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通信论文 >

气候大会对气候变化教育的启示

一、全球气候大会概述

在国际政治多极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谁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谁能掌握绝对的话语权,与国家的实力密切相关。经济的快速发展保证了国家教育、军事、科技的发展以及国力的增强。各国快速发展的同时受到环境的制约,所以环境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行使国家主权的重要因素。作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第一大国和第二大国,中国和美国于2013年4月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达成共识,成立气候变化工作组,发表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在气候变化、能源与环境方面不断加强合作。这是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新体现,是两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需求。气候大会讨论的焦点议题———减少碳排放来源于各国科学家研究证明气候变暖主要由人类活动造成,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温室气体———CO2的产生。过去的100年间全球平均气温已升高0.74℃,而升高到2℃是科学家们认为目前生态系统能够承受的一个警戒线,预计可能在2050年达到。为了避免达到这一临界值,将2℃折算成碳排量,每个国家就要减少碳的排放量,并根据各国的历史责任制定各国的减排任务。2014年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次缔约方大会和《京都议定书》第十次缔约方会议在秘鲁利马开幕。会议为2015年的巴黎协议铺平道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基本政治共识,初步明确了2020年后各个国家自主决定贡献的协议。然而,发展中国家主张,2015年巴黎协议应包括减缓、适应、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多个要素,发达国家始终强调减缓,并一再弱化其他要素,企图让发展中国家承担超出自身能力和发展阶段的责任。各利益国之间的气候博弈一直没有停止。

二、我国中小学气候变化教育概述

各国政府采取了大量努力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但民众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仍有不足,尤其在气候变化教育方面,不仅缺乏必要的教材、师资,目前也还没有全面的气候变化教育政策和战略。[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议程中的一项重要议题,其中教育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核心举措之一,不仅要促进公众对气候变化的理解,还要在学生中普及基本的气候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气候的变化。[2]我国为提高青少年环保意识和能力做出了不懈的努力,颁布和启动了系列法规、方案、项目,以推进气候变化教育工作的进行。从1996年起开始创建绿色学校,2003年由教育部颁布试行了《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2007年发布了《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为开发气候变化教育资源,培训优秀的气候变化教育教师,2010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与英国使馆文化教育处启动了“中英气候课堂气候变化教育资源合作项目”;为提升中小学生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水平以及教师教育水平,201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实施了“中国中小学气候变化教育项目”。

三、全球气候大会的启示

从哥本哈根到华沙,从京都议定书到巴厘岛路线图,世界各国间的气候谈判是环境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发展问题,是以环境问题为媒介的政治较量、经济博弈。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国家谈判的焦点是对“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界定。各国既已就“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达成共识,就应在此原则上履行自身的责任,但是在华沙气候大会上,日本等发达国家争相降低承诺的减排目标,反而要求主要发展中国家承担超出其应尽义务和能力的减排指标。与此同时,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集体失语,西方新闻媒体不去敦促他们,反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提出诸多职责和要求。这种偏袒的根源何在?西方发达国家为何集体失语?气候大会带给我们的思考不仅仅是气候变化的表面现象,总结历届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争论的症结,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培养中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理性认识。

(一)气候问题的解决依赖世界各国

全球性气候问题的解决需要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3]自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制定以来,世界各国都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做出了各自的努力。对气候问题的责任认定成为各国解决问题的矛盾焦点,对气候问题的责任认定也正体现了各方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诉求。如何让各国达成统一认识或各自做出一定妥协是解决气候问题的关键。尽管各国由于种种原因在气候问题上存在分歧,但是各国仍然有意愿通过气候谈判寻求各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要解决气候变暖这一全球性问题,只有各国都拿出诚意,积极参加联合国框架下的全球气候谈判,认真履行符合自身发展阶段的责任与应尽的义务,为减缓日益严重的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做出应有的贡献,才有可能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二)气候变暖是发展问题

国家减灾委专家委主任秦大河院士认为,气候变化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问题出现在发展进程中,就应该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远未完成,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尤为艰巨,这些国家不应该也不可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采取超出其责任和能力的措施。[3]对于少数发达国家,其掌握先进的绿色能源技术,在资金和技术上帮助发展中国家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可以实现促进双方经济增长、解决全球气候问题的共赢局面。对于发展中国家,碳排放就意味着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受限制地排放。相反,正是因为面临能源和环境的压力和挑战,发展中国家应加快掌握新型环保科技,使用新能源,降低能耗高、产值低、高污染的工业生产比例,走可持续发展的强国之路。各国都应该积极开发新技术、新能源,精打细算地利用排放空间。谁能占领新技术、新能源,谁就有可能成为新的经济强国。

