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历史学 >

严嵩:身死从人说是非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六月二日清晨,白发苍苍的前内阁首辅严嵩,与前来送行的同僚一一拱手作别,登上马车,神色黯然地离开了繁华的京城。
  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少年到乡试中举、殿试二甲进士第二名,从翰林院编修到南京翰林院侍读、国子监祭酒,再到礼部侍郎、礼部尚书,直至升任内阁首辅,严嵩步步攀爬,终于登上权力的顶峰。然而,人生轨迹就像一个圆,寒窗苦读博得功名,仕途升迁位极人臣,繁华过后却是落寞,现在又要回到起点——生养他的故乡分宜了。无数人无数次针对严嵩父子的弹劾,政治对手徐阶的幕后使绊,加上皇帝本人厌倦垂暮老人的迟钝昏聩,再加上御史邹应龙的一则《贪横荫臣欺君蠹国疏》,严嵩这座高塔最终轰然倒地。回乡闲居不满三年,独子严世蕃因“交通倭虏,潜谋叛逆”处斩。随之,孙子充军,家产被抄,风烛残年的严嵩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四月,怀着无限惆怅和哀怨离开了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临死前,老人留下两句诗:平生报国惟忠赤,身死从人说是非。他可能预料到了后人对他所作所为的议论,但他没有想到史书对他的盖棺定论是:“嵩窃政二十年,溺信恶子,流毒天下。人咸指目为奸臣。”(《明史·严嵩传》)
  严嵩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有着怎样纷繁复杂的人生际遇?他仅仅是一个人人厌恶唾弃的大奸臣吗?
  一
  严嵩曲折一生,与一个关键人物密不可分,他就是明世宗朱厚熄,即后世所说的嘉靖皇帝。
  嘉靖帝在位四十五年,是一个喜怒无常、精明狠毒、好大喜功、善于操弄权术的君主。即位后,他花了近二十年时间追尊生父为“恭穆献皇帝”,为此不惜动用各种手段弹压异己,光“左顺门”事件,就有八名大臣充军边疆,一百八十余位官员被廷杖,其中十八人被杖死阙下(《国榷》卷53)。
  嘉靖帝上台之前,严嵩过了一段亦官亦隐的日子。进士及第后,严嵩考上翰林院庶吉士,二十八岁时任翰林院编修,正式步入官场,其后两次归隐故乡钤山。正德十六年(1521年)八月,“议礼”之争中持观望态度的严嵩被任命为南京翰林院侍读,官虽升了一级,却有职无权。嘉靖四年(1525年),四十五岁的严嵩迎来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升任京师国子监祭酒。国子监又名国学、太学,为国家最高学府,祭酒是国子监最高长官,地位尊贵。严嵩由六品侍读破格提升为从四品祭酒,掌管国家育才重地,名誉地位顷刻飙升。随后,严嵩的仕途一帆风顺,直至登上内阁首辅宝座。
  严嵩为什么能够获得皇帝的青睐?首先他的诗赋文章写得好。从其早期作品中随便抽出一首,如《雪霁登钤山》:“千峰积瑶素,寰宇映空明。仙人好赤脚,独蹑层冰行。垒石疑琼岛,高楼思玉京。劲风任振木,朗月已辉城。永夜山中宿,山泉松涧鸣。”颇有些陶渊明、王维的恬淡之气。《明史·严嵩传》中也说他“为诗古文辞,颇著清誉”。有这样的文字功底,日后为热衷于修斋设醮、奉道修玄的皇帝写青词自然是得心应手。其次,严嵩工作很勤奋。