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历史学 >

高职机械论文(共10篇)

第一篇: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一)运用示范教学法

示范教学法是实训课程中最为常用的教学方法,对指导学生掌握操作要领有着重要作用。在运用示范教学时,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理论知识,而后再进行示范操作。示范过程中,教师要放慢操作速度,从简单的操作入手,向复杂、难度大的操作逐步过渡,保证操作的规范性、标准性,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将理论知识联系到一起。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示范一些常见的错误操作行为,让学生分析这种操作行为的危害,进而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同时,示范教学法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不仅要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还要对难度大的操作进行反复示范,以确保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掌握扎实操作技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动作能力,为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

(二)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要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训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组织实训课程教学内容,将教、学、做融为一体,以满足职业岗位对学生知识、技能、素养的需求。为此,该专业应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实训课程内容进行项目化处理,为学生创建工作项目学习情境,要求学生在每一学习阶段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在《机械零部件设计与制造基础》课程中,实训教师可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设计集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为一体的工作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任务教学法的具体运用如下:将学生分成若干工作小组,布置组内成员不同的工作任务,让小组协作完成一个总的工作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实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旁进行适当指导,不需要过多的讲解。在工作任务完成后,以工作结果为主要评价依据,综合自我评价、成果评价和教师评价确定最终的实训成绩。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要注意布置的工作任务必须是企业成熟产品的实际生产任务,以增强实训教学的实用性,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规范实训课程教学考核

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要严把实训质量,对实训考核方法进行完善和规范,从而保证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学生实训成绩评估是实训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做到公正、准确、客观的评定,使学生了解自身的不足,并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学生实训成绩评估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其一,在每个实训项目完成后,对学生的项目成果进行考核评价,考核成绩的最终确定要以实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个人的实训总结报告为依据;其二,建立学生实训反馈表,详细记录学生在实训期间出勤、安全生产、思想表现、阶段性考核等状况,将其作为最终考核成绩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在实训教学管理中,实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实训状态,做到全面、客观评价,以增强实训考核成绩评定的说服力。总而言之,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把握好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方向,以满足职业岗位需求为重心,使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院校要重点建设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环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实训的积极性,通过运用多样化的实训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

作者:吕建明 陈锐 单位:三峡电力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第二篇:英国教育对高职机械教学的启示

培训期间,我们随堂听了理论课、车间(workshop)里上的课和答疑课。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可以随时发问,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性很强。学校的设施和设备也是从学生的发展的角度布置的。理论课教室的四周都放满了各种教具和设备,墙上贴了很多学科方面的知识图片,上课的时候可以随时结合实物给学生讲解;每个教室都配备了电脑和互联网,上课的时候可以直接在互联网上进行远程资源的查询和共享;他们还将环保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从事相关职业的职业标准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车间学生主要是自己亲自动手完成项目,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如老师演示、小组讨论等等。答疑课老师会针对学生的问题一对一的辅导。

1校企合作形式丰富

约维尔学院与企业合作的方式主要有:送学生到企业、聘请企业的专家、根据企业需求开设课程,培养企业员工。(1)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如餐饮专业,学校餐厅从厨师、服务员都是由在校生充任。这样学生步入社会后,能很快融入到工作环境中,缩短了学生技能与工作岗位的适应期与磨合期。(2)企业将自己的员工送到学校培训,学校针对企业的需求为员工开设合理的课程,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3).绝大部分教师是来自一线的工程师,拥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深厚的理论知识功底。

2思考

2.1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学生为满足社会日益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充分利用和整合自我资源,如时间、学习、行为、金钱、人际关系等,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而进行一系列自我认知、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活动[1]。高职学生普遍时间纪律观念不强,上课迟到、旷课、玩手机、打瞌睡现象严重,学习、生活缺乏规划,美好青春在无自我管理的懒散中浪费。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家长、辅导员的责任,更是每个教学人员的责任,教师应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中。

2.2深入研究课程评价方式目前我们的课程考核方式主要是学期末的考试。此考核方式易导致学生重学习的结果而不重学习过程,考完后所学的知识都忘了。所以应深入研究评价方式,打破单一的笔试考试,多采用过程评价、阶段性评价、产品评价、老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进而科学、客观、全面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进行评估[2]。

