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软件开发 >

儿科抗菌药物使用调查探索3篇

第一篇

2009-2012年处方总数分别为5970、5694、6054和8599份。其中抗菌药物处方为2961、2341、2115和2397份。抗菌药物针剂处方为1506、1158、908和824份。详细分析见图1、图2。由图1及图2可看出,2009-2012年本中心儿科抗菌药物及抗菌药物针剂使用率及其费用率明显下降。2009-2012年,每年120份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中,不合理使用的比例分别为18.33%、14.17%、8.68%和6.04%,主要表现在无指征用药、选药不当、用药剂量的不规范以及抗菌药物静脉用药指征把握不严格。

抗菌药物是儿科门诊使用最广泛也是最滥用的药物之一,在基层医院这一问题更加突出。抗菌药物滥用不但会造成儿童身体器官的损害,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还会使耐药菌株不断产生,引发菌群失调,造成免疫系统抑制,而不利于疾病的治愈。世界卫生组织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方案中明确指出,上呼吸道感染多数为病毒感染所致,除确诊为细菌感染引起的之外,一般不宜用抗菌药物[4]。本中心儿科门诊中80%以上为上呼吸道感染,杜绝抗菌药物滥用工作十分重要。本次调查中发现,不规范使用抗菌药物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因素:①部分医生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②缺乏病原学依据而盲目选用抗菌药物。③对各类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特点不清楚,使得给药剂量、途径及给药间隔时间不规范。如“第一代、第二代头孢类抗生素为时间依赖性抗生素,需每天给药2~3次,部分医生未按规范用药,常大剂量单次给药,造成不良反应增加。④家长快速治愈孩子疾病的迫切期望,以及对抗菌药物知识的缺乏,盲目要求使用抗菌药物,甚至要求输液使用;家长受药品广告误导;家长将抗菌药物视为万能药而滥用。

为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本中心质量控制科及药事管理小组依照《处方管理办法》,每月对门诊医生开具的处方和病历进行检查,督促相关科室及医生,严格遵守抗菌药物使用规范,通过定期对医生业务培训和工作监管,做好《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的宣传教育,提高了门诊医生对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及合理使用的认识。组织医生轮流在社区举办讲座,向居民讲解抗菌药物的知识及合理使用的原则,宣传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增加居民的医学、药学常识,提高了其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减少了家长主动要求使用的现象,增进了医患间的相互信任。2009-2012年本中心儿科门诊量在逐渐增加,而抗菌药物使用率及输液率反而逐渐下降,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7.67%,低于WHO小于30%的要求[5]。抗菌药物的费用也在总治疗费用中逐年下降,从而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本调查分析说明本中心监管和宣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方法是有效的。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体现在药物品种、剂量、途径、时间、患者、疗程及治疗目标均是适宜的[6]。要实现有效控制感染,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这一目标,不但需要高素质的医生,更需要在全社会形成不滥用抗菌药物的共识。此项工作任重而道远,必须通过政府职能部门有效的监管、医院及社会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医生职业素质及道德的不断提高、社会的大力宣传和教育,才能确保用药的安全、经济、有效。

作者:尤兰 韦莉君 单位:上海市闵行区龙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第二篇

本次调查病例使用的抗菌药物主要为头孢菌素类,其次是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药物抗菌谱较广,过敏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使用较安全。支原体肺炎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故对支原体有较好疗效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在儿科应用较常见[1],但第3,4代头孢菌素的使用占绝大部分,药物选择级别偏高。虽然3,4代头孢菌素的效果较好,儿童应用安全性较高,抗菌谱广,但一方面浪费药物资源,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另一方面还会加速新抗生素耐药菌株的产生。氨基苷类因易致耳、肾毒性等不良反应,故在这次抽查中我院仅有18例用了雾化吸入。氟喹诺酮类由于有可能引起小儿软骨损害,故在这次抽查中未选用,表明我院儿科选择抗菌药物较谨慎。

我院儿科用药联用比例较高,二联用药比例最高,主要是以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为主,主要原因是患儿合并有支原体感染存在。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联用亦有一定比例,这两类药物化学结构均属于β-内酰胺类,其作用机制及作用靶点相同,均为与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一般而言,作用机制或作用方式相同的抗感染药物之间不宜联用,以免增加不良反应或因诱导灭活酶的产生竞争同一靶位而出现拮抗现象。本次调查中,患儿住院期间使用抗菌药物绝大部分为静脉滴注。

有文献报道,小儿感染性疾病初期,因尚不明确病原菌加之患儿多伴有发热、消化系统症状,医生多凭经验选用抗菌药物并采用胃肠外给药,控制感染[2]。经3~4d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应根据病原菌试验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沿用原抗生素或选用病原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继续治疗。在治疗后1周,若患儿病情已稳定,无发热、呕泻、咳嗽及呼吸困难症状,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无器官功能障碍,应将胃肠外用药改为口服给药。

病原学检测及药物敏感性试验能够为临床选择有效抗菌药物提供重要依据。《指导原则》中明确指出,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应是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或耐药结果而定,要求住院患者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再按照药物的抗菌特点,综合病情选药。本次病例调查显示,我院儿科标本送检率并不低,但检出率低,故抗菌药物的选择仍以经验用药为主,分析原因可能为患儿在入院前已使用过抗菌药物,错过了采集标本的最佳时机。

作者:蔡惠惠 王萍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剂科

第三篇

本调查表明,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8.82%,其中治疗用药占82.09%,预防用药占17.91%。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文献报道各有不同,汪淑珍[1]报道,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7.4%;黄新威[2]报道,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2.56%,涉及7类18种药物;张秀英[3]报道,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率为78.3%,韦甫等[4]报道,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率为73.4%。本调查该院儿科抗菌药的使用率处较低水平,这与医院强化管理有关。儿科住院患者分线及联合用药状况,该院以二线用药为主,用药起点过高,联合用药以二联用药为主,单联用药为次,无三联用药。

该院二联用药率70.15%稍高于韦甫等[4]报道的73.0%,低于黄新威等[2]报道的31.66%,低于汪淑珍[1]报道的10.3%,该院二联用药与上述文献比较,二联用药率较高。该院使用抗菌药物患儿病原学检查率为29.85%高于汪淑珍[1]报道的17.8%,远远低于黄新威等[2]报道的74.87%,该院使用抗菌药物患儿病原学检查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药敏试验之前采用经验用药,有药敏试验结果后按药敏结果用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医药费用,减少耐药菌的产生。该院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主要表现为疗程不合理、剂量不合理、给药次数不合理、给药途径不合理、指征不明确等。

作者:邵怡 向战兰


    更多软件开发论文详细信息: 儿科抗菌药物使用调查探索3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rjkf/94239.html

    相关专题:小学英语论文 家庭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上一篇: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协调性
    下一篇:农村水利建设问题及对策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