(三)气候问题是经济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是经济高速发展的结果,而气候变化又将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美国、欧盟、日本、中国等国家和经济体都参加了这场气候战争,所有的国家在温室气体的减排上都持支持的态度,但前提是不能损害到本国的经济发展。[4]美国推崇碳排放交易机制,是从其经济利益出发。欧盟对气候变化问题一直持较积极的态度是因为其较早调整了经济和技术结构,在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的使用方面占有优势。作为碳排放大国,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国际压力,作为人口数量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必须为自己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承诺尽到应尽的义务,履行应负的责任。如何利用气候谈判为处于国际、国内双重压力之下的中国找到一个平衡点,这对危机中的我们无疑是个考验。从长远利益考虑,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交流,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减排目标是我国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转型的良好契机。

四、利用气候变化问题建立服务于人才培养的环境教育模式

中国要努力提高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机制的合作能力,包括提高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水平,提高参与具体规则制定的能力,尤其是提出新的全球性、科学性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公平方案的能力。[5]对于青年学生,环保观念固然重要,而通过对新技术、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及节能减排等行动来保护环境则是未来环境教育的发展趋势。青年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以及环境科学素养对于国家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以世界气候大会作素材进行中学气候变化教育不仅能开阔青年学生的眼界,提高其环境素养,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研判能力及应对复杂事物的能力。我们的一些做法是:

(一)与科研单位联手进行师资培训和创新型人才培养

利用自身附属中学的优势与高校等科研单位联合,探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如我校参加了由高校相关院系、科研院所等与高中项目学校联合开展的“雏鹰计划”,学生利用实践活动课程时间及节假日,到高校或科研院所学习“雏鹰计划”开发的“先修课程”,利用高校优秀的科研团队、先进的硬件设施、前沿的科学理念,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专业素质培养,学校定期选派相关专业教师出国进修和参加国家级、市级培训、会议交流,到大学听报告讲座及定期请环境教育专家学者到学校开设讲座。一批青年骨干教师参研或主研可持续教育项目、中小学气候变化教育等项目,在项目研究中磨砺成长,从而打造出一支综合素质过硬、能驾驭学科发展的名师加学科带头人,及中青年结合的环境教育师资队伍。

(二)以气候知识为教育主线,紧密结合社会时事,培养敏锐的触觉

世界形势风云变幻,青少年需要与时俱进,与世界接轨,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要,才能有效应对未来世界的挑战。因此,我们要以气候变化教育为抓手,培养具有创新思想、创新观念及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社会责任感,气候热点问题能引起他们的高度关注,同时也有助于唤醒其主人翁意识。适时进行气候变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及辩证思维;广泛开展各种宣传、科普、发明比赛等环保活动,将培养“环保理念”渗透到每年的各项主题活动中,能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热情中潜移默化地形成环境保护素养,提高其社会责任感。

(三)以教学为载体,多学科渗透,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合各学科内容,开发气候变化教育校本教材,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将环保理念、环保知识渗透到每门课中。利用有效的学习方式教会学生掌握环保的技能,不仅在教室里讲授,还可安排到实训基地学习以及举办相关的讲座、研讨、辩论等。将书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多学科知识综合利用,使知识获取与知识运用相结合,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改变知识获取的单一途径,同时提高知识转化效果,让知识在科学探究中得到实践;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

(四)用形式多样的课外科研活动促进气候变化教育的实施

以探究式学习模式实施研究性学习,倡导学生开展与环境相关的研究课题,指导学生从身边的学习和生活以及社会热点等方面选题,如“北碚区垃圾分类现状调查研究”、“学校食堂剩饭剩菜的调查”、“住读生用水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等。近几年已完成了有关环保方面的小课题2000多个。在校内和社区张贴环保倡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采纳和支持。对于课题“壁北河污染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学生们通过实地暗访、实验数据分析,发现了污染的源头,并将研究结果向相关部门反映,结果得到区政府的重视,令污染源宏达造纸厂停产数十天,新建污水处理池;同时,北碚区政府授予我校学生“生态监护队”的队旗和队牌。我校是首批中瑞合作“环境小硕士”项目实验学校,作为全国实施效果最好的项目学校之一,参与学生已达5000余人,并取得了骄人成绩,项目负责人多次在国内外汇报项目实施经验,多位学生和教师受邀参加了“世界青年环境大会”。项目组2004年获得了“亚太经合组织青年科学节”优秀展示奖和“福特汽车环保奖”,2006年获得“第四届国际环境青年大会”最佳展示奖,2007年获得“大手拉小手”奖,2013年获得第六届“母亲河奖”等。形式多样的科学探究活动不仅让学生拥有了丰富的环境知识和科学技能,更拥有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乐观、坚韧、自信、进取的人生观在一次次教育活动中形成和积淀。气候大会赋予我们的不仅仅是环境问题的研讨话题,更是教育的优秀案例和素材,中学环境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学会利用信息资源,以环境教育为媒介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宋洁 单位:西南大学附属中学


    更多通信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气候大会对气候变化教育的启示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txlw/186854.html

    相关专题:工程图学学报官网 家用风能发电机


    上一篇:服务器虚拟技术在学校数据中心的应用
    下一篇:舞蹈音乐的作用及美感述评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