2.3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不仅可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利用各自自身的优势,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学校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提升员工的素质。目前,学校的情绪比较高,企业较被动。如何根据行业需求,提升服务和指导行业发展能力,增加校企合作的筹码,赢得更多的企业支持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3]。所以我们要深入企业,了解行业最新发展趋势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解决难题、为输送新员工,提升服务和指导行业发展的能力,真正做到企业、学校、学生、社会四赢。

2.4优化教学项目约维尔学院的机械类的实训项目主要是部件,可以实现一定的功能,学生知道自己做的部件有什么功能,在工作中有哪些具体要求,学习积极性高。我们目前实训的项目主要是单个的零件,学生对零件的工作状态及具体要求不了解,参数都由老师告知,学习较被动,知识迁移的能力较差,工作适应周期长。为了实现学校和企业无缝对接,必须优化教学项目,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

3结语

通过分析英国职业教育的特点,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对我院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1)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渗透到课程教学过程中;(2)采用多样化的课程评价方式;(3)发展和深化校企合作;(4)丰富和发展教学资源,优化教学项目。

作者:袁小会 刘兵 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第三篇:高职机械校企合作问题

一、师资力量明显不足,无法达到高质量教学需求

名师出高徒。如果没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很难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虽然各高职院校近年来加大了师资力量的引入力度,部分院校为了达到教学质量评估要求,引进了许多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充实师资队伍,然而,许多引进的教师都是从其他学校“跳槽”而来,或者刚刚从学校毕业直接进入学校教学,缺乏相关专业的职业背景和实践教学经验,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4]。还有一些学校从企业聘请了一批企业高级技能人才,然而这些实践能力很强的专业人才又对教学规律掌握不足,虽然实践能力强,但教学能力未必符合教学要求,无法有效向学生传输技能。更由于学校内部教师与企业教师无法有机结合在一起,对教学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提高高职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改革成效的策略

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若想取得良好成效,校企合作是必然选择。作为机械类专业教师,应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迅速提升个人实践能力水平,有效利用好学校教学资源和企业优势资源,使学生既能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又能熟悉企业实际生产操作技能,从而提升其职业竞争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开放式办学

校企合作应该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学校应该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及模式,制定和完善符合学校教学实际和企业发展需求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培养人才来说,各高职院校必须从过去以自我为中心,逐步向学校、企业和社会多元主体方向发展;针对学校和企业的关系来说,必须由过去的供需关系,逐步向学校和企业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期间要明确彼此合作的项目、内容、范围、职责、利益等;学校必须与企业共同做好学生实习管理工作,建立科学规范的实习管理制度,切实让学生通过实习提升个人的能力水平[5]。此外,学校方面可以推荐优秀教师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企业也可推荐优秀教师参与学校教学,真正实现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学校与企业的良性互动。

(二)实现学校企业双赢,通过服务换取支持

若想校企合作真正取得成效,其前提是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利益需求,如此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高职学校,应通过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来满足企业需求,取得企业信任帮助。例如为企业开展技术咨询、信息交流等服务;向企业输出师资力量及培训场所等;与企业共同申请开发专利项目、课题项目等。作为企业方面则应该运用自身优势帮助学校分担部分学生实习、培训以及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任务。如此就能通过彼此的服务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使校企合作更有可操作性及现实意义。

(三)携手进行专业开发,增加机械专业活力

高职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教学应该本着校企共同进行专业开发、全面深入合作的原则发展。可以在学校设立企业的一些生产车间,以及把具备教学及生产双重功能的教学车间设立在企业内部。当学生需要进行实习时,就可以直接送到企业车间进行实习,并对学生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重指导和考核。学生通过在企业参与实际生产任务锻炼和提高实践技能,完成学习任务。如此也能增加机械类专业的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有效发挥校企合作平台的作用,到企业当中开展专业调查研究,从而获得企业生产一线的信息。并充分听取企业以及行业专家及专业人才的意见建议,邀请其参与制定、审核和校订人才培训方案,实现学校和企业共同进行机械类专业的课程开发建设。具体可以整合部分必修课内容及选修课内容,建立新的课程体系结构,通过项目教学模式(即以实践为导向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切实可行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模式),来有效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难题。学生可以在典型项目里增长知识才干[6],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并且在顺利实现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做好具体工作,培养和锻炼学生对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能力,从而培养出更加符合企业生产需求的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2.打造优秀“双师型”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定期不定期地组织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学习,通过参与企业生产实践,丰富实践经验,提升教学能力水平[7]。而企业方面也要推荐优秀专家、工程师到学校任教或者开展讲座交流活动。学校和企业真正实现师资共建,资源共享的情况下,才能真正把机械类专业教学和企业生产实践相融合,打造一支既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又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的专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建设各类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应有效发挥企业各种先进设备及管理经验优势,建设好校内的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和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等。利用企业先进的设备设施,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以及企业专业技能人才培训学生,使学生能够达到理论学习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共同提高[8]。并且还可以把一些教学课题和科研项目在企业中实施,从而实现校内外实训实习基础的优势互补功能。综上所述,高职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下的教学改革在许多学校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逐步加以解决。除本文论述的内容之外,还有制度保障、法规建设、校企合作矛盾等诸多问题现实存在,需要加以解决。但校企合作仍然是高职机械类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增强机械类专业活力的关键所在。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探究,相信校企合作必然会为高职机械类专业提供更多成功经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机械类专业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商学来 单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第四篇:高职机械设计教学

