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软件开发 >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德育教育探索

摘要:经济处于困难状态的学生群体是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关注重心。学校和老师要关心贫困生的需要,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困难;更要特别关注他们的思想、心理,不能让他们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处于“贫困”。

关键词:经济;困难;德育教育

经济处于困难的大学生是高校中的特殊群体。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和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学校和老师既要帮助这些学生解决经济上的困难更要特别关注他们的思想、心理。引导和教会他们有直面困难的勇气,自立自强的信心;对金钱和获取金钱的途径有正确的认识;摒弃极端利己主义;树立诚信意识并懂得感恩。

一、正确看待困难

即便无法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样的话来宽慰自己,也需明白: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境,没有谁能一帆风顺。物质上的贫困固然带给人很多负累,但不能因此产生“没有钱什么都不行”的消极看法,对自己的家庭、父母感到失望;认为将来就业也必定困难重重,灰心、沮丧,无法安心读书,觉得读得再好也比不上家境好的同学,也找不到好工作。更不能将经济压力当作逃避困难和现实的借口,把一时的困窘看作一辈子的事,自怨自艾,过度否定自己,进而放弃努力、放弃尝试、放弃争取,把学业、友情、爱情等方面的失意都归结于经济上的困难。脆弱、无奈、自卑、沮丧于解决困难毫无益处。唯有正视生活中的苦难,不自卑、不隐瞒、不埋怨、不攀比,勇于承担,才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并将之转化为成长的力量,从中获得教益。一味依赖国家、政府和社会爱心人士的经济帮扶并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还会让人产生等、靠、要的心理。要自立自强,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才是最骄傲的事情。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勤工助学、外出兼职,这不仅能获得经济上的收益,还能让他们体味劳动的艰辛,体谅父母的不易;多接触人、事,对培养个人的交际能力,克服因经济困难而带来的心理问题也大有好处;同时还能积累经验、提高个人素质和能力,为将来的就业提供实践机会和工作经验。与此同时,老师们要激励学生在学习上奋发向上,获取奖学金也是自我解困的一种方式,实现经济与荣誉的双赢。

二、正确看待和获取金钱

贫困往往会加剧人对金钱的渴望,让人陷入对物质利益的狭隘理解中,认为唯有金钱能改变一切,把金钱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有的学生为了将上课时间与赚钱时间错开,编造各种理由请假或直接逃课。时间一长,心难收回来,成绩下滑,考试挂科,有甚者毕业都成问题。有的学生只管沉浸在个人的世界中,把物质利益作为生活全部的追求,不结交同学,不关心集体,不参与任何班集体和学校的活动,不履行在校期间的义务,游离于学生身份和群体生活之外。这都是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我们要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赚钱是为了更好的完成学业,而不是牺牲学业去赚钱。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合理的正当的,但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有的学生急于脱贫,违背良心,兜售有质量问题的物品;违规违纪,代人考试;听信蛊惑,参与非法传销活动,这些行为都是对“道”的偏离。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对儒者而言,财富虽好,但必须符合“义”和“道”才能接受,否则宁愿清贫。做为高校学生,更应该有道德境界的追求,知道什么钱该赚、什么钱不该赚,要有道德的底线和原则的坚持。金钱可以满足人的物质享受,但对于需要他人资助的贫困学生而言,必须有正确的消费观。在助学金发放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我们会发现有的同学忙于添置好的衣物、手机、电脑。助学金在他们手里并没有体现出真正的意义,助学金是用来帮助减轻家庭负担,完成学业的,而不是用来攀比、炫耀和满足虚荣的。用资助金去追求超越自身和家庭实际的物质享受是对他人的爱心与善意的践踏。

三、克服极端利己主义

近年来国家和政府对大学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不断加大,各级各类的奖励、资助源源不断。但在每年助学金评定过程中总会发生许多问题和纠纷。有的学生从大一到大四年年都要申报,将贫困视作争取资助的资本,可谓“习惯成自然”;当自己拿到一千,别人拿到的是两千时,心里各种不舒服,口出怨言;只要受益者不是自己,对怎样的评选结果都表示不满意;同学间为了金钱不惜一切,争相比穷,相互揭发,情谊荡然无存。这些现象暴露出的问题不容忽视,说明我们有的贫困生因为缺钱而将物质上的利益看得过重,形成了极端利己主义的价值取向。我们要引导学生懂得“推己及人”,以己之心去体谅他人。自己有很多困难,别人或许也有,甚至更甚。不因为自己需要就一定要得到,为了得到而忽视他人的感受,甚至阻碍他人获得利益。在多次获得资助并且生活境况得到改善的情况下能知道谦让。孔子说:“放于利而行,多怨。”,让利牵着鼻子走,依照是否有利于个人私利来行事,以致侵犯到别人的利益,必然会引发矛盾、引起怨恨。我们不能为了一己的利益而损害他人的利益,要能少一点私欲,多一点礼让、宽容和体谅。

四、讲诚信、懂感恩

在全国高校学生中不乏这样的例子:有不少贫困大学生依靠社会资助和国家助学贷款完成了学业,却在毕业后拖欠或不予偿还助学贷款;有的学生因学校催交学费和贷款而对老师、学校心怀不满,出言不逊;有的学生获得资助后却对资助方希望获知学生在校表现和成绩的要求置若罔闻,不愿主动联系。由此可见,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对曾得到资助的经济困难者而言是何其重要。诚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事的原则。孔子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辊,小车无轨,其何以行之哉?”说的是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就像车没有轮子一样将寸步难行,更不可能在社会上立足。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帮助得以完成学业,就应信守承诺按期偿还贷款。有原因有困难可以寻求谅解和解决的办法,而不应该以经济压力作为逃避责任和失信于人的借口。任何人都不应该把社会、学校和他人的资助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要对给予自己理解、帮助、关爱的人心存感激,懂得珍惜;要把这份爱心化作促使自己成长、成才的温暖动力。只有学会感恩,才会对社会少抱怨和对抗;对他人少敌视和漠然;才会体谅同样身处困境中的人,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去回报他人的善意,并准备着在他人需要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们的学校和老师要力求通过思想上的教育、心理上的疏导和行为上的纠正,让学生们体悟到:物质上的贫困从来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无须自卑。面对困难需要的是直面的勇气、克服的毅力。不能盲目追求经济上的利益,更应注重道德与精神上的充实,要有不为贫困的生活环境而改变的做人的乐趣与原则。

参考文献:

[1]陈戍国.四书五经校注本[M].岳麓书社,2006.

[2]礼英姿,刘娟.大学生助学贷款之经济伦理分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0).

作者:王雪艳


    更多软件开发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德育教育探索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rjkf/98538.html

    相关专题: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云南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上一篇:现代乡镇农业经济发展问题
    下一篇:财务管理研究与对策应对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