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通信论文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4篇)

第一篇

摘要:大数据时代具有价值性、容量性、品种和速度的四大特点,其既给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也为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工具和方法。在大数据时代,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了几大新的特点:研究的范围得到了较大的拓展、研究的对象以“数据化”的形式存在、大数据的构成繁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还有待提高。

关键词:大数据;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数据:定义与特点

当今的时代已经进行了信息化的社会,人们日常的行为都可以通过网络和信息技术进行存储,并且表现为数据的形式,当这种数据被累积到一个“海量”的程度或者某个边界值时,“大数据”就产生了。大数据的原为计算机用语,指计算机使用者、计算机设备和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的影响所产生的大量的数据,但是这个词汇现在的含义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学者维克托和肯尼斯所撰写的重要著作《大数据时代》中,大数据被定义为:一种对互联网中由人们行为所产生的信息数据流进行搜集和系统性分析的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科学地判断出人们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行为倾向和生活习惯等,进而为组织机构提供准确的信息,以促进其决策的科学性,大数据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且是一种产生价值的方法论和价值观。大数据的典型特点表现为“4V”:Value(价值性)、Volume(容量性)、Variety(品种)和Velocity(速度)。Value就是指大数据具有很大的价值,但是必须懂得挖掘数据的方法,否则这种价值就不能体现出来;Volume是指大数据的容量一般都是巨大的,通常包含的数据量是几百万甚至几亿级别的,而且通常是包含了较为完整的全面的数据;Variety则是指大数据包括的数据种类不会只有一种,而是各种各样数据的结合,因此这也对数据的开发和利用形成了一定的挑战;Velocity是指一旦数据被产生出来后,其在人群中的传播速度是十分快的,影响的范围也较为广泛。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是当前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的新环境,一方面,大数据对于现今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冲击,我国传统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数使用的是理论化的教条式教育方法,定性的东西比较多,比较注重道德的教化,而大数据时代产生的可量化的数据,使得思政教育不可能完全避之不顾,另一方面,大数据中含有的丰富的有使用价值的数据,为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大学一直是年轻学生的集聚地,他们思想活跃、对于社会热点事情的关注程度较高、也积极参与其中发表意见,在当今时代,基本上所有学生都具有智能手机、电脑等接入网络的终端,他们通过这些工具所接受到的海量的网络信息,同时也发布大量的代表其价值观的信息(表现为数据),而这些数据可以为高校思想教育服务。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的新特点

大数据时代带给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以冲击和机遇,使得大学思政教育呈现出一系列不同于往常的新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研究的范围得到了较大的拓展

在以往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过程中,所能够采用的研究方法通常包括文献阅读法、日常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方法,所有这些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都会受到研究者本身的认识水平的局限,比如问卷调查中抽样的选择是否适当等,就使得研究的所获得的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成为其他学者质疑的对象,所获得的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也常常大打折扣,而且由于思政教育通常采用的都是定性的研究方法,也使得其研究的深度不够,精确度不足。大数据时代对这个问题提供了自己的有利的解决方法。在大数据时代,由于产生的数据来源于所有的大学生,因此这其实就是一个囊括所有学生样本的数据,因此就突破了以往的调查研究中样本抽取的代表性问题,同时由于数据的种类的丰富性,可以通过数据的挖掘和再次加工,获得研究所需要的更多的有用的数据,这就使得研究的问题的宽度也大大的提高,因此,大数据时代确实拓展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范围。

(二)研究的对象以“数据化”的形式存在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需要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其日常行为的轨迹,在以往的工作中,通常是通过三个方面来获取这些信息的:一方面是通过与学生的交谈或者访谈的过程中所留下来的信息,另一方面是通过对于学生的调查问卷获得的信息,三是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观察获得的信息,通常这样得到的信息是零散的、有限的,数据的有效性和时效性也通常难于保证。但是大数据时代使得这些往常的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不再为主要的方法,大数据的产生是隐含在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举止之中,数据的获取是通过后台得到,这样一方面就避免了与学生面对面交谈所带给大学生的压迫感和距离感,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数据获取的时间限制,因为从理论上讲,只要学生在任何时间点产生数据,都可以被后台获取,避免了日常观察、访谈或者问卷调查所受到的时间限制,最后大数据提供的数据种类是丰富多样的,即包括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也包括其价值观的变化动态、人际关系的发展和情感的发展,这些信息都被“数据化”的形式存储,因此,分析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也就变为分析“数据”,这其实已经由分析具体而实在的人变为分析抽象的数据。

