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中职教师与学生不良心理健康诌议

摘要:中职教师与学生之间有着教与学的密切关系,当然就有不良心理健康之间的互相影响。本文分析了中职教师和学生的不良心理健康问题,探讨了不良心理健康问题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提出了形成中职教师与学生良好心理健康的几点建议,以促进中职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中职;教师;心理健康

一、中职教师不良心理健康的现象分析

中职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是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中初级专门人才。随着社会对专职人员需求的增长,办好中职教育显得非常重要,自然离不开有一支好的中职教师队伍。然而,由于存在工作压力大、招生质量降低和职称评定难度大等一系列问题,给中职教师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导致有些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第一,自信心和自豪感不足。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社会中具有较高的职业价值,中职教师担当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责,是光荣而又重要的职业。虽然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可是由于社会上有些人对中职业教师存在偏见,使有些中职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自信心和自豪感不足,不热爱甚至根本看不起自己的职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中职教师的发展缓慢,在攀比心理作用下,感到不平衡,在教书育人上缺乏进取心和责任感,自信心和自豪感不断削弱,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没有明确的长远目标,得过且过。第二,对中职学生缺乏信心和热情。目前普遍存在中职学生的生源较差。有些学生是因为学习不好,考不上普通中学而求其次上了中职学校;有些学生是因为家庭困难而上了中职学校,等等。这些生源质量直接对中职教师的教书育人,提出了与普通学校有着不同但却是更高的要求。由于有些中职教师对此认识不足,认为中职学生不好教、难教,在对待中职学生上缺乏信心和热情,工作上流于形式,没有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第三,不能正确对待中职学生,缺乏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中职教师是知识和技能的传道者。这是天然的职业优势,可有些教师还是传统的教学观,把学生当成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工具,很少听取学生的意见,不乐意与学生讨论问题、探讨知识,以及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表现为某些教师在教育感知方面的错觉和思维方面的武断性,使学生缺少主动性,甚至造成“我不行”的心理状态,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教师也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有些中职教师对学生漠然无感情,丧失了情感教育的动力,因此对学生的说服教育工作缺乏耐心。第四,不愿意与中职学生进行一视同仁的沟通。有些教师与性格开朗的学生交流较顺畅,而与比较封闭的学生交流不够顺畅。通常性格封闭的学生自信心要么高得不符合其能力,往往自以为是;要么自信心很低,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教师与封闭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少,这种表现实质上是缺少意志力,有碰到问题“绕着走”的心理。没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势必造成教育资源不能在学生中公平利用,教书育人的效果达不到社会需求。还有些中职教师对比较差的学生,表现出没有耐心,极大地挫伤了后进学生追求上进的积极性。第五,教师自身人格有缺陷。教师是学生的表率,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作为教师应该有高尚的师德。但是,有些中职教师不能在人格上有良好的修养,比如意志力不坚定、说话不真实、工作不认真、为人虚伪、自私自利、遇事急躁、性格孤僻等。还有些教师甚至挖苦讽刺学生,损害学生的人格,有时还会惩罚学生,给学生造成身体和身心的危害。

二、中职学生不良心理健康的现象分析

在中国中职生是受教育者的特定的、大量的群体。由于社会多年来形成的对中职生的重视程度不如普通中学那样高,给中职生无形中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使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一般地说,中职生的年龄为15~20岁,在这个年龄阶段,自我意识逐步增长,对社会有了自己的初步了解。第一,缺乏自信,自卑感比较强烈。目前在中国中职生的生源质量相对较差,社会上还存在着对中职生的偏见和歧视。由于中职生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和对社会的初步了解,这种社会氛围使有些中职生容易产生自我否定意识,对自己缺乏自信,情绪低落,自卑感比较强烈。有些家长由于不正确的引导,甚至抱怨和侮辱,更是加深了中职学生的自卑感。自信心不足和自卑感产生,导致中职学生精神差,学习没有目标,对自己要求低,得过且过。第二,与周围环境协调能力弱,人际沟通能力不强。由于知识和阅历的限制,中职生对社会、学校、教师、同学和家庭的认识能力处于初级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中职生把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希望当成了压力,把同学当成竞争对象,不能正确感知周围的环境,在意识上不能做到与周围环境协调起来,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另一方面,由于中职生心理发展正处于青春期,有些人容易隐藏自己的真实意识,而不是与周围的人进行沟通,有时甚至走向封闭。具体的表现是,有些中职学生害怕上学、害怕见到教师、不善于与同学交往、不愿意与家长交流,等等。第三,以自我为中心、自控能力差。当前中职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些学生在家庭受到过多的照顾,甚至一切围着学生转,导致学生长时间地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反映出在学校不愿意接受教育,也不接受同学们的帮助,我行我素,只对自己关注的事情感兴趣,对自身利益斤斤计较。有些中职学生做事遇到小小的困难,没有自己的主意,情绪急躁,易于与教师、同学争吵,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均比较差。第四,对将来就业前景担心,心情忧郁。中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各行各业的变化日新月异,对专门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的要NO.329教育探索求越来越高。在此情形下,有些中职学生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为民族强盛而努力学习的理想,加之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术能否适应社会的需求感到担心,因此心情忧郁,导致接受教育的兴趣不高,对学习没有积极性,就业就会面临较大的困难。