1结合实际,通过多媒体教学来让学生对机械设计CAD教学知识进行立体理解

随着电脑多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相应出现了多种教学用多媒体课件。这就代表着课堂上的多媒体技术将成为教学的助力,代表着学习资源在不断进行更新。首先,自从在课堂中使用了多媒体技术,学生被琳琅满目的教学素材所吸引,对机械设计CAD教学专业学习产生了兴趣,但是这是由老师带领讲解的,想要更好地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就必须将多媒体教学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机械设计CAD教学技能的应用技巧,达到多媒体教学的真正目的。其次,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时间不长,在课堂教学中并未达到不可替代的地步,老师还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所以老师还是要做出巨大的努力来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能学到有用的知识,对于机械设计CAD教学,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飞快发展,机械设计行业规律与专业知识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所以老师要注意教材与当今时代的发展潮流所结合,通过CAD教学让高职学生在学习中能及时了解到专业机械设计人才市场中的动态也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将机械设计行业的实时新闻结合到机械设计教学中,帮助学生在进入社会从业前对行业有着深入的了解,带动学生对机械设计CAD教学的认知度更新,做到对学生进行动态教学,达到高职机械设计CAD教学的目标。将这两点结合考虑,老师今后奋斗的目标是要努力把多媒体教学与CAD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有机的结合到一起。

2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带动机械设计CAD教学的发展

传统的机械设计教学中是通过老师对教材的讲解,将机械设计的理论知识注入到学生的思想中,属于半强迫性教学模式,并且这样的讲解生硬,导致学生老师的讲解会理解不充分,所以老师要注意在机械设计教学过程中制定教学计划,逐步进行CAD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通过二维系统进行学习与理解,而且对建设现代化高职课堂也有着一定的作用。还有老师在讲解知识的时候要注意知识的循序渐进性,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呈阶梯状,避免学生们失去了学习机械设计知识的兴趣与劲头,这是最不妥善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着重将那些不易理解的抽象的专业性的教学知识点进行具体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利用图画,声音等高科技教具的方式对学生的头脑内感官造成记忆的刺激,有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教学重点上,加强学生思考能力中二维系统的建立,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高职机械设计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改革机械设计CAD教学方式是高职教育的必经之路,需要老师与学生的不断探索,才能达到完善的地步。

3结语

高职机械设计是立体性非常强的学科,CAD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对设计知识的更好把握,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这样的师资队伍不全面,导致CAD教学无法顺利的进行下去,因此,在未来的高职机械设计教学中,完善专业CAD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最重要的,保证我国高职机械设计专业的可靠性。