(三)大数据的构成繁杂

大数据时代由于产生的数据是多品种的,而且通常是混杂在一起的、难于很确切地进行分类的,因此就造成了在研究某个具体问题时,很多无关的信息都将进入到数据库中。从处理技术上看,采用非人工的方式是难于完全消除这种无关性的,但是从数据的客观性和完整性来看,这些无关的数据可能就不是“无关”的了,它们也是结论完整性的一部分,因此面对繁杂的数据构成,如何从现有的数据中寻找出其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系,并避免无关信息的干扰就尤为重要。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根据本文前面的分析,大数据时代确实为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式方法,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于大数据的利用方面仍然是难于使人满意的,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对于大数据的采集仍然较为薄弱。多数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获取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方面的信息上仍旧采用纸质的问卷或者访谈的形式,仍旧局限于只获得学生的某个方面的信息,同时需指出的是,现在大多数高校的数据平台等硬件设施还是比较落后,有些学校甚至没有专门的数据平台,这就使得大数据产生的海量信息无法获得,白白浪费了巨大的资源。其次,对于采集的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的能力严重不足。对于有些已经进行了大数据平台建设的高校来讲,已经能够采集到海量的大学生的数据信息,但是在数据挖掘和开发利用上,仍旧是使用传统的那套方式方法,比如运用传统的统计软件进行信息的处理-信息分析-得出结论的单向的线性的流程化方法,这其实与传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覆盖范围小和时效性差的缺点并未克服,同时对于一些重要的事件,大数据的完整性和实践动态性也没有得到充分的显示。最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仍较为缺乏。大数据时代所使用的工具与传统的思政教育使用的工具确实有重大的差异性,大数据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系统工程学、传播学和通讯学等多学科的方法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时难于完全掌握也是情理之事,破解一个难题的一个方法是推进多学科的融合交叉研究,比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可以与一些工程学专业建立合作关系,借用其技术或者将一些工程人员招聘为思政教育的教员,这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和处理大数据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大数据时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之策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积极面对大数据这个时代背景,自觉主动适应,而不是采取回避的方式,具体来说,可以采用如下的应对之策:

(一)改变教育思维,树立大数据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的改变首先需要教师的教育理念的改变,在大数据时代,思想工作者要改变传统的以道德教化和理论说教的那一套教育方法,而应当在“大数据”的时代下,树立“用数据说话”的科学方法,增强教育的可信度。在这方面,学校应该拨出专门的资金,一方面专门对教师进行培训,另一方面也可以积极引进具有新思维的新教师,尤其是可以吸收一些理工科背景的人才。

(二)完善数据平台,加强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能力

要利用大数据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首先必须能够获得海量的数据,因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就显得重要,高校一方面可以在经费充足的条件下自主建设大数据平台,也可以与具有数据资源优势的企业部门(比如通讯公司、网络公司)或者媒体传播机构合作,合理采集大学生的数据;另外,对于掌握的数据,应该在宏观层面把握大学生的整体的思想动态以及各类事件对于其思想的影响,在微观层面上着重对个体学生的思想发展规律和轨迹进行跟踪,从而为个体的学生的思政教育提供定制化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胡树祥,谢玉进.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3(6);60-62+102

[3]王国军,刘爽.大数据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理论观察,2014(1):143-144

作者:鲁绍凯 单位: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

【摘要】随着网络环境的日益完善、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运用在人类生活中已不可或缺。目前,大学生作为新媒体技术应用最广泛的受众群体,其思想状况普遍受到新媒体的重大影响。新媒体环境在给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随着网络环境的日益完善、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类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需求逐渐被激发。从基础的娱乐沟通、信息查询,到商务交易、网络金融,再到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移动互联网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潜移默化的改变着移动网民的日常生活。2016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截止到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其中手机网民为6.20亿。从年龄结构上看,网民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5.1%,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9.9%。从职业结构上看,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25.2%。大学生作为新媒体技术应用最广泛的受众群体,其思想理念、生活方式、心理状态、价值观等普遍受到新媒体网络信息的影响。