三、中职教师不良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中职教师和中职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显然教师身上的不良心理健康所表现出来的问题,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无形的负面影响。毋庸置疑,作为中职教师,如果心理不健康,那么对心理与普通中学学生相比更加脆弱的中职学生来说,其影响就要严重得多。人们不难发现,有些学生在学校里接受了教师的不良心理影响,终生都打着这种烙印。归纳起来,教师不良心理健康对中职学生的影响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影响中职学生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一个人能否做好工作,甚至在社会上能否成功,自信心是很重要的。如果中职教师对自己从事的中职教师的自信心不足,就会影响到中职学生,使有些中职学生认为读中职学校入错了校门,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和未来的前途产生怀疑,从而影响到学生自信心的建立。不仅如此,有些中职学生还会产生读中职学校不被人重视,甚至低人一等的错觉,影响了中职学生自尊心的建立。[1]第二,影响中职学生人格的自我完善。中职学生将来走向社会,面对各种挑战,必须有一个比较强大的人格。向上进取、意志力坚强、实事求是、乐观开朗、平等待人、善于沟通、自我控制与自我约束等等,是现代社会对人的性格的基本要求。如果一个中职教师人格有缺陷,学生也不会自觉地注意人格的培养和修炼。比如说,教师如果格调低下,向学生暗示送礼,利用教师的权力向学生推销产品等等,必然影响良好师生关系的确立,使学生的心灵蒙上一层对教师反感的情绪,对人格产生错误的认识,最终会影响中职学生在社会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2]影响中职学生形成好的精神状态。中职学生需要有好的精神状态,去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果中职教师工作态度不端正、怕苦怕累、容易急躁、过度紧张、反应激烈等不良心理健康,就会造成中职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怕吃苦、没有毅力和耐心等方面的精神状态,影响中职学生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

四、中职学生不良心理健康对教师的影响

中职教师是成年人,心理健康比较成熟。一个好的中职教师,在面对中职学生不良健康心理时,会采取对应的教育措施予以纠正,或者以身作则予以心理暗示。但是,对于有些具有不良心理健康的中职教师来说,学生的不良心理健康对其也有负面印象。第一,心理健康不良降低教师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中职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强大,有助于中职教师职业信心和职业自豪感的增强,也有利于不良心理健康教师职业信心和职业自豪感的修复和提升。但是,如果有些中职学生的自信心不足,自尊心不强,就会使有些不良心理健康的中职教师更是对职业没有自信心和自豪感,工作态度就会产生消极倦怠。第二,降低不良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热情。中职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中级应用型人才。能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劳动者、并为社会所需的优质职业人才,教师就会感到无比的光荣,有职业成就感。一般地说,有不良心理健康的中职学生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势必影响到他的学习和成长,在学校很难为适应社会需求做好必要的准备,这部分学生自然学习成绩较差,将来就业将面临较大的困难,这就使有些不良心理健康的教师更是对教师工作缺乏热情。[3]第三,弱化不良心理健康教师的人格。人格的力量是无形的,教师的人格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反过来学生的人格对教师也有一定的影响。对于不良心理健康的中职学生来说,会对不良心理健康的教师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说,如果学生性格容易暴怒,就会使有些教师不理智;如果学生性格上,胆小、自卑、不爱动,从不与教师主动沟通,长此以往就会使教师忽视了该学生,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这实际上弱化了有些教师的人格力量。

五、社会环境的影响

第一,国家教育体系在改革开放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中职教师还是中职学生都受到这种变化的影响。自1998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大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大量增加,十多年来为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专业技术等方面的人才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中职学校地位必然与这种变化相适应,在国家教育体系的分工上,主要以培养专门技能的人才为目标,不再是传统中专的“技术人员”了。这种地位和作用上的转型,必然给中职教师带来影响,有些心理不够强大的教师,就会产生诸如“地位和作用下降了”等不良的心理暗示,降低了职业自尊心和职业自豪感,带来了工作热情减退、工作态度不端正、心理有怨气、易于忧郁等不良心理健康问题。另一方面,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扩大,为广大中学学生开辟了到高等学校学习的广阔道路,他们不用再走“独木桥”了。因此,初中学生通过上中职学校,进而走向高等职业院校,就成为有些想继续深造的初中学生和家长们的优先选择,这就必然使有些心理未成熟的中职学生,一旦在学习中面临或者遭遇某些挫折时,就会产生“我不行”等不良的心理暗示,挫伤了学生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带来了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散漫、不愿意与人沟通、性格孤僻、易于暴怒等不良心理健康问题。第二,中国产业转型和社会信息化,对人才需求呈现多层面、更专业化的局面。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后,现在面临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转型,从传统的以机械化制造业为主向工业4.0转变,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向智能化技术应用变革。这就必定带来中职学生就业需求的变化和提高。在此情形下,中职学校的教育水平必然要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必然要提升。事实上,有些中职教师和学生不能适应这些要求,心理上不但没有准备好迎接这种挑战,反而形成了自卑、消极、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健康问题。