作者:徐春艳 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交通分院

第五篇:高职机械设计基础

一、合理选取教学内容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包含了静力学、平面力系、空间力系、四种材料力学构件变形、平面机构、四杆、凸轮、齿轮、轴、联结等丰富内容。针对高职学生对理论不感兴趣、喜欢动手实训操作的特点,根据“理论够用”的原则,尽量减免理论的推理计算内容,抽取更多的课时为适合实训的内容。如课程在讲解平面四杆机构模块,用2个学时讲解平面四杆机构基础理论,用4个学时进行Pro/E的曲柄摇杆机构实训。通过学生的零件绘制、装配及机构仿真和动画制作,领会形成曲柄摇杆、双曲柄、双摇杆等机构的几何条件。“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学时分配如表1。从表1可以看出,课程的实训学时大大增加,达到了44.4%,学生可以通过Pro/E的实训来实现对枯燥理论的理解和强化,极大的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精心挑选案例,教学做一体化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精心选取适合Pro/E三维软件建模仿真的案例,结合基础理论进行实训。如在力学模块,可以采用Pro/E里的机械模块进行非标杆件的应力应变分析,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在平面四杆结构模块,可以建模、装配四个杆件,设定电机和参数,达到四杆运动的仿真。在凸轮模块,根据推杆的运动轨迹(如图1),在Pro/E里绘制图形基准,结合可变截面扫描指令,绘制凸轮的外形轮廓三维图形(如图2)。通过借助3D建模软件,凸轮的建模实训,比《机械设计基础》教材里描点法、解析法等原始的绘制凸轮方法精度、效率高的多,也符合当前实际的设计情况。学生在训练中能充分理解到轨迹曲线的角度和凸轮外形轮廓的关系,同时也消化了远休止角、近休止角、推程等概念。讲授齿轮章节的时候,融合Pro/E软件,首先讲解齿轮结构设计的尺寸公式和计算方法,然后在Pro/E软件里参数进行如图3所示的设置。再在软件里结合渐开线方程、阵列等进行三维建模,效果如图4所示。学生可以在建模完成后,通过修改参数的m和z等参数,直接生成不同尺寸的齿轮,非常直观的理解齿轮的结构计算方法。“机械设计基础”和3D建模软件的融合,在实训进行时,一般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进行。通过“理论引入→学生学习→教师示范→学生跟做→任务布置→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归纳总结”的流程进行教学。如在凸轮Pro/E建模实训中,学时和教学设计如表2所示。Pro/E凸轮设计项目为3个学时(120分钟),比起单纯的理论讲解3个学时,效果更佳。

三、改革效果

经过几年持续的改革实践,该课程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对课程教学评价多为“优秀”、“良好”。在就业方面,本专业学生有33%毕业生工作岗位与机械设计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岗位包括绘图员,装模,修模,设计助理等职位。在近几年来的职业技能比赛中,本专业学生取得了优异成绩,1名学生获得2009年广东省挑战杯三等奖奖,6名学生参加2009年全国数控技能比赛广东选拔赛之产品造型及快速原型比赛,其中两名学生获得模具设计单项三等奖,1名学生参加2008年全国“发明杯”比赛,采用软件设计的作品“旋转机械臂”获得金奖。“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历来是机械专业难学、难教的一门课程。实践证明,通过融合Pro/E软件,精心挑选案例,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设计,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机械设计基础”和Pro/E课程的兴趣,促进对基础理论和知识点的消化吸收。同时也巩固了Pro/E软件的使用技能,推动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肖苏华 陈建环

第六篇:高职机械设计的教学改革

一、改革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中的电学方面课程一般设置了:电工与电子技术、电工检测技术、机床电气控制技术与PLC应用技术等。这些课程的理论性、技术性、实践性、工程性均很强,涉及的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实验实习(技能训练)教学和课程(毕业)设计等诸多方面。如何使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配合机械项目课程教学,满足专业教学的需求,适应学生知识和技能增长规律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专业教学团队通过转变教学思想和观念,针对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以满足机械的设计过程与制造过程中所需的电学知识和技能为前提,对原有的电学类课程进行整合,教学内容序化、更新,整合成《电工与电子工艺》、《电气控制系统检测与维修》两门项目课程。课程教学内容确定结合了本专业的市场调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机械课程项目任务实施中的知识和技能需求及毕业生就业岗位技能要求等多方面因素,并根据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成长规律,设计教学项目任务,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电学知识与技能序化,嵌入教学项目任务中。《电工与电子工艺》课程在教学的项目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突出学生的电工与电子技术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操作安全常识与技能的提高,如:照明电路的安装与检测、电动机拆装与检测、调光电路的组装与调试项目等;《电气控制系统检测与维修》课程则注重于机械加工中的电气控制常识,如何去辨别与分析机械设备在使用时出现的电气问题,并能够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如:典型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CA6140卧式车床控制线路的检测与调试,典型机床控制线路的可编程改造等项目。

