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历史学 >

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及思考

摘要:《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概论》是内地新疆班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修课程,其基本内容包括新疆地方史、民族发展史和宗教演变史三个部分,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新疆历史,全面了解新疆区情,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增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具有特殊作用。新形势下,通过“钻研文本,深耕爱国土壤”“关注生活,强健爱国枝叶”“创新形式,绽放爱国花朵”“触及情感,收获爱国硕果”,将爱国主义教育有机渗透于该课程实施的各环节,有利于深化学生爱国主义认知认同并转化为爱国行动。

关键词:新疆历史;民族宗教;爱国主义;内地

新疆班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祖国’这个词能够让儿童一听到它就激动得心跳,那就必须———形象地说———悉心地耕耘儿童意识的土壤,并且用美的种子进行播种。”[1]可见,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书,更在于育人,特别是作为担任内地新疆班教学任务的思想政治教师,更应责无旁贷地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概论》(以下简称“三史”)教学的全过程。

一、钻研文本,深耕爱国土壤

2015年8月,笔者调入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工作,承担内地新疆班思想政治教学任务,首次接触了“三史”这门课程。“三史”课程是专门为内地新疆班学生编写的地方性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材,主要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新疆地方史、民族发展史和多种宗教演变史,全面系统地了解新疆区情,增强“四个认同”意识(即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和中华民族凝聚力,识破境内外敌对势力任意篡改和故意歪曲新疆历史的阴谋,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增强民族团结,弘扬爱国主义精神[2]。这说明“三史”课程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特有性质,承载着课程教学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双重任务,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教师只要细心、精心地深入挖掘,便可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让爱国主义思想植根于学生心田。例如,从课程内容上看,本课程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观”教育:学习新疆地方发展史,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新疆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学习新疆民族发展史,使学生全面把握新疆自古就是多民族共同聚居的地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学习宗教演变史,使学生正确了解新疆自古就是多宗教并存的地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从课程选用的插图看,本课程选用64幅图片,有涉及国家领导人看望新疆班学生、“新疆号”战斗机、锡伯族西迁路线、新疆人民欢庆自治区成立等反映爱国之举和我国政治制度优越性的图片;有涉及新疆哈密的“富民安居”工程、十九个省市“对口援疆”示意图、“丝绸之路经济带”等反映经济蓬勃发展及优越的经济制度的图片;涉及中国京剧造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十二木卡姆演奏图、《突厥语大辞典》和《玛纳斯》书影等反映千古流芳、一体多元的中华文化图片;还有涉及“万里回归的土尔扈特汗渥巴锡”“抬棺西征的清朝名臣左宗棠”“两次出使西域的西汉外交家张骞”等民族英雄的事迹和图片。教学中选用好这些图片,能让学生感受到家乡和祖国的变化,内心升腾起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民族命运和祖国前途的关心之情,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关注生活,强健爱国枝叶

“三史”课程内容丰富,是一门政治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很强的课程,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新疆地方生活习惯、民族风情、宗教习俗,引导学生在走进生活、适应生活、融入生活的实践活动中,逐步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现代意识,激发爱国情感,坚定爱国信念,强健爱国枝叶。1.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校园文化属于爱国主义教育的隐性课程,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教育力量,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这种作用往往是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为了不断增强长期远离家乡亲人的新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和觉悟,笔者所在学校通过开展“庆祝古尔邦节联欢晚会”、纪念“一二•九”运动80周年主题班会、“传承爱国情•助力中国梦”演讲比赛、“新疆人文、地理知识竞赛”“校园民族团结先锋人物”评选、“‘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谊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尊重、包容、欣赏、信任”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悄无声息中陶冶爱国情操、强化爱国行为、升华爱国思想。2.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升华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之间,有一道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道鸿沟填满[3]。因此,要将爱国主义内化为新疆学生的心理认同并使其外化为一种持续行为,既要靠教育更要靠实践。我们通过组织社会调查、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研究性学习等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融入社会。如在“中华文化共创造各展异彩同繁荣”一课的学习中,笔者以“中华文化文博馆”为主题精心组织了一个“创意设计”活动:请为文博馆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精品进行布置,即中华文化之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不同风俗的民族建筑,要求创作序言、展示作品并说明缘由。学生围绕此创意开展研究性学习,分组进行,明确分工,如下图所示:随着各组一系列文化精品的挖掘,一篇篇具有丰富内涵的序言,一段段声情并茂的解说,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了震撼,由衷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有效组织这种课外活动,能带给学生深刻的切身体验,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着中华文化的魅力,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而自豪,从而形成对国家对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创新形式,绽放爱国花朵

