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历史学 >

职业探索期理论在职业心理教育的意义

[摘要]职业探索是帮助高职生顺利地从学生到职业人转变的工具,这种转变不仅是角色的转变,也是心理的转变。高职院校对学生开展的职业心理教育中,将职业探索理论纳入其中,对高职生能够主动探索自身、探索职业世界、快速适应未来职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职业探索;职业心理教育;高职生

职业探索是一种以职业目标为导向的探索活动。健康的职业心理素质是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保障。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学生各种不适应变化和压力的心理问题随之而来。学生对于自身的认知和职业的发展所知甚少,职业心理的问题不仅影响学生择业和就业,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身心健康。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在关注高职学生内心世界变化,采取相应的方式进行辅导的同时,还应当指导学生进行职业探索,使其主动地了解自身、了解职业世界,有助于化解学生在择业、就业前的心理危机,以适应未来职业的发展。

一、职业探索期理论

职业生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主观意识和客观环境的影响。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各异,但仍然有共性之处可以让人们看到职业生涯发展的基本脉络或轮廓,从而出现对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划分和特征分析。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著名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学家E.H.施恩(E.H.Schein)教授在其专著中提到:“每种职业都存在着一种从初学者变为某个专门领域的贡献者的内在逻辑。这种专门领域反映出了一个人在早期职业阶段日益纯熟和深化的具体技能。”[1]施恩教授基于人生在不同年龄段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职业的主要任务,将职业生涯分为9个阶段[2]。成长、幻想、探索阶段从0~21岁,这一阶段个体的角色是学生、职业工作的候选人、申请者。也就是说,一个人从出生到大学毕业都处在这一阶段中。同样也是美国职业管理学家的萨柏(DonaldE.Super)侧重个人职业倾向和职业选择的过程进行研究,将人的职业生涯分为成长、探索、确立、维持和衰退这五个阶段。萨柏将探索阶段明确划分在15~24岁之间。萨柏认为在这一时期,人主要是通过在学校的学习对自身进行考查、角色鉴定,并进行职业探索,完成择业和初步就业。从两位专家学者的观点中可以看出,职业探索是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但具体又是在进入大学前开始和从大学毕业后初步完成。同时,职业探索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历程。当个体受到对自身的认识、过往的经验、客观环境的变化等综合作用时,个体将这一受到综合作用的“结果”投射到未来的活动之中。是什么影响了个体的职业探索,通过大量文献的研究以及实际工作的经验,本文认同影响个体职业探索的两大因素为:家庭因素和个体因素,不同家庭文化背景子女在就读高校类型上呈现出的差异,实际上是各种家庭文化背景子女自身选择的使然[3]。学生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往往综合了家庭成员的意见。学生对学校和专业的选择,是其对职业探索的一部分。调查表明,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对于大学生进行职业探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一个家庭采取权威式的教育,且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相对独立时,来自父母对子女职业探索行为的支持也就越多。研究表明,个体进行职业探索的差异受到性别、人格、个体发展主动性以及职业生涯自我效能感等几个方面的影响。我们不难理解,每个个体由于性别、人格以及对自身和环境的认知不同,探索行为一定会产生差异。在社会认知职业理论中,自我效能是核心概念之一,是个体对组织和实施所要得到的行为结果的能力的信念[4]。当个体的自我效能感高时,个体能够更加准确地定位自己的职业、设定职业目标。对于大学生而言,帮助他们提高或改善职业生涯自我效能感,有助于他们进行职业探索。

二、职业探索对高职生职业心理教育的意义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周晓玲和邱开金对四所高职院校1010名不同年级的高职生的调查结果显示,高职生心理诉求的认知结构和价值取向方面职业化趋向较明显,但是高职生的职业心理基础薄弱。目前,高职校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都很高,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中心,配备心理咨询老师,设置谈心室,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测试、讲座等。形成了应对高职学生心理问题服务的配套软硬件设施和工作机制。然而,职业心理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不同,职业心理讨论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就个体而言,职业认知、角色定位、职业情感和人格以及职业个性化等问题交织在一起,无法剥离开来。就社会而言,个体的职业态度、职业理想信念等包含了职业与职业者、职业者与社会等各种关系。高职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能够满足高职生从学生转变为职业者在职业心理方面的需要。高职生的职业心理教育应当融入高职生的心理教育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及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笔者认为,虽然个体的职业心理发展速度和水平是取决于个人的,但是高职校依随高职学制,在学生入校时到毕业后初入社会都责无旁贷地要为学生进行与职业有关的各类指导,并创造有利条件。大学期间是职业探索,完成择业和初步就业的阶段,将职业探索理论与职业心理教育相结合,在帮助学生顺利地从普通人向准职业人转变,找准职业定位,设定准确的职业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形成职业探索观念,提高职业探索的主动性