二、改革实践性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为配合专业的项目化课程教学实施,我院实行的是授课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一体的实训室管理制度。不断融合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依据实训室现有资源不断改进项目实施的内容,项目组的教师不断实践探索改革项目实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实践性教学效果奠定了基础。《电气控制系统检测与维修》课程就采用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将设计性、综合性的训练项目任务取代了原来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中的简单验证性实验,教师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教学项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讲授,资料查询,操作实践,探索解惑逐步完成项目任务;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指导解惑、巡视检查、综合评估等作用。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去学习专业理论和练就技术技能,解答任务实施过程中不断出现的问题,通过这样不断地学习、练习、探索来实现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积极改善项目实施条件,在理实一体化的实训场地中放置专业书籍,电脑上网资料查询,也充分利用学生手机上网的功能来随时随地上网搜索资源等多途径辅助学生学习。同时也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逐步夯实学生的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稳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三、创新课程考核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考核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考核方式的改革也是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教学团队经过多年的摸索,逐渐形成课程项目实施过程评定与期末综合项目考评相结合的考评机制。其中项目过程评定成绩包括出勤、课堂回答问题、网络平台讨论问题、项目任务完成的过程及任务完成情况等综合评价。期末综合项目考评取消了原来的一纸试卷的考试,而采用综合项目考评形式,以综合项目任务的任务书、过程实施、作品展示、项目汇报、结论答辩等多项考核内容综合评定,避免了以往死记硬背,有形而无实的试卷考评模式。项目化考核突出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性、灵活性和综合性,不仅考查了学生的专业基本知识,也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多项综合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创新地学习。

四、结束语

通过对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中的电学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实施方法、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显著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提高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加强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冬来 欧阳国强 李新平 单位:湘潭职业技术学院湘潭职业技术学院湘潭职业技术学院

第七篇:高职机械制图课教学

1.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在高职学生中,空间想象能力的不足是一个广泛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应当积极地运用一些相关的实物以及模型,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来增强学生的直观理解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对教学的内容有更透彻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已经联系好的生产基地进行观摩,使学生能够近距离地了解机械生产的全部过程,进而对课堂上所学到的东西有一个更加理性和全面的认识。除了这两种方法,教师还可以组建一个实物展示室,通过展示各种机械上的零部件、机械模型、图片和学生自己的优秀作品来提高学生对于实物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1]。

2.组织学生之间的学习小组

由于学生在进行小组学习活动时,能完全脱离教师进行自主、互助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在机械制图学习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奖励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竞争中来,让自己的机械制图的能力得到良好的锻炼和提高。

3.将机械制图与CAD教学相结合

CAD技术的出现,将工程机械制图带入了计算计辅助绘制二维图形这一相对成熟的领域。但是在我国的高职院校中,教师在机械制图的教学上依旧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先对机械制图的手工方法进行讲解,再对CAD技术进行介绍,这种教学方法实际上并没有对真正发挥CAD技术在教学方面的功能。教师在运用CAD技术进行教学时,可以抛开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的教学模式,直接讲解CAD的画法、原理,以及一些尺寸标注、剖面填充、公切线、倒角绘制、相贯线、截交线等常用绘图手段的操作方法,这将对学生能否迅速地掌握CAD的基本用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国产的CAD软件,还提供了一些诸如自动查询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各种配合的功能,可以使学生建立良好的公差与配合概念[2]。

4.建立成绩评定指标体系

建立一套合理的成绩评定指标体系,可以在保障教学效果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实践的能力。成绩评定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内容:①学生的日常作业以及图形测绘的成绩。②在课堂上通过一定方式来考核学生对图纸的理解能力。③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上绘出零配件图。机械制图作为高职院校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其教师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高职机械制图课中进行教学改革是非常有意义的。