一、新媒体简介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体形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现有媒体大致可以分为五种类型:第一媒体为纸质媒体,如杂志、报纸等,主要内容通过文字和图片形式呈现给“读者”;第二媒体为广播媒体,主要以音频形式将内容传播给“听众”;第三媒体为电视媒体,主要是以音频和视频相结合的形式将内容传播给“观众”;第四媒体为互联网,主要内容以富媒体形式呈现给“网民”;第五媒体为移动互联网媒体,主要内容以移动富媒体的形式表现给移动互联网的终端用户。新媒体(NewMedia)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1、新媒体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

由于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获取渠道单一、教育资源内容陈旧,很难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以其开放性、即时性、共享性等特征,使其具有超大的信息量,使高校的教育者可以选取国内外优秀的地域文化、人文风情、艺术科技等内容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可以选取最新的、典型性的、教育性的事件和案例来进行说教,或者通过专门的网站、网页、电子邮件等把信息资源传递到网络空间,供学生浏览、学习,大大提高了教育和工作的效率。新媒体信息内容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并且具有客观性和可选择性。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形态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由静态变为动态,从现实走向网络。

2、新媒体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形式

从方式方法上看,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其良好的互动性和优越的便捷性等特点轻松地解决了传统思想教育中“我说你听”主客体互动偏少的不足。新媒体更为思想政治教育解决了时间、地点、上网条件的限制,新媒体平台对新媒体使用者相关行为信息的收集分析,更是为层次化和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科学的分析和保障。从形式上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都以课堂教学为主,辅助以讲座、谈话、讨论等形式进行。新媒体的介入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形式多样的教育形式。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都是通过手机、BBS、论坛、微博、微信等来获取信息。以微信为例,高校利用微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专题文化微信平台、党校微信平台、社团组织微信平台,就业信息微信平台……这些形式多样的平台可以很好地改善传统报告会、讲座、演讲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灌输性强、互动性低的缺点,同时又与大学生实际生活相贴切,符合大学生的口味的同时又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新媒体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采用的是“灌输式”教育,教育者居高临下,是“权威”,甚至是“霸权”,他们往往会忽视受教育者的个体需求。而教育对象则居于“劣势”地位,被迫接受,是沉默的大多数。事实上学生对于这种教育方式确有一种逆反心理,其效果也无法令人满意。新媒体作为一种极具感染力的信息传播工具,一方面具有“双向互动”甚至是“多项互动”功能,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在新媒体环境下,交流无须面对面,大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疑问,真正展现真实自我,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取得实效。同时,新媒体综合了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将成千上万的学习资料精彩纷呈的传播给大学生,使得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轻松自如。这将大大增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辐射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到挑战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以传统教育模式为主,对新媒体的主动利用率不高,许多高校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运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预期的目标、效果与实际运行状况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引导根深蒂固,对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不够重视,对新媒体的运用只是为了顺应时代潮流而进行的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并没有将其真正落到实处。例如,一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为响应要求,建立了博客、手机QQ群等,但只是以对学生下达通知为主,没能充分利用手机媒体各种资源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度加大

新媒体在内容方面覆盖了所有的传统文化,包括商业、娱乐、通讯等,因其技术的魅力和内容的丰富性,强有力地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甚至俘获了他们的灵魂。曾有大学生坦言,生活中用手机上网就跟吃饭睡觉一样不可或缺。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上打破时空的障碍,使得大学生随时随地接受发布任何信息,然而这些信息由于缺乏传统媒体“把关人”的过滤,良莠不齐,其中不乏有大量的虚假、反动、暴力以及色情信息。一方面,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自控能力差,不能正确面对虚拟世界的诱惑,对其三观产生强烈冲击,或者成为不法分子利用的工具,或者沉迷于社交网络和游戏,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另一方面,新媒体的“人-机-机-人”的虚拟性交流过程难免缺乏真诚和责任感,造成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差。面对这些毫无屏障就能顺利送达大学生的不利信息,思政教育工作者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3、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内容的话语权基本掌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手中,“我说你听”即可。然而,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者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他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需要把现有的资源以最新的姿态展现给学生,这样才有可能打动学生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著名信息传播学者尼葛洛庞帝曾经说过:“信息社会,最大的鸿沟横亘在两代人之间,当孩子们霸占了全球的信息资源时,需要努力学习、迎头赶上的是成年人,对教育者来说,更是如此。”然而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显然感到有所不适,主要表现为:知识结构单一、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新媒体技术运用的技能还很缺乏、缺乏主动运用新媒体的动力等等。新媒体就是当代世界本身,而世界本身也正日益新媒体化。高校应紧紧抓住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带来个各种机遇,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强大功能,积极探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作者:孔月红 单位: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财贸学院

