J].大舞台,2011,(09).

作者:扎西江措 单位: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


    更多人文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发展的思考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rwkx/131052.html

    相关专题:金融风险管理师 金融论文


    上一篇:手绘动画艺术论文
    下一篇: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