作者:王秀春 单位: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八篇:高职机械专业教学改革

1、P(Plan)———计划

高职教育是与产业、行业、企业实际工作紧密相关的实务和实践性很强的实用性教育,必须与将来工作的岗位任务联系起来。因此在计划阶段,专业教学团队应完成的工作有:(1)建设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应主动走进用人单位,立足于人才市场,以“工学结合”为出发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生产过程和相关职业标准,归纳提炼典型工作任务。与企业实践专家共同进行工作任务分析,确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对能力、素质和知识的要求。根据工作任务的相关性及工作能力复杂程度归纳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行动领域;依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重构行动领域,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2)开发项目化的核心课程。利用职业分析的资料,对典型的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教、学、做”一体化的原则,通过教学整合形成充分体现岗位技能要求的项目化课程。项目单元的设计上应以技能培训项目、实验室项目、企业项目、技能竞赛项目乃至于创造发明项目为主题,每种项目均要确立学生技能学习和能力发展的具体目标与技术指标,使学生获得真实的工作经验和启示,为将来独立面对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学校应积极引进企业项目,通过对一线企业项目的研发与操作,提高师生的技能实践水平。课程体系和项目单元设计的合理性也要按PDCA的循环的原理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在完成每个年度的教学过程后,应收集学生、教师、社会等对课程的反馈评价,对课程体系和所设计的项目单元重新审视,检查所设计的项目单元是否达到了学习领域的目标要求,检查根据课程体系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后,学生是否具备了工作任务中所要求的职业能力;总结成绩,改进不足。(3)建设“校企一体化”的教学环境。将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深度融合,整合学院原有的实训基地、实训设备、师资,按企业化要求组织生产和科研,结合生产按学校要求开展教学,建立集生产、教学功能于一体的“校中厂”,“校中厂”中的实训基地建设要根据学校现有实训室的实际情况进行整体规划和布局,将实习工厂与教室、实验室合为一体,并尽量按工业布局设置教学环境。依照企业真实环境和生产任务、工作规范的要求,科学划分区域,使其既能教学实训,又可生产作业。以数控技术专业的校内实训中心为例,可根据机械制造业企业车间的布置和学校教育功能需求,在实训中心内划分零件热处理加工区、零件加工区、加工工艺设计区、零件质量检测区等。同时设置学习讨论区、展示区、资料查阅区,使其集教学、专项实训、工量具管理等多项功能于一体,促进学生在真实(模拟)的企业环境中形成职业能力。将现代化的电教设施融入其间,运用多媒体课件以突出强化实训中的重点环节和难点,提高实时教学的效能。同时将企业的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模式融入到教学、实训等日常管理之中,推行工厂(企业)的工作流程和常规管理模式,使学生在校就能接触先进设备设施、学习先进技术、体验工厂或企业的管理,促进学生工作适应能力。

2、D(Do)———实施

实施过程就是将预期的课程转化为现实课程的过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按具体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系统地加以组织,要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从传统的灌输性教学向探索性教学转变,采用行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项目教学、角色扮演、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教师从教学过程的主要承担者转变为咨询者或者指导者。根据制造类专业的特点,可将课堂与车间合二为一,让学生参与产品制造过程,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都是围绕企业平台进行,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协作完成信息收集、计划制定、方案选择、目标实施、信息反馈、成果评价全过程。使学生在具有浓厚企业气息的教学环境中,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实现由众多单一的知识、技能教学培养向真实生产情景的转变。

3、C(Check)—检查

检查是对所有教育活动进行调查分析,检验课程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标,为课程开发提供有效的信息。因此在检查阶段需进行的工作有:对学生的评价、对课程的评和社会评价。(1)对学生的评价。检查学生对教学目标掌握情况。当学生完成每个任务时要及时进行评价,这种分散于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的评价将不仅会影响到下堂课的计划和教学,还有助于学生厘清学习方向,能有效的改进学生的学习。学生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彼此展开互评。当完成某个阶段性的学习后,需进行综合测评。(2)对课程的评价。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应用效果,保障课堂教学按照既定要求进行。具体做法包括。通过教师互相听课,专家抽查学生作业、实验报告等方式检查教学过程是否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期末考试后通过试卷的卷面分析,检查每门课程是否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掌握的情况;通过学生评教收集对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价;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测试结果评价教学等。(3)社会评价。课程的实施是否使学生真正达到了培养目标和企业所期望的工作水准。通过跟踪调查考察毕业生上岗后的适应能力和工作实绩,并以此作为课程评价的最终标准。通过企业一线反馈来评价教学效果,能更有效的指导教与学。

4、(Action)—处置

将检查阶段从各方面获得的信息,认真分析处理。成功经验进行总结,以供今后教学推广应用。对于存在问题,进一步分析、研究,重新确定教学目标和方案,实施、审核及改进,使教学改革成为一种不断发展、螺旋上升的循环过程.

