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历史学 >

农民教育的缺陷及对策

一、农村业余文化教育严重缺失

随着农民中的精英和青年逐步流入城市,农村文化出现衰败。第一,政府在农民文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缺乏针对性。尽管近几年国家在农村建设文化站、图书室,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但针对农民这个群体直接传播国家政策、法律知识、道德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途径少,方式单一,文本解释不够通俗易懂,更多依赖农民自己借助电视、网络、杂志获取,由于内容和形式没有与农民的特点结合,实效性要差些。第二,农村缺乏专业的宣传工作者。尽管国家推出“大学生村官”,通过这些有文化青年向农民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逐步改变农民的落后思想观念。但事实上,一些地方的村官留在了乡政府,并没有真正进村工作,他们不知村情,村民不认识他们,无法成为国家与农民沟通的桥梁。第三,农民自身也不重视接受全面的教育,没有认识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法律知识学习、公民教育的长远作用,更看重可以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技术培训,由此无法形成利于发展农民教育的氛围。

二、加强农民教育的对策

1.中央政府应跨区域统筹城乡,建立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体系由于农民工跨区域流动的常态化,导致任何一个流入地或流出地地方政府无法凭一地之力很好地解决由此产生的问题,所以,建议应该由中央政府牵头,会同各级地方政府,在现有教育体制的基础上,建立有充足财力支持的、公平合理的、覆盖全国城乡定居及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体系。跨区域统筹城乡,核定国家和流出地地方政府对不同教育层次学生人均补贴的教育经费数,经费随人转到流入地的学校,确保农民工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学,可以不受歧视地享受到高水平、低成本的义务教育。同时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以社会效益为重,保证在相邻的几个村中有一所小学和幼儿园,避免由于合并建校导致留守儿童就学更难的现象。与此同时,国家必须建设一支稳定的村小和教学点的教师队伍,通过专设编制和实行工资倾斜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尽可能缩小城乡教育差距。2.逐步建立一个多层次、广覆盖、低盈利的实体与网络教育相结合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体系加大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投入,整合现有的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实体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可以缓解培训时间不足、费用高的问题,为农民工培训提供便利。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可以通过网络教育进行理论教学,实体教育进行操作实习,便于较好地实现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培训实效性。网络教育可以借助已有的远程教育平台,开设技能培训的系列课程,使用社保卡号进行网上登录,实行免费或低收费。实体教育将现有的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培训基地通过某种有效方式整合在一起,建立全国性或地区性的连锁职业培训集团,一则可以提升社会现有资源的利用率;二则农民工均可随时随地选择参加所有项目的技能培训,并对其培训信息进行登记,实现培训的连续化、系统化。培训费用则由国家、社会、单位及个人分摊,实现个人支付最小化。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作用,为农民工提供边工作、边上学的学历教育机会,提升农民工的学历层次。3.重视农民业余文化教育为提升农民整体素质,除为农民工尽可能提供各种学习机会,开展各种各样的知识与技能培训外,还必须提高他们在城市生存的能力,包括日常行为方式的改变。首先,政府和农民思想上都要充分认识业余文化教育的作用;其次,应引进新的、农民喜闻乐见的传播方法,通过农村的戏曲、民谣、民谚等农民喜爱的形式,利用网络、电视、报纸、宣传单、宣传画等传播媒介,贴近生活,提高农民教育的实效性。最后,可与社会各界合作,引进高素质的专家团队,专门为农民设计农民喜欢听、听得懂的内容,开展各类素质教育,包括法制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健康卫生教育、环保教育、文化教育、信息教育,为更多的农民成为市民创造条件,亦为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作者:樊荣


    更多历史学论文详细信息: 农民教育的缺陷及对策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lsx/100209.html

    相关专题:宜春学院官网 论文写作格式


    上一篇:产后及妊娠子宫出血患者放射治疗观察
    下一篇:管窥新时期工商管理职能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