高职生在校期间普遍存在重技术学习、轻人文素质教育。对于自己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就业方向的了解模棱两可,对行业动态关注度不高。对于期望的岗位和就业单位的情况一知半解,有的凭自己的想象或者其他人提供的信息选择就业单位。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发现跟自己想象的或了解的不同,从而带来离职或从事其他行业工作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另一方面是就业的心理状态未调整适当。从而导致学生从一名学生向职业者转变的过程并不顺利。学生在校期间,无论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还是职业心理教育,抑或日常的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要帮助学生建立职业探索的意识,并养成主动探索的习惯。主动、有效地进行职业探索,是职业生涯非常关键的步骤,也是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自我探索和环境探索是职业探索过程的两个方面[5]。在自我探索中,高职院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心理教育课程中,应当从自身的优缺点、兴趣点、需求点、价值观等方面出发,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身心特征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在深入全面的自我探索的基础上进行职业探索,学生才能够了解自身的职业能力、职业兴趣,以及自身未来的职业愿望。环境探索是对外部职业环境的了解、信息的收集。无论是学生在学习阶段还是求职阶段,都不同程度、主动或被动地接收到外部职业环境的信息。例如工作行业动态、工作要求、工作场所的情况、工作性质、薪资待遇、工作的发展前景。职业探索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将自我探索的情况和环境探索的信息进行比对、验证,从而设计适合自身的职业方案,并不断进行调整和修正的过程。环境探索的形式可以是实践,也可以是信息的搜集。学生在校期间的兼职,学校安排的企业实践等,都使学生能够体验各种不同的职业活动,通过亲身体验了解到工作的实际要求,从而确定自身的能力是否适合从事某一项工作。在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环境信息,结合自身对信息进行处理,获得有效的结果。高职生在校期间的技术学习和能力培养不能忽视职业心理教育,在做好自我探索和环境探索的基础上,职业探索能够帮助高职生在学习期间塑造身心,以适应即将从事的职业,避免在就业初期由于对自身和外部环境的不了解、不适应,而造成盲目的跳槽、改行等问题。

(二)正确引导职业动机,提高高职生的自我效能感

一项针对830名高职生的调查表明,自我效能感对于高职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影响高于学习动机和学习成败的归因[6]。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低,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信心不足,从而导致学生轻易放弃并回避已经发现的问题。高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应当从一进校开始培养。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高职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后,对未来的目标是模糊的,学生在技能知识的学习上也不能做到融会贯通,甚至会觉得课程对自己没有用。当学习效果不佳时,有的学生会将失败归咎于专业本身,并认为自己不适合这个专业,学习信心降低,导致对专业的不认可,最终在毕业就业时盲目地寻找工作或达不到该行业的就业要求。高职生的职业动机因素由物质报酬、自我决定、愉悦感、追求挑战、制约、他人评价这六个因素构成。性别、地域、专业、家庭背景等方面不同的学生,这六个方面对其自身的影响也完全不同。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们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职业动机,有助于提高高职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是一种信心的提高,这种提高是一种融入学习和工作的过程。学生在校期间,无论是学习活动还是实习实践,当学生感到能力信心不足时,学校应当引导学生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的根源,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自信。当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自我效能感的增强会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困难的决心,从而在职业探索的过程中不轻易做出逃避困难的选择。

(三)培养职业认同感,推动高职生角色转变

从学生转变为职业人,这是角色的转变,也是心理变化的过程。随着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职业种类的增多是一种裂变和膨胀的增势。新兴产业的崛起,带来新职业的诞生,也带来原有职业分裂出更为细化的职业。在不可预测的职业环境中,高职生要充分了解并认同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调试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适应职业的变化。职业探索这个“工具”能够帮助高职学生适应这类变化。在职业探索的过程中,个体是以职业目标为取向的,当个体对自身和职业环境进行探索、对照的时候,也是建立对职业认同的过程。高职生从学生转变为职业人,职业认同是必要条件。高职生在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技术技能时,对未来从事的职业应当具备思想、心理和行为上的认同。通过职业探索,高职生对自身现有水平进行评估,对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进行认知、反思、定位,从理性和感性的角度养成职业认同,从而在初次就业时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人。笔者在实际的工作中发现,高职生对于未来从事职业的认知程度停留在肤浅和狭隘的层面,职业认同感普遍比较淡漠,对于职业的期望不合理。在职业心理教育的过程中,将职业探索融入其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学会思考所学专业的意义。当学生真正从内心对未来从事的职业认同时,学生对学习的关注、对职业发展的关注也就成为自然,角色的顺利转变也成为自然。职业世界快速发展,不会等待高职生做好充分准备再投入到职业生涯中去。高职生在入校前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没有职业探索意识,这使得三年的大学学习不仅要发展个人的技术能力,也要调适心理,以适应快速的社会变化。三年的职业探索期短暂而又重要,无论是学生,还是学校,职业探索融入职业心理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职业终生探索的观念,养成主动探索的习惯,对高职生顺利转变角色、合理选择职业、建立职业目标等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者:鲁怡君


    更多历史学论文详细信息: 职业探索期理论在职业心理教育的意义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lsx/155033.html

    相关专题:全民健身 美国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上一篇:多媒体课件在化学教学的应用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