5、结语

在专业教学改革中,PDCA循环四个阶段环环相扣,在不断循环往复中,教学质量控制的结果是开展下一轮专业教学改革的依据,并根据每次赋予的新内容,不断完善改革方案,才能促使专业教学迈上一个一个的新台阶。PDCA循环从管理的角度归纳共性的管理规律,其原理同样适用于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教学质量管理、课堂教学等过程中,只要我们根据职业教育规律,把有关职业教育的各环节按PDCA循环进行管理,便能把有关职教发展的各个环节的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使整个职教体系在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中不断提高。

作者:肖爱武 单位: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

第九篇:高职机械创新设计

一、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基于高职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重于能在生产一线岗位上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机械创新设计核心能力的培养涉及范围较大,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创新设计》、《机械工程制图》、《计算机绘图》、《机械制造基础》、《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等多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设计性和实践性,而且具有信息量大、发展速度快、应用广泛等特点。大量的知识内容都渗透着工程实际应用背景,更需要超前的创新设计理念。目前虽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与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教学方式相比,教学效果有所改善,然而高职生缺乏机械创新设计的感性认识,难以理解和消化吸收信息量庞大的课堂灌输内容,尤其是大量的课外时间开展自学难度较大。高职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渴望有比较直观应用的学习资源。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以多种形式展示媒体化、智能化和全球网络化的发展特性,为培养机械创新设计人才的教育环境提供了基础,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教学手段的变革。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有助于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开阔了教学视野。为课堂教学创造了图文并茂、虚拟仿真、知识与趣味交融的学习环境,促进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形成,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机械创新设计的兴趣;为课后消化课堂知识、自主机械创新设计学习,课外竞赛辅导,学科发展动态,技术标准查询,师生互动交流、学习效果自我测评,紧密校企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和创新的自由空间。有助于学生根据自己所需获取相应资源,大大节省了个人查询资料的时间,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加快了机械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的形成。

二、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的构建

教学资源,是指构成教学活动各要素及实施教学的必要而相对比较直接的条件。教师、学生、教材是基本的教学资源,还有一些教学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等,这些属环境资源,还有教学设备、设施资源、媒体资源等。至于课程教学资源,其内涵极为丰富,教材只是课程资源其中的一个内容。还应该包括,在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及自然资源的总和。网络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可以实现远程异地共享的教学和学习材料。其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有多媒体课件库、教学素材库、网络课程、数字化图书馆、教师教学设计思想、专业相关课程资源库等多个方面。以学生为主体,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以机械创新设计为主线,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要求和特点,借助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平台、多媒体制作工具和网络编程工具,构建更能适用于高职的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资源体系框架,见图1。课程资源库可以单独建立网站,也可以涵盖在某专业资源库中,应根据现有网络资源而定。本课程资源库拟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网络资源库下构建。其中,师资队伍栏目:主要展示主讲教师的风采和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状况。教学研究栏目:主要发布课程标准、教学改善、教学论文、发明专利等教学研究进展。课程建设栏目:主要内容有课程定位、课程建设目标、教材建设开发、工学结合、典型机构的仿真动画演示。网络资源栏目是学生学习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教学整体设计、单元设计、教学课件、电子教案、课程设计指导、竞赛指导、推荐辅导材料等直接学习素材,也是课程优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见图2。课程资源库的使用效果通过课程评价栏目(自我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学生评价)、成果展示栏目(教师成果和学生成果)来检验,学生的课程学习考核是通过师生教学互动和反映学习过程的考核来实现。网络资源库可以通过教师作业发布、学生作业提交、教师作业批改、学生网上学习、网络资源库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自动形成课程考核成绩。丰富的试题库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计算机考试,实现无纸化考试。

三、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内涵

为了建构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环境,使学生便捷快速有效地学习和查询各自需要的资源,在素材的选择和内容的组织时,既要满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又要符合高职生的学习习惯,精选课程相关核心内容的系统框架,并且将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构成的重点放在优质资源的提炼上。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是蕴藏在教学资源建设中的“灵魂”,必须研读精确。课程教学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的目的是要准确叙述本课程的能力目标,然后确定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等。这也是完成课程教学目标的保障。学生可在学习课程之前从网络资源中获取课程相关的重要信息。课件的制作,则要紧紧围绕课程整体和单元设计进行规划,内容丰富、案例翔实、语言简洁易懂是最基本的要求。课件的设计应从可教性、易用性和艺术性等方面入手,利用多种媒体要素,动静有机结合,集视频、图文、音像为一体,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的、阅读流畅的高质量课件。对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典型机构和不易理解的机械原理,应尽量通过仿真、动画的形式展现在资源库中。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机构演化的方法,激发学生进行机构创新设计的兴趣。针对课外科技活动和机械设计等相关大赛,建立创新设计实践库、优秀作品展示库和创新设计知识拓展等知识模块。吸收历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科技作品大赛、计算机辅助设计竞赛等项目成果。开辟学生社团活动专栏,宣传学生自己设计、制作和比赛过程的相关录像。促使学生课程学习钻研主动性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积极性和取得成就的自信心。创新设计知识拓展模块主要包括:机构创新设计、传动部件和轴系零件设计等素材,针对教学单元设计的创新讨论试题库,历届竞赛信息,新标准与机械学科前沿发展和最新科研成果发布。