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壬寅宫变”后,差点被宫女勒死的皇帝更加疑神疑鬼,精神紧张,认为皇宫不是吉祥之地而移居西苑离宫,朝中事务大半落在内阁首辅严嵩肩头上。为了便于办公,朝廷在皇帝居住的西苑无逸殿旁边搭建了一座板房,作为内阁大臣的值班室。二十年里,严嵩就在这间狭小的板房内为帝国事务昼夜操劳,加上患有失眠症的皇帝时常半夜批阅奏章,值班大臣必须随时候命,他更不敢有丝毫懈怠。按国人习俗,除夕之夜本是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刻,严嵩依然坚守岗位。皇帝没有忘记这位勤勉的大臣,特意恩赐一桌酒菜,以示嘉奖。为此,严嵩专门赋诗一首:“除夕留西内,君恩赐馔来。既分辞腊面,亦进宜年杯。列炬宫墀映,传筹禁漏催。炉残知夜永,钟动识春回。”一个年纪一大把、祖父级的阁臣本该尽享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如今却在通宵达旦、孜孜不倦地为国操劳,这样勤勉的助手不啻是左膀右臂,皇帝能不喜欢吗?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严嵩善于揣摩皇帝的心理,恭顺柔媚。嘉靖七年(1528年),皇帝命严嵩以钦差副使身份随同成国公朱麟祭告献陵,给了他一次高唱颂歌的机会。返京复命时,严嵩向皇帝报告在祭告献陵时曾出现“云石风雨,鹤集河涨”的吉祥征兆,并请求命内阁辅臣撰文,工部镌刻立石,“以纪天眷”。这一招正中嘉靖皇帝下怀。圆满完成使命的严嵩,会说话的严嵩,晋升的砝码又增加了几个。崇道的嘉靖皇帝命人制作沉香木道士黄帽五顶,分别赐给内阁首辅夏言、成国公朱希忠、京山侯崔元、大学士翟銮和礼部尚书严嵩,并且令他们戴着帽子上班,其他四人都跪受谢恩,唯独夏言拒不奉命,皇帝十分生气。召见严嵩时,严嵩不仅戴上那顶黄色道冠,而且锦上添花——特意在上面罩上一层轻纱,透露出一股神秘之气。皇帝见严嵩如此珍视自己派送的东西,当然高兴之极。所以后人评价严嵩时说:“……嵩真能事帝者:帝以刚,嵩以柔;帝以骄,嵩以谨;帝以英察,嵩以朴诚;帝以独断,嵩以孤立。”(《嘉靖以来首辅传》卷4《严嵩传》)不无道理。
  奇怪的是,素来善于揣摩帝意的严嵩也有患糊涂的时候。嘉靖四十年(1561年)十一月,皇帝与一位尚姓妃子在貂帐内玩弄烟火,不慎引发火灾,熊熊大火一下子吞没了豪华气派的西苑永寿宫。皇帝没了住处,有人主张修复永寿宫,有人主张皇帝迁回大内,这样也便于视朝理政。皇帝未置可否,转而问严嵩的意见。严嵩想到眼下三大殿工程正在进行,耗资巨大,哪有资金用来重修永寿宫。按道理皇上应该重回大内,堂堂一国之君不坐在紫禁城里办公不像样啊,但这样一来又犯了忌讳(皇帝原本就因为壬寅宫变而避居西苑)。左思右想,他最后提议请皇帝暂住南宫。这下皇帝可不高兴了,原来当初明英宗被蒙古人也先俘虏放回后,明代宗便将他软禁在这儿,是“逊位受锢之所”,严嵩居然要皇帝暂住南宫,这不是明摆着要囚禁皇帝吗?皇帝对臣子就是这样,你做得千般好他认为你是为国分忧理当如此,一旦出现失误便罪不可恕。果然,一年之后,皇帝便令严嵩退休回乡了。
  二
  严嵩的起落浮沉与两个重要人物息息相关:同乡、前任夏言和政治对手、亲家徐阶。


更多历史学论文详细信息: 严嵩:身死从人说是非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lsx/3161.html

相关专题:经济增长理论 医学论文范文


上一篇:尊儒崇文的唐太宗
下一篇:排斥与迎纳:晚清重臣对西洋武器的观念转化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