第三篇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代中国大学的重要任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互联网的普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环境和过去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是新的挑战。笔者根据传播学的研究要素,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为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传播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时代大背景发生了较大的变迁,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全新的网络信息社会,新媒体的发展态势突飞猛进,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接收信息的方式更加自由,新的传播渠道和传播模式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若依旧采用老方法、旧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传播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是跨学科研究的产物,属于一门边缘学科。传播学的性质决定了它研究内容的广泛性。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利用传播学中的研究要素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特殊的传播活动

传播学被学术界定义为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1]思想政治教育指的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2]根据以上两个定义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具备了传播学定义的传播活动的特点和要素。思想政治教育所传播的内容是特定群体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及道德规范,而我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通过一定的方法和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及道德规范的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特殊的传播活动。

二、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

(一)社会传播环境

传播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媒介即讯息。这是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提出的,他主张的观点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当社会上出现了某种媒介之后,人们才能从事与之相应的传播活动。所以,对整个社会来说,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不是所传播的信息,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以及它为社会所带来的变革。运用这一观点来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得出结论: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了信息传播的新载体,是目前使用范围很广泛的一种媒介。和过去的传统媒体相比,当今社会的传播媒介已经发了改变,这导致社会大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的社会传播环境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也要发生相应的改变,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否则教育的效果就会事倍功半。

(二)传播者,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传播学中另一个著名的理论是由拉斯韦尔提出的“5W”模式,这个模式清楚地阐述了信息传播的模式。5W是传播模式中的5个要素,分别是谁(who)、说什么(saywhat)、通过什么渠道(inwhichchannel)、对谁(to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whateffect)。根据“5W”模式可以看出,在传播过程中,信息的发出者,即传播者,是传播过程中的第一个要素。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是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者,是传播过程的第一个要素,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对信息的选择、传播等过程起到了把关作用。

(三)受众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受教育者,即大学生

传播活动最终的接受者是受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信息接受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成功,主要看受教育者是否达到了教育者的预期目的。因此,受众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关键因素。传播活动中,受众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在信息接收、处理的过程中,受众会主动地加工信息。尤其在当前社会,网络成为新的传播媒介,受众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在传播过程中,受众可以更便捷地对接收到的信息作出反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众是在校大学生,他们的年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生活兴趣等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平。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大学生,多注意发掘、总结大学生的共性,重视其感受,尊重大学生,努力让大学生从被动接受信息变为主动寻求信息,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四)传播内容

对于传播活动来说,信息是核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包括符合我国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及大学生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等。在教育过程中,内容的选择和及时更新很有必要,这样才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五)传播的方法

凡事都要讲方法,方法对了,事半功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正确的方法可以使教育的效果又好又快。例如,可以在传播载体、传播途径和传播手段上进行创新。

三、从传播学角度研究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一)提高传播者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水平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的角色通常由高校教师担任,要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达到预期目的,提高信源的可信度很重要。教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树立良好的形象,让学生信服;其次,要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提高自己的专业权威性;第三,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多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增强自己的判断力和工作能力。教育的效果和教育者的可信度成正比关系,因此让受众信服尤为重要。

(二)传播载体的创新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发挥多种传播载体的作用,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如学校的广播站、校报、宣传栏、学生社团、各种文体活动等,利用学生们身边的载体来发挥作用。还可以利用班会、课堂讨论、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以及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如互联网、手机、微信、QQ等新媒介,让在校园中普及率最高的载体发挥作用。另外,在传播载体的选择上,要注意根据不同的传播内容选择不同的传播载体,提高内容和载体的匹配度,增强教育、传播的效果。

(三)反馈机制的建立

传播活动的基本过程是从信源到信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从老师到学生。但传播活动的效果如何,需要信宿的反馈,即大学生的反馈信息。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除了利用传统的传播模式进行教育外,还可以增加一个反馈机制,使单向的传播变为双向的传播。这样可以增强传播活动的针对性,提高教育的效果。可以从前置反馈、中程反馈和后继反馈这三方面来建立反馈机制。[3]前置反馈机制是在教育前,教育者预先对受众的情况进行了解,筛选合适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和载体,并对教育结果进行预判。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盲目和缺乏针对性的教育。中程反馈机制是保证传播效果的关键一步。它是指在传播的过程中及时接受受众的反馈,从而对教育进行及时调整。在前置反馈机制中,传播者不可能完全掌握受众情况,所以预判和实际情况可能会有出入,而且传播活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确定因素也会导致预判不准确。中程反馈机制可以弥补在前置反馈机制中出现的偏差,及时对传播过程进行调整,增强教育的效果。后继反馈机制是在整个传播活动结束后,传播者根据受众的反应和变化,对传播效果进行评估,与之前的预判进行比较,分析传播活动的效果,进行总结和调整,以求达到最优效果。