六、学校环境的影响

学校环境对中职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学校的教育理念对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有影响,有些学校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以经济效益为首位,以学生的成绩为主,很少关心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这样就使一些不良心理健康的教师和学生得不到及时的指导和纠正。其次,学校的管理制度对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有影响,有些学校主要是从行为上管理教师和学生,缺乏对心理的梳理和辅导,导致有些教师和学生对管理制度从心理上产生抵触情绪,引起不良心理健康问题。第三,学校的评价体系对教师和学生的心里有影响,一些学校的现行评价体系,主观的多、客观的少,有的甚至是领导或班主任的主观意识起决定作用,看不到教师和学生的特点和优点,这就造成有些教师和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埋怨,从而导致不良心理健康问题。第四,学校的学风对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有影响,良好的校风能够感染教师和学生,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积极向上,团结互助,人际关系和谐;而消极的校风则会使教师和学生的情绪低落、压抑、师生之间难以沟通,教育水平也必然降低,这就对有些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导致不良心理健康问题。

七、个人因素的影响

中职教师虽然有比较多的认知和阅历,但是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教师来说仍然是逐步提高和完善的过程。当今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的职责以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社会的变化,教师要持续地学习,增强适应这种变化的能力。但是,有些教师不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自己的心理健康,而是固守自己的怯懦、自卑、孤僻、狭隘等性格,一旦遇到心理问题就难以得到有效消解。随着教书育人的压力增大,心理问题就越来越膨胀,导致形成不良心理健康的问题。当然,疾病和遗传等,也能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中职学生的认知和阅历比较少,心理的可塑性本身就大,心理健康与其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力密切相关。有些学生由于个人的认知态度、自我意识、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原因,在面对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学习过程和与教师、同学交往等方面出现困扰时,不能正确处理,形成了对自己的无形压力,这种压力常常成为其心理障碍的动因,当这种障碍无法消除时,就会对心理产生不利的影响,从而导致不良心理健康问题。中职学生处于青春期,情感问题也是造成有些学生产生不良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此外,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受到遗传、生物化学、性别、神经活动等生理因素的影响,也有可能产生不良心理健康问题。

八、形成中职教师与学生良好心理健康的建议

为了促进中职教育发展,需要将中职教师和学生的不良心理健康问题一起考虑,采用可行的措施予以解决。根据上述分析的中职教师和学生不良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相互影响关系以及原因,提出如下解决措施。第一,教师和学生要提高对环境的认知能力和心理自我完善能力。中国教育体系在不断完善,中高职学校进行了一体化衔接,为中职教师和学生展示了宽广的人生路径,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得到加强,学生受教育的层次逐步得到提高,中职学校的地位和作用在强化;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教师和学生在专业上有了新的要求,不要把这些要求当作压力而是要当作工作和学习的动力。在这些认识提高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要自我完善心理健康,特别是要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第二,中职学校要在教育理念、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上,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良好的校风,在学校这个环境下,形成乐观、向上、进取、团结、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平等相待等良好的氛围,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第三,教师和学生要加强自身修炼,克服性格的缺陷,要善于从社会发展中体验和感受主流的、正确的努力方向,以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自身的价值观、人格、性格和精神风貌。教师要不断地从各个方面吸取好的精神食粮,提高自身的修养和性格的升华,充分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学生要加强与教师的沟通,有利于及时疏导与调节个人情绪,排除心理障碍,从而提高了教育质量。第四,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通过心理知识讲座、心理咨询热线、心理咨询信箱等手段,为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教师和学生提供方便、安全的咨询和辅导平台。

九、结束语

综上所述,健康的心理是成功的基础。中职教师和学生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是办好中职教育的必要前提,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和家庭都要重视,改善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环境,完善自我、约束自我,为有良好健康心理而努力。

作者:欧颖懿


    更多社科历史论文详细信息: 中职教师与学生不良心理健康诌议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292439.html

    相关专题:中国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报告


    上一篇:农村水利评价指标体系探索
    下一篇:电影字幕翻译文化因素优化途径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