四、课程资源库的建构与应用特点

1.依托专业资源库和相关精品课程,避免优质网络资源重复建设,突出机械创新设计主题。为课程设计指导、机械设计大赛及相关证书的考核鉴定提供相关素材资源和专题辅导。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资源建设,开辟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专栏,快速链接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共享企业相关资源。3.相关专业、相近课程共享。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更为具体,更接近于职业岗位的需求。4.在课程资源库建设的经费来源上,不同的高职院校差异甚大。因此,如何在少投入的基础上构建满足课程教学目标的资源库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本课程网络资源库是在最少资金投入的情况下构建的。5.课程资源库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应用,特别是课后学习。因此,整个课程资源的框架构建是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为了参加评审。6.整个网络课程资源库是一个动态更新的教与学平台,支持资源快捷更新。既能满足在校学生学习,又适用于毕业生和企业青年职工自学,力争达到通过网络资源的学习能起到无师自通的效果。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机械创新设计技术发展迅速,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需要紧密结合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积累、提升和更新内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机械创新人才的需求剧增,促进了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通过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丰富了教学内容,进一步完善了教学手段。构建全方位的立体化开放式教学模式,不仅为在校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环境,也为毕业后再学习,以及企业从事机械创新设计的新职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的构建,必将为提升机械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和步伐产生深远的意义。

作者:徐跃增 单位: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第十篇:高职机械类课程结合思考

1、“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与高职机械类课程结合的优越性

第一,学生的思维不再被紧紧束缚于专业而乏味的理论知识里,而是在接触和实际操作各种机器设备的过程中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培养他们勤学好问的学习习惯和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真正达到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第二,减轻了老师的教学负担。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们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而费尽口舌,而每个老师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教学能力又是有限的,即使翻来覆去地讲解,学生也未必能理解。而如果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不仅减轻老师的负担,同时也使教学更直观,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第三,推进了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优质的技能型人才。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高职高专人才职业技能要求的提高,职业教育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高职机械类课程作为一门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具有双重要求的学科,更需要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培育出社会和市场需求的人才,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2、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与高职机械类课程结合的途径

2.1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投资。“科教兴国”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重要战略。很多地区高职高专院校之所以未能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中,主要是因为学校硬件设施不健全,这就要求国家加大对农村边远地区教育事业的扶持力度,配置健全的机器设备和实验仪器,让农村学生享有跟大城市学生平等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只有国家提供可靠的物力和财力支持,才能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2.2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打造一流教学队伍。高职院校必须打造出一支一流的教学团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聘用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对他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双重能力集中培训,把“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与高职机械类课程紧密结合起来。此外,学校应做好这方面的教学评估和教师业绩考核,把我国的教育改革推向更高水平。作为担有“十年育树,百年育人”重大责任的高职院校的老师,培育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对他们的教学方式、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则提出更高的要求。就教学方法而言,一方面,机械类课程不同于语言类课程。因此,仅仅靠空讲一些空洞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以实物或模型做辅助,让学生切身去感受和认识,同时进行现场指导,让他们在实际操中认识和了解机械的内部结构,以及机器的运作过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加深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另一方面,要做好理论知识与实训演练衔接工作,打破理论课与实训课之间的界线,换句话说,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在教中学,在学中练。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寻找机会将学生引向车间,引上生产线,为学生以后求职奠定基础,使他们一上岗就能迅速适应和进入角色。古代有“纸上谈兵”之说,同理,如果只是学习一些死板的理论知识,就达不到我国教学改革的要求,也达不到社会对技工人才的要求。

3、结束语

现如今,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教学改革工作的发展。因此,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已是形势的需求。考虑到各地区各院校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不一致。因此,各高职高专院校应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围绕以着重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的教学目的,制定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案。

作者:唐英 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更多历史学论文详细信息: 高职机械论文(共10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lsx/143151.html

    相关专题:风险评估师 中小企业营销竞争策略


    上一篇:行政单位新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
    下一篇:基层党支部工作的建立与创新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