作者:闪硕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

第四篇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国各族人民的行为指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引领作用和指导意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主渠道和学科教育相渗透、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培育相统一,通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教师队伍、课堂教学、实践养成、环境熏陶和管理服务中,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功效。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选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国各族人民的行为指引,也是每一个人都应该遵守和弘扬的行为规范。学习、宣传、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高校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把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让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大学生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当前,国家提出的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经过长期的实践发展和经验总结形成的,是一个不断实践提高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不同层面是相互呼应、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和相互统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对大学生的成长目标和成长方向的一种影响,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高校要实现把大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目标,就必须有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支撑和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也正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集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正能量,因此,在这个层面上来说,也是对高校的一种要求和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成为引领和指导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引导大学生自觉学习、宣传和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行为和作为道德规范的判断标准,这就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涉及到高校、家庭、社会和个人的方方面面,涉及到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客体和教育环体等方面的相互统一,具有客观性和主动性,这就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具体的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始终坚持做到以大学生的需求出发为根本,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以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为目标,努力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要在环境的熏陶和管理的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大学生的内心,实现润物无声。2.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是需要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学习,也要注重对其理论讲解和传授,讲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历程。同时,也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等方面的实际,在实践养成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丰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应有的功效。3.坚持主渠道和学科教育相渗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始终要坚持发挥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势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作用,通过这些主渠道,讲深、讲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意义和要求,在自觉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和道路的自信。同时,在各个学科的教学当中,也要尽可能融入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让学科教学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进一步展现。4.坚持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培育相统一只有做到情感认同,才能够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大学生的内心,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标。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从情感上去关心和关怀大学生,努力做到让大学生学会感受和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性,在情感上更加认同,成为其情感发展和行为规范的重要推动力,达到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在具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不仅仅体现在其引领作用,还要把其落细落小落实,既要把握好其中的目标和原则要求,更要注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选择具体的、实在的对策,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大学生日常的行为,做到日用而不觉。1.发挥教师队伍的作用,实现言传身教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也是最好的教育载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的教师队伍,更应该在整个工作的过程中,实实在在地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严格自己的行为,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可以说,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和定型时期,因此,教师的言传身教和示范作用在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处于重要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更应该用自身的实际行为来展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用自己的示范行为带领广大学生自觉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加强理论学习,增强理论的感染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行为规范的过程中,理论学习尤为重要。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引导,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还要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方法,通过理论学习,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感染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3.在社会实践中提升成效,注重实践感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注重主体的教,也要注重客体的学和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如社区服务、志愿服务、“三下乡”活动,参加日常的社团组织、竞赛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挥作用,引导大学生讲团结、讲合作,在实践中学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其融入大学生的行为和血液,融入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更好地通过社会实践这一平台,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目标。4.营造润物无声的校园氛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涉及到高校的方方面面,环境影响和氛围营造也必不可少。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必须通过校园环境的布置和氛围的营造,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古今中外各种价值观念的对比和分析,让大学生学在日常,学会感悟和对比,在环境熏陶下,从内心自发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特色以及其理论的正确性和对实践指导的重大作用,从而实现润物无声的工作目的。5.强化大学生管理工作,发挥管理与服务功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离不开日常对大学生的管理与服务,这也是一种对大学生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的历练和感染,通过贴心的服务,让大学生从内心深刻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性。对大学生的管理与服务,必须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在心理教育、宿舍管理、班级文化建设、创业教育等方面加强指导,发挥管理与服务的功能,更好地让大学生在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中获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提高其认同度,让管理成为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鄢新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意义及路径选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8).

[2]郑永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郑承军.理想信念的引领与建构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周光发 单位: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更多通信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4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txlw/90485.html

    相关专题:博士论文 发表论文需要多少钱


    上一篇: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下一篇:国家治理视域下的社会主义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