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会使课堂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4]。因此,教师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前提下,应注重创设引领学生心境的情感场,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尽量采取灵活多样、情趣盎然的教育形式,在教材这块肥沃的土壤上绽放出多姿多彩的爱国情感花朵。如在分析“热爱伟大祖国履行公民义务”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树立国家观念、民族意识,笔者围绕网上经常能看到的“‘如果中国人一个月不买日货,日本将有数千家企业面临破产;如果中国人六个月不买日货,日本将有一半人失业;如果中国人一年不买日货,日本经济结构彻底瓦解!’希望愿意响应号召的网友今后能够不再购买日货,也不再去日本旅游,也希望愿意帮忙的网友将本帖转发到你的微信、博客等所有能让中国人民看到的地方”这一情境设置了一个辩论性话题:“对于网友的倡议,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抵制日货是爱国行为;有人认为抵制日货不是爱国行为。你是怎么看的?”学生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说抵制日货,日本会失去中国这一最大市场,会给日本企业和商人造成心理上的极大冲击;有的说抵制日货表面看好像是爱国,事实上也伤害到中国的生产企业,最终将损及中国自身经济利益;有的甚至指出盲目抵制日货有可能造成亲者痛而仇者快的后果。我们不应简单地抵制日货,而应努力把各行各业都做好:我们的教室,比他们的整洁;我们的道路,比他们的宽广;我们的青少年,比他们更有智慧,更有希望……这是一种超越了愤怒的理性。在整个辩论过程中,我始终没有要求学生应该怎样做,而是通过学生自身的争论、探究和理性的思考找出答案,让他们明白维护国家利益不仅仅是国家的事,更是每个公民的事。当前,我们最需要做的是把爱国热情化为实际行动,听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份试卷,珍惜每一片绿色,以爱国之行表达爱国之心。正如著名学者崔卫平所说: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四、触及情感,收获爱国硕果

内地新疆班学生来自于新疆各个地区,少数民族与本地汉族学生相比具有很大的不同:在个性特点上,他们热情奔放、开朗率真、能歌善舞、自我意识强;在就读方式上,由于就读环境与自己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差异较大,使他们孤独感较强;在知识学习上,语言障碍、基础薄弱等因素又易使他们产生自卑感。这三个特点衍生出学生在群体特征方面具有相互依存和强烈的归属感。加上宗教色彩浓郁的成长背景,长时间远离家乡、亲人导致的情感孤寂,在校内以民族语言交流而与本地汉族学生产生的情感距离,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华民族意识的淡化和特殊族群意识的增强。新疆班学生作为我国特殊的教育对象,他们是新疆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因此我们要培养信得过、用得上、留得住的优秀的少数民族人才,必须为内地新疆班学生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汲取爱国主义内容,最终将爱国这一核心思想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从而收获爱国硕果。例如,在学习第十课“感恩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中“全面发展报效祖国”这一内容时,笔者以新疆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为背景,通过“今昔照片”对比让学生体会新疆的“前世今生”,当学生沉浸在“新疆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的喜悦中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体验:虽然新疆经济社会进入发展最好时期,但是也存在一些制约性因素,如南北疆发展不平衡、高素质劳动力和人才紧缺、反恐维稳形势依然严峻等。作为内地新疆班学生,我们能为家乡建设、祖国发展做些什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阐述各自的想法,最后各组推荐一位同学在全班交流。预科(2)班古扎丽努尔•阿木提同学激动地说:“作为一名内地新疆班的学生,我非常感恩党和国家为我们创造的学习机会,感恩学校为我们提供的学习环境,感恩学科教师给予我们的鼓励支持。我们每一个新疆学子都应勤奋学习、刻苦实践,练就过硬本领,以切实行动回报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激。我们决不能辜负祖国和家乡的殷切期望,一定会尽全力,为祖国发展和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种有针对性的情感活动,寓教于景、寓教于事,使内地新疆班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将“小爱”融入“大爱”,体验“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家国情怀,自觉形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最终将爱学校、爱新疆、爱祖国之情落实到兴国之举上。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语)。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三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能增强内地新疆班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使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灵深处扎根、吐绿、开花、结果,并激发他们把爱国之志变为报国之行,积极做爱国主义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作者:许开红 单位: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


    更多历史学论文详细信息: 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及思考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lsx/133805.html

    相关专题:保健品直销 战胜自我作文


    上一篇:自适应跳频在卫星通信抗干扰的应用
    下一篇:创新校园营销模式实用性初探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